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安徽滁州:用“六心”强化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11-05 17:23:1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郝腾飞

今年以来,滁州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不断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救助覆盖范围,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确保兜底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助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政策衔接更“安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稳定,落实“单人保”、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措施;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细致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口全部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今年1-8月份,全市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87.6万人次,发放资金3.87亿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2.37万人,发放资金1.39亿元。

提标扩面更“舒心”。自今年7月份起,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同期的每人每月628元提高到670元,城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由去年同期的每人每月1250元、900元提高到1290元、940元。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残疾人扩面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肢体残疾和一级视力残疾,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今年1-8月份,全市累计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437人,新增特困供养对象440人。

动态监测更“省心”。健全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民政、乡村振兴、卫健、医保等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农村困难人群数据库,并动态更新;乡镇(街道)每月、村(居)委会每周组织排查,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重大变故等特殊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加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设,及时对低保申请对象及所有赡(抚)养人经济状况进行核查,每月利用“大数据”对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全面核对,并出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报告,动态调整保障对象。今年1-8月份,核对平台共受理核对业务41201户149760人次,发现预警信息20653户37240人次,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5193户8828人。

优化服务更“暖心”。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救助服务网络,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在乡镇(街道)政务大厅设立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安排专人负责业务办理和申请协助,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加快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运用,取消可以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实现全市低保无纸化审核审批,低保、特困办理时限缩短至20个工作日以内。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专项社会救助,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社会救助,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今年1-8月份,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累计开展社会救助服务活动570余场(次),惠及11.5万余人。

兜牢底线更“贴心”。健全“救急难”工作主动发现受理机制,对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和新申请社会救助一时无法审批的困难群众,及时以临时救助形式展开“先行救助”。将救助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区分急难型和支出型救助对象分类施救,并放宽地域和金额限制;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每个乡镇(街道)拨付不低于6万元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并将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增强临时救助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今年1-8月份,全市累计临时救助各类困难群众7877人次,发放救助金1166.8万元。

规范整治更“放心”。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和养老社保领域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发现或受理问题整改责任清单,明确具体整改时限和责任人;严格落实近亲属备案制度,采取交叉互查和“四不两直”等方式,全面核查低保政策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等存在问题;加强政务公开,及时公布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整改情况,并将低保政策、标准及低保对象等情况在村(社区)公示;建立完善社会监督员制度,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监督”,在各级政府网站公开本区域低保对象相关信息,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今年1-8月份,今年以来,全市共抽查73个乡镇165个村,入户调查246户307人;接受求助举报117起,并全部处理完毕。(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民政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巩固拓展    
资讯播报

安徽滁州:用“六心”强化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11-05 17:23:1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郝腾飞

今年以来,滁州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不断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救助覆盖范围,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确保兜底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助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政策衔接更“安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稳定,落实“单人保”、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措施;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细致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口全部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今年1-8月份,全市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87.6万人次,发放资金3.87亿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2.37万人,发放资金1.39亿元。

提标扩面更“舒心”。自今年7月份起,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同期的每人每月628元提高到670元,城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由去年同期的每人每月1250元、900元提高到1290元、940元。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残疾人扩面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肢体残疾和一级视力残疾,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今年1-8月份,全市累计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437人,新增特困供养对象440人。

动态监测更“省心”。健全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民政、乡村振兴、卫健、医保等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农村困难人群数据库,并动态更新;乡镇(街道)每月、村(居)委会每周组织排查,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重大变故等特殊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加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设,及时对低保申请对象及所有赡(抚)养人经济状况进行核查,每月利用“大数据”对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全面核对,并出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报告,动态调整保障对象。今年1-8月份,核对平台共受理核对业务41201户149760人次,发现预警信息20653户37240人次,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5193户8828人。

优化服务更“暖心”。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救助服务网络,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在乡镇(街道)政务大厅设立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安排专人负责业务办理和申请协助,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加快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运用,取消可以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实现全市低保无纸化审核审批,低保、特困办理时限缩短至20个工作日以内。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专项社会救助,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社会救助,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今年1-8月份,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累计开展社会救助服务活动570余场(次),惠及11.5万余人。

兜牢底线更“贴心”。健全“救急难”工作主动发现受理机制,对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和新申请社会救助一时无法审批的困难群众,及时以临时救助形式展开“先行救助”。将救助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区分急难型和支出型救助对象分类施救,并放宽地域和金额限制;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每个乡镇(街道)拨付不低于6万元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并将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增强临时救助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今年1-8月份,全市累计临时救助各类困难群众7877人次,发放救助金1166.8万元。

规范整治更“放心”。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和养老社保领域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发现或受理问题整改责任清单,明确具体整改时限和责任人;严格落实近亲属备案制度,采取交叉互查和“四不两直”等方式,全面核查低保政策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等存在问题;加强政务公开,及时公布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整改情况,并将低保政策、标准及低保对象等情况在村(社区)公示;建立完善社会监督员制度,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监督”,在各级政府网站公开本区域低保对象相关信息,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今年1-8月份,今年以来,全市共抽查73个乡镇165个村,入户调查246户307人;接受求助举报117起,并全部处理完毕。(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民政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