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栋梁工程”:二十载助寒门学子成栋梁

时间:2022-05-08 20:39:2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作者:刘励华 贾其华

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分会、四川西部扶贫资源开发中心组织实施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栋梁工程”,诞生于2001年,20年来共资助家境贫寒大学生超过22万人次,写就一段教育帮扶传奇。如今,“栋梁工程”又凭借创新与实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不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1.jpg

2020年8月9日,“栋梁工程”工作人员深入四川省泸州市农村大学生家庭调研。

汇聚爱心,助寒门学子成就梦想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以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为主要帮扶对象,以“援助今日学子、培育中华栋梁”为使命的“栋梁工程”,首先在四川省21个市(州)实施。2001年9月,四川25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成为首批受助对象。此后,“栋梁工程”实施规模与资助范围不断扩展。与此同时,“栋梁工程”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20年来,为“栋梁工程”捐款捐物的各界爱心人士达20多万人次,来自海内外的捐赠企业超过1500家。“栋梁工程”办公室先后组织公益活动100余场,共募集善款7.3亿元。

脱贫攻坚阶段,“栋梁工程”助学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努力实现公益助学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2016—2020年,“栋梁工程”连续5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入脱贫攻坚重点实施项目,通过科学统筹、重点推进、精准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受到“栋梁工程”资助的大学生很多已经走向社会,在各领域崭露头角,有的成长为行业翘楚、社会精英,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积极为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徐茂出生在重庆市垫江县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早逝,不甘向命运屈服的他,通过努力考上了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后成为该学院第一位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读硕士的学生。“栋梁工程”办公室评选徐茂为“栋梁之星”,向他发放5000元奖学金。这份关爱,给了徐茂无穷动力。在学业有成的同时,他努力为家乡教育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从2007年起,他用奖学金和各种兼职所获报酬资助重庆市贫困家庭学生,到2020年累计帮(资)助学生超过1200人,资助学费、生活费超过36万元,募捐物资(折价)超过200万元。

李小林是四川省叙永县一位农村青年,2004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在“栋梁工程”的资助下,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考上硕士、博士,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小林说:“最好的衣锦还乡就是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父老乡亲分享,最好的论文应该写在大地上。”2015—2020年,他在昭觉、康定、叙永等10余贫困县(市)指导群众种植食用菌10万余亩,累计培训学员5000余人,带动1500余户、4800余人实现脱贫。2021年下半年,他以第一书记身份转战大巴山,短短几个月,就为巴中市平昌县金宝街道石庙村引进科技项目5个、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2个,协调推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500万元和省内对口帮扶资金300万元落地石庙村,促进了该村产业发展。

“栋梁学子”肖永明,2016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宜宾市高县文江镇剑南村当大学生村官。在他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剑南村有了自己的集体经济公司,村组干道、产业路、入户路,路路通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8年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2020年,肖永明考上蕉村镇公务员,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他选择到该镇仁和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带领村“两委”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等开展了大量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从“受助”到回报社会,“栋梁学子”以实际行动交出了合格答卷,“栋梁工程”也形成良性循环模式。近年来,“栋梁工程”先后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首届巴蜀慈善奖”、首届“四川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2.jpg

2021年7月,“栋梁工程”工作人员到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定文镇永乐村了解父母早逝的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巩固成果,教育帮扶力度不减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栋梁工程”没有停止奉献的脚步。他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努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贡献。

“栋梁工程”办公室指导各市(州)“栋梁工程”联络处,认真了解掌握家庭经济状态不稳定的大学生上学情况,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跟踪帮扶措施,确保教育帮扶“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机构不变,人员不散;政策不变,效果不减;作风不变,责任不减”。

经过广泛深入调查,他们将帮扶重点锁定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户”家庭子女,同时扩大帮扶受助覆盖面,将孤残以及烈士子女、农村(城镇)低保户子女等纳入帮扶范围,将资助对象扩大到高职和普通高校专、本科在读生。对家庭经济困难较大的学生,实行结对帮扶。

实施过程中,“栋梁工程”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拓展公益捐赠渠道,建立具有“栋梁工程”特色的资源募集和整合方式。通过依托腾讯开展“99公益日”活动,举办“一日捐”公益晚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公众参与度和辐射面,吸引众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这项公益活动,促进了“栋梁工程”的深度推进。

