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春风至,“雁”归来 ——“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16 13:03:1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0期作者:本刊记者 韩莹

极目所望,层峦叠嶂,吴绍林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孩童时代。那时候的自己,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够走出眼前这片大山,当然更不可能想到:自己不仅走了出去,还乘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春风返乡成功创业;不仅帮助世代生活在“穷窝窝”里的乡亲们赚到了钱,还通过网络渠道让家乡的土特产品“飞”出了大山,“飞”向了全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吴绍林就出生在这里。这个地处桂黔交界处的苗族寨子村如其名:群山宛若一道道屏障,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禁锢在贫困的“黑洞”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山外的世界。

2018年,中国慈善联合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以下简称“领头雁计划”),“领头雁计划”以“线上学习+线下孵化+社群营造+市场对接”为核心模式,旨在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骨干力量。这项计划犹如一股春风,吹到了像杆洞村这样的偏远山村,也点燃了无数个“吴绍林”的人生梦想。

1.jpg

“领头雁计划”学员吴绍林在查看晾晒的辣椒。

“雁”回巢

都市的虹吸效应,加剧着乡村的寥落。如何引凤回巢?如何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如何引导新时代青年愿意回农村,成长为“新农人”?

为了引导更多“新农人”返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经过长时间的入村调研和充分的探索准备,“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启动,它为全国范围内的“新农人”骨干提供了全面、综合的赋能体系。

吴绍林就是这批“新农人”中的一员。作为土生土长的杆洞村苗家汉子,曾经的吴绍林太想走出这片大山了。2005年高中毕业后,他前往千里之外的浙江打工,在以电子商务闻名全国的杭州,他看到农产品电商的市场前景。2016年,吴绍林毅然辞掉了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杆洞乡是融水县最偏远的乡镇,拥有优质高海拔生态环境。辣椒、紫黑香糯米、灵芝、高山木耳、香鸭等原生态农产品远近闻名。然而,优质的生态环境也伴随着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等不利因素,造成了农产品销路不畅、卖价低。

经过反复调研后,吴绍林瞄准了以电商平台带动农产品销售这条路。由于没有创业资金,他把自己的车卖掉,加上共青团融水县委帮忙申请到的10万元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终于凑齐了启动资金。

创业远比打工难。“我刚创业的时候,经常都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直忙到半夜3点。”吴绍林从当地特产辣椒入手,办起了“杆洞高山辣椒加工坊”,运用独特的烘烤加工技术,生产“苗乡辣味”系列辣椒产品,并建立起微信群,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依托政府的政策扶持,苗山的生态农产品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司产品销量越来越高。从此,这里的辣椒“飞”出了苗山,“飞”向了全国。

2.jpg

“领头雁计划”组织优秀学员前往清华大学进行实地培训。

作为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2021年,吴绍林受邀前往清华大学为“领头雁计划”第四期的学员们解读创业思路,分享创业心得。在这次活动上,他创办的杆洞乡农业有限公司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领头雁计划”孵化基地。活动结束回到家乡后,吴绍林立即对接来自清华大学的创业资源,展开相关拓展培训活动,并筹备在杆洞乡周边的滚贝、汪洞、四荣、白云等乡镇设立农产品电商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

打开手机,点击“领头雁计划”公众号进入学习社群,最新的培训课程就清晰地展现在了阿别小平的手机上。“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培训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阿别小平创业进程中遇到的生产经营等一系列难题,更让他能够带领乡亲们将特色农产品产业越做越大。

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阿别小平选择回到家乡凉山,考取了“大学生村官”。4年后,阿别小平决定自主创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经过多次考察和技术学习后,阿别小平将创业目标瞄准蛋鸡养殖,在越西县尔赛乡阿尔嘎村建起了生态蛋鸡养殖基地。创业之初,他就有着清晰的发展方向,成立了公司,还注册了“品彝品”生态鸡蛋商标,制定了一整套发展规划。一年多后,养殖基地初具规模,问题也逐步暴露——制定发展思路、打开销售渠道是阿别小平的长项,但规模化养殖技术却一直是他的短板。2018年,阿别小平差点吃了大亏。当年10月正是鸡蛋的盛产期,但基地里3000只乌黑绿壳蛋鸡却接连几天零产出。

