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建始:景阳镇释放诗画景阳独特魅力 激活乡村振兴“生态密码”

时间:2022-03-17 12:18:0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钟灵毓秀,水清岸绿。蝴蝶崖边,千载悠悠。

清江画廊的神奇力量造就了诗画景阳。

图片1.png

早春三月,穿行在建始县景阳镇大树垭村,十多位村民正在挥锄挖窝,伴随着村民的欢声笑语,一株株桐子树苗栽植整齐……这里,阡陌纵横,路通渠连,或弯曲或笔直的田埂向前延伸,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美丽清江哺育着景阳镇数万居民,祖祖辈辈,生生不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景阳镇党委政府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把握“清江画廊”的生态禀赋,发挥水优势、念好山字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诗画乡里的“颜值在线”

来到景阳镇兴隆寺村,新建的夷水公园里热闹非凡。公园内绿树花草生机盎然,彩色步游道犹如长虹卧波,“彩虹”道上,往来游人在暖阳中舒展筋骨,用脚步细细丈量彩虹步游道的美好。

“原来这里是一条泥巴路,又溜又滑。现在这里干净整洁,我们有空都喜欢来散步。”在彩虹道上休闲的村民无不为这里的优美环境点赞。

2.png

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2021年以来,景阳镇人居环境整治出实招,见实效。扎实开展“三有三无三整治”活动。即:有干净整洁的庭院、有花卉草坪、有人居环境管理牌;无污水横流、无散落垃圾、无杂乱堆放;整治残垣断壁、整治房前猪牛栏圈、整治杆线乱拉乱接。发动40余名镇直单位和镇政府机关年轻干部采取“包保到户”的方式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全镇上下鼓励村民植树、种草、栽花,建成“绿树成荫、四季有花”的美丽庭院300余处,已实现32个村(社区)美丽庭院创建和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

极目远眺,一条条公路通村达户,一户户农家小院温馨别致;连片成块的油菜长势喜人,别具一格的“水岸田园、艺术村落”正在形成。

绿色发展的 “生态密码”

一片清江水,中涵万古情。

清江,古称夷水。“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

3.png

景阳的山体、水土、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气候生态系统,具备了调节与改善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价值。受清江浸润,景阳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特别是景阳核桃、柑桔等干鲜果和景阳鸡、清江鱼等产品美味独特,享誉盛名。

为解锁绿色发展的“生态密码”,景阳镇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把化肥、农药用量减下来,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目标,切实打好农业污染治理攻坚战。同时,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肥还田、轮作休耕等生态种养方式;加强农膜、秧盘、果树套袋、农药袋(瓶)、化肥袋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做好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此外,全镇各级党组织利用支部主题党日、小组会、屋场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村民配合秸杆垃圾禁烧工作。按照村支两委及尖刀班分组包片原则,对辖区261个村民小组进行秸秆焚烧有效劝导和管控。

镇党委政府配合县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清江流域两岸植被进行重点保护,对两岸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的地段补植补造1.3万余亩,封山育林2万余亩,锲而不舍保护绿水青山。

“1+N”模式的“河长答卷”

绘山水蓝图,建生态家园。

为护一江清水流,着长远算大账。景阳镇严格落实河长制“1+N”工作模式,加强清江流域景阳段、黑沟水库等水域保护,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地勘测,已完成对黑沟水库的现场测量工作,水库方案设计工作同步推进。此外,不定期对河道进行保洁,并对河长履职情况开展检查,发现村级河长巡河记录存在不规范和不完善的现象,现场指导并整改。清江流域“十年禁渔”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积极组织做好清江沿岸渔船收缴工作,在禁捕转产涉渔群众中招录5名护渔员,纳入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统一管理,按照“六个一”(一套衣服、一个喇叭、一个执法记录仪、一部对讲机、一辆交通工具、一份意外保险)标准配备巡护队伍,落实固定办公场所,明确护渔职责,让护渔员专业护渔、安全护渔、安心护渔。不断筑牢清江画廊的重要生态屏障,打“增绿、治污 、禁捕”治理组合拳,清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4.png

目标既定启新程,击鼓催征稳驭舟。

景阳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与“生态持续改善”协调推进,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

