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在全 难在全 关键在全 ——看重庆铜梁如何全域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8-11 16:46:11来源:农民日报作者:李飞 邓俐 梁冰清

QQ截图20210811164802.jpg

玄天湖倒映着巴岳山,山水之间是望山见水、融合城乡的中央公园,也是村美人和、宜游宜居的诗画田园。百余里绿道,临川绕岳,这一段亲水,那一程近山。城里人沿着它走进一座座画一样的村落,悠游往返;乡村的人和物产,则沿着它奔赴更广阔的世界。

这里是重庆铜梁西郊乡村振兴示范片。既有“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淡远,也有“溪头卧剥莲蓬”的人文闲趣,但它绝不是刻意装扮成这副现代人喜爱的模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发展着的阡陌田园,也是城乡人共同期待的、振兴了的新乡村。

雨生百谷,润万物。细雨中,记者走进一座座铜梁村落,观察乡村经济新业态,体验乡村生活新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感知中行思,力求摸着一些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探得振兴的密码……

全域推进的抓手:乡村振兴示范片

串点成线、连片扩面

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少地方存在“点上好、面上差”“有典型、难复制”的情况。点到为止打造盆景式乡村,不仅缺乏持久生命力,而且有悖于全面振兴要义。

重庆铜梁不然!

她从一开始就明确以系统化思维谋篇布局,统筹多方要素连片整体推进,坚持“始终遵循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原则,聚焦人地钱问题打通城乡融合发展血脉联系,特别是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作为推进抓手,聚力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四基”建设,让闭塞的乡村畅通起来,让贫瘠的乡村丰盈起来,让寂静的乡村生动起来,让无序的乡村和谐起来,最终实现让铜梁全域的乡村全面振兴起来。

第一个示范片被命名为“西郊乡村振兴示范片”。铜梁人过去从未听说过的“西郊”,其实这是一个为推进乡村振兴而“无”中生“有”的地域概念——这里地处渝西北,距重庆主城40公里,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周边市场对精品农产品和近郊乡村游需求旺盛。“西郊”境内多乡村,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且有巴岳山、玄天湖、淮远河、六赢山等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极佳。

当区域资源禀赋优势迎上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西郊乡村振兴示范片应运而生。按照“串点成线、连片扩面”的思路,铜梁打破村组、镇街界限,将1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5个镇街、24个村社区纳入西郊示范片,明确“一年通道路、两年现美景、三年抓提升”目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乡村产业和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推进过程中坚决不做盆景、不搞面子工程、不盲目砸钱上项目,而由政府引导,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让乡村健康地、可持续地、城乡良性互动地发展起来,让示范片不仅出成果,而且出经验、出规律。

示范片内,本呈点状的村社被一条8米宽、60公里长,设计统一、性能集成的绿道串联起来——这是一条交通路,让村与村更近、城与乡更紧;也是一条产业路,能把资源带进村,把产出送进城;还是一条旅游路,彩色沥青铺就的步道上,一步一景、游人如织;更是一条民心路,它让示范片里的村民切实触摸到了振兴的脉搏,让所有走进西郊的人切身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

有了“西郊”这个地域概念、“示范片”这个工作抓手和“绿道”这条血脉,24个村社区和它们的发展就凝在了一起,资源禀赋优势迅速被转化为乡村振兴胜势——产业很快落地,环境大为改观,乡村人气渐旺,村民的腰包也开始鼓起来。而且,因为“连成一片”,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产业结构更合理,乡村功能更多元,一个示范片一个示范片地整体推进乡村振兴,要比一个村一个村地发展建设来得更高效、更高质!

短短两三年,西郊示范片建设成效凸显,“示范”价值开始彰显。2020年起,铜梁总结西郊经验,因地制宜着手打造安居示范片、淮远示范片,涵盖11个镇街90余村,面积近350平方公里……一幅城乡融合发展、全域乡村振兴的铜梁图景,仿佛就在眼前!

