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樟木镇元金村:脱贫户勤劳致富争先进

时间:2022-01-20 16:05:2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贵港市委农办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限衔接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樟木镇元金村驻村工作队保持责任不减、作风不变、靶心不散,坚持下村走访,与脱贫户、农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持续摸索脱贫致富新路子,进一步激发脱贫户争先致富的内生动力。元金村涌现了一批勤劳致富争先进的脱贫户。

01谭振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15.png

“2020年租下这个门面,我现在每天都会在店里修理汽车,有时顾客需要,也上门服务。”谭振旺脸上洋溢着笑容。

谭振旺,全家9口人,2015年精准扶贫摸底被识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当时家里很困难,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全家只有3个劳动力,他除了要供两个弟弟读书,还要照顾父母。经过党和政府的两年帮扶,谭振旺一家于2017年摘下了“穷帽”,2020年他自己开起了汽车修理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谭振旺还买了一台二手稻谷收割机,专门帮父老乡亲收稻谷,“赚了点小钱,今年打算换一台大一点的。”他对未来满怀憧憬。

02谭红新:别人行,我也一定行!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25.png

“当时我孩子小,老婆又身患残疾,为了照顾老婆和小孩,我不能和别人一样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地,看到村里一些人种了几百亩甘蔗。别人行,我也一定能行!说干就干,我除了把自己的地种上甘蔗,还租了村里的一些地来种,目前总共有100亩。”谭红新沿着甘蔗地一边走一边说到。

谭红新全家6口人,4个孩子,有3个在读小学。全家只有谭红新1个劳动力,这几年在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于2018年底脱贫。

但他的目标不是脱贫,而是致富。“我虽然生活在村里,但是我一直通过互联网了解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动向,通过技术提高种植的效益。”谭红新计划搭牛棚,养10头小母牛,然后慢慢扩大规模,采用甘蔗渣加工发酵储存喂养。

03谭进:实现了靠养猪致富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34.png

“当年父母亲年老多病,孩子要读书。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我不能和老婆一样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地,偶尔打点零工补贴家用。”谭进一边摘着猪草一边回忆。2015年精准扶贫摸底,谭进一家因学致贫,被识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谭进一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谭进还有一个梦想,想靠养猪脱贫致富。

2016年初,机缘巧合下,谭进的帮扶人是水产畜牧局干部,他向帮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获得技术和资金扶持。得到后盾单位水产畜牧局的技术支持后,谭进向广西农村信用社申请了3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我用申请到的贷款建了一座100平方米的圈舍,购进6头母猪。现在猪场里有大小香猪200头,不愁销路,价格也不受市场猪价的影响。”

04黄福健:摆脱了贫困,还创造了劳动岗位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42.png

在甘蔗地里,黄福健忙着指挥工人收割摆放、卡车进场装货。从2018年开始,他和合伙人一起租下400亩土地种甘蔗。

黄福健早年因为家里3个小孩念书,学费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曾种植过玉米、木薯、稻谷、花生等农作物,因为规模太小,收成虽喜人,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2018年,黄福健看到了覃塘蔗糖产业的发展潜力,他决定种甘蔗。于是,从广西农村信用社贷款50万元,与人合伙承包村里400亩土地来种植甘蔗。黄福健依靠勤劳的双手,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创造了劳动岗位,带动周边村民集体增收。

在问到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时,他羞涩地笑了笑说到:“现在种甘蔗刨去成本,有一些小盈余,想再多养几头牛……”他眼里映射出来的,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05黄瑞令:我并不比谁差!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51.png

黄瑞令是一名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他从2019年10月开始养猪,2020年利用申请下来的免息贷款买饲料、修整,猪舍,猪场规模已有55头。光靠养猪,一年有2万左右收入。”黄瑞令在自家猪舍一边喂猪,一边介绍到。

目前,黄瑞令在樟木镇残联工作,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外套喂猪。虽然右手只有一根手指,手臂只到常人的肘部,诸多不便,“够用就行,大家能做的,我也能做,并不比谁差。”黄瑞令笑着说。

06黄海昌: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58.png

黄海昌是2015年的脱贫户,家中5口人,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夫妻两人要负担起3个子女的上学费用以及老人的赡养费。他们坚决不等、靠、要,积极发展糖料蔗种植产业。

2015年,夫妻二人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村里500亩土地种植糖料蔗,每年收成近4000吨甘蔗。凭借着种植糖料蔗的收入,黄海昌夫妇能够给子女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榨季来临,黄海昌夫妇依旧在田间辛勤劳作,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致富。

黄海昌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07黄海献:成为了其他脱贫户学习的榜样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706.png

黄海献家中7口人,4个孩子在读书,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黄海献夫妇深知“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于是鼓足干劲,不仅种植水稻、花生、木薯、玉米等农作物,还在元村屯篮球场旁边开了一家小卖铺,并利用闲暇时间走村卖猪肉。夫妇二人觉得这样还不够,从2016开始养殖山羊,至2021年,养殖规模发展到180只;同时还养殖了10头黄牛,逐渐发展壮大养殖事业,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驻村故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樟木镇元金村:脱贫户勤劳致富争先进

