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七星河:念好“鹅经”促振兴

时间:2022-05-08 18:57:2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作者:程强

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统筹资源能力,以产业为纽带,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要素和发展资源,加快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

山东省莱西市通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产业发展,打破小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动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更加有力地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

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新村的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最近两年,七星河鹅产业十分红火,奏出了一首产业振兴歌。

1.jpg

山东省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新村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大鹅。

第一书记助力,养鹅户成立合作社

七星河从老辈开始就养鹅,但以前各家仅养几只,等过年时就杀了吃。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继承老辈的手艺,零零散散养起了白鹅,规模都不大。

2019年冬,青岛市乡村振兴局二级巡视员张建东来到七星河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了解了村里的产业情况后,鼓励养鹅户抱团发展,成立养鹅专业合作社。“以前我们也养鹅,但没有方向,单打独斗没市场,也缺乏技术,形不成养殖规模,经济效益低下。张书记来村后,告诉我们要融合发展走向大市场,并鼓励我们放手大胆干,有问题他帮我们解决。”村民们说,“张书记的话,顿时让我们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张建东先是带领村里的养鹅户外出进行育、养、加、烤一体化发展考察学习,在做了详尽的学习、调查、研究后,着手做产业规划,争取资金加强相关配套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张建东助力下,七星河成立了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和鑫龙湾肉鹅养殖服务中心,还新建了孵化室、育雏室以及屠宰室、烤鹅室、品尝室、用餐室等标准化屋室,并彩绘了养殖场的外墙,让养鹅基地变得更有文化韵味、更美了。目前,合作社吸纳28名社员,年营业额达到300余万元。

社员刘凤英谈起合作社成立前后的变化,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溢于言表。她说,养殖场原先是一块荒地,受张书记点拨,变“废”为“宝”巧妙利用,上面养鹅,下面养鱼,成了一道景观。周边土地种着小麦、玉米等作物,放养的小鹅在地里“消灭”杂草和害虫,农地也不用打农药、施化肥了。小麦收割后,用石磨磨成面粉,做成无任何添加剂的七星河麦香火烧,形成了种养互补的绿色循环发展链条,这片曾经的荒地变得生机勃勃,一池“死水”变成了“活水”。

现在,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年繁育鹅苗20多万只,月存栏5000多只,日产鹅蛋1000多枚,并形成了养殖、加工的产业链。

2.jpg

2022年2月9日,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社员刘凤英正在烤制烤鹅。

用心育鹅苗,带动周边共致富

在养殖场的孵化室里,一张张小水床整齐摆放,室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刚孵化出来的小鹅,会放到专门供小鹅生长的棚中,待小鹅长出羽毛,再移到大鹅棚中饲养。农场里留了块地,专供大鹅们自由活动,里面的杂草任由大鹅们啄食。

所产的鹅蛋,合作社出售一部分,另一些用来孵化。

养鹅,鹅苗很关键。如果不掌握鹅苗孵化技术,单纯靠买,不仅成本高,养殖风险也大。2000年,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社长史孟涛曾经从南方进了一批鹅苗,但经长途运输后的小鹅因水土不服,很不好养。此后,他便结合祖传的水床孵化法,不断总结改进,决心学会鹅苗孵育技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看了大量养鹅方面的书籍,上网查了海量资料,并通过各种途径请教了不少专家,逐渐在水床温度、翻蛋时间、喂养规律等方面有了经验,养鹅越来越得心应手,实现31天即可出鹅苗。现在,合作社孵育的鹅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过了7天育雏期,便可下地放养了。社员们掌握了全套的鹅苗孵育技术。

合作社技术员史涵文说:“现在,我们对于鹅的常见病,基本上一看就知道。一旦发现有死掉的鹅,我们会马上解剖寻找病因,防止类似情况再发生。七星河新村党委也经常组织合作社技术骨干学习培训,使我们对鹅的习性、疾病有了更多了解。”

“我们每年用水床孵化12批鹅,约20万只,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一起养殖。”刘凤英说。现在,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莱西市南墅、日庄、马连庄等多个乡镇,还把养鹅产业拓展到了周边莱阳、海阳、招远、平度、即墨等县市。

周边村庄的黄典俊、史秀钢、董言峰等养鹅大户,经常从合作社捉四五千只鹅苗回去养,谈起合作社的鹅苗,他们赞不绝口:“这里的鹅苗好养。合作社无偿地帮我们育鹅苗、跑销售,还经常耐心地指导我们养鹅技术。跟着合作社干,我们很有信心。”

潜心攻难关,乡村飘荡烤鹅香

合作社不仅自己孵育鹅苗,还延伸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要吃好烤鹅,请来七星河。鹅子烤得香,顶数龙湾庄。烤鹅香又脆,生活天天美。烤鹅烤得香,不吃馋得慌。”这首打油诗,传达着人们对“七星河史家烤鹅”的喜爱。如今,合作社烹制的“七星河史家烤鹅”销往烟台、威海、潍坊等地,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

