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线传真

云南个旧市:抓实人居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宜居乡村

时间:2021-12-02 13:41:2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鲁阿秀

村内凉亭.JPG

木登硐村委会位于云南省个旧市老厂镇的西南部距镇政府7公里,耕地面积1103.63亩。全村共336户879人,共有三个党支部,其中2个农村党支部,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员22名,村支部和村委会等组织健全。通过抓实人居环境整治,老厂镇木登硐2个村庄处处换上“新颜”、披上“绿衣”,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因村施策,下好“一盘棋”。木登硐以“一村一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使各村一步一景、一村一貌,打好了乡村振兴“当头炮”。一是学来新路子。村人大代表、村干部不等不靠,冲在前、干在前,“走出去、引进来”,以人大代表活动、党员学习活动、村干部轮训为载体,到昆明市寻甸县、泸西县、开远市羊街乡、个旧市鸡街镇等学习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特色旅游、美丽村庄建设经验做法,做好事前谋划。二是明确新方向。以“马上办、盯住干、干到位”为工作要求,以“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为规划小组,结合本地乡土人情、地域环境、民风民俗,主抓特色亮点,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勾勒村庄规划图。三是凝聚新共识。先后多次召开户主大会1次、村代表会6次、村干部会10余次,从找差距、补短板、强措施、促提升入手,完善整治方案,推出整治举措,凝聚整治共识,合理安排时序进度,确保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因地制宜,织密“一张网”。木登硐采取“重点抓+持续抓”的方式,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全面推动,全村创建。一是抓“点”,按启“牵引器”。利用自身资源,立足历史底蕴,修复运锡古道,展现马帮运锡印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小广场,采取“示范带动+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的模式,统筹组织村民实施,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传递文明如厕理念,完成“户厕改造”108座。二是抓“线”,按进“推动器”。突出主干道路绿化,做美道路沿线,在道路沿线栽种花草、立起篱笆,打造休闲凉亭2座,安装路灯70盏,建成文体广场2个,建有污水处理池1座,栽种茶花1750余棵;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深入推进环卫一体化工作,严格保洁员日常管理、考核,配足配齐垃圾桶、垃圾运输车等收集、转运设施,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转运及时、处置到位。三是抓“面”,按紧“稳定器”。贯彻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通发展道路“大动脉”,投资80余万元,新建木登硐至风筝山产业发展道路,盘活可利用土地资源1100亩,积极带动片区蔬菜销售和交易,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种植红汁乳菇500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引进虾青素,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强化产业布局,推进乡村振兴。

因势利导,拧成“一股绳”。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一是以评比创建活动传播提升人居环境正能量。探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新方法,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木登硐卫生评比”、个旧市“道德模范”、“最美巾帼志愿者”等各类活动,走实群众路线,唤醒村民自我革新、移风易俗意识,以身边事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在打理好自家庭院的同时,主动打扫周边环境卫生,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从源头上减少不文明行为,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和“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二是开展各项活动弘扬提升人居环境主旋律。挂包领导挂帅,党员、人大代表在人居环境中树立带头整改、带动改善的标杆,形成“领导包村、干部包片、群众参与”的全员联动机制,紧贴实际需求,拿出硬实举措,聚焦“拆危治乱”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和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集中力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对辖区内主干道、重点路段、背街小巷、村间道路、垃圾集中点进行全面打扫,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清理排水沟渠淤泥杂物,清理垃圾杂草和进村道路乱堆乱放杂物,规范垃圾堆放点,治理了村内乱堆乱放现象,使环境焕然一新。三是以文明实践活动唱响提升人居环境最强音。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同提升人居环境相结合、相融合,296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对自家庭院内外、房前屋后以及室内卫生等进行彻底整治的同时,带头对村内外公共地段、道路两侧、活动广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卫生清洁工作,全力解决村庄环境卫生问题,打造了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农户窗明几净的美丽乡村。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老厂镇)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一线传真    

