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扶贫路上政协人——夯实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真正让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三)

时间:2021-09-06 08:32:3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李敬相 张天堂

周国明主席站在办公室里透过窗户望着山城流光溢彩的灯火,他思绪万千:自从县政协开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献良策”主题实践活动以来,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走进保康最边远的高山、林地、田间地头、堂屋宅院,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地做贫困户工作,把党的阳光、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

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的是脱贫致富。从谋划之初,县政协扶贫队和村委班子就聚焦易地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明确了发展特色产业和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路径,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多种方式推进。搬迁只是第一步,核心是要脱贫,关键是发展。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周国明主席在心里盘算着,鸿兴园是三个行政村合并成的一个村,地广人稀,山高坡陡,资源匮乏,是全县6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也是必须整村脱贫出列的村。全村版土面积23.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90.15亩,山林18000亩;辖5个村民小组、251户、747人,有劳动力421个、党员27人。县政协扶贫工作队进驻鸿兴园村后,通过协调、帮扶建起了4个易地扶贫安置点,配套猪栏、厕所建设,将113户316人贫困人口进行了集中安置,分散安置46户152人,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抓争取,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县政协发挥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改造提升村级60亩集体茶园,兴建50KW光伏电站,争取1381.7亩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变资源为资金,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市工商银行驻村工作队扶持15万元,扶持鸿兴园村成立保康大山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20万元。

抓协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协通过与县税务、扶贫、农业、交通等部门沟通协商,积极为村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兴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图书室和卫生室,改善村务服务环境和群众就医条件;兴建2座移动通讯基站,实现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改造升级7个供电台区,保障全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接入有线网络电视,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投资5.3万元购置4个垃圾中转箱和250个垃圾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问题;硬化8.55公里村级道路,打通村内25.5公里干线公路循环,解决全村群众通行难;兴建蓄水池26个,铺设引水管道2.5万米,全村群众均吃上自来水。加上茶园、公益林和烟叶奖补,村集体每年有20多万的收入,日子好过了……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日子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通过组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设立产业发展周转金、发挥产业奖扶政策杠杆作用,推进产业扶贫,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烟叶、魔芋、杉树、中药材种植,生猪、山羊、土鸡、黄牛、蜜蜂养殖等致富产业,年劳务输出平均在150余人,实现了家有增收项目、户有致富产业的目标,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得到夯实。2016年以来,全村累计发展烟叶670亩、杉树477亩、魔芋720亩、中药材47亩、生猪1159头、土鸡4438只、山羊1032只、黄牛86头、蜜蜂166笼。5年累计兑现产业奖扶资金200多万元。

此刻,在代勤俭秘书长随身携带手提袋里,我们看到他笔记本上这样记录着:三岔河村位于过渡湾镇东南部,版图面积12.42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44户482人。耕地面积974.74亩,林地15610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283人,占总人口58.7%。截至2018年底已全部脱贫。其中,2014年度脱贫6户16人。2015年度脱贫21户69人。2016年度脱贫18户69人。2017年度脱贫4户12人。2018年度脱贫37户116人。其中因病贫困户38户115人,因残7户22人,缺技术6户15人,缺劳力3户6人,缺资金30户115人,因灾2户9人……

扶贫工作队入村后,县政协帮扶三岔河村建起了两个集中安置点,其中,杨桥沟居民点安置了11户贫困户17人。西沟安置点安置了6户贫困户10人。分散安置55户贫困户。

2017年,县政协通过协调,争取项目扶持,投资60万元建了4个水塔,铺设了15千米的饮水管道,解决三岔河村饮水问题。在此之前,遇到天旱,村里只能在河里挑水吃,现在好了,家家有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挑水吃了。就连4户在白峪沟村居住的村民也帮他们修好了水塔。

2018年,县政协争取交通部门项目资金硬化公路8.1公里,修复东沟公路1.2公里。2019年,投入30万元治理杨桥沟河堤500米。在原来的基础上新硬化公路1公里,解决东沟8户12人出行难问题。此外,还帮忙在安置点,村主干道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村民出行更方便了。

公路通,村子活。现在的三岔河村,大车小车,进进出出,畅通无阻。真正让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还要能致富。致富靠什么?除了外出务工,最关键的是发展产业,才能留得住人,才能有发展。

2017年8月三岔河村注册资金30万元,成立保康县银钱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是由村集体主导的产业发展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猕猴桃,记得刚到三岔河村的时候,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里贫困人口众多,他们出不了门,挣不到钱。村里如果有了产业,就能带动贫困户就业,能就业就有收入,有了收入就能脱贫。三岔河发展什么好呢?经过村支两委调研,结合村里实情,研究决定发展猕猴桃。