七星河烤鹅之所以大受欢迎,原因有二:一是食材好。白鹅在原生态环境中长大,不使用激素。二是烧烤用心。起初,七星河烤鹅的腌料配方由老辈传授,为了让烤鹅味道更佳,适应现代人口味,他们在一年多时间里用了近万只鹅做试验,不断邀请亲朋好友品尝、提意见,对腌料进行了十多次改良,最终攻克了祛除膻味、土腥味这一难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把烤鹅的口味做到极致,合作社努力搜集不同层面的意见。2021年春,青岛大润发公司有人提意见,说烤鹅的腿肉、胸脯肉味道不一致。合作社十分重视,专门从广东、东北等地买来各种烤鹅作比较,对味道、火候进行反复研究,社员有时半夜来了灵感就爬起来做试验。用了半年时间,通过改进果木炭烤工艺,实现了烤鹅、炖鹅各个部位香味一致,色泽、脆度、鲜嫩度也更上层楼。

“七星河烤鹅要飞得更远”,在张建东的协调帮助下,合作社社员达成共识,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决心让食材天然、烹制精细的烤鹅走得更远。张建东帮助合作社申请注册了“七星河史家烤鹅”商标。2021年,“七星河史家烤鹅”先后走进七星河文化节、展览会、直播间,在没有实体专卖店的情况下,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仅2021年国庆节期间,就卖出2000余只烤鹅。

为了让鹅加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合作社除了加工整只的烤鹅,还能制作鹅全宴,鹅心、鹅肝、鹅肠、鹅胗、鹅翅、鹅掌……游客来到这里,就着麦香浓郁的七星河火烧,品尝着丰盛的鹅全宴,无不连夸:“好吃!不贵!”

2022年2月3日,烤鹅店就开始营业了,前来买烤鹅的顾客络绎不绝,社员们忙得不亦乐乎。合作社社长史孟涛介绍,开春后,他们将新建养鹅池塘,种上荷花,再搭建个垂钓平台,集养殖、种植、餐饮、观光于一体,发展高效生态观光休闲农业。

七星河史家烤鹅在当地已传为佳话,对此,张建东说:“事实证明,只要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善于发挥乡村工匠的智慧,乡间也能闯出致富路,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前名不见经传的七星河,因鹅闻名,因鹅而兴。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委宣传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发展    

七星河:念好“鹅经”促振兴

时间:2022-05-08 18:57:2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

作者:程强

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统筹资源能力,以产业为纽带,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要素和发展资源,加快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

山东省莱西市通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产业发展,打破小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动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更加有力地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

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新村的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最近两年,七星河鹅产业十分红火,奏出了一首产业振兴歌。

1.jpg

山东省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新村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大鹅。

第一书记助力,养鹅户成立合作社

七星河从老辈开始就养鹅,但以前各家仅养几只,等过年时就杀了吃。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继承老辈的手艺,零零散散养起了白鹅,规模都不大。

2019年冬,青岛市乡村振兴局二级巡视员张建东来到七星河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了解了村里的产业情况后,鼓励养鹅户抱团发展,成立养鹅专业合作社。“以前我们也养鹅,但没有方向,单打独斗没市场,也缺乏技术,形不成养殖规模,经济效益低下。张书记来村后,告诉我们要融合发展走向大市场,并鼓励我们放手大胆干,有问题他帮我们解决。”村民们说,“张书记的话,顿时让我们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张建东先是带领村里的养鹅户外出进行育、养、加、烤一体化发展考察学习,在做了详尽的学习、调查、研究后,着手做产业规划,争取资金加强相关配套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张建东助力下,七星河成立了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和鑫龙湾肉鹅养殖服务中心,还新建了孵化室、育雏室以及屠宰室、烤鹅室、品尝室、用餐室等标准化屋室,并彩绘了养殖场的外墙,让养鹅基地变得更有文化韵味、更美了。目前,合作社吸纳28名社员,年营业额达到300余万元。

社员刘凤英谈起合作社成立前后的变化,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溢于言表。她说,养殖场原先是一块荒地,受张书记点拨,变“废”为“宝”巧妙利用,上面养鹅,下面养鱼,成了一道景观。周边土地种着小麦、玉米等作物,放养的小鹅在地里“消灭”杂草和害虫,农地也不用打农药、施化肥了。小麦收割后,用石磨磨成面粉,做成无任何添加剂的七星河麦香火烧,形成了种养互补的绿色循环发展链条,这片曾经的荒地变得生机勃勃,一池“死水”变成了“活水”。

现在,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年繁育鹅苗20多万只,月存栏5000多只,日产鹅蛋1000多枚,并形成了养殖、加工的产业链。

