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找准最近发展区 画好最大同心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临夏“10+4+N”教育协作帮扶机制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6-07 23:15:0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1期作者:

在东西部教育协作中,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与甘肃省临夏市教育局联手探索并实施“10+4+N”教育协作帮扶机制,推动两地教育逐步形成了“管理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同进、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让更多的临夏孩子在家门口“学有优教”,切切实实享受到两地战略合作带来的改革红利。

1.jpg

市中区支教团老师在指导临夏市学生阅读。

携手

2021年7月16日,市中区教育系统由局长、校长组成的团队在兰州中川机场落地,大巴车在甘肃特有的红土荒山地貌中蜿蜒行驶3个小时后,市中教育团队到达临夏市。到达的当天,市中教育团队便拉开了到10个学校进行深度观摩、协商研讨的协作帷幕。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教育水平在省内并不靠前。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中,市中区与临夏市全面对接,教育成为对口协作的重要内容。当地干部群众热切盼望着在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下,实现临夏教育的长足提升。

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迅速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齐鲁名校长、市中功勋校长、骨干校(园)长组成的“市中最强战队”,深入临夏10所学校充分调研后,双方创造性提出了市中—临夏“10+4+N”教育协作框架:“10”即10对学校、幼儿园结对互助;“4”即4个派驻帮扶工作组,每组成员包括市中区1名校级干部、2名骨干教师,在4所派驻学校挂职工作;“N”既指N个单位达成全域资源共享共建共进,又指N种形式,如线上教研组、线下师友团,研讨交流周、挂职实践营等,促进临夏市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推动两地教育实现“管理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同进、合作共赢”的协作发展目标。

教育协作框架确定后,市中区教体局迅速组织了10所底蕴深厚、理念先进、质量优异的中小学、幼儿园与临夏市一中、临夏市新华小学、临夏市第三幼儿园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教育合作发展协议书》《学校合作发展协议书》,切实明确了合作思路,确立了合作项目,商定了携手发展的运作机制。

扎根

8月的临夏相比泉城济南多了几分凉爽,市中区选派出的12位支教干部教师,跨越1600余公里到临夏市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组团式”支教、“驻点式”帮扶。支教团提出以科研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并把第一个研究课题确定为“如何快速了解一所学校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一课题,支教团深入研究,确立“两步走”行动路径:首先依托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分批次开展深度访谈,把握学生真实现状,着力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维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然后针对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集中症结开出教学“良方”,针对性帮助提升整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个课题的启动,点燃了大家投入支教工作的热情,也找到了大家碰撞工作思路的突破口。

李禀轩是市中支教团团长,同时受命担任临夏市一中校长。临夏市一中对这个“山东大汉”印象很好,高三年级的马老师说:“9月1日开学当天,在全校391名教师大会上,李校长第一次见面讲话,顺利地说出几十个老师的名字,大家都震惊了,这一下抓住了老师的心。”当然,更让老师们心动的是,李校长和支教团队的干部教师在进行繁忙的学校管理同时,还抽出大量时间深入到课堂和教学研究之中,支教教师张新荣负责听评课和教研活动,康剑老师则直接承担了两个班的化学课教学工作。

支教团队边工作边思考,与临夏的同事们深入交流、反思后,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不同程度地存在“满堂灌”,课堂“双基”落实不到位,教师教研活动缺乏实效等客观问题,李禀轩带领全体教师认真研究,发出“强师兴校、强研增效、强课提质”的动员令,从增强教研集备的实效性着手,开展全校教学人员“照教参,学课标”行动,着力推行课堂教学改进。输入市中区教体局教研室各科教学理念、教学案例、学生练习的题目资源等,让临夏市一中的骨干教师带头学习内化,进行学科组二次学习培训,变“输血”为“造血”。临夏市一中的课堂变化引起临夏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组织全市教育系统“百人团”前来观摩学习,让东西部教育协作成果得到辐射。