云南个旧市:抓实人居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宜居乡村

时间:2021-12-02 13:41:2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鲁阿秀

村内凉亭.JPG

木登硐村委会位于云南省个旧市老厂镇的西南部距镇政府7公里,耕地面积1103.63亩。全村共336户879人,共有三个党支部,其中2个农村党支部,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员22名,村支部和村委会等组织健全。通过抓实人居环境整治,老厂镇木登硐2个村庄处处换上“新颜”、披上“绿衣”,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因村施策,下好“一盘棋”。木登硐以“一村一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使各村一步一景、一村一貌,打好了乡村振兴“当头炮”。一是学来新路子。村人大代表、村干部不等不靠,冲在前、干在前,“走出去、引进来”,以人大代表活动、党员学习活动、村干部轮训为载体,到昆明市寻甸县、泸西县、开远市羊街乡、个旧市鸡街镇等学习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特色旅游、美丽村庄建设经验做法,做好事前谋划。二是明确新方向。以“马上办、盯住干、干到位”为工作要求,以“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为规划小组,结合本地乡土人情、地域环境、民风民俗,主抓特色亮点,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勾勒村庄规划图。三是凝聚新共识。先后多次召开户主大会1次、村代表会6次、村干部会10余次,从找差距、补短板、强措施、促提升入手,完善整治方案,推出整治举措,凝聚整治共识,合理安排时序进度,确保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因地制宜,织密“一张网”。木登硐采取“重点抓+持续抓”的方式,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全面推动,全村创建。一是抓“点”,按启“牵引器”。利用自身资源,立足历史底蕴,修复运锡古道,展现马帮运锡印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小广场,采取“示范带动+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的模式,统筹组织村民实施,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传递文明如厕理念,完成“户厕改造”108座。二是抓“线”,按进“推动器”。突出主干道路绿化,做美道路沿线,在道路沿线栽种花草、立起篱笆,打造休闲凉亭2座,安装路灯70盏,建成文体广场2个,建有污水处理池1座,栽种茶花1750余棵;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深入推进环卫一体化工作,严格保洁员日常管理、考核,配足配齐垃圾桶、垃圾运输车等收集、转运设施,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转运及时、处置到位。三是抓“面”,按紧“稳定器”。贯彻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通发展道路“大动脉”,投资80余万元,新建木登硐至风筝山产业发展道路,盘活可利用土地资源1100亩,积极带动片区蔬菜销售和交易,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种植红汁乳菇500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引进虾青素,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强化产业布局,推进乡村振兴。

因势利导,拧成“一股绳”。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一是以评比创建活动传播提升人居环境正能量。探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新方法,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木登硐卫生评比”、个旧市“道德模范”、“最美巾帼志愿者”等各类活动,走实群众路线,唤醒村民自我革新、移风易俗意识,以身边事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在打理好自家庭院的同时,主动打扫周边环境卫生,潜移默化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从源头上减少不文明行为,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和“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二是开展各项活动弘扬提升人居环境主旋律。挂包领导挂帅,党员、人大代表在人居环境中树立带头整改、带动改善的标杆,形成“领导包村、干部包片、群众参与”的全员联动机制,紧贴实际需求,拿出硬实举措,聚焦“拆危治乱”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和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集中力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对辖区内主干道、重点路段、背街小巷、村间道路、垃圾集中点进行全面打扫,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清理排水沟渠淤泥杂物,清理垃圾杂草和进村道路乱堆乱放杂物,规范垃圾堆放点,治理了村内乱堆乱放现象,使环境焕然一新。三是以文明实践活动唱响提升人居环境最强音。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同提升人居环境相结合、相融合,296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对自家庭院内外、房前屋后以及室内卫生等进行彻底整治的同时,带头对村内外公共地段、道路两侧、活动广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卫生清洁工作,全力解决村庄环境卫生问题,打造了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农户窗明几净的美丽乡村。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老厂镇)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