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王予波:不容懈怠 不容大意 不容放松 不容推卸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时间:2022-10-13 17:24:0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9期作者:王予波

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容懈怠、不容大意、不容放松、不容推卸,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事面前不容懈怠 必须牢牢守住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云南省脱贫人口占到全国的1/1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十分艰巨。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整改主体责任,坚持把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一项一项抓整改、抓落实,考核评估反馈的12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0项,另外2项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期省纪委监委、省乡村振兴局分别开展专项调研督导,持续传导压力,确保各类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扎实实干、踏踏实实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1.jpg

2021年12月20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居中)在镇雄县南台街道呢噜坪易地搬迁产业园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产业发展情况。 顾彬/摄

问题面前不容大意 必须时时放心不下

结合考核评估、调研督导、信访举报、媒体监督等方面发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存在松劲心态、侥幸心理,工作上存在措施不实、帮扶不力,作风上存在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纪律上存在缺乏敬畏、不守底线。要全面梳理近期调研督导等发现的问题,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时限、挂账督办、全程跟踪、复检复查,督促各地动真碰硬抓好整改。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主体,要切实树牢问题意识,对标对表、举一反三,建立问题“动态排查、动态清零”机制,把整改客观问题与解决主观问题、整改个性问题与解决共性问题、整改现实问题与防范新的问题结合起来,全面整改、标本兼治,防止问题反弹回潮,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工作面前不容放松 必须事事紧抓实办

一是坚持把监测帮扶、动态清零作为底线要求。全链条抓好识别认定、落实帮扶、风险消除各环节,以工作的精准性保证结果的确定性。确保精准监测。持续完善线上网络化和线下网格化双向协同监测体系,坚持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干部排查和部门筛查相贯通,缩短认定时间,确保及时发现、应纳尽纳、不漏一人。加强各类数据监测平台的管理使用,更好地服务工作。要强调的是,面对面的群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减少,更不能因为有了网上申报系统就减少进村入户。确保及时帮扶。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能力、发展需求,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对有劳动能力的要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要及时纳入现行社保体系,对遇到突发严重困难的要建立绿色通道,先落实帮扶再补充相关手续。确保动态清零。综合考虑收入支出和“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方面情况,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规范开展风险消除,不盲目追求风险消除率,做到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稳定一个、退出一个。

二是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深入实施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攻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22年增长22.3%、3年年均增长18%以上,通过几年努力,全省脱贫人口收入达到并力争超过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工作,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含金量,2022年要完成4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后就业率达90%以上。把技能培训和定向输送结合起来,畅通校门到厂门的绿色通道,推动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不光解决当前就业问题,而且为云南省未来产业发展积累储备大量产业工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的对接,落实稳岗就业相关政策,全力把务工人员稳在当地、稳在岗位,加强省内用工信息的精准推送,切实解决企业用工和群众务工“两难”问题,确保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0万人以上。全力推动帮扶车间开起来、动起来,加大以工代赈力度,保持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一对一”精准帮扶返乡人员,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确保55%以上的中央、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脱贫户、监测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商贸等,多措并举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巩固农业领域市场主体增长良好势头,加快培育更多示范带动作用强、与脱贫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把脱贫户深度嵌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转移性收入健全保障性转移支付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联动增长机制,加大财政直接补贴、保险信贷补贴,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确保转移性收入规范管理、稳中有升。增加财产性收入。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盘活利用闲置低效扶贫资产,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努力提高集体资产收益率。如期兑现按合同或协议约定到户的收益分配。

三是坚持把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作为重点任务。必须始终把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重点任务,做到巩固、提高、不反弹。义务教育方面,完善“双线四级”责任体系和多部门联控联保责任机制,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严防辍学新增反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基本医疗方面,保持健康扶贫30条基本稳定,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参保资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逐步退坡,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守住不因病返贫致贫的底线。住房安全方面,巩固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成果,健全完善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年内完成农房抗震改造8万户以上。饮水安全方面,深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健全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切实解决提水难、用水贵等问题,确保农村地区有更充足水量、更安全水质。