为了帮扶三岔河村发展猕猴桃产业,代勤俭秘书长又是全力支持。安排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一起去黄堡镇百峰坪考察。随后又去宜昌雾渡河考察。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效果很好,村支两委班子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更坚定了。于是,代勤俭秘书长安排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及有意愿种植的农户一共30人去河南西峡考察。

2017年底,村里流转了55亩土地,每亩地每年租金400元,一次性租了60年。在河南买回了10万株苗子。苗子栽好后,要搭架子,村里没有钱,王玲书记又找到代勤俭秘书长,经周国明主席协调,从农业上给予项目资金扶持,购买水泥桩、铁丝,给猕猴桃搭起了架子。2018年又流转了40多亩土地,目前有100亩了。合作社吸纳了89户贫困户入社,他们可以长年在猕猴桃园里务工,每年村里给务工的贫困户支付劳务工资。预计2021年将进入丰产期,到那时,三岔河村将是一番热闹丰收的景象。

经过县政协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扶持,鸿兴园、三岔河两个村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他们铺就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山,“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新屋亮堂堂”。“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照明靠油”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在助力全县精准扶贫攻坚战役中,党内党外齐动员,集体个人共同参与,扶贫行动蓬勃开展,形成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在县政协办公室,我们翻开政协大事记,一页页档案纸上记录着围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献良策”主题实践活动,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开展得一系列扎实有效而富有成果事例。

保康县十届政协把履职的着力点放在对推进精准扶贫的研究思考上,放在对困难群众增收致富的对策分析上,放在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把握上,通盘谋划、选准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建言,为助力全县脱贫攻坚贡献政协智慧。2016年,县政协常委会就围绕助力精准扶贫开展调研协商,建议县委、县政府把精准扶贫政策资金对接、整合和落地作为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益;把产业扶贫作为核心任务,增强“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把易地搬迁和整村脱贫作为难点攻克,因地施策协调推进;把培育和激活脱贫主体作为根本措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把精准扶贫机制的建立与创新作为关键之举,强化监管压实责任。县委、县政府采纳县政协建议,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编制精准扶贫规划,出台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八项精准扶贫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胜利。

围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推进,保康县十届政协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监督,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寓帮助于监督中。2017年3月,县政协组织6个视察组,由各位主席带队,围绕“推进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主题,深入到11个乡镇,选择22个重点贫困村、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专题视察,形成专题报告,召开县政协十届一次常委会议,专题向县委、县政府协商建言。县委、县政府采纳县政协建议,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调整产业扶贫政策,出台农业保险意见,推进了产业扶贫各项措施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同年10月份,县政协主席会议根据县委安排,围绕“驻村帮扶责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选题,组成2个视察组,由两位副主席带队,深入到11个乡镇,抽查37个不同类型的村、27个集中安置点,走访97个贫困户,座谈13个县直部门,发放调查统计表135份。视察组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形成了有理有据、有可行性建议的专题报告,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协商讨论通过后,提交县委、县政府,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产业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2018年7月,县政协围绕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助力农民增收组建5个调研组,深入到部门、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专题调研,并到宜城、蕲春等地学习考察,形成了5份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召开县政协十届七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建言,县委高度重视协商成果转化,将其纳入决策部署。县政府专题研究建议案办理落实,相关部门及时落实委员意见建议。2019年,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围绕“巩固脱贫成效基层思与盼”这一选题到乡镇、村走访调研,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

坚持将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全员深度参与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在县政协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全县政协组织构建了主席联乡镇、机关驻村、党员干部结对、政协委员助力、动员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精准扶贫责任网络,政协机关干部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在支持参与中协商监督,在协商监督中参与支持。县政协各专委会、委员活动组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植根各界群众、联系面广、善于建言的优势,围绕助力精准扶贫开展小型小规模的调研视察活动,就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等途径献计献策,推动建言资政有用,凝聚共识有效。《核桃产业走到生存发展的十字路口》《对农村老年人康养保健流动市场亟需规范》《发展乡村旅游要把创意农业作为“重头戏”》等一大批大会发言材料、提案、社情民意聚焦的脱贫攻坚中的难点、热点、盲点问题,得到市委、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通过协商监督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84名政协委员与320户农民群众建立长期固定联系,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余条,累计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1200余件。滴水汇成民心之海,寸土积成民力之山。全县政协委员舍小家顾大家,帮扶力量不分大小,捐赠钱物不分多少。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社会各界传承中华民族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各自的岗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搬迁后扶    
资讯播报