“晚上都睡不着。”夙夜难寐之际,阿别小平想到了“领头雁计划”培训课程——何不将自己的困惑发给专家、教授和其他学员,让他们一起帮自己出主意、想办法?通过远程咨询专家、教授,听取他们的建议,阿别小平把鸡和鸡蛋送到当地专业机构检测,根据养殖场情况调整了饲料和鸡场温度,逐步解决了问题。

“讲得仔细,学得明白,咱们的课程真实用!”如今,阿别小平成为“领头雁计划”培训课程的忠实“粉丝”。为了帮助学员更加全面地学习专业知识,“领头雁计划”累计研发近300课时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进行推送。由“三农”领域专家教授、农业领域一线企业家组成的讲师团队,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除了实用农业技术以外,还涉及品牌营销、企业管理、农村旅游、新媒体、农村基层社区治理等方面的课程,甚至包括财务、法务、创业心理学等细分知识领域,只要是学员有需求我们都会涉及。”国务院参事、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委员、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介绍,“平台除了提供课程,还大力支持学员之间的互助合作,让学员中的土专家成为‘学导’,带领其他学员共同发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满足不同类型的赋能需求,引导“领头雁”们以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让大家学得懂、用得灵。

除了线上的培训课程,“领头雁计划”还注重线下的现场教学。清华大学精英工作坊联合世界500强企业打造创新创业实战课程,并先后联合清华大学双创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字节跳动、德勤等机构及企业,开发为期一周的线下精英课程,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效果与社群黏性双提升。组织方还确定10位帮扶导师,每位学员可选择一位最心仪的导师进行后续深入学习交流,导师与学员加强互动,实现长效帮扶。

3.jpg

“领头雁计划”学员白玉亮在丰收的田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领头雁计划”还组织120位优秀学员前往清华大学进行实地培训。通过整合政、产、学、研、金、社等各领域优质资源,在课程内容、考核机制、社群运营、品牌传播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今年,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第五期“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已经计划启动,并拟于6月起通过“领头雁计划”微信公众号接受报名。

木成林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头雁”若是想把事业做大做强,让众木成林,离不开社会力量在市场对接、经营理念等方面对他们的帮扶。

这段时间,陕北汉子白玉亮遇到了幸福的烦恼——自家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供不用求,催他供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在参加“领头雁计划”培训结束后,他坦言自己收获极大,不仅学习到了“三农”领域的很多知识,他引以为豪的农产品——米脂小米经“领头雁计划”项目组推荐后在“京东众筹”公益平台上架,短短一个月销售超过3万斤。

而立之年的白玉亮毕业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8年前,他放弃火车司机的“铁饭碗”,选择回家乡创业。问其原因,他讲起了一件往事:“当年陕北的红枣销售不好,但是微博上一些‘大V’转发分享后得到了电商平台的关注,那些滞销的红枣没几天就销售一空。这太神奇了!我觉得我也能为家乡出一份力。”2013年6月1日,白玉亮正式辞职回乡创业,从零开始学习电商销售。

创业后,他有了一个更容易被人记住的名字——“绥德二后生”。作为陕西农村青年电商代表,他通过直播、视频、图片宣传家乡,互联网上累计观看人次达千万以上。他又报名参加了“领头雁计划”,专家、教授们不仅传授给他最前沿的市场动态和经营理念,还帮助他拓展销售渠道。依靠“领头雁计划”打造的

京东众筹专区、网家家专区、领头雁优选应用小程序等平台,他不仅帮助周边4个乡镇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带动了不少陕北青年利用电商进行创业。