四是坚持把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脱贫县工作是成果巩固的坚中之坚,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短板,加快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加快花卉、蔬菜、水果、中药材、牛羊、生猪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良田沃土强基工程、绿色发展引领工程、设施农业提升工程,不断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化协作帮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好发挥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社会力量作用,拓展沪滇协作层次和水平,依托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推动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帮扶车间等吸纳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务工增收。抢抓复苏机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来谋划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抓住云南省旅游业强势复苏的机遇,扎实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丰富嵌入式民宿等优质产品供给,吸引更多游客到脱贫地区观光旅游,形成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新增长点。精准有效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紧紧扭住产业就业这个“牛鼻子”,着力推动解决安置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管理跟不上、群众办事“两头跑”等问题,探索解决人口自然增长、生活成本增加等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促进搬迁脱贫人口稳得住、能融入。

责任面前不容推卸 必须天天踔厉奋发

一是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一体落实。坚持以责任落实为基础,确保工作推进不留空档,政策落实不出偏差。推动责任落实。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省直部门要抓好目标设定、政策制定、任务分工、资源配置等工作,州、市要加强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县级要当好一线指挥部,“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振兴上,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严促执行,带领乡村两级干部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推动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细化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过渡期帮扶政策,防止出现政策空白。要强化政策意识,学习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有力整改政策执行中“跑冒滴漏”问题,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最后零公里”,坚决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推动工作落实。增强行动力、战斗力、意志力,对动态监测帮扶、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管理等重点工作,要往深处抓、往细处抓,做到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事成一事。

二是推动状态、作风、能力一体提升。事业是干出来的,干部也是干出来的。提振精神状态。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面对任务敢于冲锋在前,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坚决抵制和反对思想松懈、工作松劲、责任松弛,切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干出新作为、展现新风采。砥砺严实作风。深入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始终把“认真”二字挂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坚决抵制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办公室”搬到乡村一线,实打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真正用实绩说话、用结果说话。提升能力本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在实战中实训,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实解决一些新到岗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三是推动教育、处置、惩戒一体发力。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领域向纵深发展、往基层延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对于因缺乏经验、能力不足导致帮扶不实的,要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缺什么补什么,精准做好干部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提升能力、激情干事。对于工作漂浮、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置,既要责令限期解决工作问题,也要深挖根源解决作风问题,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的作风紧起来、严起来、好起来。对于损害群众利益、触碰纪律红线的,要严厉惩戒,依法依规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败就在身边,为推进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作者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高端视点    
高端视点

王予波:不容懈怠 不容大意 不容放松 不容推卸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时间:2022-10-13 17:24:0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9期

作者:王予波

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容懈怠、不容大意、不容放松、不容推卸,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事面前不容懈怠 必须牢牢守住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云南省脱贫人口占到全国的1/1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十分艰巨。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整改主体责任,坚持把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一项一项抓整改、抓落实,考核评估反馈的12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0项,另外2项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期省纪委监委、省乡村振兴局分别开展专项调研督导,持续传导压力,确保各类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扎实实干、踏踏实实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1.jpg

2021年12月20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居中)在镇雄县南台街道呢噜坪易地搬迁产业园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产业发展情况。 顾彬/摄

问题面前不容大意 必须时时放心不下

结合考核评估、调研督导、信访举报、媒体监督等方面发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存在松劲心态、侥幸心理,工作上存在措施不实、帮扶不力,作风上存在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纪律上存在缺乏敬畏、不守底线。要全面梳理近期调研督导等发现的问题,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时限、挂账督办、全程跟踪、复检复查,督促各地动真碰硬抓好整改。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主体,要切实树牢问题意识,对标对表、举一反三,建立问题“动态排查、动态清零”机制,把整改客观问题与解决主观问题、整改个性问题与解决共性问题、整改现实问题与防范新的问题结合起来,全面整改、标本兼治,防止问题反弹回潮,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工作面前不容放松 必须事事紧抓实办

一是坚持把监测帮扶、动态清零作为底线要求。全链条抓好识别认定、落实帮扶、风险消除各环节,以工作的精准性保证结果的确定性。确保精准监测。持续完善线上网络化和线下网格化双向协同监测体系,坚持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干部排查和部门筛查相贯通,缩短认定时间,确保及时发现、应纳尽纳、不漏一人。加强各类数据监测平台的管理使用,更好地服务工作。要强调的是,面对面的群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减少,更不能因为有了网上申报系统就减少进村入户。确保及时帮扶。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能力、发展需求,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对有劳动能力的要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要及时纳入现行社保体系,对遇到突发严重困难的要建立绿色通道,先落实帮扶再补充相关手续。确保动态清零。综合考虑收入支出和“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方面情况,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规范开展风险消除,不盲目追求风险消除率,做到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稳定一个、退出一个。

