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威海市环翠区: 做足精致文章 唱好“三农”大戏

时间:2022-05-06 12:16:4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5期作者:张刚

环翠区作为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城区,共有5个涉农镇街、105个行政村,农村户籍人口4.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6.78%。尽管农业体量小、农村人口少,但区位优势突出、山海资源丰富,农村集体收入高、基础设施好,具备率先实现乡村全域振兴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充分发挥近郊和山水林田优势,做足精致文章,唱好“三农”大戏,成功入选“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蹚出了一条精致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1.jpg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着力打造以“慢生活”为主题的近郊休闲游。

一、抓规划强优势,绘就乡村振兴精致蓝图

环翠区按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要求,坚持全区一盘棋,因地制宜将涉农区域划分为不同片区,规划打造市、区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在市级样板规划方面,主要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都较为突出的里口山区域,打造以“慢生活”为主题的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依托冶口水库良好生态资源和户外运动产业基础,规划打造以“运动+”为主题的轻户外运动小镇样板片区。

在区级样板规划方面,以辖区内的玉皇山、正棋山、宝石山、五渚河、伟德山等山水地标为中心,挖掘森林、温泉、现代农业、特色果蔬等区域资源禀赋,规划打造八大区级样板片区,最终形成了覆盖105个行政村,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2+8”市、区两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体系,为全域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打造,里口山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成为威海市民“看山望水忆乡愁”的首选目的地,带动片区9个村、2400余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3万元。

二、抓项目引资本,做大做强城郊精致产业

一是咬住资金链,向市场要资源。环翠区抢抓工商资本竞相进入农业领域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建立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对接鲁商集团、山东土地发展集团等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成功引进并建成了国家冷凉植物基地、清怡茶园等8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2021年11月,由山东土地集团投资5亿元打造的城乡深度融合示范项目正式开工,为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引入源头活水。

二是紧盯供给侧,靠产品赢市场。环翠区扭住产业链延伸这个关键,推动涉农产业转型升级。区蓝源水产成功创建田园型省级海洋牧场,宇王集团建成年产9000余吨的鱼鳞胶原蛋白生产线,博宇水产建成年产200余吨的DHA磷脂及鱼油生产线,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家。着力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管理,全区19处农业生产基地、10处水产养殖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规模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速,真正将农业“无税GDP”变为“有税GDP”。

三是瞄准需求端,以精致育产业。环翠区大力发展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为特色的精致农业、都市农业。重点实施了七彩虫园艺、贝草夼田园会客厅、五家疃山地自行车赛道等60个乡村精致产业项目,先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1个,精品采摘园90余处、精品农家乐47个,年接待游客160余万人次,“后备箱经济”蓬勃发展。

三、抓改革促创新,有效激发乡村精致活力

环翠区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特别是,为扭转农村空心化和农业资源闲置化趋势,在全省首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基础上,创新推出“两清三化”农村低效闲置资源盘活行动。“两清”即确保农村残垣断壁和撂荒地动态清零。“三化”即坚持推进一体化、坚持流转多元化、坚持盘活精准化。

在坚持推进一体化方面,环翠区对全区105个行政村的所有低效、闲置资源全覆盖摸底,建立资源数据库,上线环翠“农村找房”APP,实现全流程线上动态监管和一键查询。同时,出台扶持政策,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既奖集体、又奖农户。

在坚持流转多元化方面,环翠区根据资源现状特点,鼓励村集体灵活采取租赁、置换、完全退出和不完全退出等多元化流转方式,收储闲置资源。全区累计流转闲置房屋1850余栋,低效农用地2830亩,为乡村产业振兴储备了充足资源。

在坚持盘活精准化方面,环翠区按照宜修则修、宜拆则拆、宜商则商、宜公则公原则,因地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羊亭镇半壁山村利用村委闲置办公楼,与青岛农大等高校合作,引进生物育种领域专家姜国勇教授团队,建成全市第一个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嵩山街道小镇村,引进社会资本,盘活集体闲置资源,打造网球轻体中心、地瓜窖餐厅等特色文旅项目;温泉镇栾家店村盘活残垣断壁2000平方米,落地“小山前”有机食品加工物流中心;桥头镇黄金庄村盘活闲置民房20余栋,与蓝天幼儿教育集团合作,建成亲子研学体验基地等,真正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盘活路径,持续推动农村“闲资源”变成“活资产”。