与李禀轩校长一起从泉城来到临夏的还有支教干部赛丰华,他被任命为临夏市新华小学校长,同时还承担着引领新华教育集团发展的重任。新华教育集团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各方面都是临夏教育的排头兵、领头雁,现有学生近6000人,包含5所集团成员学校,总校新华小学诞生于1938年,集团内的凤林小学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凤林书院,是当之无愧的临夏文脉所在。走马上任的第二天,赛丰华便开始了调研,新华总校、凤林校区、凤林小学、北街校区、红园路小学,5个校区走下来,他发现虽然同属一个教育集团,但校际差异很大。仔细阅读了新华的学校文化之后,赛丰华将新华小学的学校文化推广至集团各成员学校,形成新华教育集团的文化共识,用文化来引领教育集团5所学校的整体发展。一个月后,赛丰华写下了四言诗《我们新华》,学生每天下午“暮省”环节诵读,在每日温习的过程中将朗朗上口的新华文化铭记于心。新华文化的确立,凝聚了所有新华人向上、向前的发展愿望。大家迫切希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改变教学方式传统、课堂结构单一的现状。由此,借助市中优质教育资源,输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打造有效课堂,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被任命为“一把手”的还有两位支教干部:张霞园长带领临夏市第三幼儿园的干部教师开创了办园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次”——游戏化教学的思考与实施、阶梯式教研活动、成立三幼伙委会等;赵德福校长带领临夏市建国小学在标准化班学生展开创新探索,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指导,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支教团队12人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突出的业务能力迅速赢得了受援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这种实打实、心连心的协作态度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组织方式为成功构建学校结对、干部驻校、业务联动的教育协作新态势书写了美好篇章。

12人支教团队只是两地教育的一个缩影,市中区和临夏市教育系统不断深化聚焦学生成长目标,秉承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在帮扶方式上“因事制宜”,在协作业务上精准施策。协作帮扶以来,根据临夏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市中区教育系统再行安排了两批19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教研和管理人才前往临夏市开展项目式专项支教,围绕特色学校创办、园所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管理、课程教材研究、办学质量提升等内容,组织专题报告或座谈交流,与临夏市中小学、幼儿园800余名干部教师进行了智慧分享,两地干部教师团队现场生成多个项目组,商定将经验分享形成常态机制,通过项目协作、学研同步结成密切的“发展合伙人”,形成温暖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日常教学研究实践中,市中区帮扶协作学校和临夏市牵手学校组建多个校际联动云会场论道教育,聚焦发展。10组结对中小学、幼儿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围绕学生入学适应性教育、课堂教学、专题教研、课题研究等内容,采取视频会议、现场直播等方式,开展了多层面、多类型、多内容的线上教育教学交流。据统计,双方已成功组织了31场线上活动,1200余名干部教师参与其中,遇到教学难题“上线”看看市中同行的做法已经成为临夏教师自觉主动的行动,一个个“云会场”、一场场“云论坛”让跨越时空的专业研讨和学术交流成为两地教育协作新常态。

延伸

东西部协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协作更应着眼长远,力求长效。两地教育系统以双向“输血”助力长效“造血”,通过援受双方创增协作互访,相互“输血”,不断提升临夏市教育人才成长的“造血”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协作目标。

“亲戚越走越亲。”这是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在多次商讨中提到的观点。市中区教育系统在协作工作中提出了全时段迎接临夏教育系统观摩考察的允诺,并坚决部署落实。协作开启后,临夏市6名中小学干部到市中区开启为期3个月的跟岗培训。市中区精准安排跟岗学校,灵活确立培训方式,个性化制定学习内容。这6位校长在市中的校园、教育研讨会、专题发展论坛等场合随机学习,每人每月平均听课45节,参加研讨15场,现场观摩学校活动20场。随后,临夏市一中派出10名教师来到百年名校济南育英中学全程跟岗,双方教师在级部管理、德育活动、课程开发方面深度探讨碰撞,开启了市中—临夏教育协作结对学校之间教师互访常态。在多维度的互动中,临夏市跟岗学习干部更广泛地了解、感受着市中区学校的发展策略、办学特色和管理文化。未来,越来越多的协作互访将在市中区和临夏市之间顺利开展,形成“走亲戚”式的有机互动、协作发展新样板。

