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天等县:以就业谋出路、走富路

时间:2022-11-01 12:14:2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9期作者:梁亮 李志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通过有序组织转移就业、鼓励返乡就业、支持就近就地就业等途径,协同发力拓宽就业渠道,稳就业促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截至8月底,全县实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18.19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人数5.32万人,就业帮扶车间安置就业2.23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079人,通过粤桂劳务协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85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吸收就业2109人。

27.jpg

天等县进结镇龙凤村群众采摘桑葚。 黄丽华/摄

为出路,将就业遍布到大江南北

中秋前夕,天等县小山乡江南村村民黄而康的三层楼房“封顶大吉”了,全家5口人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佳节。

这幢造价60多万元的楼房是黄而康夫妇俩外出打工5年挣来的。在天等县,像黄而康这样靠外出务工赚钱来改善生活的人比比皆是。

天等县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6亩。“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守着几分地,从早到晚地里转,一年换回几粒米!”这几句顺口溜道出当地村民曾经的贫穷与无奈。

既然“靠天靠地吃饭”不可行,不向命运低头的天等人找到了另外一条出路——劳务输出,而且很快就搞出了名堂。由于劳务输出工作业绩突出,天等县早在2005年就被自治区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统计数字显示,天等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19万人,2018年劳务经济收入18亿元,到2021年,劳务经济收入达到2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天等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法宝”。那么,天等县是如何打造出这支庞大的就业“大军”呢?

“出门必须掌握一门技术,打工必须学会一门手艺。”天等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注重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推行技能培训制度,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阵地,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或邀请厂家技术员到县授课等形式,突出抓好企业职工和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

截至8月底,天等县共开展补助性就业技能培训3064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157.16万元。

同时,天等县加强劳务输出网络建设,开通劳务输出信息网,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全面掌握劳动力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就业需求、外出就业意向、技能情况以及培训意愿等情况,突出关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就业问题,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等力量的作用,实施动态监测管理。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定期核查脱贫劳动人口、监测对象的就业务工情况,查看系统录入数据是否与实际就业情况相一致,动态更新管理,借助基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村级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到乡镇、村屯每个求职者手中。

此外,天等县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不断深化劳务协作,充分利用蓬江区工业发达、就业岗位充足等资源优势,用好“蓬江—天等”劳务输出服务机制,采取举办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点对点输送农民工返岗就业、帮助天等县脱贫劳动力到广东就业等措施,有序推进粤桂劳务协作取得实效。

同时,天等县扎实落实脱贫劳动力跨省务工交通补助政策,将2022年交通补贴标准由2021年500元/人提高到1000元/人,鼓励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县共发放交通补贴1891.61万元,惠及脱贫劳动力18979人;发放劳务补贴480.29万元,惠及脱贫劳动力2830人。

28.jpg

天等县龙岩社区残疾人就业帮扶车间内工人正在整理手工饰品。 黄丽华/摄

在县城,将就业覆盖到大街小巷

“在县城就业,其子女可在县城学校就读”,天等县进结镇结安村村民梁庆中正是看到这一优惠政策而选择到县城的家具厂务工。

如今,梁庆中的两个孩子分别在县城最好的初中和小学上学,这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相对于外出务工,在县城就业有诸多好处,比如离家近,可照顾家人。这让很多天等县农村劳动力选择留在家乡就业。

为满足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天等县以“三化四领五转”模式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种养贸游工”就业帮扶车间,安置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真正把车间建到家门口、校门口。目前,全县共有就业帮扶车间422家,其中正常运行的有338家,带动就业人数2.2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8023人。

其中,天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岩小区,共安置脱贫人口1869户8627人。目前,有16家帮扶车间进驻,累计带动就业人数1196人,吸纳脱贫人口572人。

像龙岩小区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较集中的地方,在天等被称为“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天等县正是通过在学校周边、小区附近等人口密集区域布局“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让群众实现就业创业顾家两不误,特别是群众送孩子上学后,就在附近务工就业创业,极其方便。