如今,白玉亮又在专家、教授的指点下拓展思路,与绥德县白家渠村村民一起成立手工挂面合作社,不仅推动了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挂面制作技术”的传承,更推动其发展成年产值达300万元的产业,来合作社上班的乡亲们在不耽误春种秋收的同时,每年增收一万元以上。“没有‘领头雁计划’的指点和帮助,我的事业不会发展得这么顺利。”白玉亮说,“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这项计划的支持下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也希望自己成长的同时,让更多乡亲受益。”

“截至2021年12月底,‘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培训近10万名新农人,通过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新农人互助交流网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介绍,“项目组成员有机会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10多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县和围绕北京的32个县开展田野工作。这些工作,增加了大家对中国欠发达地区乡村现状的感性认识,也引发了大家对乡村建设工作的思考。”

4.jpg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领头雁计划”学员开展游学活动。

像吴绍林、阿别小平、白玉亮这样受益于“领头雁计划”的“新农人”,正在全国各地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在浙江温州,“领头雁计划”首批学员唐平冬以规模化养殖“跑步鸡”为切入点,运营“生鲜侠——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推出“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企业+村集体”的“3+”模式,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以科技作为生产力的现代化智慧农业;在雅砻江畔,独腿汉子舒发军身残志坚,在参加完“领头雁计划”培训后,探索挖掘家乡的芒果资源,如今,他每年收购芒果上百万斤,被乡亲们称为“芒果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领头雁计划”联合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和网家家等互联网企业与友成基金会电商扶贫项目,采用抖音头条信息发布、微博大V公益助销、网家家京东直播助农等方式,助力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共同发起了疫时特别行动——“吃货助农”。活动开展以来,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累计销售营业额达到了630余万元,涉及农副产品多达20多类,覆盖广东、广西、浙江、四川、山东等10余个省份,帮助大量农户解决了滞销问题。“当你急需某个‘知识点’时,学习效率和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度是最高的。‘领头雁’课程传授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豁然开朗。”舒发军曾为自己身体残疾而自卑,又因自己有幸参加“领头雁计划”而自豪。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领头雁”正飞回大山,把曾经的“穷窝窝”改造成“金窝窝”,把脱贫攻坚的拼劲和干劲延续到乡村振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协同振兴    

春风至,“雁”归来 ——“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16 13:03:1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0期

作者:本刊记者 韩莹

极目所望,层峦叠嶂,吴绍林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孩童时代。那时候的自己,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够走出眼前这片大山,当然更不可能想到:自己不仅走了出去,还乘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春风返乡成功创业;不仅帮助世代生活在“穷窝窝”里的乡亲们赚到了钱,还通过网络渠道让家乡的土特产品“飞”出了大山,“飞”向了全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吴绍林就出生在这里。这个地处桂黔交界处的苗族寨子村如其名:群山宛若一道道屏障,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禁锢在贫困的“黑洞”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山外的世界。

2018年,中国慈善联合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以下简称“领头雁计划”),“领头雁计划”以“线上学习+线下孵化+社群营造+市场对接”为核心模式,旨在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骨干力量。这项计划犹如一股春风,吹到了像杆洞村这样的偏远山村,也点燃了无数个“吴绍林”的人生梦想。

1.jpg

“领头雁计划”学员吴绍林在查看晾晒的辣椒。

“雁”回巢

都市的虹吸效应,加剧着乡村的寥落。如何引凤回巢?如何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如何引导新时代青年愿意回农村,成长为“新农人”?

为了引导更多“新农人”返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经过长时间的入村调研和充分的探索准备,“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启动,它为全国范围内的“新农人”骨干提供了全面、综合的赋能体系。

吴绍林就是这批“新农人”中的一员。作为土生土长的杆洞村苗家汉子,曾经的吴绍林太想走出这片大山了。2005年高中毕业后,他前往千里之外的浙江打工,在以电子商务闻名全国的杭州,他看到农产品电商的市场前景。2016年,吴绍林毅然辞掉了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杆洞乡是融水县最偏远的乡镇,拥有优质高海拔生态环境。辣椒、紫黑香糯米、灵芝、高山木耳、香鸭等原生态农产品远近闻名。然而,优质的生态环境也伴随着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等不利因素,造成了农产品销路不畅、卖价低。

