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连玉明委员:健全城乡融合金融体系 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时间:2022-05-07 16:55:3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6期作者:本刊记者 高永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信贷支持,涉农贷款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三农”金融可得性显著提高。但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依然薄弱,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农村相对薄弱的信用环境以及融资需求的多样性、经营个体的分散性等现状,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艰巨挑战。

“在中国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完成背景下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和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带来了增强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提案。

2022-6.jpg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乡村振兴一直是连玉明关注的重点。担任政协委员5年来,他的脚步遍及广大农村地区。2020年,他参与了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地区90个县级单位的调研,对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线走访和记录。

连玉明调研发现,现有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商业银行覆盖面小、成本高、效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三是金融科技与信息支撑手段落后。”

连玉明认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金融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金融业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战略机遇。

完善城乡融合金融服务体系

“应该进一步推进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服务网络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县和脱贫县全覆盖,强化其公共性职能和引领性作用。”连玉明表示,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城乡融合金融服务体系,首要是引导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服务重心下沉,保持基础金融服务“无盲区”。具体而言,要构建以营业网点为主干、以自助银行为补充、以村级综合金融服务站为支点、以移动金融为延伸的“四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覆盖面、延伸服务半径,尤其是推动服务网络扩展至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县和已脱贫县的金融空白乡镇,破解农村偏远地区网点布局难题。

此外,要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不遗漏”。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不定期对乡村基础金融服务情况开展统计评估,重点加强对银行网点“先建后撤”、金融服务“有名无实”“重复建设”等现象的监管。

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需要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还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连玉明建议,应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基于大数据和特定场景进行批量获客、精准画像、自动化审批,支持涉农主体通过线上渠道自主获取金融服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村地区长尾客户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半径,持续提高脱贫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质效。

“一个突破点是,从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两个方面精准施策,逐步建立分层分类、功能互补的支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连玉明建议,在政策制定上,要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具体而言,国有商业银行要结合各自业务优势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开发乡村振兴的专属业务线和产品,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色支行或网点;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化解风险。

在服务对象上,连玉明建议,对不同主体的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生产性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经营,探索完善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模式,增强金融资源承载力。进一步丰富涉农金融服务产品体系,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农业保险和再保险等。

推动金融服务向乡村振兴倾斜

连玉明建议,创新政策工具,让金融服务进一步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着力倾斜。这包括三方面:一是优先满足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二是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路径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等方式,盘活项目存量资产,丰富资本进入退出渠道。三是健全“三农”融资对接平台,汇集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库,引导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为多渠道资金进入农业农村搭建桥梁、提供服务。

“从长远来看,城乡融合的金融体系构建,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乡村的全面振兴,也能促进中国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连玉明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连玉明委员:健全城乡融合金融体系 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时间:2022-05-07 16:55:3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6期

作者:本刊记者 高永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信贷支持,涉农贷款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三农”金融可得性显著提高。但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依然薄弱,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农村相对薄弱的信用环境以及融资需求的多样性、经营个体的分散性等现状,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艰巨挑战。

“在中国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完成背景下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和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带来了增强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提案。

2022-6.jpg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乡村振兴一直是连玉明关注的重点。担任政协委员5年来,他的脚步遍及广大农村地区。2020年,他参与了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地区90个县级单位的调研,对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线走访和记录。

连玉明调研发现,现有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商业银行覆盖面小、成本高、效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三是金融科技与信息支撑手段落后。”

连玉明认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金融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金融业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战略机遇。

完善城乡融合金融服务体系

“应该进一步推进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服务网络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县和脱贫县全覆盖,强化其公共性职能和引领性作用。”连玉明表示,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城乡融合金融服务体系,首要是引导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服务重心下沉,保持基础金融服务“无盲区”。具体而言,要构建以营业网点为主干、以自助银行为补充、以村级综合金融服务站为支点、以移动金融为延伸的“四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覆盖面、延伸服务半径,尤其是推动服务网络扩展至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县和已脱贫县的金融空白乡镇,破解农村偏远地区网点布局难题。

此外,要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不遗漏”。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不定期对乡村基础金融服务情况开展统计评估,重点加强对银行网点“先建后撤”、金融服务“有名无实”“重复建设”等现象的监管。

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需要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还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连玉明建议,应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基于大数据和特定场景进行批量获客、精准画像、自动化审批,支持涉农主体通过线上渠道自主获取金融服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村地区长尾客户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半径,持续提高脱贫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质效。

“一个突破点是,从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两个方面精准施策,逐步建立分层分类、功能互补的支持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连玉明建议,在政策制定上,要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具体而言,国有商业银行要结合各自业务优势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开发乡村振兴的专属业务线和产品,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色支行或网点;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化解风险。

在服务对象上,连玉明建议,对不同主体的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生产性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经营,探索完善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模式,增强金融资源承载力。进一步丰富涉农金融服务产品体系,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农业保险和再保险等。

推动金融服务向乡村振兴倾斜

连玉明建议,创新政策工具,让金融服务进一步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着力倾斜。这包括三方面:一是优先满足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二是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路径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等方式,盘活项目存量资产,丰富资本进入退出渠道。三是健全“三农”融资对接平台,汇集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库,引导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为多渠道资金进入农业农村搭建桥梁、提供服务。

“从长远来看,城乡融合的金融体系构建,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乡村的全面振兴,也能促进中国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连玉明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