四、抓面子绣里子,倾力打造乡村精致环境

一是护好精致生态。环翠区大力推广华夏城生态修复经验,投资2.4亿元,采用回填续坡、挂网喷播、飘台复绿等措施,完成对50余处废弃矿山的生态治理。投资2.8亿元,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七大专项行动。其中,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全域农村小游园新建改造工程,让农村居民也能推窗见景、出门见绿;投资8653万元,对34条农村公路实施改造,对入户路全部硬化,率先实现“户户通”全覆盖;投资5900余万元,完成农村污水灰水治理工程和集中供水工程;投资5685万元,对26条(段)河道实施清淤治理,将境内水体全部打造成流淌的景观带,张村河、羊亭河、五渚河全部建成“省级湿地公园”。

二是建好精致设施。环翠区坚持共建共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清洁供暖、一元制公交、标准化卫生室、无害化厕所改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等8个全覆盖,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三是用好精致文化。环翠区建成乡村记忆馆7处、历史文化展室128个,乡村公益文化空间4处,让乡情乡愁有了“看得见”的载体。大力挖掘保护胶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建成十八里担架道、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红色东南乡等5处红色印记展馆,串珠成链,打造环翠特色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同时,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依托乡村“儒学讲堂”,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农村、阅读推广进农村、文化辅导进农村、流动文化服务车进农村等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丰的有机统一。

五、抓队伍重治理,持续凝聚干群精致共识

一是聚焦“头雁”队伍。环翠区持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乡村振兴专题轮训,通过理论培训、案例剖析、实地研学,让精致理念成为每名村集体“领头雁”的自觉认知。同时,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星级管理考核,编制星级党组织建设中长期规划,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

二是聚焦内生动力。环翠区大力推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信用管理融入村规民约,一村一个“信用超市”,一人一个“信用账户”,将农村居民志愿服务、精致农家创建、集体事务参与等情况与信用积分挂钩,与村级福利、评先选优挂钩,形成“信用+股权”双效激励模式,有效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聚焦扶弱变强。环翠区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通过提醒、培训、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帮助软弱涣散村后进变先进。深入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行动,由24个区直部门“一对一”帮扶24个经济薄弱村,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四是聚焦执纪监督。环翠区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延伸,加大对村级财务、议事决策、村务公开等事务的监督检查力度,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作者系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委书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山东威海市环翠区: 做足精致文章 唱好“三农”大戏

时间:2022-05-06 12:16:4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5期

作者:张刚

环翠区作为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城区,共有5个涉农镇街、105个行政村,农村户籍人口4.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6.78%。尽管农业体量小、农村人口少,但区位优势突出、山海资源丰富,农村集体收入高、基础设施好,具备率先实现乡村全域振兴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充分发挥近郊和山水林田优势,做足精致文章,唱好“三农”大戏,成功入选“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蹚出了一条精致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1.jpg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着力打造以“慢生活”为主题的近郊休闲游。

一、抓规划强优势,绘就乡村振兴精致蓝图

环翠区按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要求,坚持全区一盘棋,因地制宜将涉农区域划分为不同片区,规划打造市、区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在市级样板规划方面,主要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都较为突出的里口山区域,打造以“慢生活”为主题的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依托冶口水库良好生态资源和户外运动产业基础,规划打造以“运动+”为主题的轻户外运动小镇样板片区。

在区级样板规划方面,以辖区内的玉皇山、正棋山、宝石山、五渚河、伟德山等山水地标为中心,挖掘森林、温泉、现代农业、特色果蔬等区域资源禀赋,规划打造八大区级样板片区,最终形成了覆盖105个行政村,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2+8”市、区两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体系,为全域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打造,里口山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成为威海市民“看山望水忆乡愁”的首选目的地,带动片区9个村、2400余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3万元。

二、抓项目引资本,做大做强城郊精致产业

一是咬住资金链,向市场要资源。环翠区抢抓工商资本竞相进入农业领域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建立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对接鲁商集团、山东土地发展集团等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成功引进并建成了国家冷凉植物基地、清怡茶园等8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2021年11月,由山东土地集团投资5亿元打造的城乡深度融合示范项目正式开工,为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引入源头活水。

二是紧盯供给侧,靠产品赢市场。环翠区扭住产业链延伸这个关键,推动涉农产业转型升级。区蓝源水产成功创建田园型省级海洋牧场,宇王集团建成年产9000余吨的鱼鳞胶原蛋白生产线,博宇水产建成年产200余吨的DHA磷脂及鱼油生产线,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家。着力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管理,全区19处农业生产基地、10处水产养殖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规模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速,真正将农业“无税GDP”变为“有税GDP”。