QQ截图20210811164946.jpg

全力补短的目标:生产生活两相宜

十全大补、补在实处

西郊示范片划定后,域内乡村振兴丹青画卷的着墨起笔,就落在了“全面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上。而之所以把“补短板”作为振兴乡村的起手式,铜梁区委的考量,既有战略深意,亦合发展规律,更是初心使然。

“补短板”是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必须要干。“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唯一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行动”,既是乡村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过去几年,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铜梁,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补乡村建设短板,真金白银投向农村,本着“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原则,整合12亿元资金投入重点区域领域,有效促进了城乡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城乡一体化、均等化从脑中的“一张蓝图”变成了眼前的“一幅实景”。

“补短板”是乡村发展的筑基之举,应该去干。要想富、先修路。富要靠产业,路即基础设施。位于巴川街道玉皇村的成王果业是铜梁区果苗培育龙头企业,董事长陈贵虎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进村路窄,通不了大车,培育高端苗木所需的基质运进村的成本很高,卡住了产业提档升级的“脖子”。而随着“绿道”通进玉皇村、串起示范片内的其它村庄,成王果业的发展路随之而宽,玉皇村的产业也变得多元。

“补短板”凝着乡村振兴的为民之情,还得带着情感干。每次谈及“补短板”,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都会重重地在前面加上三个字——还欠账。“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乡村发展是系统工程,乡村建设量大面广,但是无论投资体量有多大、实施起来有多难,都必须把关乎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迅速补上来,这也是我们党践行为民初心的必然要求。”唐小平说。

既然补短,就不能做“偏科生”,要补得齐整、补在实处、补到根上,凡乡村振兴所需,该入的“药”一味也不能少,须得来一场“十全大补”!

三四年间,铜梁全覆盖改造区域干线公路、农村泥结石路和薄弱电网,有序推进城乡公交、供水、电讯设施等一体化,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村卫生室标准化率、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一番全力补短后,铜梁乡村大变样!

“家乡变化太大了!”32岁的李玉婷不住地对记者感叹。已在城里定居的她,最近正忙着修葺西来村的老房子。“村里既有城市的便利,又有城里看不到的风景,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她打算回到西来村,重拾乡村生活记忆。

乡村补短,未完待续。接下来,铜梁还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力争今年实现全覆盖;建设农村群众健康大数据平台,提升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等待铜梁农民群众和“李玉婷们”的,将是一个又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村庄。

全链提升的路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为本、三链同构

西郊乡村振兴示范片的主导产业是现代都市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业。这些都是颇受市场欢迎的“俏”产业,也是各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时着重考虑布局的“热”产业。

发展乡村产业,最紧要的是尊重实际、尊重市场,最忌讳的是盲目跟风、一窝蜂上。“花可以为媒,也可以为祸,关键看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是否尊重市场规律。”在唐小平看来,发展产业背后考验的是主政者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和按规律推进的定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方向,坚持一产为本,一产根深,才能接二连三,同时要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同步打造,让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南城街道西来村的玫瑰岛是重庆人的新晋“心头好”,16亩玫瑰花海像给绿地铺上一层锦被,每逢周末节假日,游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赏花购物、拍照直播……

“这16亩玫瑰园是1600亩玫瑰基地的一角,不仅作为风景区向游客开放,还作为品种展示区供客商参观,既接地气又有商气。”玫瑰基地运营商玄天湖旅投公司董事长刘云告诉记者,在绿道沿线,像西来村这样“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乡村主题旅游”融合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三角梅基地、彩色苗木基地、莲藕荷花基地……星罗棋布于示范片内,既是产业也是景色,把田园变花园、农区变景区,进而衍生出赏花、民宿、美食等新的业态。

如玄天湖旅投公司这样的企业、基金等国有资本,除直接参与产业经营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引领促进作用,引导人、地、钱要素流向乡村产业。短短几年里,铜梁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新主体1900多个,西郊示范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4家。

