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好”成就乡村巨变——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变迁启示

时间:2021-10-09 09:52:59来源:新华财经作者:任荣

QQ截图20211009100032.jpg

中国乡村,犹如一幅鸿篇巨制的滚动画轴。传承千年,以樵渔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作为画幅基底,勾勒山水人文的钟灵毓秀。顺应时代,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建设为代表的发展战略,作为画幅笔触,在重峦叠嶂中妙笔生花。“一张蓝图绘到底”,时代革新带来的震动与机遇,让乡村在巨变中世景迁移。北京房山区黄山店村,在20年的时间里,由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增长到26000元,从一穷二白的普通山村蝶变成美丽宜居富裕富足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是何种魔力成就了这场巨变?我们多次走进黄山店村,在美丽的坡峰岭景区、精致的民宿院落,红火的农家小院,探寻这场巨变的秘密。

好政策——乡村巨变的前提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乡村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举步生风、似光速前行。乡村蝶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梳理黄山店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发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有力政策,成为乡村巨变的前提。

黄山店村地处北京西南,明代前成村。全村582户,1305人,是全国广泛传播的“红色背篓”精神发源地。自2001年开始,在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引导支持下,黄山店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开拓进取,步入发展快车道。20世纪初,“农业为本,工业兴村”的热潮让黄山店村不再靠山吃山,而是利用周边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建起石灰石开采场,组织60多户村民发展运输业,每年收入500多万元,赚取第一桶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然而,单纯依靠石灰石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存在破坏,污染严重。2009年黄山店村决心向生态旅游发展产业转型,顺势利用市政府出台的关停小煤窑、小矿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的政策和开矿积累的资金,发挥村里和周边山岳景观资源优势,组织村民筑路修坡、筑坝蓄水、栽树种果,建成坡峰岭、怪石林等休闲旅游景区,由此走上生态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乡村振兴路上的第一次蜕变。

园林式的美丽乡村刚刚建成,2012年7月21日的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却将世代居住的村落冲得七零八落。在市、区灾后重建政策的支持下,黄山店村化危为机,用两年时间完成新民居的建设,村民过上了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娱有公园的新生活。2015年,随着京郊休闲旅游的蓬勃发展,黄山店村相时而动,在盘活闲置农宅发展休闲旅游等政策鼓励下,吸引社会资本与人才,利用搬迁腾退出来的闲置农宅,陆续建成“云上石屋”“姥姥家”“桃叶谷”“黄栌花开”等54个院落的精品民宿品牌,由此开启了依靠资本、创意、人才发展的休闲旅游产业道路。

20年的迅猛发展,黄山店村的产业实现了由单纯靠矿山资源发展向生态绿色发展、再到精品民宿旅游的创意资本发展的转型升级;人居环境实现了由石墙石瓦散居民宅向窗明几净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转变。每一次喜人的变化与进步,都离不开党的“三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面对如今的幸福新生活,村民说道:“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生活有了奔头、日子有了滋味”。

QQ截图20211009100056.jpg

好班子——乡村巨变的保障

20多年来,黄山店村党支部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紧密团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靠着出色的工作成就,赢得广大村民的认可与拥戴。

2001年3月,时年40岁在外创业的张进刚在乡亲们的动员和支持下,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与其他参选的4位村民成立了新的村班子。新班子平均年龄45岁,干劲十足,在面对渴望富裕生活的乡亲们期待的目光时,班子成员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凝聚人心。黄山店村40多名党员,过去开会连人都凑不齐,而且思想涣散,群龙无首。村委班子召集村里党团员开会讨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摆问题、出主意、提建议。党支部根据大家的意见,梳理并明确了全村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十带头 十不要”、“党支部班子五必须”、“村规民约三字经”等规章制度。同时,对全村党团员特别是村干部,提出明确的纪律约束;对支部成员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严格要求除了必要的会议,每天必须身在田间地头、施工现场,将工作落实落细落好。

为了探寻村子发展思路,班子成员又踏上取经之路。他们远赴千里之外的红旗渠学习愚公移山精神,近到咫尺之遥的韩村河、窦店学习创业发展经验以及前辈留下的“红色背篓”精神。短短一年时间,村支部带领村民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建起了一家石灰石开采场,带动农户买车搞起了运输,当年就见到真金白银,赢得民心。

好班子,离不开好支书。自信、直爽、果敢,是黄山店干部群众对张进刚的评价。与张书记的交流中,在提到20年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最难忘事件时,60岁的铁汉潸然泪下,向我们讲述起了村里为建设新居迁坟和自己生病入院的事情。