2.jpg

2022年2月9日,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社员刘凤英正在烤制烤鹅。

用心育鹅苗,带动周边共致富

在养殖场的孵化室里,一张张小水床整齐摆放,室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刚孵化出来的小鹅,会放到专门供小鹅生长的棚中,待小鹅长出羽毛,再移到大鹅棚中饲养。农场里留了块地,专供大鹅们自由活动,里面的杂草任由大鹅们啄食。

所产的鹅蛋,合作社出售一部分,另一些用来孵化。

养鹅,鹅苗很关键。如果不掌握鹅苗孵化技术,单纯靠买,不仅成本高,养殖风险也大。2000年,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社长史孟涛曾经从南方进了一批鹅苗,但经长途运输后的小鹅因水土不服,很不好养。此后,他便结合祖传的水床孵化法,不断总结改进,决心学会鹅苗孵育技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看了大量养鹅方面的书籍,上网查了海量资料,并通过各种途径请教了不少专家,逐渐在水床温度、翻蛋时间、喂养规律等方面有了经验,养鹅越来越得心应手,实现31天即可出鹅苗。现在,合作社孵育的鹅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过了7天育雏期,便可下地放养了。社员们掌握了全套的鹅苗孵育技术。

合作社技术员史涵文说:“现在,我们对于鹅的常见病,基本上一看就知道。一旦发现有死掉的鹅,我们会马上解剖寻找病因,防止类似情况再发生。七星河新村党委也经常组织合作社技术骨干学习培训,使我们对鹅的习性、疾病有了更多了解。”

“我们每年用水床孵化12批鹅,约20万只,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一起养殖。”刘凤英说。现在,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莱西市南墅、日庄、马连庄等多个乡镇,还把养鹅产业拓展到了周边莱阳、海阳、招远、平度、即墨等县市。

周边村庄的黄典俊、史秀钢、董言峰等养鹅大户,经常从合作社捉四五千只鹅苗回去养,谈起合作社的鹅苗,他们赞不绝口:“这里的鹅苗好养。合作社无偿地帮我们育鹅苗、跑销售,还经常耐心地指导我们养鹅技术。跟着合作社干,我们很有信心。”

潜心攻难关,乡村飘荡烤鹅香

合作社不仅自己孵育鹅苗,还延伸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要吃好烤鹅,请来七星河。鹅子烤得香,顶数龙湾庄。烤鹅香又脆,生活天天美。烤鹅烤得香,不吃馋得慌。”这首打油诗,传达着人们对“七星河史家烤鹅”的喜爱。如今,合作社烹制的“七星河史家烤鹅”销往烟台、威海、潍坊等地,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

七星河烤鹅之所以大受欢迎,原因有二:一是食材好。白鹅在原生态环境中长大,不使用激素。二是烧烤用心。起初,七星河烤鹅的腌料配方由老辈传授,为了让烤鹅味道更佳,适应现代人口味,他们在一年多时间里用了近万只鹅做试验,不断邀请亲朋好友品尝、提意见,对腌料进行了十多次改良,最终攻克了祛除膻味、土腥味这一难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把烤鹅的口味做到极致,合作社努力搜集不同层面的意见。2021年春,青岛大润发公司有人提意见,说烤鹅的腿肉、胸脯肉味道不一致。合作社十分重视,专门从广东、东北等地买来各种烤鹅作比较,对味道、火候进行反复研究,社员有时半夜来了灵感就爬起来做试验。用了半年时间,通过改进果木炭烤工艺,实现了烤鹅、炖鹅各个部位香味一致,色泽、脆度、鲜嫩度也更上层楼。

“七星河烤鹅要飞得更远”,在张建东的协调帮助下,合作社社员达成共识,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决心让食材天然、烹制精细的烤鹅走得更远。张建东帮助合作社申请注册了“七星河史家烤鹅”商标。2021年,“七星河史家烤鹅”先后走进七星河文化节、展览会、直播间,在没有实体专卖店的情况下,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仅2021年国庆节期间,就卖出2000余只烤鹅。

为了让鹅加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合作社除了加工整只的烤鹅,还能制作鹅全宴,鹅心、鹅肝、鹅肠、鹅胗、鹅翅、鹅掌……游客来到这里,就着麦香浓郁的七星河火烧,品尝着丰盛的鹅全宴,无不连夸:“好吃!不贵!”

2022年2月3日,烤鹅店就开始营业了,前来买烤鹅的顾客络绎不绝,社员们忙得不亦乐乎。合作社社长史孟涛介绍,开春后,他们将新建养鹅池塘,种上荷花,再搭建个垂钓平台,集养殖、种植、餐饮、观光于一体,发展高效生态观光休闲农业。

七星河史家烤鹅在当地已传为佳话,对此,张建东说:“事实证明,只要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善于发挥乡村工匠的智慧,乡间也能闯出致富路,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前名不见经传的七星河,因鹅闻名,因鹅而兴。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