扶贫路上政协人——夯实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真正让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三)

时间:2021-09-06 08:32:3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敬相 张天堂

周国明主席站在办公室里透过窗户望着山城流光溢彩的灯火,他思绪万千:自从县政协开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献良策”主题实践活动以来,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走进保康最边远的高山、林地、田间地头、堂屋宅院,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地做贫困户工作,把党的阳光、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

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的是脱贫致富。从谋划之初,县政协扶贫队和村委班子就聚焦易地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明确了发展特色产业和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路径,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多种方式推进。搬迁只是第一步,核心是要脱贫,关键是发展。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周国明主席在心里盘算着,鸿兴园是三个行政村合并成的一个村,地广人稀,山高坡陡,资源匮乏,是全县6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也是必须整村脱贫出列的村。全村版土面积23.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90.15亩,山林18000亩;辖5个村民小组、251户、747人,有劳动力421个、党员27人。县政协扶贫工作队进驻鸿兴园村后,通过协调、帮扶建起了4个易地扶贫安置点,配套猪栏、厕所建设,将113户316人贫困人口进行了集中安置,分散安置46户152人,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抓争取,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县政协发挥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改造提升村级60亩集体茶园,兴建50KW光伏电站,争取1381.7亩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变资源为资金,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市工商银行驻村工作队扶持15万元,扶持鸿兴园村成立保康大山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20万元。

抓协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协通过与县税务、扶贫、农业、交通等部门沟通协商,积极为村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兴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图书室和卫生室,改善村务服务环境和群众就医条件;兴建2座移动通讯基站,实现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改造升级7个供电台区,保障全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接入有线网络电视,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投资5.3万元购置4个垃圾中转箱和250个垃圾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问题;硬化8.55公里村级道路,打通村内25.5公里干线公路循环,解决全村群众通行难;兴建蓄水池26个,铺设引水管道2.5万米,全村群众均吃上自来水。加上茶园、公益林和烟叶奖补,村集体每年有20多万的收入,日子好过了……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日子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通过组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设立产业发展周转金、发挥产业奖扶政策杠杆作用,推进产业扶贫,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烟叶、魔芋、杉树、中药材种植,生猪、山羊、土鸡、黄牛、蜜蜂养殖等致富产业,年劳务输出平均在150余人,实现了家有增收项目、户有致富产业的目标,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得到夯实。2016年以来,全村累计发展烟叶670亩、杉树477亩、魔芋720亩、中药材47亩、生猪1159头、土鸡4438只、山羊1032只、黄牛86头、蜜蜂166笼。5年累计兑现产业奖扶资金200多万元。

此刻,在代勤俭秘书长随身携带手提袋里,我们看到他笔记本上这样记录着:三岔河村位于过渡湾镇东南部,版图面积12.42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44户482人。耕地面积974.74亩,林地15610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283人,占总人口58.7%。截至2018年底已全部脱贫。其中,2014年度脱贫6户16人。2015年度脱贫21户69人。2016年度脱贫18户69人。2017年度脱贫4户12人。2018年度脱贫37户116人。其中因病贫困户38户115人,因残7户22人,缺技术6户15人,缺劳力3户6人,缺资金30户115人,因灾2户9人……

扶贫工作队入村后,县政协帮扶三岔河村建起了两个集中安置点,其中,杨桥沟居民点安置了11户贫困户17人。西沟安置点安置了6户贫困户10人。分散安置55户贫困户。

2017年,县政协通过协调,争取项目扶持,投资60万元建了4个水塔,铺设了15千米的饮水管道,解决三岔河村饮水问题。在此之前,遇到天旱,村里只能在河里挑水吃,现在好了,家家有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挑水吃了。就连4户在白峪沟村居住的村民也帮他们修好了水塔。

2018年,县政协争取交通部门项目资金硬化公路8.1公里,修复东沟公路1.2公里。2019年,投入30万元治理杨桥沟河堤500米。在原来的基础上新硬化公路1公里,解决东沟8户12人出行难问题。此外,还帮忙在安置点,村主干道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村民出行更方便了。

公路通,村子活。现在的三岔河村,大车小车,进进出出,畅通无阻。真正让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还要能致富。致富靠什么?除了外出务工,最关键的是发展产业,才能留得住人,才能有发展。

2017年8月三岔河村注册资金30万元,成立保康县银钱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是由村集体主导的产业发展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猕猴桃,记得刚到三岔河村的时候,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里贫困人口众多,他们出不了门,挣不到钱。村里如果有了产业,就能带动贫困户就业,能就业就有收入,有了收入就能脱贫。三岔河发展什么好呢?经过村支两委调研,结合村里实情,研究决定发展猕猴桃。