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让黄山店村变成一片泽国。依托北京市出台的“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灾后永久避险安置房建设政策,黄山店村开始实施村庄搬迁工程。在搬迁这件大事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在新址中需要迁走200多座祖坟。迁坟历来都是农村最敏感最难办的大事,它牵扯到乡村风俗、利益、情感等方方面面,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村子的稳定,还可能激化积存的矛盾和积怨。为了尽快完成迁坟,张进刚和村干部们研究了三天三夜,研判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想尽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最后作出了村干部、党团员带头,然后再动员其他群众迁坟的决定。尽管制定了周密详实的措施方案,却仍旧担心村民会有埋怨和抵触心理。因此村委和党员代表多次深入村民家中,做通了村民思想工作。当几天没有着家的张进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同样担心迁坟不顺利的妻子不安地探问事情进展,从没有被困难吓倒的张进刚压抑不住内心的复杂心情,一头倒在沙发上,像个孩子似地放声大哭。这泪水是一种压抑许久的复杂心情的释放,这心情交织着痛苦的抉择、工作的艰辛、乡亲的理解、团队的支持和成功的喜悦,这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c8b938b53c7346e9b05b5f4ba08540fe.jpg

站在美丽的新建小区里,走在金色的坡峰岭上,俯视秀美的风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张进刚感到满足、欣慰。但就在此时,身体却亮起了红灯。一连几天的发烧感冒,经诊断后要立即住院手术。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张进刚陷入苦恼。最大的问题就是搬迁工程还没有收尾,如果这个时候自己离开,借的钱怎么还?工程完不成怎么办?这令他陷入深深的不安、痛苦之中。几天后,张进刚找到镇书记,把自己的病情和想法做了汇报。请求镇里在他的身体撑不下去必须离开的时候,由其爱人接替村支书的工作继续干下去,完成新居建设、安顿乡亲们上楼并还完所有欠款的任务。

2001年,张进刚放下自己小有成就的企业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作出了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2020年,张进刚胸前挂上了金光闪闪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无数的付出得到了党和社会的认可。人生中最重要的20年,张进刚将青春时光、激情热血挥洒在他挚爱的家乡土地上,他作出了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新时代村干部有情怀、勇担当、敢作为的崭新形象。

好思路——乡村巨变的关键

一个好思路是一条致富路的关键,黄山店村每一次成功的转型都是先谋定而后动,凭借科学、创新的发展思路,完成乡村振兴路上的完美蜕变。

2002年,急于脱贫的村民靠着石灰石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村支部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小富即康,而是将目光投到了山外,望向了城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普及以及交通的改善,市民的休闲旅游需求愈发强烈。村班子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他们看到只要周末就会有城里人来田野登山、河边垂钓。于是,张进刚与村干部计划利用村里和周边的山水资源发展休闲观光产业。他们拿出村集体多年积累下的300多万元资金,组织村民在坡峰岭上种植5000余棵红栌树,修了6000多米的登山石路,还建了500平米的停车场、10个院落的石板房,打造了“云上石屋”精品民宿,开发了地道的饸饹面、大包子等乡村美食,成为京郊较早转型,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休闲旅游先行者。

2015年以来,随着村民搬迁住上新居,腾退出来的老旧农宅流转到村合作社,成为村里产业发展的新资源。村委利用政府出台鼓励农民盘活闲置农宅发展民宿的政策,谋划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做民宿产业,又是一个全新挑战,需要人才、资金、市场各方面资源,而村里只有破落的宅院。于是,村委会决定招商引资,走合作开发的路子。缺人才,就与城里的创意设计公司合作,利用设计资源,对农宅进行改造;缺资金,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收益共同分红。不擅长市场营销,就对接远方网等旅游公司,借力拓展市场。短短5年时间,先后建成54个院落、300多张床位的精品民宿。2020年,整个坡峰岭景区年接待游客42万人,实现收入1200多万元,其中门票收入896万元,农副产品销售200多万元。150多名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全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为邻村农民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一些本村的知识青年也返乡入村参与创业。

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村合作社还依托本地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几年来,村里挖掘传颂了几十年的“红色背篓”文化,开发出了以农产品加工成山楂汁、冻柿子、油鸡、蜂蜜等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富有创意的休闲旅游产品,带给了游客更多地消费体验。每到金秋时节,坡峰岭上10块钱一碗的饸络面一天就能卖掉5000多碗,成为游客口中的最爱。