彝族女孩儿沙玛阿花,家住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觉莫乡为觉村,兄妹四人都在上学,其中大姐在读大学,其余弟妹在读中、小学。由于母亲患病,家里只能靠父亲一人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2021年8月,沙玛阿花高兴地拿到西南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父母却为给她凑学费发起了愁。“栋梁工程”为沙玛阿花启动了“结对帮扶”机制,经过“栋梁工程”组织家访、帮扶配对,当地一家爱心企业拿出2万元帮扶沙玛阿花完成学业。

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井村二组的黄鑫,家里共有13口人,属于边缘易致贫户。2021年8月,黄鑫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农业大学。为了给她凑学费,父母向所有亲戚借了个遍。“栋梁工程”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将5000元助学金送到黄鑫手中,帮助她顺利入学。“栋梁工程”还将她纳入重点帮扶计划,承诺资助她上完大学。感动之余,黄鑫决心勤奋学习,将来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叙永县落卜镇红星村二社的女孩儿刘志,家里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靠种地和打临工供他们姐弟三人上学。就在她高考前两个月,父亲患胃癌突然去世。当刘志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时,她脸上又布满愁云:家里的顶梁柱断了,学费从哪里来?将来的路怎么走?

“栋梁工程”工作人员上门为她送来5000元助学金,还动员爱心人士资助12000元,帮助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及时的关爱让她顿感生活充满了阳光。

类似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据统计,2021年以来,“栋梁工程”共募集帮扶资金3744.7万元,资助四川省家庭经济尚不富裕或家庭突发严重困难的学子8198名,使这些学子喜圆大学梦。

“栋梁工程”还推出“学业资助+社会实践+就业帮扶”三位一体帮扶模式,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公益支持,切实减轻经济困难家庭学子的求学负担,进而带动家庭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仅乐山市“栋梁工程”办公室就为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学生匹配就业岗位435个,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60人实现就业,此举为全省“栋梁工程”创新发展作出了示范引领。

3.jpg

2021年12月,“栋梁工程”工作人员到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边村为大学生送奖学金。

面向未来,培育新时代新栋梁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栋梁工程”人面向未来,积极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大胆探索“栋梁工程”与乡村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衔接的方法路径,及时研究制订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育能担当新时代使命的栋梁之材,推动“栋梁工程”转型升级。经过充分调研和实践论证,2021年,一项提档升级的“栋梁工程2.0计划”破茧而出。该计划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优选“种子”。依托省、市(州)“栋梁工程”学子选拔评审委员会,从全省高中学校和全国全日制本科学校选拔品学兼优、影响带动作用突出、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学生作为培育对象,向他们颁发栋梁工程奖学金、荣誉证书和栋梁学子证。鼓励栋梁学子选择与乡村振兴有关的专业,对符合条件的进行重点资助和培育。

——跟踪培育。邀请党政部门老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成功人士组建导师团队,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对栋梁学子进行跟踪培养,重点在人生理想、职业规划、知识技能、文化素养、社会历练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子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努力涵养自立自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热爱新农村、建功新乡村”的情怀。

——关注“三业”。“栋梁工程”团队为栋梁学子搭建就业、创业、成业支持平台,助力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链接各类人才需求渠道,为用人单位常态化推荐栋梁学子,促进栋梁学子充分就业、成业。对部分优秀学子就业后的创业计划进行跟踪,对适合条件的创业计划进行支持。

按照这一计划,“栋梁工程”办公室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栋梁工程基地班。基地班采取“双导师”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具有担当意识、人文底蕴、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学子和学科领军人才。

与此同时,“栋梁工程”启动“栋梁云”项目。

“栋梁工程”负责人邹韬介绍,他们借助互联网科技、区块链技术、5G人工智能等,建设了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场景化、沉浸式网络教育公益平台,并建立线下“高校新栋梁空间”,组织开展学习会、讨论会、分享会等各类教育沙龙,聚合社会大教育力量,助力新时代新栋梁的成长。

如今,随着“栋梁工程2.0计划”的实施,“栋梁工程”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分会)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协同振兴    