经过反复调研后,吴绍林瞄准了以电商平台带动农产品销售这条路。由于没有创业资金,他把自己的车卖掉,加上共青团融水县委帮忙申请到的10万元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终于凑齐了启动资金。

创业远比打工难。“我刚创业的时候,经常都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直忙到半夜3点。”吴绍林从当地特产辣椒入手,办起了“杆洞高山辣椒加工坊”,运用独特的烘烤加工技术,生产“苗乡辣味”系列辣椒产品,并建立起微信群,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依托政府的政策扶持,苗山的生态农产品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司产品销量越来越高。从此,这里的辣椒“飞”出了苗山,“飞”向了全国。

2.jpg

“领头雁计划”组织优秀学员前往清华大学进行实地培训。

作为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2021年,吴绍林受邀前往清华大学为“领头雁计划”第四期的学员们解读创业思路,分享创业心得。在这次活动上,他创办的杆洞乡农业有限公司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领头雁计划”孵化基地。活动结束回到家乡后,吴绍林立即对接来自清华大学的创业资源,展开相关拓展培训活动,并筹备在杆洞乡周边的滚贝、汪洞、四荣、白云等乡镇设立农产品电商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

打开手机,点击“领头雁计划”公众号进入学习社群,最新的培训课程就清晰地展现在了阿别小平的手机上。“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培训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阿别小平创业进程中遇到的生产经营等一系列难题,更让他能够带领乡亲们将特色农产品产业越做越大。

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阿别小平选择回到家乡凉山,考取了“大学生村官”。4年后,阿别小平决定自主创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经过多次考察和技术学习后,阿别小平将创业目标瞄准蛋鸡养殖,在越西县尔赛乡阿尔嘎村建起了生态蛋鸡养殖基地。创业之初,他就有着清晰的发展方向,成立了公司,还注册了“品彝品”生态鸡蛋商标,制定了一整套发展规划。一年多后,养殖基地初具规模,问题也逐步暴露——制定发展思路、打开销售渠道是阿别小平的长项,但规模化养殖技术却一直是他的短板。2018年,阿别小平差点吃了大亏。当年10月正是鸡蛋的盛产期,但基地里3000只乌黑绿壳蛋鸡却接连几天零产出。

“晚上都睡不着。”夙夜难寐之际,阿别小平想到了“领头雁计划”培训课程——何不将自己的困惑发给专家、教授和其他学员,让他们一起帮自己出主意、想办法?通过远程咨询专家、教授,听取他们的建议,阿别小平把鸡和鸡蛋送到当地专业机构检测,根据养殖场情况调整了饲料和鸡场温度,逐步解决了问题。

“讲得仔细,学得明白,咱们的课程真实用!”如今,阿别小平成为“领头雁计划”培训课程的忠实“粉丝”。为了帮助学员更加全面地学习专业知识,“领头雁计划”累计研发近300课时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进行推送。由“三农”领域专家教授、农业领域一线企业家组成的讲师团队,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除了实用农业技术以外,还涉及品牌营销、企业管理、农村旅游、新媒体、农村基层社区治理等方面的课程,甚至包括财务、法务、创业心理学等细分知识领域,只要是学员有需求我们都会涉及。”国务院参事、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委员、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介绍,“平台除了提供课程,还大力支持学员之间的互助合作,让学员中的土专家成为‘学导’,带领其他学员共同发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满足不同类型的赋能需求,引导“领头雁”们以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让大家学得懂、用得灵。

除了线上的培训课程,“领头雁计划”还注重线下的现场教学。清华大学精英工作坊联合世界500强企业打造创新创业实战课程,并先后联合清华大学双创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字节跳动、德勤等机构及企业,开发为期一周的线下精英课程,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效果与社群黏性双提升。组织方还确定10位帮扶导师,每位学员可选择一位最心仪的导师进行后续深入学习交流,导师与学员加强互动,实现长效帮扶。