产业兴旺的根本目标是农民生活富裕,内在要求既富老板,也富老乡。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基础上,着眼于“普遍受益、共同富裕”,铜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打造“原乡”品牌,小船结队出海。如果说“西郊”从方位上让乡村与人建立起联系,那么“原乡”则从情感上拉近了它与人的距离。“原乡”之义,词条里指祖先迁居前居住的地方。更动人可亲的理解,是远田园久矣的人心中那份思恋故乡的情感寄托之地。过去两三年,铜梁倾全力打造“原乡”品牌,唱响“周末到铜梁”“慢享原乡好风光”,塑造城乡俱美、处处可亲的整体形象,以此为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赋能,也让农户自办的特色民宿、“原乡慢食”餐饮等搭上了品牌顺风车。去年,全区实现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26.73亿元。

铜梁盛产莲藕、柚子、艾草等,这些小品种产业虽整体规模不大,但关系到为数不少的农民群众。为把这些小产业做精,铜梁以原乡大品牌整体提升产业空间,以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倒逼产业链上游生产端升级,同时为下游市场端镀金。如今,“铜梁龙柚”“原乡小艾”等一大批特色品牌农产品俏销市场。记者采访时,位于南城街道黄桷门村的电商直播基地里,带货网红轮番上阵,通过一方方手机屏幕,把特色农产品送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上。2020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亿元。

——探索“六要”路径,壮大集体经济。“三变”改革筑基,铜梁共清核出总额达22.7亿元的农村集体资产,并颁证确权,每年整合6000万元涉农资金进行股权化改革。确立向闲置土地、闲置资产、流转土地、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大户带散户要农村集体经济的“六要”路径,全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全面消除“空壳村”,让农民群众在集体经济壮大中实现共同增收致富。

玉皇村是铜梁首批“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2018年村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利用闲置校舍入股,农户以土地入股,全村3386位村民摇身一变当上了股东。首次分红现场会上,400多户入股农户共领取土地分红金54万多元。分红的场景,自2018年起,年年在玉皇村民面前呈现。2020年,铜梁村均集体收入达30万元以上,入股农民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QQ截图20210811165024.jpg

全员共治的关键:把村庄治理主体地位交给农民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乡村治理是伴随乡村发展和建设始终的大问题。西郊示范片24个村社区,情况各不同,如何有效治理,既是示范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铜梁全域实现乡村治理有序的一方重要试验田。

西郊示范片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一个明确方向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总结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把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千方百计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六赢山脚下,土桥镇六赢村倚山临水而立,家家户户院坝齐整,院内柴草堆码整齐,院外花木葱茏,入眼皆是怡人之景。

“这要归功于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村党支部书记吴开英介绍,积分制以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物品摆放整齐三项为评分指标,由一名村民小组长和两名村民代表每月两次入户现场打分,积累的积分可兑换日常用品。这样一来,村民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爱美护美成为自发习惯,庭院卫生明显改观,真正实现了一处美到处处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转变。

“小小积分制,将过去‘群众干,干部评’的情况转为‘群众干、群众评’。”唐小平解释,积分制的重点不在于物质奖励,而在于把村庄治理主体地位交给农民,让他们成为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成长。

为了使积分制全面普及、长期有效,铜梁设立推广积分制专项工作经费,建立全区积分制工作考核排名制度,让积分成为常态,也换来了一个更净、更美的铜梁。如今,全区畜禽养殖循环化改造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均达到100%。

“我们不仅要把环境整治好,让村民称心,还要把那些事关村民利益的方方面面都治理好,也让大家舒心。”吴开英说。

在六赢村,“有了矛盾找开英”是村民的共识。这个“开英”,指的既是吴开英,也是她2018年筹建的、专事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的“开英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前,我们村干部就像游击队一样,这边灭完东家‘火’,那边西家又起‘火’,常常手忙脚乱。”吴开英介绍,工作室成立后,老党员、新乡贤、驻村法律工作者入驻,“一听、二问、三诊、四调”,细致入微地调解,能够将矛盾化解于萌芽阶段。

