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绩溪县:“三创新”打通人才要素

时间:2021-12-02 16:28:0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程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近来来,绩溪县瀛洲镇坚持引育并重,坚持深入挖、就地取“才”与多渠道多方位聚才相结合,打通人才要素,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创新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科技人才、乡土人才等现有各类人才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实施定向培养计划,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的新型农业人才和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能的农业带头人。

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发挥“增量”人才作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研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制定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发挥“增量”人才作用。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制定乡村振兴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引进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对于在基层服务时间累计达到一定期限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开展返乡创业就业推进行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搭建更实用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努力营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在外乡贤、人才摸排,建立人才信息库,积极鼓励支持返乡人员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三是实施高校毕业生乡村成长计划。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与乡村振兴计划有机结合,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服务。四是畅通各界人士服务乡村渠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下乡知青、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通过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助学助教、捐资捐物、咨询服务、担任志愿者等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突出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立足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在继续强化高层次专业人才评价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建立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价制度。(程凯)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乡村建设    

绩溪县:“三创新”打通人才要素

时间:2021-12-02 16:28:0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程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近来来,绩溪县瀛洲镇坚持引育并重,坚持深入挖、就地取“才”与多渠道多方位聚才相结合,打通人才要素,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创新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科技人才、乡土人才等现有各类人才培育,开展精细化培训,实施定向培养计划,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的新型农业人才和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能的农业带头人。

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发挥“增量”人才作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研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制定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发挥“增量”人才作用。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制定乡村振兴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引进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对于在基层服务时间累计达到一定期限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开展返乡创业就业推进行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搭建更实用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努力营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在外乡贤、人才摸排,建立人才信息库,积极鼓励支持返乡人员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三是实施高校毕业生乡村成长计划。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与乡村振兴计划有机结合,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服务。四是畅通各界人士服务乡村渠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下乡知青、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通过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助学助教、捐资捐物、咨询服务、担任志愿者等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突出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立足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在继续强化高层次专业人才评价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建立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价制度。(程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