3.jpg

“领头雁计划”学员白玉亮在丰收的田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领头雁计划”还组织120位优秀学员前往清华大学进行实地培训。通过整合政、产、学、研、金、社等各领域优质资源,在课程内容、考核机制、社群运营、品牌传播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今年,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第五期“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已经计划启动,并拟于6月起通过“领头雁计划”微信公众号接受报名。

木成林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头雁”若是想把事业做大做强,让众木成林,离不开社会力量在市场对接、经营理念等方面对他们的帮扶。

这段时间,陕北汉子白玉亮遇到了幸福的烦恼——自家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供不用求,催他供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在参加“领头雁计划”培训结束后,他坦言自己收获极大,不仅学习到了“三农”领域的很多知识,他引以为豪的农产品——米脂小米经“领头雁计划”项目组推荐后在“京东众筹”公益平台上架,短短一个月销售超过3万斤。

而立之年的白玉亮毕业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8年前,他放弃火车司机的“铁饭碗”,选择回家乡创业。问其原因,他讲起了一件往事:“当年陕北的红枣销售不好,但是微博上一些‘大V’转发分享后得到了电商平台的关注,那些滞销的红枣没几天就销售一空。这太神奇了!我觉得我也能为家乡出一份力。”2013年6月1日,白玉亮正式辞职回乡创业,从零开始学习电商销售。

创业后,他有了一个更容易被人记住的名字——“绥德二后生”。作为陕西农村青年电商代表,他通过直播、视频、图片宣传家乡,互联网上累计观看人次达千万以上。他又报名参加了“领头雁计划”,专家、教授们不仅传授给他最前沿的市场动态和经营理念,还帮助他拓展销售渠道。依靠“领头雁计划”打造的

京东众筹专区、网家家专区、领头雁优选应用小程序等平台,他不仅帮助周边4个乡镇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带动了不少陕北青年利用电商进行创业。

如今,白玉亮又在专家、教授的指点下拓展思路,与绥德县白家渠村村民一起成立手工挂面合作社,不仅推动了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挂面制作技术”的传承,更推动其发展成年产值达300万元的产业,来合作社上班的乡亲们在不耽误春种秋收的同时,每年增收一万元以上。“没有‘领头雁计划’的指点和帮助,我的事业不会发展得这么顺利。”白玉亮说,“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这项计划的支持下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也希望自己成长的同时,让更多乡亲受益。”

“截至2021年12月底,‘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培训近10万名新农人,通过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新农人互助交流网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介绍,“项目组成员有机会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10多个省区市的100多个县和围绕北京的32个县开展田野工作。这些工作,增加了大家对中国欠发达地区乡村现状的感性认识,也引发了大家对乡村建设工作的思考。”

4.jpg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领头雁计划”学员开展游学活动。

像吴绍林、阿别小平、白玉亮这样受益于“领头雁计划”的“新农人”,正在全国各地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在浙江温州,“领头雁计划”首批学员唐平冬以规模化养殖“跑步鸡”为切入点,运营“生鲜侠——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推出“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企业+村集体”的“3+”模式,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以科技作为生产力的现代化智慧农业;在雅砻江畔,独腿汉子舒发军身残志坚,在参加完“领头雁计划”培训后,探索挖掘家乡的芒果资源,如今,他每年收购芒果上百万斤,被乡亲们称为“芒果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领头雁计划”联合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和网家家等互联网企业与友成基金会电商扶贫项目,采用抖音头条信息发布、微博大V公益助销、网家家京东直播助农等方式,助力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共同发起了疫时特别行动——“吃货助农”。活动开展以来,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累计销售营业额达到了630余万元,涉及农副产品多达20多类,覆盖广东、广西、浙江、四川、山东等10余个省份,帮助大量农户解决了滞销问题。“当你急需某个‘知识点’时,学习效率和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度是最高的。‘领头雁’课程传授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豁然开朗。”舒发军曾为自己身体残疾而自卑,又因自己有幸参加“领头雁计划”而自豪。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领头雁”正飞回大山,把曾经的“穷窝窝”改造成“金窝窝”,把脱贫攻坚的拼劲和干劲延续到乡村振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