回望黄山店村20余年的产业发展之路,每一次成功都彰显着村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从规划到建设、从管理到营销、从融资到分红,都能看到他们对宏观趋势的准确把握,创意设计的独到见解,细枝末节的精致追求。

好群众——乡村巨变的基础

一条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在这条致富路上,好政策为乡村进步提供了前提和舞台,好班子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保障,好思路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在这场乡村巨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好群众。他们作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见证者,成为乡村巨变的重要基础。

20210604101349_9vk15tmmdc.png

多少年来,黄山店村从几十户百十口人繁衍生息到几百户上千人的村庄。在昔日靠天吃饭的日子里,村民们默默地与自然相处、与山水相依,邻里、民风朴实,平静祥和。在一代代的变迁中,黄山店村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与道德规范条例,而这也正在变成如今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在整村异地选址重建时,有200多个坟墓需要迁址,其中有70多座坟是第二次迁移,当时的村委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通过耐心细致的动员说服,很快就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理解与支持,没有一户上访;在“7.21”水灾后的河道修整过程中,全村村民不等不靠,愣是靠着千百双勤劳的双手和耐劳的意志,再造了家园;在坡峰岭景区的建设中,村民充分理解村委会的决策,不计报酬,出工出力,踊跃参与修建登山步道、植树绿化;在精品民宿项目实施中,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或干部担任监工,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做到账目清楚、信息公开,确保了项目的低成本、高质量。村里但凡遇到大事难事,大多数群众都能做到识大体、顾大局,体现出多少年积淀下来的知书达理、朴素善良、舍小顾大的良好村风。我们在村里拍照的时候,负责民宿管家的村民大姐主动帮助我们移走妨碍摄影的杂物这一细微举动,让我们感动不已。也正是这个细节,使我们窥探出黄山店变迁中群众的力量与精神。在向管家大姐表示感谢时,从她一句轻轻的“应该的”应答中,映射出村民对职业的热爱、客人的关照,还有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们心中憧憬向往乡村振兴的壮美图画。五年、十年之后,当我们漫步在那时的乡村,应该到处都能看到老人的笑脸,听到孩童的笑声,还有青年的身影。而今天,在黄山店村,那笑脸、那笑声、那身影,就在眼前,就在耳边,就在山乡的每一个角落里.......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纪实综述    
资讯播报

“四好”成就乡村巨变——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变迁启示

时间:2021-10-09 09:52:59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任荣

QQ截图20211009100032.jpg

中国乡村,犹如一幅鸿篇巨制的滚动画轴。传承千年,以樵渔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作为画幅基底,勾勒山水人文的钟灵毓秀。顺应时代,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建设为代表的发展战略,作为画幅笔触,在重峦叠嶂中妙笔生花。“一张蓝图绘到底”,时代革新带来的震动与机遇,让乡村在巨变中世景迁移。北京房山区黄山店村,在20年的时间里,由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增长到26000元,从一穷二白的普通山村蝶变成美丽宜居富裕富足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是何种魔力成就了这场巨变?我们多次走进黄山店村,在美丽的坡峰岭景区、精致的民宿院落,红火的农家小院,探寻这场巨变的秘密。

好政策——乡村巨变的前提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乡村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举步生风、似光速前行。乡村蝶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梳理黄山店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发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有力政策,成为乡村巨变的前提。

黄山店村地处北京西南,明代前成村。全村582户,1305人,是全国广泛传播的“红色背篓”精神发源地。自2001年开始,在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引导支持下,黄山店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开拓进取,步入发展快车道。20世纪初,“农业为本,工业兴村”的热潮让黄山店村不再靠山吃山,而是利用周边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建起石灰石开采场,组织60多户村民发展运输业,每年收入500多万元,赚取第一桶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然而,单纯依靠石灰石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存在破坏,污染严重。2009年黄山店村决心向生态旅游发展产业转型,顺势利用市政府出台的关停小煤窑、小矿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的政策和开矿积累的资金,发挥村里和周边山岳景观资源优势,组织村民筑路修坡、筑坝蓄水、栽树种果,建成坡峰岭、怪石林等休闲旅游景区,由此走上生态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乡村振兴路上的第一次蜕变。

园林式的美丽乡村刚刚建成,2012年7月21日的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却将世代居住的村落冲得七零八落。在市、区灾后重建政策的支持下,黄山店村化危为机,用两年时间完成新民居的建设,村民过上了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娱有公园的新生活。2015年,随着京郊休闲旅游的蓬勃发展,黄山店村相时而动,在盘活闲置农宅发展休闲旅游等政策鼓励下,吸引社会资本与人才,利用搬迁腾退出来的闲置农宅,陆续建成“云上石屋”“姥姥家”“桃叶谷”“黄栌花开”等54个院落的精品民宿品牌,由此开启了依靠资本、创意、人才发展的休闲旅游产业道路。