二是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深入实施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攻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22年增长22.3%、3年年均增长18%以上,通过几年努力,全省脱贫人口收入达到并力争超过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工作,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含金量,2022年要完成4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后就业率达90%以上。把技能培训和定向输送结合起来,畅通校门到厂门的绿色通道,推动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不光解决当前就业问题,而且为云南省未来产业发展积累储备大量产业工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的对接,落实稳岗就业相关政策,全力把务工人员稳在当地、稳在岗位,加强省内用工信息的精准推送,切实解决企业用工和群众务工“两难”问题,确保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0万人以上。全力推动帮扶车间开起来、动起来,加大以工代赈力度,保持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一对一”精准帮扶返乡人员,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确保55%以上的中央、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脱贫户、监测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商贸等,多措并举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巩固农业领域市场主体增长良好势头,加快培育更多示范带动作用强、与脱贫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把脱贫户深度嵌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转移性收入健全保障性转移支付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联动增长机制,加大财政直接补贴、保险信贷补贴,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确保转移性收入规范管理、稳中有升。增加财产性收入。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盘活利用闲置低效扶贫资产,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努力提高集体资产收益率。如期兑现按合同或协议约定到户的收益分配。

三是坚持把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作为重点任务。必须始终把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重点任务,做到巩固、提高、不反弹。义务教育方面,完善“双线四级”责任体系和多部门联控联保责任机制,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严防辍学新增反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基本医疗方面,保持健康扶贫30条基本稳定,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参保资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逐步退坡,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守住不因病返贫致贫的底线。住房安全方面,巩固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成果,健全完善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年内完成农房抗震改造8万户以上。饮水安全方面,深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健全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切实解决提水难、用水贵等问题,确保农村地区有更充足水量、更安全水质。

四是坚持把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脱贫县工作是成果巩固的坚中之坚,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短板,加快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加快花卉、蔬菜、水果、中药材、牛羊、生猪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良田沃土强基工程、绿色发展引领工程、设施农业提升工程,不断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化协作帮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好发挥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社会力量作用,拓展沪滇协作层次和水平,依托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推动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帮扶车间等吸纳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务工增收。抢抓复苏机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来谋划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抓住云南省旅游业强势复苏的机遇,扎实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丰富嵌入式民宿等优质产品供给,吸引更多游客到脱贫地区观光旅游,形成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新增长点。精准有效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紧紧扭住产业就业这个“牛鼻子”,着力推动解决安置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管理跟不上、群众办事“两头跑”等问题,探索解决人口自然增长、生活成本增加等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促进搬迁脱贫人口稳得住、能融入。

责任面前不容推卸 必须天天踔厉奋发

一是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一体落实。坚持以责任落实为基础,确保工作推进不留空档,政策落实不出偏差。推动责任落实。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省直部门要抓好目标设定、政策制定、任务分工、资源配置等工作,州、市要加强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县级要当好一线指挥部,“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振兴上,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严促执行,带领乡村两级干部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推动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细化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过渡期帮扶政策,防止出现政策空白。要强化政策意识,学习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有力整改政策执行中“跑冒滴漏”问题,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最后零公里”,坚决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推动工作落实。增强行动力、战斗力、意志力,对动态监测帮扶、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管理等重点工作,要往深处抓、往细处抓,做到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事成一事。

二是推动状态、作风、能力一体提升。事业是干出来的,干部也是干出来的。提振精神状态。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面对任务敢于冲锋在前,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坚决抵制和反对思想松懈、工作松劲、责任松弛,切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干出新作为、展现新风采。砥砺严实作风。深入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始终把“认真”二字挂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坚决抵制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办公室”搬到乡村一线,实打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真正用实绩说话、用结果说话。提升能力本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在实战中实训,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实解决一些新到岗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三是推动教育、处置、惩戒一体发力。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领域向纵深发展、往基层延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对于因缺乏经验、能力不足导致帮扶不实的,要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缺什么补什么,精准做好干部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提升能力、激情干事。对于工作漂浮、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置,既要责令限期解决工作问题,也要深挖根源解决作风问题,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的作风紧起来、严起来、好起来。对于损害群众利益、触碰纪律红线的,要严厉惩戒,依法依规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败就在身边,为推进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作者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