 (供稿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协同振兴    
乡村发展

找准最近发展区 画好最大同心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临夏“10+4+N”教育协作帮扶机制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6-07 23:15:0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1期

作者:

在东西部教育协作中,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与甘肃省临夏市教育局联手探索并实施“10+4+N”教育协作帮扶机制,推动两地教育逐步形成了“管理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同进、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让更多的临夏孩子在家门口“学有优教”,切切实实享受到两地战略合作带来的改革红利。

1.jpg

市中区支教团老师在指导临夏市学生阅读。

携手

2021年7月16日,市中区教育系统由局长、校长组成的团队在兰州中川机场落地,大巴车在甘肃特有的红土荒山地貌中蜿蜒行驶3个小时后,市中教育团队到达临夏市。到达的当天,市中教育团队便拉开了到10个学校进行深度观摩、协商研讨的协作帷幕。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教育水平在省内并不靠前。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中,市中区与临夏市全面对接,教育成为对口协作的重要内容。当地干部群众热切盼望着在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下,实现临夏教育的长足提升。

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迅速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齐鲁名校长、市中功勋校长、骨干校(园)长组成的“市中最强战队”,深入临夏10所学校充分调研后,双方创造性提出了市中—临夏“10+4+N”教育协作框架:“10”即10对学校、幼儿园结对互助;“4”即4个派驻帮扶工作组,每组成员包括市中区1名校级干部、2名骨干教师,在4所派驻学校挂职工作;“N”既指N个单位达成全域资源共享共建共进,又指N种形式,如线上教研组、线下师友团,研讨交流周、挂职实践营等,促进临夏市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推动两地教育实现“管理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同进、合作共赢”的协作发展目标。

教育协作框架确定后,市中区教体局迅速组织了10所底蕴深厚、理念先进、质量优异的中小学、幼儿园与临夏市一中、临夏市新华小学、临夏市第三幼儿园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教育合作发展协议书》《学校合作发展协议书》,切实明确了合作思路,确立了合作项目,商定了携手发展的运作机制。

扎根

8月的临夏相比泉城济南多了几分凉爽,市中区选派出的12位支教干部教师,跨越1600余公里到临夏市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组团式”支教、“驻点式”帮扶。支教团提出以科研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并把第一个研究课题确定为“如何快速了解一所学校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一课题,支教团深入研究,确立“两步走”行动路径:首先依托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分批次开展深度访谈,把握学生真实现状,着力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维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然后针对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集中症结开出教学“良方”,针对性帮助提升整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个课题的启动,点燃了大家投入支教工作的热情,也找到了大家碰撞工作思路的突破口。

李禀轩是市中支教团团长,同时受命担任临夏市一中校长。临夏市一中对这个“山东大汉”印象很好,高三年级的马老师说:“9月1日开学当天,在全校391名教师大会上,李校长第一次见面讲话,顺利地说出几十个老师的名字,大家都震惊了,这一下抓住了老师的心。”当然,更让老师们心动的是,李校长和支教团队的干部教师在进行繁忙的学校管理同时,还抽出大量时间深入到课堂和教学研究之中,支教教师张新荣负责听评课和教研活动,康剑老师则直接承担了两个班的化学课教学工作。

支教团队边工作边思考,与临夏的同事们深入交流、反思后,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不同程度地存在“满堂灌”,课堂“双基”落实不到位,教师教研活动缺乏实效等客观问题,李禀轩带领全体教师认真研究,发出“强师兴校、强研增效、强课提质”的动员令,从增强教研集备的实效性着手,开展全校教学人员“照教参,学课标”行动,着力推行课堂教学改进。输入市中区教体局教研室各科教学理念、教学案例、学生练习的题目资源等,让临夏市一中的骨干教师带头学习内化,进行学科组二次学习培训,变“输血”为“造血”。临夏市一中的课堂变化引起临夏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组织全市教育系统“百人团”前来观摩学习,让东西部教育协作成果得到辐射。