20年的迅猛发展,黄山店村的产业实现了由单纯靠矿山资源发展向生态绿色发展、再到精品民宿旅游的创意资本发展的转型升级;人居环境实现了由石墙石瓦散居民宅向窗明几净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转变。每一次喜人的变化与进步,都离不开党的“三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面对如今的幸福新生活,村民说道:“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生活有了奔头、日子有了滋味”。

QQ截图20211009100056.jpg

好班子——乡村巨变的保障

20多年来,黄山店村党支部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紧密团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靠着出色的工作成就,赢得广大村民的认可与拥戴。

2001年3月,时年40岁在外创业的张进刚在乡亲们的动员和支持下,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与其他参选的4位村民成立了新的村班子。新班子平均年龄45岁,干劲十足,在面对渴望富裕生活的乡亲们期待的目光时,班子成员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凝聚人心。黄山店村40多名党员,过去开会连人都凑不齐,而且思想涣散,群龙无首。村委班子召集村里党团员开会讨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摆问题、出主意、提建议。党支部根据大家的意见,梳理并明确了全村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十带头 十不要”、“党支部班子五必须”、“村规民约三字经”等规章制度。同时,对全村党团员特别是村干部,提出明确的纪律约束;对支部成员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严格要求除了必要的会议,每天必须身在田间地头、施工现场,将工作落实落细落好。

为了探寻村子发展思路,班子成员又踏上取经之路。他们远赴千里之外的红旗渠学习愚公移山精神,近到咫尺之遥的韩村河、窦店学习创业发展经验以及前辈留下的“红色背篓”精神。短短一年时间,村支部带领村民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建起了一家石灰石开采场,带动农户买车搞起了运输,当年就见到真金白银,赢得民心。

好班子,离不开好支书。自信、直爽、果敢,是黄山店干部群众对张进刚的评价。与张书记的交流中,在提到20年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最难忘事件时,60岁的铁汉潸然泪下,向我们讲述起了村里为建设新居迁坟和自己生病入院的事情。

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让黄山店村变成一片泽国。依托北京市出台的“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灾后永久避险安置房建设政策,黄山店村开始实施村庄搬迁工程。在搬迁这件大事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在新址中需要迁走200多座祖坟。迁坟历来都是农村最敏感最难办的大事,它牵扯到乡村风俗、利益、情感等方方面面,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村子的稳定,还可能激化积存的矛盾和积怨。为了尽快完成迁坟,张进刚和村干部们研究了三天三夜,研判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想尽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最后作出了村干部、党团员带头,然后再动员其他群众迁坟的决定。尽管制定了周密详实的措施方案,却仍旧担心村民会有埋怨和抵触心理。因此村委和党员代表多次深入村民家中,做通了村民思想工作。当几天没有着家的张进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同样担心迁坟不顺利的妻子不安地探问事情进展,从没有被困难吓倒的张进刚压抑不住内心的复杂心情,一头倒在沙发上,像个孩子似地放声大哭。这泪水是一种压抑许久的复杂心情的释放,这心情交织着痛苦的抉择、工作的艰辛、乡亲的理解、团队的支持和成功的喜悦,这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c8b938b53c7346e9b05b5f4ba08540fe.jpg

站在美丽的新建小区里,走在金色的坡峰岭上,俯视秀美的风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张进刚感到满足、欣慰。但就在此时,身体却亮起了红灯。一连几天的发烧感冒,经诊断后要立即住院手术。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张进刚陷入苦恼。最大的问题就是搬迁工程还没有收尾,如果这个时候自己离开,借的钱怎么还?工程完不成怎么办?这令他陷入深深的不安、痛苦之中。几天后,张进刚找到镇书记,把自己的病情和想法做了汇报。请求镇里在他的身体撑不下去必须离开的时候,由其爱人接替村支书的工作继续干下去,完成新居建设、安顿乡亲们上楼并还完所有欠款的任务。

2001年,张进刚放下自己小有成就的企业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作出了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2020年,张进刚胸前挂上了金光闪闪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无数的付出得到了党和社会的认可。人生中最重要的20年,张进刚将青春时光、激情热血挥洒在他挚爱的家乡土地上,他作出了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新时代村干部有情怀、勇担当、敢作为的崭新形象。