三是瞄准需求端,以精致育产业。环翠区大力发展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为特色的精致农业、都市农业。重点实施了七彩虫园艺、贝草夼田园会客厅、五家疃山地自行车赛道等60个乡村精致产业项目,先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1个,精品采摘园90余处、精品农家乐47个,年接待游客160余万人次,“后备箱经济”蓬勃发展。

三、抓改革促创新,有效激发乡村精致活力

环翠区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特别是,为扭转农村空心化和农业资源闲置化趋势,在全省首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基础上,创新推出“两清三化”农村低效闲置资源盘活行动。“两清”即确保农村残垣断壁和撂荒地动态清零。“三化”即坚持推进一体化、坚持流转多元化、坚持盘活精准化。

在坚持推进一体化方面,环翠区对全区105个行政村的所有低效、闲置资源全覆盖摸底,建立资源数据库,上线环翠“农村找房”APP,实现全流程线上动态监管和一键查询。同时,出台扶持政策,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既奖集体、又奖农户。

在坚持流转多元化方面,环翠区根据资源现状特点,鼓励村集体灵活采取租赁、置换、完全退出和不完全退出等多元化流转方式,收储闲置资源。全区累计流转闲置房屋1850余栋,低效农用地2830亩,为乡村产业振兴储备了充足资源。

在坚持盘活精准化方面,环翠区按照宜修则修、宜拆则拆、宜商则商、宜公则公原则,因地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羊亭镇半壁山村利用村委闲置办公楼,与青岛农大等高校合作,引进生物育种领域专家姜国勇教授团队,建成全市第一个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嵩山街道小镇村,引进社会资本,盘活集体闲置资源,打造网球轻体中心、地瓜窖餐厅等特色文旅项目;温泉镇栾家店村盘活残垣断壁2000平方米,落地“小山前”有机食品加工物流中心;桥头镇黄金庄村盘活闲置民房20余栋,与蓝天幼儿教育集团合作,建成亲子研学体验基地等,真正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盘活路径,持续推动农村“闲资源”变成“活资产”。

四、抓面子绣里子,倾力打造乡村精致环境

一是护好精致生态。环翠区大力推广华夏城生态修复经验,投资2.4亿元,采用回填续坡、挂网喷播、飘台复绿等措施,完成对50余处废弃矿山的生态治理。投资2.8亿元,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七大专项行动。其中,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全域农村小游园新建改造工程,让农村居民也能推窗见景、出门见绿;投资8653万元,对34条农村公路实施改造,对入户路全部硬化,率先实现“户户通”全覆盖;投资5900余万元,完成农村污水灰水治理工程和集中供水工程;投资5685万元,对26条(段)河道实施清淤治理,将境内水体全部打造成流淌的景观带,张村河、羊亭河、五渚河全部建成“省级湿地公园”。

二是建好精致设施。环翠区坚持共建共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清洁供暖、一元制公交、标准化卫生室、无害化厕所改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等8个全覆盖,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三是用好精致文化。环翠区建成乡村记忆馆7处、历史文化展室128个,乡村公益文化空间4处,让乡情乡愁有了“看得见”的载体。大力挖掘保护胶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建成十八里担架道、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红色东南乡等5处红色印记展馆,串珠成链,打造环翠特色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同时,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依托乡村“儒学讲堂”,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农村、阅读推广进农村、文化辅导进农村、流动文化服务车进农村等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丰的有机统一。

五、抓队伍重治理,持续凝聚干群精致共识

一是聚焦“头雁”队伍。环翠区持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乡村振兴专题轮训,通过理论培训、案例剖析、实地研学,让精致理念成为每名村集体“领头雁”的自觉认知。同时,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星级管理考核,编制星级党组织建设中长期规划,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

二是聚焦内生动力。环翠区大力推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信用管理融入村规民约,一村一个“信用超市”,一人一个“信用账户”,将农村居民志愿服务、精致农家创建、集体事务参与等情况与信用积分挂钩,与村级福利、评先选优挂钩,形成“信用+股权”双效激励模式,有效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聚焦扶弱变强。环翠区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通过提醒、培训、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帮助软弱涣散村后进变先进。深入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行动,由24个区直部门“一对一”帮扶24个经济薄弱村,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四是聚焦执纪监督。环翠区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延伸,加大对村级财务、议事决策、村务公开等事务的监督检查力度,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作者系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委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