很快,以引领道德风尚、宣讲法律知识、倡导移风易俗为主责的“开英工作室”就在铜梁全区333个村社区普及,全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7%,信访总量下降1/3以上。

开英工作室全覆盖后,铜梁又着力建设村级社会治理中心,以互联网、大数据等装备“中枢大脑”,让乡村治理更“聪明”,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治安巡逻防范等村级事务处理更加高效,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民有难事,分秒有回应”。

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不仅要有自治奠基、法治护航,更需德治浸润。铜梁把村民素质提升作为促进乡村善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和风”化人、“新风”沐人、“惠风”育人、“清风”怡人、“暖风”助人,“五风”浸润乡村,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让“少云精神”洒满铜梁。

全面振兴的根本:坚持党的领导

党建引领、人才下乡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如果说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的振兴是全面乡村振兴的梁柱,那么组织振兴就是其根基了。

42岁的周良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他通过了铜梁退役军人本土人才考核,成为西来村党支部副书记。“脱下军装,投身建设家乡,退役不褪色!”周良一头扎进乡村繁杂的日常工作,军旅生涯中养成的踏踏实实、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他迅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铜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继红告诉记者,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等实际情况,铜梁狠抓带头人、年轻人两支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回引大学生、退役军人、本土人才,壮大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目前,铜梁全区有本土人才600余名,其中120余人成长为带头人或转岗为专职干部,锻造了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西郊绿道沿线,像珍珠一样点缀着8个风格各异、主题不同的“乡村会客厅”,它们是铜梁结合西郊绿道打造的多功能服务厅。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建筑针灸”的房子,打通了西郊示范片内城乡融合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的血脉。

西来村乡村会客厅以“玫瑰之约”为主题,在铜梁第一个落成并使用。从高空俯视,它形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与对面的玫瑰岛相映成趣。步入其中,只见现代设施齐全,除了能提供简餐、茶水、充电等游客服务,还设有卫生养老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等。

“这里既是接待游客的‘会客厅’,又是服务村民的‘服务厅’。”周良介绍,通过会客厅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民政救助、社保缴费、矛盾调解等事项,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路。即便是双休日和节假日,也有党员干部到岗轮值,党群一家亲、服务零距离,极大提高了党组织在农村的阵地形象。

民心的凝聚集中体现在了河水村乡村会客厅里——听说要建以“乡愁”为主题的会客厅,村民自发捐赠老物件,村干部和返乡大学生在会客厅里就地起灶,建起“原乡慢食”餐厅。河水村本土人才胡杰指着餐厅一口大铁锅告诉记者:“可别小瞧它,截至目前,这口锅可是炒出了40多万元的营业额。我们现在生意很火爆,节假日得提前一个月预订,大家干劲十足!”

借助乡村会客厅,党建、产业、公共服务等有了新的平台。它就像“1+X”的“1”,正为铜梁乡村带来无限可能。

与同学们奔赴大城市的选择不同,刚毕业的唐韵秋“逆流”来到庆林村。2019年,依托荷和原乡景区,庆林、六赢两村共同打造“原乡藕寓”民宿品牌,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唐韵秋负责民宿的日常管理和市场开拓。

“刚开始,老乡们压根看不上我们这群小年轻。可是现在,他们会主动找我们,希望拿出宅基地入股民宿。”老乡们的认同,增加了唐韵秋继续前行的动力。守着这一方天地,她和小伙伴们找到了自身价值所在,摸到了“人生值得”的脉门。

目前,铜梁持续三年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以每村2至3名的名额招录本土人才,推出给待遇、给扶持、给出路的政策大礼包,并在全区建立18个乡村振兴车间,回引1.7万人入乡创业就业。在铜梁,“回村”不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让步,而是一种更具发展空间的选择。

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结束对铜梁西郊的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全域打造示范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铜梁的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而振兴的过程涉及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推进还得有章法,更得有系统性,铜梁的经验可学可鉴。