好思路——乡村巨变的关键

一个好思路是一条致富路的关键,黄山店村每一次成功的转型都是先谋定而后动,凭借科学、创新的发展思路,完成乡村振兴路上的完美蜕变。

2002年,急于脱贫的村民靠着石灰石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村支部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小富即康,而是将目光投到了山外,望向了城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普及以及交通的改善,市民的休闲旅游需求愈发强烈。村班子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他们看到只要周末就会有城里人来田野登山、河边垂钓。于是,张进刚与村干部计划利用村里和周边的山水资源发展休闲观光产业。他们拿出村集体多年积累下的300多万元资金,组织村民在坡峰岭上种植5000余棵红栌树,修了6000多米的登山石路,还建了500平米的停车场、10个院落的石板房,打造了“云上石屋”精品民宿,开发了地道的饸饹面、大包子等乡村美食,成为京郊较早转型,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休闲旅游先行者。

2015年以来,随着村民搬迁住上新居,腾退出来的老旧农宅流转到村合作社,成为村里产业发展的新资源。村委利用政府出台鼓励农民盘活闲置农宅发展民宿的政策,谋划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做民宿产业,又是一个全新挑战,需要人才、资金、市场各方面资源,而村里只有破落的宅院。于是,村委会决定招商引资,走合作开发的路子。缺人才,就与城里的创意设计公司合作,利用设计资源,对农宅进行改造;缺资金,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收益共同分红。不擅长市场营销,就对接远方网等旅游公司,借力拓展市场。短短5年时间,先后建成54个院落、300多张床位的精品民宿。2020年,整个坡峰岭景区年接待游客42万人,实现收入1200多万元,其中门票收入896万元,农副产品销售200多万元。150多名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全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为邻村农民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一些本村的知识青年也返乡入村参与创业。

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村合作社还依托本地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几年来,村里挖掘传颂了几十年的“红色背篓”文化,开发出了以农产品加工成山楂汁、冻柿子、油鸡、蜂蜜等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富有创意的休闲旅游产品,带给了游客更多地消费体验。每到金秋时节,坡峰岭上10块钱一碗的饸络面一天就能卖掉5000多碗,成为游客口中的最爱。

回望黄山店村20余年的产业发展之路,每一次成功都彰显着村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从规划到建设、从管理到营销、从融资到分红,都能看到他们对宏观趋势的准确把握,创意设计的独到见解,细枝末节的精致追求。

好群众——乡村巨变的基础

一条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在这条致富路上,好政策为乡村进步提供了前提和舞台,好班子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保障,好思路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在这场乡村巨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好群众。他们作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见证者,成为乡村巨变的重要基础。

20210604101349_9vk15tmmdc.png

多少年来,黄山店村从几十户百十口人繁衍生息到几百户上千人的村庄。在昔日靠天吃饭的日子里,村民们默默地与自然相处、与山水相依,邻里、民风朴实,平静祥和。在一代代的变迁中,黄山店村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与道德规范条例,而这也正在变成如今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在整村异地选址重建时,有200多个坟墓需要迁址,其中有70多座坟是第二次迁移,当时的村委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通过耐心细致的动员说服,很快就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理解与支持,没有一户上访;在“7.21”水灾后的河道修整过程中,全村村民不等不靠,愣是靠着千百双勤劳的双手和耐劳的意志,再造了家园;在坡峰岭景区的建设中,村民充分理解村委会的决策,不计报酬,出工出力,踊跃参与修建登山步道、植树绿化;在精品民宿项目实施中,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或干部担任监工,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做到账目清楚、信息公开,确保了项目的低成本、高质量。村里但凡遇到大事难事,大多数群众都能做到识大体、顾大局,体现出多少年积淀下来的知书达理、朴素善良、舍小顾大的良好村风。我们在村里拍照的时候,负责民宿管家的村民大姐主动帮助我们移走妨碍摄影的杂物这一细微举动,让我们感动不已。也正是这个细节,使我们窥探出黄山店变迁中群众的力量与精神。在向管家大姐表示感谢时,从她一句轻轻的“应该的”应答中,映射出村民对职业的热爱、客人的关照,还有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们心中憧憬向往乡村振兴的壮美图画。五年、十年之后,当我们漫步在那时的乡村,应该到处都能看到老人的笑脸,听到孩童的笑声,还有青年的身影。而今天,在黄山店村,那笑脸、那笑声、那身影,就在眼前,就在耳边,就在山乡的每一个角落里.......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