为了帮扶三岔河村发展猕猴桃产业,代勤俭秘书长又是全力支持。安排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一起去黄堡镇百峰坪考察。随后又去宜昌雾渡河考察。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效果很好,村支两委班子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更坚定了。于是,代勤俭秘书长安排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及有意愿种植的农户一共30人去河南西峡考察。

2017年底,村里流转了55亩土地,每亩地每年租金400元,一次性租了60年。在河南买回了10万株苗子。苗子栽好后,要搭架子,村里没有钱,王玲书记又找到代勤俭秘书长,经周国明主席协调,从农业上给予项目资金扶持,购买水泥桩、铁丝,给猕猴桃搭起了架子。2018年又流转了40多亩土地,目前有100亩了。合作社吸纳了89户贫困户入社,他们可以长年在猕猴桃园里务工,每年村里给务工的贫困户支付劳务工资。预计2021年将进入丰产期,到那时,三岔河村将是一番热闹丰收的景象。

经过县政协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扶持,鸿兴园、三岔河两个村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他们铺就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山,“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新屋亮堂堂”。“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照明靠油”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在助力全县精准扶贫攻坚战役中,党内党外齐动员,集体个人共同参与,扶贫行动蓬勃开展,形成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在县政协办公室,我们翻开政协大事记,一页页档案纸上记录着围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献良策”主题实践活动,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开展得一系列扎实有效而富有成果事例。

保康县十届政协把履职的着力点放在对推进精准扶贫的研究思考上,放在对困难群众增收致富的对策分析上,放在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把握上,通盘谋划、选准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建言,为助力全县脱贫攻坚贡献政协智慧。2016年,县政协常委会就围绕助力精准扶贫开展调研协商,建议县委、县政府把精准扶贫政策资金对接、整合和落地作为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益;把产业扶贫作为核心任务,增强“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把易地搬迁和整村脱贫作为难点攻克,因地施策协调推进;把培育和激活脱贫主体作为根本措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把精准扶贫机制的建立与创新作为关键之举,强化监管压实责任。县委、县政府采纳县政协建议,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编制精准扶贫规划,出台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八项精准扶贫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胜利。

围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推进,保康县十届政协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监督,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寓帮助于监督中。2017年3月,县政协组织6个视察组,由各位主席带队,围绕“推进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主题,深入到11个乡镇,选择22个重点贫困村、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专题视察,形成专题报告,召开县政协十届一次常委会议,专题向县委、县政府协商建言。县委、县政府采纳县政协建议,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调整产业扶贫政策,出台农业保险意见,推进了产业扶贫各项措施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同年10月份,县政协主席会议根据县委安排,围绕“驻村帮扶责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选题,组成2个视察组,由两位副主席带队,深入到11个乡镇,抽查37个不同类型的村、27个集中安置点,走访97个贫困户,座谈13个县直部门,发放调查统计表135份。视察组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形成了有理有据、有可行性建议的专题报告,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协商讨论通过后,提交县委、县政府,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产业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2018年7月,县政协围绕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助力农民增收组建5个调研组,深入到部门、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专题调研,并到宜城、蕲春等地学习考察,形成了5份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召开县政协十届七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建言,县委高度重视协商成果转化,将其纳入决策部署。县政府专题研究建议案办理落实,相关部门及时落实委员意见建议。2019年,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围绕“巩固脱贫成效基层思与盼”这一选题到乡镇、村走访调研,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

坚持将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全员深度参与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在县政协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全县政协组织构建了主席联乡镇、机关驻村、党员干部结对、政协委员助力、动员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精准扶贫责任网络,政协机关干部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在支持参与中协商监督,在协商监督中参与支持。县政协各专委会、委员活动组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植根各界群众、联系面广、善于建言的优势,围绕助力精准扶贫开展小型小规模的调研视察活动,就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等途径献计献策,推动建言资政有用,凝聚共识有效。《核桃产业走到生存发展的十字路口》《对农村老年人康养保健流动市场亟需规范》《发展乡村旅游要把创意农业作为“重头戏”》等一大批大会发言材料、提案、社情民意聚焦的脱贫攻坚中的难点、热点、盲点问题,得到市委、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通过协商监督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84名政协委员与320户农民群众建立长期固定联系,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余条,累计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1200余件。滴水汇成民心之海,寸土积成民力之山。全县政协委员舍小家顾大家,帮扶力量不分大小,捐赠钱物不分多少。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社会各界传承中华民族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各自的岗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