铜梁乡村的全面振兴,可期!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重在全 难在全 关键在全 ——看重庆铜梁如何全域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8-11 16:46:1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李飞 邓俐 梁冰清

QQ截图20210811164802.jpg

玄天湖倒映着巴岳山,山水之间是望山见水、融合城乡的中央公园,也是村美人和、宜游宜居的诗画田园。百余里绿道,临川绕岳,这一段亲水,那一程近山。城里人沿着它走进一座座画一样的村落,悠游往返;乡村的人和物产,则沿着它奔赴更广阔的世界。

这里是重庆铜梁西郊乡村振兴示范片。既有“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淡远,也有“溪头卧剥莲蓬”的人文闲趣,但它绝不是刻意装扮成这副现代人喜爱的模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发展着的阡陌田园,也是城乡人共同期待的、振兴了的新乡村。

雨生百谷,润万物。细雨中,记者走进一座座铜梁村落,观察乡村经济新业态,体验乡村生活新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感知中行思,力求摸着一些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探得振兴的密码……

全域推进的抓手:乡村振兴示范片

串点成线、连片扩面

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少地方存在“点上好、面上差”“有典型、难复制”的情况。点到为止打造盆景式乡村,不仅缺乏持久生命力,而且有悖于全面振兴要义。

重庆铜梁不然!

她从一开始就明确以系统化思维谋篇布局,统筹多方要素连片整体推进,坚持“始终遵循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原则,聚焦人地钱问题打通城乡融合发展血脉联系,特别是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作为推进抓手,聚力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四基”建设,让闭塞的乡村畅通起来,让贫瘠的乡村丰盈起来,让寂静的乡村生动起来,让无序的乡村和谐起来,最终实现让铜梁全域的乡村全面振兴起来。

第一个示范片被命名为“西郊乡村振兴示范片”。铜梁人过去从未听说过的“西郊”,其实这是一个为推进乡村振兴而“无”中生“有”的地域概念——这里地处渝西北,距重庆主城40公里,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周边市场对精品农产品和近郊乡村游需求旺盛。“西郊”境内多乡村,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且有巴岳山、玄天湖、淮远河、六赢山等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极佳。

当区域资源禀赋优势迎上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西郊乡村振兴示范片应运而生。按照“串点成线、连片扩面”的思路,铜梁打破村组、镇街界限,将1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5个镇街、24个村社区纳入西郊示范片,明确“一年通道路、两年现美景、三年抓提升”目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乡村产业和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推进过程中坚决不做盆景、不搞面子工程、不盲目砸钱上项目,而由政府引导,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让乡村健康地、可持续地、城乡良性互动地发展起来,让示范片不仅出成果,而且出经验、出规律。

示范片内,本呈点状的村社被一条8米宽、60公里长,设计统一、性能集成的绿道串联起来——这是一条交通路,让村与村更近、城与乡更紧;也是一条产业路,能把资源带进村,把产出送进城;还是一条旅游路,彩色沥青铺就的步道上,一步一景、游人如织;更是一条民心路,它让示范片里的村民切实触摸到了振兴的脉搏,让所有走进西郊的人切身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

有了“西郊”这个地域概念、“示范片”这个工作抓手和“绿道”这条血脉,24个村社区和它们的发展就凝在了一起,资源禀赋优势迅速被转化为乡村振兴胜势——产业很快落地,环境大为改观,乡村人气渐旺,村民的腰包也开始鼓起来。而且,因为“连成一片”,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产业结构更合理,乡村功能更多元,一个示范片一个示范片地整体推进乡村振兴,要比一个村一个村地发展建设来得更高效、更高质!

短短两三年,西郊示范片建设成效凸显,“示范”价值开始彰显。2020年起,铜梁总结西郊经验,因地制宜着手打造安居示范片、淮远示范片,涵盖11个镇街90余村,面积近350平方公里……一幅城乡融合发展、全域乡村振兴的铜梁图景,仿佛就在眼前!