“栋梁工程”:二十载助寒门学子成栋梁

时间:2022-05-08 20:39:2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7期

作者:刘励华 贾其华

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分会、四川西部扶贫资源开发中心组织实施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栋梁工程”,诞生于2001年,20年来共资助家境贫寒大学生超过22万人次,写就一段教育帮扶传奇。如今,“栋梁工程”又凭借创新与实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不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1.jpg

2020年8月9日,“栋梁工程”工作人员深入四川省泸州市农村大学生家庭调研。

汇聚爱心,助寒门学子成就梦想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以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为主要帮扶对象,以“援助今日学子、培育中华栋梁”为使命的“栋梁工程”,首先在四川省21个市(州)实施。2001年9月,四川25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成为首批受助对象。此后,“栋梁工程”实施规模与资助范围不断扩展。与此同时,“栋梁工程”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20年来,为“栋梁工程”捐款捐物的各界爱心人士达20多万人次,来自海内外的捐赠企业超过1500家。“栋梁工程”办公室先后组织公益活动100余场,共募集善款7.3亿元。

脱贫攻坚阶段,“栋梁工程”助学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努力实现公益助学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2016—2020年,“栋梁工程”连续5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入脱贫攻坚重点实施项目,通过科学统筹、重点推进、精准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受到“栋梁工程”资助的大学生很多已经走向社会,在各领域崭露头角,有的成长为行业翘楚、社会精英,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积极为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徐茂出生在重庆市垫江县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早逝,不甘向命运屈服的他,通过努力考上了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后成为该学院第一位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读硕士的学生。“栋梁工程”办公室评选徐茂为“栋梁之星”,向他发放5000元奖学金。这份关爱,给了徐茂无穷动力。在学业有成的同时,他努力为家乡教育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从2007年起,他用奖学金和各种兼职所获报酬资助重庆市贫困家庭学生,到2020年累计帮(资)助学生超过1200人,资助学费、生活费超过36万元,募捐物资(折价)超过200万元。

李小林是四川省叙永县一位农村青年,2004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在“栋梁工程”的资助下,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考上硕士、博士,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小林说:“最好的衣锦还乡就是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父老乡亲分享,最好的论文应该写在大地上。”2015—2020年,他在昭觉、康定、叙永等10余贫困县(市)指导群众种植食用菌10万余亩,累计培训学员5000余人,带动1500余户、4800余人实现脱贫。2021年下半年,他以第一书记身份转战大巴山,短短几个月,就为巴中市平昌县金宝街道石庙村引进科技项目5个、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2个,协调推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500万元和省内对口帮扶资金300万元落地石庙村,促进了该村产业发展。

“栋梁学子”肖永明,2016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宜宾市高县文江镇剑南村当大学生村官。在他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剑南村有了自己的集体经济公司,村组干道、产业路、入户路,路路通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8年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2020年,肖永明考上蕉村镇公务员,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他选择到该镇仁和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带领村“两委”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等开展了大量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从“受助”到回报社会,“栋梁学子”以实际行动交出了合格答卷,“栋梁工程”也形成良性循环模式。近年来,“栋梁工程”先后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首届巴蜀慈善奖”、首届“四川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2.jpg

2021年7月,“栋梁工程”工作人员到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定文镇永乐村了解父母早逝的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巩固成果,教育帮扶力度不减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栋梁工程”没有停止奉献的脚步。他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努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贡献。

“栋梁工程”办公室指导各市(州)“栋梁工程”联络处,认真了解掌握家庭经济状态不稳定的大学生上学情况,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跟踪帮扶措施,确保教育帮扶“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机构不变,人员不散;政策不变,效果不减;作风不变,责任不减”。

经过广泛深入调查,他们将帮扶重点锁定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户”家庭子女,同时扩大帮扶受助覆盖面,将孤残以及烈士子女、农村(城镇)低保户子女等纳入帮扶范围,将资助对象扩大到高职和普通高校专、本科在读生。对家庭经济困难较大的学生,实行结对帮扶。

实施过程中,“栋梁工程”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拓展公益捐赠渠道,建立具有“栋梁工程”特色的资源募集和整合方式。通过依托腾讯开展“99公益日”活动,举办“一日捐”公益晚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公众参与度和辐射面,吸引众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这项公益活动,促进了“栋梁工程”的深度推进。