与李禀轩校长一起从泉城来到临夏的还有支教干部赛丰华,他被任命为临夏市新华小学校长,同时还承担着引领新华教育集团发展的重任。新华教育集团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各方面都是临夏教育的排头兵、领头雁,现有学生近6000人,包含5所集团成员学校,总校新华小学诞生于1938年,集团内的凤林小学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凤林书院,是当之无愧的临夏文脉所在。走马上任的第二天,赛丰华便开始了调研,新华总校、凤林校区、凤林小学、北街校区、红园路小学,5个校区走下来,他发现虽然同属一个教育集团,但校际差异很大。仔细阅读了新华的学校文化之后,赛丰华将新华小学的学校文化推广至集团各成员学校,形成新华教育集团的文化共识,用文化来引领教育集团5所学校的整体发展。一个月后,赛丰华写下了四言诗《我们新华》,学生每天下午“暮省”环节诵读,在每日温习的过程中将朗朗上口的新华文化铭记于心。新华文化的确立,凝聚了所有新华人向上、向前的发展愿望。大家迫切希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改变教学方式传统、课堂结构单一的现状。由此,借助市中优质教育资源,输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打造有效课堂,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被任命为“一把手”的还有两位支教干部:张霞园长带领临夏市第三幼儿园的干部教师开创了办园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次”——游戏化教学的思考与实施、阶梯式教研活动、成立三幼伙委会等;赵德福校长带领临夏市建国小学在标准化班学生展开创新探索,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指导,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支教团队12人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突出的业务能力迅速赢得了受援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这种实打实、心连心的协作态度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组织方式为成功构建学校结对、干部驻校、业务联动的教育协作新态势书写了美好篇章。

12人支教团队只是两地教育的一个缩影,市中区和临夏市教育系统不断深化聚焦学生成长目标,秉承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在帮扶方式上“因事制宜”,在协作业务上精准施策。协作帮扶以来,根据临夏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市中区教育系统再行安排了两批19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教研和管理人才前往临夏市开展项目式专项支教,围绕特色学校创办、园所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管理、课程教材研究、办学质量提升等内容,组织专题报告或座谈交流,与临夏市中小学、幼儿园800余名干部教师进行了智慧分享,两地干部教师团队现场生成多个项目组,商定将经验分享形成常态机制,通过项目协作、学研同步结成密切的“发展合伙人”,形成温暖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日常教学研究实践中,市中区帮扶协作学校和临夏市牵手学校组建多个校际联动云会场论道教育,聚焦发展。10组结对中小学、幼儿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围绕学生入学适应性教育、课堂教学、专题教研、课题研究等内容,采取视频会议、现场直播等方式,开展了多层面、多类型、多内容的线上教育教学交流。据统计,双方已成功组织了31场线上活动,1200余名干部教师参与其中,遇到教学难题“上线”看看市中同行的做法已经成为临夏教师自觉主动的行动,一个个“云会场”、一场场“云论坛”让跨越时空的专业研讨和学术交流成为两地教育协作新常态。

延伸

东西部协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协作更应着眼长远,力求长效。两地教育系统以双向“输血”助力长效“造血”,通过援受双方创增协作互访,相互“输血”,不断提升临夏市教育人才成长的“造血”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协作目标。

“亲戚越走越亲。”这是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在多次商讨中提到的观点。市中区教育系统在协作工作中提出了全时段迎接临夏教育系统观摩考察的允诺,并坚决部署落实。协作开启后,临夏市6名中小学干部到市中区开启为期3个月的跟岗培训。市中区精准安排跟岗学校,灵活确立培训方式,个性化制定学习内容。这6位校长在市中的校园、教育研讨会、专题发展论坛等场合随机学习,每人每月平均听课45节,参加研讨15场,现场观摩学校活动20场。随后,临夏市一中派出10名教师来到百年名校济南育英中学全程跟岗,双方教师在级部管理、德育活动、课程开发方面深度探讨碰撞,开启了市中—临夏教育协作结对学校之间教师互访常态。在多维度的互动中,临夏市跟岗学习干部更广泛地了解、感受着市中区学校的发展策略、办学特色和管理文化。未来,越来越多的协作互访将在市中区和临夏市之间顺利开展,形成“走亲戚”式的有机互动、协作发展新样板。

 (供稿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