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祥云:白子国故都展新颜

时间:2022-01-27 14:43:0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杨丽芳

QQ截图20220127144056.jpg

远看,排列整齐的塑料大棚像一只羽翼丰满的大鸟振翅待翔;进入村庄,龙江小河碧水潺潺,两岸柳条低垂,樱花如云似霞,梅花俏丽枝头;步入农家院,一处处庭院拾掇得温馨有致,各色鲜花盛开……

 “真美啊!”“这次来了,真想多住几天!”

正值腊月,汽车沿着笔直干净的水泥路驶进千年白子国的故都——云南省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社区,一幅“水清、路平、整洁、有序、文明、发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同行的亲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大波那社区距离县城30公里,辖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共有2789户9752人,是汉族、白族、彝族、苗族、回族等16个民族聚居的千年古村。近年来,大波那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创宜居,文教科旅增活力,融合发展促跨越,创新治理构和谐”的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在兴产业、整环境、打造出“天蓝、景美、水清、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 QQ截图20220127144014.jpg

壮大优势产业,打开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你看,这些土地都是我们村的,全部都流转出去了。”走在龙江小河边的樱花大道上,顺着大波那社区党委书记杨顺华手指的方向望去,路两边的塑料大棚格外壮观,大棚里种植的各种反季节蔬菜在工人的精心管护下,郁郁葱葱,拔节生长。

跟随杨书记的脚步,我们来到了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还没走进公司大门,就被一棚棚青翠欲滴的大白菜给吸引住了。

“这可是云南省十大名菜之一呢!”公司董事长朱红青介绍,公司承包了800亩土地,主要生产油麦、黄白等5个品种的特色蔬菜,七彩泰兴牌大白菜被评为“2019年度云南省十大名菜”品牌。

据朱红青介绍,泰兴公司进云南省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产品多销往杭州、广州等滇西8州,年产值达2500万元。2021年,泰兴公司在原来承包土地的基础上,新建的千亩特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再次落地大波那,带动933户农户流转土地1000亩。

“我们公司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生产蔬菜,所有的蔬菜从种到收从来不打药,都是靠人工防治,用工都是优先考虑流转了土地的农户。”朱红青董事长指着正在拔草的几个大妈介绍。目前,公司有固定工320人,季节性用工1000多人。

摆脱了土地束缚的农户,年轻人有的自己创业,有的外出务工,中老年人就地就业,实现了土地承包费和务工收入“双增”致富。

正在拔草的张桂芳大妈说:“我是大波社区16组的,今年已经60岁了,我家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我在泰兴公司工作了5年,110-120元一天,按计件算,一个月还是苦得到好几千块钱呢。”

事实上,泰兴公司只是大波那社区“党支部+土地流转+特色产业+农户”产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据刘厂镇党委书记赵盛海介绍,自2018年被列入大理州2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以来,大波那社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致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发展模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支部牵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绿色发展路子,解开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

“全社区总耕地面积近7000亩,土地流转6000多亩,流转率达90%以上。”大波那社区党委书记杨顺华表示,土地流转后以每年每亩1000至1500元的价格,承包给6家农业龙头企业和5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生产经营。

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带动全社区发展大棚蔬菜1700余亩,冬桃、红梨等特色林果4000余亩,规模养殖户40户,打造“一村一品”蚕桑专业村1个,稳定发展蚕桑、烤烟、秋豌豆等产业,群众年增收600余万元。2021年,大波那社区有2600余人次劳动力就近务工,务工人员人均增收3万余元。全村经济社会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双增长。

在家门口上班的付莲慧,是大波那10组的脱贫户,家里有5口人,3个儿子,她的丈夫因体弱多病,全家的重担就落到她的身上。付莲慧说:“现在我和公公都在家附近的公司上班,两个人一年有9万多块钱的收入,家里不愁吃不愁穿,还盖起了洋房。” QQ截图20220127144034.jpg

立足“三区联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路面干净整洁,小河水流潺潺,空气清新自然,邻里和睦相处 ……1月19日,走在刘厂镇大波那社区的石板路上,目之所及,水清路净,青瓦白墙整齐划一,老老少少笑容满面。

别看现在处处平安和谐、人人团结互助。“以前邻里之间可是经常会因为土地、宅基地等发生矛盾纠纷,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回想起以前的种种现象,驻村工作队员纷纷感慨道,大波那社区是刘厂镇集镇所在地,地广、人多、自然村分散、住户与邻村交叉是社区综合治理的一大瓶颈。

“乡村治理的最大难题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的思想根基不稳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杨顺华斩钉截铁地说,“必须要改变‘社区总管’的治理模式,形成人人参与,‘纵向到边,横向到组,管理到户,受益到人’的乡村治理格局。”