如今,“诗画景阳”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名片    

湖北建始:景阳镇释放诗画景阳独特魅力 激活乡村振兴“生态密码”

时间:2022-03-17 12:18:0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钟灵毓秀,水清岸绿。蝴蝶崖边,千载悠悠。

清江画廊的神奇力量造就了诗画景阳。

图片1.png

早春三月,穿行在建始县景阳镇大树垭村,十多位村民正在挥锄挖窝,伴随着村民的欢声笑语,一株株桐子树苗栽植整齐……这里,阡陌纵横,路通渠连,或弯曲或笔直的田埂向前延伸,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美丽清江哺育着景阳镇数万居民,祖祖辈辈,生生不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景阳镇党委政府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把握“清江画廊”的生态禀赋,发挥水优势、念好山字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诗画乡里的“颜值在线”

来到景阳镇兴隆寺村,新建的夷水公园里热闹非凡。公园内绿树花草生机盎然,彩色步游道犹如长虹卧波,“彩虹”道上,往来游人在暖阳中舒展筋骨,用脚步细细丈量彩虹步游道的美好。

“原来这里是一条泥巴路,又溜又滑。现在这里干净整洁,我们有空都喜欢来散步。”在彩虹道上休闲的村民无不为这里的优美环境点赞。

2.png

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2021年以来,景阳镇人居环境整治出实招,见实效。扎实开展“三有三无三整治”活动。即:有干净整洁的庭院、有花卉草坪、有人居环境管理牌;无污水横流、无散落垃圾、无杂乱堆放;整治残垣断壁、整治房前猪牛栏圈、整治杆线乱拉乱接。发动40余名镇直单位和镇政府机关年轻干部采取“包保到户”的方式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全镇上下鼓励村民植树、种草、栽花,建成“绿树成荫、四季有花”的美丽庭院300余处,已实现32个村(社区)美丽庭院创建和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

极目远眺,一条条公路通村达户,一户户农家小院温馨别致;连片成块的油菜长势喜人,别具一格的“水岸田园、艺术村落”正在形成。

绿色发展的 “生态密码”

一片清江水,中涵万古情。

清江,古称夷水。“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

3.png

景阳的山体、水土、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气候生态系统,具备了调节与改善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价值。受清江浸润,景阳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特别是景阳核桃、柑桔等干鲜果和景阳鸡、清江鱼等产品美味独特,享誉盛名。

为解锁绿色发展的“生态密码”,景阳镇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把化肥、农药用量减下来,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目标,切实打好农业污染治理攻坚战。同时,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肥还田、轮作休耕等生态种养方式;加强农膜、秧盘、果树套袋、农药袋(瓶)、化肥袋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做好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此外,全镇各级党组织利用支部主题党日、小组会、屋场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村民配合秸杆垃圾禁烧工作。按照村支两委及尖刀班分组包片原则,对辖区261个村民小组进行秸秆焚烧有效劝导和管控。

镇党委政府配合县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清江流域两岸植被进行重点保护,对两岸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的地段补植补造1.3万余亩,封山育林2万余亩,锲而不舍保护绿水青山。

“1+N”模式的“河长答卷”

绘山水蓝图,建生态家园。

为护一江清水流,着长远算大账。景阳镇严格落实河长制“1+N”工作模式,加强清江流域景阳段、黑沟水库等水域保护,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地勘测,已完成对黑沟水库的现场测量工作,水库方案设计工作同步推进。此外,不定期对河道进行保洁,并对河长履职情况开展检查,发现村级河长巡河记录存在不规范和不完善的现象,现场指导并整改。清江流域“十年禁渔”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积极组织做好清江沿岸渔船收缴工作,在禁捕转产涉渔群众中招录5名护渔员,纳入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统一管理,按照“六个一”(一套衣服、一个喇叭、一个执法记录仪、一部对讲机、一辆交通工具、一份意外保险)标准配备巡护队伍,落实固定办公场所,明确护渔职责,让护渔员专业护渔、安全护渔、安心护渔。不断筑牢清江画廊的重要生态屏障,打“增绿、治污 、禁捕”治理组合拳,清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4.png

目标既定启新程,击鼓催征稳驭舟。

景阳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与“生态持续改善”协调推进,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

如今,“诗画景阳”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