彝族女孩儿沙玛阿花,家住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觉莫乡为觉村,兄妹四人都在上学,其中大姐在读大学,其余弟妹在读中、小学。由于母亲患病,家里只能靠父亲一人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2021年8月,沙玛阿花高兴地拿到西南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父母却为给她凑学费发起了愁。“栋梁工程”为沙玛阿花启动了“结对帮扶”机制,经过“栋梁工程”组织家访、帮扶配对,当地一家爱心企业拿出2万元帮扶沙玛阿花完成学业。

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井村二组的黄鑫,家里共有13口人,属于边缘易致贫户。2021年8月,黄鑫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农业大学。为了给她凑学费,父母向所有亲戚借了个遍。“栋梁工程”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将5000元助学金送到黄鑫手中,帮助她顺利入学。“栋梁工程”还将她纳入重点帮扶计划,承诺资助她上完大学。感动之余,黄鑫决心勤奋学习,将来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叙永县落卜镇红星村二社的女孩儿刘志,家里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靠种地和打临工供他们姐弟三人上学。就在她高考前两个月,父亲患胃癌突然去世。当刘志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时,她脸上又布满愁云:家里的顶梁柱断了,学费从哪里来?将来的路怎么走?

“栋梁工程”工作人员上门为她送来5000元助学金,还动员爱心人士资助12000元,帮助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及时的关爱让她顿感生活充满了阳光。

类似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据统计,2021年以来,“栋梁工程”共募集帮扶资金3744.7万元,资助四川省家庭经济尚不富裕或家庭突发严重困难的学子8198名,使这些学子喜圆大学梦。

“栋梁工程”还推出“学业资助+社会实践+就业帮扶”三位一体帮扶模式,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公益支持,切实减轻经济困难家庭学子的求学负担,进而带动家庭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仅乐山市“栋梁工程”办公室就为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学生匹配就业岗位435个,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60人实现就业,此举为全省“栋梁工程”创新发展作出了示范引领。

3.jpg

2021年12月,“栋梁工程”工作人员到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边村为大学生送奖学金。

面向未来,培育新时代新栋梁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栋梁工程”人面向未来,积极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大胆探索“栋梁工程”与乡村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衔接的方法路径,及时研究制订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育能担当新时代使命的栋梁之材,推动“栋梁工程”转型升级。经过充分调研和实践论证,2021年,一项提档升级的“栋梁工程2.0计划”破茧而出。该计划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优选“种子”。依托省、市(州)“栋梁工程”学子选拔评审委员会,从全省高中学校和全国全日制本科学校选拔品学兼优、影响带动作用突出、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学生作为培育对象,向他们颁发栋梁工程奖学金、荣誉证书和栋梁学子证。鼓励栋梁学子选择与乡村振兴有关的专业,对符合条件的进行重点资助和培育。

——跟踪培育。邀请党政部门老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成功人士组建导师团队,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对栋梁学子进行跟踪培养,重点在人生理想、职业规划、知识技能、文化素养、社会历练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子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努力涵养自立自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热爱新农村、建功新乡村”的情怀。

——关注“三业”。“栋梁工程”团队为栋梁学子搭建就业、创业、成业支持平台,助力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链接各类人才需求渠道,为用人单位常态化推荐栋梁学子,促进栋梁学子充分就业、成业。对部分优秀学子就业后的创业计划进行跟踪,对适合条件的创业计划进行支持。

按照这一计划,“栋梁工程”办公室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栋梁工程基地班。基地班采取“双导师”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具有担当意识、人文底蕴、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学子和学科领军人才。

与此同时,“栋梁工程”启动“栋梁云”项目。

“栋梁工程”负责人邹韬介绍,他们借助互联网科技、区块链技术、5G人工智能等,建设了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场景化、沉浸式网络教育公益平台,并建立线下“高校新栋梁空间”,组织开展学习会、讨论会、分享会等各类教育沙龙,聚合社会大教育力量,助力新时代新栋梁的成长。

如今,随着“栋梁工程2.0计划”的实施,“栋梁工程”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分会)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