杨顺华说到做到,紧紧抓住“组织建设+乡村治理”这个“牛鼻子”,以基层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实行“三区联动(镇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成镇、社区、组、户四级联动网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面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整合退休干部、社区本土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人才资源,成立了新乡贤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副会长郑国华表示,集“思想引领+带头发展+组织协调+权力监督”为一体的新乡贤理事会,本着“快、准、严、细、实”的处事原则,及时调解邻里纠纷,以“小联动”推动“大治理”,建立和谐有序、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刚开始,一天三出勤,晚上夜半三更还要去调解,现在好多了,十天半个月都听不到吵架声。”郑国华自豪地说。

俗话说:撼山易,易俗难。“如果家风、村风、乡风不正,歪风邪气充斥其间,矛盾纠纷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时不时被引爆。”社区党委充分认识到“治理有效”的关键所在,打造13支社区文艺演出队,在宣传“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厕所革命等政策的同时,不断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乡村治理的内动力。

在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对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同时,大力开展改厕、清厕和污水治理工作。

“过去存在很多旱厕,产生的污水也是乱排乱放,导致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杨顺华介绍,近年来,社区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鼓励和推进农户厕所退街、进院、入室,共改造旱厕1082座,建成公厕13座,全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以上。铺设了5千余米污水管网,实现厕所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的协同治理。

“所有污水由镇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统一处置。”刘厂镇水保站站长朱永军介绍,镇村两级联合加强水管网日常管理维护,及时处理管网堵塞、破损等问题,确保排水设施发挥正常功能。

沟边实现全面绿化、美化、亮化,能栽花的地方栽花、能种菜的地方种菜。“儿时记忆里水清景美的村庄图景又回来了。”在县城工作的大波那人赵瑞昌兴奋地说。

不仅如此,大波那社区还念好“收、处、督”三字经,坚持村间、田间、产业集聚区同步治理,公共环境卫生与居家环境卫生一起抓。新购环卫车辆1辆,设立保洁员公益岗位12个,配齐社区20个村民小组清洁员,实行“门前三包”,常态化做好村庄巷道、产业集聚区、居家环境等清扫保洁。 QQ截图20220127144014.jpg

处处栽花种草,开启乡村“美颜模式”

“村子里到处干干净净呢!家家户户栽花种草,这两天花还开了,香香的,走到哪里都像在花园里一样。”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红花、绿树和翠竹,隔着盛开的三叶梅和各色不知名的花草,赵会芬和几个老人在开心地聊天。

今年78岁的赵会芬,是大波那社区四组的村民,一说到村子里的变化,幸福的笑容像花儿在她的脸上绽放。“以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苦钱,老人又要种地又要照顾孙子,忙还忙不过来,累得浑身没力气,哪个有时间栽花种草。”赵会芬说,这几年村里有了产业,人们回家门口务工,既挣得着钱,又能照顾家里。

有了钱,又有了时间,村民们的生活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有的农户自行在房前屋后栽起了花草。”杨顺华介绍,有的栽,有的不栽,整个巷道就显得不是那么协调。

美丽乡村并不是一家一户的美丽,而是全村的整体协调和美丽共存。为了让大波那社区在整洁干净的基础上更加美丽,社区党委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人居环境改善+文旅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方式,着力打造“美丽休闲乡村”、农业湿地公园休闲观光和铜棺文化古墓群遗址公园展览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品牌。近4年来,先是投入资金3570余万元,建成1座公园、两个广场、1个农贸市场,打造省级“全民阅读示范基地”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对621户住房进行改造提升和修缮加固,还投资139.75万元实施村间巷道道路硬化,投资190万元实施村内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还对战国铜棺遗址、大波那孔庙、大波那社区书苑(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农家书屋)、湿地公园、大波那剩宝寺等场所实施了建筑风貌提升,而且有专人常态化开展卫生保洁工作。

村庄在变,一处处庭院也在变。在自家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的百姓越来越多,一个个庭院仿佛争相媲美似地,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容颜,各色各种花草在大波那社区争奇斗艳、迎风盛开,社区的“颜值”更高了。

“大家+小家”齐用力,完成了整个社区的改造升级,实现了水泥路到组,硬化路到户,沟渠条条清,绿植处处有,户户花常开。

保洁员罗仕银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她认真清扫着每一个角落,“现在,路上没有烂泥,沟里没有脏水,比以前好打扫多了。墙上画了画,路边栽了花草,我边扫边看,心情美着呢。看着来我们村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对我们社区越来有信心!”说到社区的变化,罗仕银十分自豪。

“如今的大波那社区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庭院干净、邻里和谐、产业兴旺。” 杨顺华骄傲地说到,大波那社区从昔日“脏、乱、差”变成“水清、路平、灯明、整洁、有序、文明”的美丽宜居村庄,入围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且是祥云县4个传统村落之一,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变越靓。(作者单位:云南省祥云县茶桑工作站)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美丽乡村    

云南祥云:白子国故都展新颜

时间:2022-01-27 14:43:0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杨丽芳

QQ截图20220127144056.jpg

远看,排列整齐的塑料大棚像一只羽翼丰满的大鸟振翅待翔;进入村庄,龙江小河碧水潺潺,两岸柳条低垂,樱花如云似霞,梅花俏丽枝头;步入农家院,一处处庭院拾掇得温馨有致,各色鲜花盛开……

 “真美啊!”“这次来了,真想多住几天!”