时间:2022-01-20 16:05:2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贵港市委农办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限衔接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樟木镇元金村驻村工作队保持责任不减、作风不变、靶心不散,坚持下村走访,与脱贫户、农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持续摸索脱贫致富新路子,进一步激发脱贫户争先致富的内生动力。元金村涌现了一批勤劳致富争先进的脱贫户。

01谭振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15.png

“2020年租下这个门面,我现在每天都会在店里修理汽车,有时顾客需要,也上门服务。”谭振旺脸上洋溢着笑容。

谭振旺,全家9口人,2015年精准扶贫摸底被识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当时家里很困难,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全家只有3个劳动力,他除了要供两个弟弟读书,还要照顾父母。经过党和政府的两年帮扶,谭振旺一家于2017年摘下了“穷帽”,2020年他自己开起了汽车修理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谭振旺还买了一台二手稻谷收割机,专门帮父老乡亲收稻谷,“赚了点小钱,今年打算换一台大一点的。”他对未来满怀憧憬。

02谭红新:别人行,我也一定行!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25.png

“当时我孩子小,老婆又身患残疾,为了照顾老婆和小孩,我不能和别人一样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地,看到村里一些人种了几百亩甘蔗。别人行,我也一定能行!说干就干,我除了把自己的地种上甘蔗,还租了村里的一些地来种,目前总共有100亩。”谭红新沿着甘蔗地一边走一边说到。

谭红新全家6口人,4个孩子,有3个在读小学。全家只有谭红新1个劳动力,这几年在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于2018年底脱贫。

但他的目标不是脱贫,而是致富。“我虽然生活在村里,但是我一直通过互联网了解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动向,通过技术提高种植的效益。”谭红新计划搭牛棚,养10头小母牛,然后慢慢扩大规模,采用甘蔗渣加工发酵储存喂养。

03谭进:实现了靠养猪致富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34.png

“当年父母亲年老多病,孩子要读书。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我不能和老婆一样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地,偶尔打点零工补贴家用。”谭进一边摘着猪草一边回忆。2015年精准扶贫摸底,谭进一家因学致贫,被识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谭进一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谭进还有一个梦想,想靠养猪脱贫致富。

2016年初,机缘巧合下,谭进的帮扶人是水产畜牧局干部,他向帮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获得技术和资金扶持。得到后盾单位水产畜牧局的技术支持后,谭进向广西农村信用社申请了3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我用申请到的贷款建了一座100平方米的圈舍,购进6头母猪。现在猪场里有大小香猪200头,不愁销路,价格也不受市场猪价的影响。”

04黄福健:摆脱了贫困,还创造了劳动岗位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42.png

在甘蔗地里,黄福健忙着指挥工人收割摆放、卡车进场装货。从2018年开始,他和合伙人一起租下400亩土地种甘蔗。

黄福健早年因为家里3个小孩念书,学费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曾种植过玉米、木薯、稻谷、花生等农作物,因为规模太小,收成虽喜人,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2018年,黄福健看到了覃塘蔗糖产业的发展潜力,他决定种甘蔗。于是,从广西农村信用社贷款50万元,与人合伙承包村里400亩土地来种植甘蔗。黄福健依靠勤劳的双手,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创造了劳动岗位,带动周边村民集体增收。

在问到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时,他羞涩地笑了笑说到:“现在种甘蔗刨去成本,有一些小盈余,想再多养几头牛……”他眼里映射出来的,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05黄瑞令:我并不比谁差!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51.png

黄瑞令是一名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他从2019年10月开始养猪,2020年利用申请下来的免息贷款买饲料、修整,猪舍,猪场规模已有55头。光靠养猪,一年有2万左右收入。”黄瑞令在自家猪舍一边喂猪,一边介绍到。

目前,黄瑞令在樟木镇残联工作,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外套喂猪。虽然右手只有一根手指,手臂只到常人的肘部,诸多不便,“够用就行,大家能做的,我也能做,并不比谁差。”黄瑞令笑着说。

06黄海昌: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658.png

黄海昌是2015年的脱贫户,家中5口人,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夫妻两人要负担起3个子女的上学费用以及老人的赡养费。他们坚决不等、靠、要,积极发展糖料蔗种植产业。

2015年,夫妻二人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村里500亩土地种植糖料蔗,每年收成近4000吨甘蔗。凭借着种植糖料蔗的收入,黄海昌夫妇能够给子女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榨季来临,黄海昌夫妇依旧在田间辛勤劳作,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致富。

黄海昌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07黄海献:成为了其他脱贫户学习的榜样

微信图片_20220120160706.png

黄海献家中7口人,4个孩子在读书,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黄海献夫妇深知“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于是鼓足干劲,不仅种植水稻、花生、木薯、玉米等农作物,还在元村屯篮球场旁边开了一家小卖铺,并利用闲暇时间走村卖猪肉。夫妇二人觉得这样还不够,从2016开始养殖山羊,至2021年,养殖规模发展到180只;同时还养殖了10头黄牛,逐渐发展壮大养殖事业,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