QQ截图20210811164946.jpg

全力补短的目标:生产生活两相宜

十全大补、补在实处

西郊示范片划定后,域内乡村振兴丹青画卷的着墨起笔,就落在了“全面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上。而之所以把“补短板”作为振兴乡村的起手式,铜梁区委的考量,既有战略深意,亦合发展规律,更是初心使然。

“补短板”是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必须要干。“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唯一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行动”,既是乡村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过去几年,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铜梁,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补乡村建设短板,真金白银投向农村,本着“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原则,整合12亿元资金投入重点区域领域,有效促进了城乡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城乡一体化、均等化从脑中的“一张蓝图”变成了眼前的“一幅实景”。

“补短板”是乡村发展的筑基之举,应该去干。要想富、先修路。富要靠产业,路即基础设施。位于巴川街道玉皇村的成王果业是铜梁区果苗培育龙头企业,董事长陈贵虎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进村路窄,通不了大车,培育高端苗木所需的基质运进村的成本很高,卡住了产业提档升级的“脖子”。而随着“绿道”通进玉皇村、串起示范片内的其它村庄,成王果业的发展路随之而宽,玉皇村的产业也变得多元。

“补短板”凝着乡村振兴的为民之情,还得带着情感干。每次谈及“补短板”,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都会重重地在前面加上三个字——还欠账。“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乡村发展是系统工程,乡村建设量大面广,但是无论投资体量有多大、实施起来有多难,都必须把关乎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迅速补上来,这也是我们党践行为民初心的必然要求。”唐小平说。

既然补短,就不能做“偏科生”,要补得齐整、补在实处、补到根上,凡乡村振兴所需,该入的“药”一味也不能少,须得来一场“十全大补”!

三四年间,铜梁全覆盖改造区域干线公路、农村泥结石路和薄弱电网,有序推进城乡公交、供水、电讯设施等一体化,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村卫生室标准化率、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一番全力补短后,铜梁乡村大变样!

“家乡变化太大了!”32岁的李玉婷不住地对记者感叹。已在城里定居的她,最近正忙着修葺西来村的老房子。“村里既有城市的便利,又有城里看不到的风景,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她打算回到西来村,重拾乡村生活记忆。

乡村补短,未完待续。接下来,铜梁还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力争今年实现全覆盖;建设农村群众健康大数据平台,提升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等待铜梁农民群众和“李玉婷们”的,将是一个又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村庄。

全链提升的路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为本、三链同构

西郊乡村振兴示范片的主导产业是现代都市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业。这些都是颇受市场欢迎的“俏”产业,也是各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时着重考虑布局的“热”产业。

发展乡村产业,最紧要的是尊重实际、尊重市场,最忌讳的是盲目跟风、一窝蜂上。“花可以为媒,也可以为祸,关键看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是否尊重市场规律。”在唐小平看来,发展产业背后考验的是主政者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和按规律推进的定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方向,坚持一产为本,一产根深,才能接二连三,同时要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同步打造,让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南城街道西来村的玫瑰岛是重庆人的新晋“心头好”,16亩玫瑰花海像给绿地铺上一层锦被,每逢周末节假日,游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赏花购物、拍照直播……

“这16亩玫瑰园是1600亩玫瑰基地的一角,不仅作为风景区向游客开放,还作为品种展示区供客商参观,既接地气又有商气。”玫瑰基地运营商玄天湖旅投公司董事长刘云告诉记者,在绿道沿线,像西来村这样“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乡村主题旅游”融合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三角梅基地、彩色苗木基地、莲藕荷花基地……星罗棋布于示范片内,既是产业也是景色,把田园变花园、农区变景区,进而衍生出赏花、民宿、美食等新的业态。

如玄天湖旅投公司这样的企业、基金等国有资本,除直接参与产业经营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引领促进作用,引导人、地、钱要素流向乡村产业。短短几年里,铜梁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新主体1900多个,西郊示范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4家。