正值腊月,汽车沿着笔直干净的水泥路驶进千年白子国的故都——云南省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社区,一幅“水清、路平、整洁、有序、文明、发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同行的亲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大波那社区距离县城30公里,辖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共有2789户9752人,是汉族、白族、彝族、苗族、回族等16个民族聚居的千年古村。近年来,大波那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创宜居,文教科旅增活力,融合发展促跨越,创新治理构和谐”的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在兴产业、整环境、打造出“天蓝、景美、水清、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 QQ截图20220127144014.jpg

壮大优势产业,打开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你看,这些土地都是我们村的,全部都流转出去了。”走在龙江小河边的樱花大道上,顺着大波那社区党委书记杨顺华手指的方向望去,路两边的塑料大棚格外壮观,大棚里种植的各种反季节蔬菜在工人的精心管护下,郁郁葱葱,拔节生长。

跟随杨书记的脚步,我们来到了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还没走进公司大门,就被一棚棚青翠欲滴的大白菜给吸引住了。

“这可是云南省十大名菜之一呢!”公司董事长朱红青介绍,公司承包了800亩土地,主要生产油麦、黄白等5个品种的特色蔬菜,七彩泰兴牌大白菜被评为“2019年度云南省十大名菜”品牌。

据朱红青介绍,泰兴公司进云南省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产品多销往杭州、广州等滇西8州,年产值达2500万元。2021年,泰兴公司在原来承包土地的基础上,新建的千亩特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再次落地大波那,带动933户农户流转土地1000亩。

“我们公司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生产蔬菜,所有的蔬菜从种到收从来不打药,都是靠人工防治,用工都是优先考虑流转了土地的农户。”朱红青董事长指着正在拔草的几个大妈介绍。目前,公司有固定工320人,季节性用工1000多人。

摆脱了土地束缚的农户,年轻人有的自己创业,有的外出务工,中老年人就地就业,实现了土地承包费和务工收入“双增”致富。

正在拔草的张桂芳大妈说:“我是大波社区16组的,今年已经60岁了,我家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我在泰兴公司工作了5年,110-120元一天,按计件算,一个月还是苦得到好几千块钱呢。”

事实上,泰兴公司只是大波那社区“党支部+土地流转+特色产业+农户”产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据刘厂镇党委书记赵盛海介绍,自2018年被列入大理州2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以来,大波那社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致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发展模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支部牵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绿色发展路子,解开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

“全社区总耕地面积近7000亩,土地流转6000多亩,流转率达90%以上。”大波那社区党委书记杨顺华表示,土地流转后以每年每亩1000至1500元的价格,承包给6家农业龙头企业和5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生产经营。

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带动全社区发展大棚蔬菜1700余亩,冬桃、红梨等特色林果4000余亩,规模养殖户40户,打造“一村一品”蚕桑专业村1个,稳定发展蚕桑、烤烟、秋豌豆等产业,群众年增收600余万元。2021年,大波那社区有2600余人次劳动力就近务工,务工人员人均增收3万余元。全村经济社会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双增长。

在家门口上班的付莲慧,是大波那10组的脱贫户,家里有5口人,3个儿子,她的丈夫因体弱多病,全家的重担就落到她的身上。付莲慧说:“现在我和公公都在家附近的公司上班,两个人一年有9万多块钱的收入,家里不愁吃不愁穿,还盖起了洋房。” QQ截图20220127144034.jpg

立足“三区联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路面干净整洁,小河水流潺潺,空气清新自然,邻里和睦相处 ……1月19日,走在刘厂镇大波那社区的石板路上,目之所及,水清路净,青瓦白墙整齐划一,老老少少笑容满面。

别看现在处处平安和谐、人人团结互助。“以前邻里之间可是经常会因为土地、宅基地等发生矛盾纠纷,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回想起以前的种种现象,驻村工作队员纷纷感慨道,大波那社区是刘厂镇集镇所在地,地广、人多、自然村分散、住户与邻村交叉是社区综合治理的一大瓶颈。

“乡村治理的最大难题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的思想根基不稳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杨顺华斩钉截铁地说,“必须要改变‘社区总管’的治理模式,形成人人参与,‘纵向到边,横向到组,管理到户,受益到人’的乡村治理格局。”

