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安徽临泉迎仙镇“善治”奏响乡风文明“三部曲”

时间:2021-10-11 09:24:3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蒋丹梅

QQ截图20211011092157.jpg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迎仙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开展“最美评选”、搭建三个平台、强化“一统三治”即“善治”,奏响乡风文明“三部曲”,为乡村振兴凝神聚气、塑形铸魂,进一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榜样熏陶,乡风民风“美”起来

“十条教诲不如一个榜样。”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迎仙镇强化榜样引导力量,以提升群众自身素质为出发点,筑牢宣传阵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依托“最美”评选和“道德大讲堂”两个平台,补足精神之钙。

该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生活。建好文化广场,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筑强文化建设阵地。注重对学生的宣传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家长、社会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该镇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最美”系列评选。开办乡村道德大课堂,将“最美”典型、乡贤能人、道德模范纳入道德课堂师资库中,通过宣讲最美、宣讲理论、宣讲政策,竭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累计受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次。

几年来,该镇共评选出“最美”对象100余名,有56名获得县级表彰,其中5人获得市以上表彰,秦效海家庭荣获“最美家庭”。这些“最美”看得见、摸得着,他们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身边的人和事,农村扯皮拉筋的少了,群众上访的少了,违规建房的少了,铺张浪费、酗酒闹事、封建迷信等风气逐渐减少,不少累积已久的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搭建平台,文明实践“活”起来

精神文明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内化、固化、转化。近年来,该镇搭建起“志愿服务、文化活动、荣誉展示”三个平台,让文明实践“活”起来。

组建志愿服务平台。该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成立16支文明实践队伍,200多人注册志愿者,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生产活动、帮扶救困、环境寻访服务、疫情防控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为乡风文明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办好文化活动平台。该镇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文化服务功能,组建15个村级文化演艺队,培植积极向上的乡土文化。广场舞等传统民俗重新亮相大众视野,红色文化蓬勃发展。同时广泛开展广场舞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歌舞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村民摒弃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

搭建荣誉展示平台。迎仙镇15个村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示栏,定期公布文明实践成果,在公共场所制作宣传牌宣扬最美迎仙人,镇村两级出台嘉许激励机制,让有能者有“面”、有为者有“位”,培养村民荣誉感,村民素质不断提升,一个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凝聚合力,乡村治理“强”起来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近年来,迎仙镇以乡风文明建设为载体,在实践中探索出党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的“一统三治”即“善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激起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强化党建统领倡民风。该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引路人、传播者和宣传员,推动村风民风建设。

强化自治管理转民风。该镇将文明乡风建设融入《村规民约》以及《村民自治章程》。充分发挥各村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参与管理村级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自觉遵纪守法、提升个人素质、传承优良家风。

强化法治引领促民风。该镇构建“四级法治网”,即:镇有一个法律顾问团,村有一个法治村长,组有一名人民调解员,户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依靠法律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化解民间纷争,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已逐渐成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强化德治教化育民风。该镇深入持久开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广大民众的文明素养,通过千家万户传承好家风、好家教,让德治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向上、向好、向善、向美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追求。

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了乡村大发展。该镇实现多年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三无”目标,年度矛盾纠纷总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乡村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农民生活日新月异、村级主导产业蒸蒸日上,临泉县迎仙镇乡风文明建设带来农村全面进步,也给全镇的经济发展增添了精神动力。(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迎仙镇党委)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安徽临泉迎仙镇“善治”奏响乡风文明“三部曲”

时间:2021-10-11 09:24:3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蒋丹梅

QQ截图20211011092157.jpg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迎仙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开展“最美评选”、搭建三个平台、强化“一统三治”即“善治”,奏响乡风文明“三部曲”,为乡村振兴凝神聚气、塑形铸魂,进一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榜样熏陶,乡风民风“美”起来

“十条教诲不如一个榜样。”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迎仙镇强化榜样引导力量,以提升群众自身素质为出发点,筑牢宣传阵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依托“最美”评选和“道德大讲堂”两个平台,补足精神之钙。

该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生活。建好文化广场,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筑强文化建设阵地。注重对学生的宣传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家长、社会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该镇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最美”系列评选。开办乡村道德大课堂,将“最美”典型、乡贤能人、道德模范纳入道德课堂师资库中,通过宣讲最美、宣讲理论、宣讲政策,竭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累计受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次。

几年来,该镇共评选出“最美”对象100余名,有56名获得县级表彰,其中5人获得市以上表彰,秦效海家庭荣获“最美家庭”。这些“最美”看得见、摸得着,他们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身边的人和事,农村扯皮拉筋的少了,群众上访的少了,违规建房的少了,铺张浪费、酗酒闹事、封建迷信等风气逐渐减少,不少累积已久的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搭建平台,文明实践“活”起来

精神文明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内化、固化、转化。近年来,该镇搭建起“志愿服务、文化活动、荣誉展示”三个平台,让文明实践“活”起来。

组建志愿服务平台。该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成立16支文明实践队伍,200多人注册志愿者,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生产活动、帮扶救困、环境寻访服务、疫情防控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为乡风文明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办好文化活动平台。该镇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文化服务功能,组建15个村级文化演艺队,培植积极向上的乡土文化。广场舞等传统民俗重新亮相大众视野,红色文化蓬勃发展。同时广泛开展广场舞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歌舞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村民摒弃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

搭建荣誉展示平台。迎仙镇15个村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示栏,定期公布文明实践成果,在公共场所制作宣传牌宣扬最美迎仙人,镇村两级出台嘉许激励机制,让有能者有“面”、有为者有“位”,培养村民荣誉感,村民素质不断提升,一个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凝聚合力,乡村治理“强”起来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近年来,迎仙镇以乡风文明建设为载体,在实践中探索出党建统领,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的“一统三治”即“善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激起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强化党建统领倡民风。该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引路人、传播者和宣传员,推动村风民风建设。

强化自治管理转民风。该镇将文明乡风建设融入《村规民约》以及《村民自治章程》。充分发挥各村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参与管理村级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自觉遵纪守法、提升个人素质、传承优良家风。

强化法治引领促民风。该镇构建“四级法治网”,即:镇有一个法律顾问团,村有一个法治村长,组有一名人民调解员,户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依靠法律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化解民间纷争,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已逐渐成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强化德治教化育民风。该镇深入持久开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广大民众的文明素养,通过千家万户传承好家风、好家教,让德治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向上、向好、向善、向美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追求。

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了乡村大发展。该镇实现多年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三无”目标,年度矛盾纠纷总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乡村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农民生活日新月异、村级主导产业蒸蒸日上,临泉县迎仙镇乡风文明建设带来农村全面进步,也给全镇的经济发展增添了精神动力。(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迎仙镇党委)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