产业兴旺的根本目标是农民生活富裕,内在要求既富老板,也富老乡。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基础上,着眼于“普遍受益、共同富裕”,铜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打造“原乡”品牌,小船结队出海。如果说“西郊”从方位上让乡村与人建立起联系,那么“原乡”则从情感上拉近了它与人的距离。“原乡”之义,词条里指祖先迁居前居住的地方。更动人可亲的理解,是远田园久矣的人心中那份思恋故乡的情感寄托之地。过去两三年,铜梁倾全力打造“原乡”品牌,唱响“周末到铜梁”“慢享原乡好风光”,塑造城乡俱美、处处可亲的整体形象,以此为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赋能,也让农户自办的特色民宿、“原乡慢食”餐饮等搭上了品牌顺风车。去年,全区实现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26.73亿元。

铜梁盛产莲藕、柚子、艾草等,这些小品种产业虽整体规模不大,但关系到为数不少的农民群众。为把这些小产业做精,铜梁以原乡大品牌整体提升产业空间,以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倒逼产业链上游生产端升级,同时为下游市场端镀金。如今,“铜梁龙柚”“原乡小艾”等一大批特色品牌农产品俏销市场。记者采访时,位于南城街道黄桷门村的电商直播基地里,带货网红轮番上阵,通过一方方手机屏幕,把特色农产品送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上。2020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亿元。

——探索“六要”路径,壮大集体经济。“三变”改革筑基,铜梁共清核出总额达22.7亿元的农村集体资产,并颁证确权,每年整合6000万元涉农资金进行股权化改革。确立向闲置土地、闲置资产、流转土地、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大户带散户要农村集体经济的“六要”路径,全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全面消除“空壳村”,让农民群众在集体经济壮大中实现共同增收致富。

玉皇村是铜梁首批“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2018年村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利用闲置校舍入股,农户以土地入股,全村3386位村民摇身一变当上了股东。首次分红现场会上,400多户入股农户共领取土地分红金54万多元。分红的场景,自2018年起,年年在玉皇村民面前呈现。2020年,铜梁村均集体收入达30万元以上,入股农民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QQ截图20210811165024.jpg

全员共治的关键:把村庄治理主体地位交给农民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乡村治理是伴随乡村发展和建设始终的大问题。西郊示范片24个村社区,情况各不同,如何有效治理,既是示范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铜梁全域实现乡村治理有序的一方重要试验田。

西郊示范片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一个明确方向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总结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把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千方百计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六赢山脚下,土桥镇六赢村倚山临水而立,家家户户院坝齐整,院内柴草堆码整齐,院外花木葱茏,入眼皆是怡人之景。

“这要归功于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村党支部书记吴开英介绍,积分制以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物品摆放整齐三项为评分指标,由一名村民小组长和两名村民代表每月两次入户现场打分,积累的积分可兑换日常用品。这样一来,村民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爱美护美成为自发习惯,庭院卫生明显改观,真正实现了一处美到处处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转变。

“小小积分制,将过去‘群众干,干部评’的情况转为‘群众干、群众评’。”唐小平解释,积分制的重点不在于物质奖励,而在于把村庄治理主体地位交给农民,让他们成为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成长。

为了使积分制全面普及、长期有效,铜梁设立推广积分制专项工作经费,建立全区积分制工作考核排名制度,让积分成为常态,也换来了一个更净、更美的铜梁。如今,全区畜禽养殖循环化改造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均达到100%。

“我们不仅要把环境整治好,让村民称心,还要把那些事关村民利益的方方面面都治理好,也让大家舒心。”吴开英说。

在六赢村,“有了矛盾找开英”是村民的共识。这个“开英”,指的既是吴开英,也是她2018年筹建的、专事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的“开英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前,我们村干部就像游击队一样,这边灭完东家‘火’,那边西家又起‘火’,常常手忙脚乱。”吴开英介绍,工作室成立后,老党员、新乡贤、驻村法律工作者入驻,“一听、二问、三诊、四调”,细致入微地调解,能够将矛盾化解于萌芽阶段。