杨顺华说到做到,紧紧抓住“组织建设+乡村治理”这个“牛鼻子”,以基层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实行“三区联动(镇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成镇、社区、组、户四级联动网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面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整合退休干部、社区本土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人才资源,成立了新乡贤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副会长郑国华表示,集“思想引领+带头发展+组织协调+权力监督”为一体的新乡贤理事会,本着“快、准、严、细、实”的处事原则,及时调解邻里纠纷,以“小联动”推动“大治理”,建立和谐有序、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刚开始,一天三出勤,晚上夜半三更还要去调解,现在好多了,十天半个月都听不到吵架声。”郑国华自豪地说。

俗话说:撼山易,易俗难。“如果家风、村风、乡风不正,歪风邪气充斥其间,矛盾纠纷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时不时被引爆。”社区党委充分认识到“治理有效”的关键所在,打造13支社区文艺演出队,在宣传“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厕所革命等政策的同时,不断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乡村治理的内动力。

在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对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同时,大力开展改厕、清厕和污水治理工作。

“过去存在很多旱厕,产生的污水也是乱排乱放,导致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杨顺华介绍,近年来,社区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鼓励和推进农户厕所退街、进院、入室,共改造旱厕1082座,建成公厕13座,全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以上。铺设了5千余米污水管网,实现厕所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的协同治理。

“所有污水由镇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统一处置。”刘厂镇水保站站长朱永军介绍,镇村两级联合加强水管网日常管理维护,及时处理管网堵塞、破损等问题,确保排水设施发挥正常功能。

沟边实现全面绿化、美化、亮化,能栽花的地方栽花、能种菜的地方种菜。“儿时记忆里水清景美的村庄图景又回来了。”在县城工作的大波那人赵瑞昌兴奋地说。

不仅如此,大波那社区还念好“收、处、督”三字经,坚持村间、田间、产业集聚区同步治理,公共环境卫生与居家环境卫生一起抓。新购环卫车辆1辆,设立保洁员公益岗位12个,配齐社区20个村民小组清洁员,实行“门前三包”,常态化做好村庄巷道、产业集聚区、居家环境等清扫保洁。 QQ截图20220127144014.jpg

处处栽花种草,开启乡村“美颜模式”

“村子里到处干干净净呢!家家户户栽花种草,这两天花还开了,香香的,走到哪里都像在花园里一样。”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红花、绿树和翠竹,隔着盛开的三叶梅和各色不知名的花草,赵会芬和几个老人在开心地聊天。

今年78岁的赵会芬,是大波那社区四组的村民,一说到村子里的变化,幸福的笑容像花儿在她的脸上绽放。“以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苦钱,老人又要种地又要照顾孙子,忙还忙不过来,累得浑身没力气,哪个有时间栽花种草。”赵会芬说,这几年村里有了产业,人们回家门口务工,既挣得着钱,又能照顾家里。

有了钱,又有了时间,村民们的生活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有的农户自行在房前屋后栽起了花草。”杨顺华介绍,有的栽,有的不栽,整个巷道就显得不是那么协调。

美丽乡村并不是一家一户的美丽,而是全村的整体协调和美丽共存。为了让大波那社区在整洁干净的基础上更加美丽,社区党委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人居环境改善+文旅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方式,着力打造“美丽休闲乡村”、农业湿地公园休闲观光和铜棺文化古墓群遗址公园展览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品牌。近4年来,先是投入资金3570余万元,建成1座公园、两个广场、1个农贸市场,打造省级“全民阅读示范基地”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对621户住房进行改造提升和修缮加固,还投资139.75万元实施村间巷道道路硬化,投资190万元实施村内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还对战国铜棺遗址、大波那孔庙、大波那社区书苑(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农家书屋)、湿地公园、大波那剩宝寺等场所实施了建筑风貌提升,而且有专人常态化开展卫生保洁工作。

村庄在变,一处处庭院也在变。在自家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的百姓越来越多,一个个庭院仿佛争相媲美似地,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容颜,各色各种花草在大波那社区争奇斗艳、迎风盛开,社区的“颜值”更高了。

“大家+小家”齐用力,完成了整个社区的改造升级,实现了水泥路到组,硬化路到户,沟渠条条清,绿植处处有,户户花常开。

保洁员罗仕银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她认真清扫着每一个角落,“现在,路上没有烂泥,沟里没有脏水,比以前好打扫多了。墙上画了画,路边栽了花草,我边扫边看,心情美着呢。看着来我们村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对我们社区越来有信心!”说到社区的变化,罗仕银十分自豪。

“如今的大波那社区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庭院干净、邻里和谐、产业兴旺。” 杨顺华骄傲地说到,大波那社区从昔日“脏、乱、差”变成“水清、路平、灯明、整洁、有序、文明”的美丽宜居村庄,入围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且是祥云县4个传统村落之一,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变越靓。(作者单位:云南省祥云县茶桑工作站)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