很快,以引领道德风尚、宣讲法律知识、倡导移风易俗为主责的“开英工作室”就在铜梁全区333个村社区普及,全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7%,信访总量下降1/3以上。

开英工作室全覆盖后,铜梁又着力建设村级社会治理中心,以互联网、大数据等装备“中枢大脑”,让乡村治理更“聪明”,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治安巡逻防范等村级事务处理更加高效,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民有难事,分秒有回应”。

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不仅要有自治奠基、法治护航,更需德治浸润。铜梁把村民素质提升作为促进乡村善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和风”化人、“新风”沐人、“惠风”育人、“清风”怡人、“暖风”助人,“五风”浸润乡村,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让“少云精神”洒满铜梁。

全面振兴的根本:坚持党的领导

党建引领、人才下乡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如果说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的振兴是全面乡村振兴的梁柱,那么组织振兴就是其根基了。

42岁的周良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他通过了铜梁退役军人本土人才考核,成为西来村党支部副书记。“脱下军装,投身建设家乡,退役不褪色!”周良一头扎进乡村繁杂的日常工作,军旅生涯中养成的踏踏实实、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他迅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铜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继红告诉记者,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等实际情况,铜梁狠抓带头人、年轻人两支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回引大学生、退役军人、本土人才,壮大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目前,铜梁全区有本土人才600余名,其中120余人成长为带头人或转岗为专职干部,锻造了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西郊绿道沿线,像珍珠一样点缀着8个风格各异、主题不同的“乡村会客厅”,它们是铜梁结合西郊绿道打造的多功能服务厅。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建筑针灸”的房子,打通了西郊示范片内城乡融合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的血脉。

西来村乡村会客厅以“玫瑰之约”为主题,在铜梁第一个落成并使用。从高空俯视,它形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与对面的玫瑰岛相映成趣。步入其中,只见现代设施齐全,除了能提供简餐、茶水、充电等游客服务,还设有卫生养老服务站、妇女儿童之家、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等。

“这里既是接待游客的‘会客厅’,又是服务村民的‘服务厅’。”周良介绍,通过会客厅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民政救助、社保缴费、矛盾调解等事项,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路。即便是双休日和节假日,也有党员干部到岗轮值,党群一家亲、服务零距离,极大提高了党组织在农村的阵地形象。

民心的凝聚集中体现在了河水村乡村会客厅里——听说要建以“乡愁”为主题的会客厅,村民自发捐赠老物件,村干部和返乡大学生在会客厅里就地起灶,建起“原乡慢食”餐厅。河水村本土人才胡杰指着餐厅一口大铁锅告诉记者:“可别小瞧它,截至目前,这口锅可是炒出了40多万元的营业额。我们现在生意很火爆,节假日得提前一个月预订,大家干劲十足!”

借助乡村会客厅,党建、产业、公共服务等有了新的平台。它就像“1+X”的“1”,正为铜梁乡村带来无限可能。

与同学们奔赴大城市的选择不同,刚毕业的唐韵秋“逆流”来到庆林村。2019年,依托荷和原乡景区,庆林、六赢两村共同打造“原乡藕寓”民宿品牌,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唐韵秋负责民宿的日常管理和市场开拓。

“刚开始,老乡们压根看不上我们这群小年轻。可是现在,他们会主动找我们,希望拿出宅基地入股民宿。”老乡们的认同,增加了唐韵秋继续前行的动力。守着这一方天地,她和小伙伴们找到了自身价值所在,摸到了“人生值得”的脉门。

目前,铜梁持续三年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以每村2至3名的名额招录本土人才,推出给待遇、给扶持、给出路的政策大礼包,并在全区建立18个乡村振兴车间,回引1.7万人入乡创业就业。在铜梁,“回村”不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让步,而是一种更具发展空间的选择。

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结束对铜梁西郊的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全域打造示范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铜梁的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而振兴的过程涉及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推进还得有章法,更得有系统性,铜梁的经验可学可鉴。

铜梁乡村的全面振兴,可期!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