目前,天等县在县城共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9条,入驻车间86家,累计带动就业2587人,其中脱贫人口892人,实现“街街有车间,户户有就业”。

同时,天等县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为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场地。其中,位于县城的天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是广西A类产业园区,建于2013年,占地1335亩,建有标准厂房18栋,目前入驻企业有30家,带动2109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484人,月均工资2000—5500元不等。

目前,天等县已形成“返乡创业发展型、园区企业扩散型、家庭作坊扩大型、外引内联配套型、网络平台拓展型”五大就业帮扶车间发展模式,并致力于构建“就业一人、稳固一户、带富一方”的就业创业新格局。

在农村,将就业延伸到千家万户

秋日的天空,湛蓝深邃。

吃过午饭,天等县上映乡连加村脱贫户黎玉明来到村头的“特色产业基地”采摘黄瓜。

今年年初,连加村通过土地流转,在村委会周边承包了100亩土地,创建特色产业基地,分片区种上糯玉米、青豆、黄瓜、西瓜、红薯等作物。目前,这些农作物长势喜人,陆续进入成熟采摘期。

“我每天都到基地务工,从事拔草、松土、施肥等工作,每天务工收入是100元,感谢村委会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机会。”黎玉明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

上映乡通过推行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公司化管理模式,在全乡10个行政村分别创建10个党支部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大量招用当地脱贫户特别是监测户到基地务工,实现稳就业促增收的目标。

而在离上映乡60公里远的天等县进结镇龙凤村,村民潘荣召正在“为自己打工”。

“自己吃饱了,也该给我的‘宝贝’们吃饭啦。”潘荣召一边笑着说,一边熟练地摘着新鲜翠绿的桑叶。

几分钟后,潘荣召就提着满满一箩筐的桑叶,走到隔壁的房间,给他的蚕宝宝喂食。

“再过10天,这些蚕宝宝就开始吐丝了,到时候,这两张蚕就能收入6000多块钱啦。”看着一屋子的蚕宝宝快乐进食,潘荣召一脸兴奋。

今年以来,龙凤村在镇党委、镇政府引导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土地和家中闲置空间,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庭院经济。

在龙凤村,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庭院加工等经济模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村民在庭院里种植桑树、蔬菜、瓜果、花卉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能把蔬菜、瓜果拿到市场上售卖,提高收入;家家户户养蚕养鸡养鸭养鹅,既充分利用了闲置场地,又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工桑果汁和桑果酒、制作蚕丝被,既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又能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这是天等县延伸就业服务,将就业延伸到乡村,帮助农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的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天等县用足公益性岗位政策,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监测对象和脱贫家庭中身体条件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半劳力、弱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上岗。今年以来,天等县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含护林员)4079个,安置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4079人就近就业,发放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社会保险补贴17.23万元,发放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奖补30.8万元。 

(作者单位:天等县委宣传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广西天等县:以就业谋出路、走富路

时间:2022-11-01 12:14:2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9期

作者:梁亮 李志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通过有序组织转移就业、鼓励返乡就业、支持就近就地就业等途径,协同发力拓宽就业渠道,稳就业促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截至8月底,全县实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18.19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人数5.32万人,就业帮扶车间安置就业2.23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079人,通过粤桂劳务协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85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吸收就业2109人。

27.jpg

天等县进结镇龙凤村群众采摘桑葚。 黄丽华/摄

为出路,将就业遍布到大江南北

中秋前夕,天等县小山乡江南村村民黄而康的三层楼房“封顶大吉”了,全家5口人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佳节。

这幢造价60多万元的楼房是黄而康夫妇俩外出打工5年挣来的。在天等县,像黄而康这样靠外出务工赚钱来改善生活的人比比皆是。

天等县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6亩。“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守着几分地,从早到晚地里转,一年换回几粒米!”这几句顺口溜道出当地村民曾经的贫穷与无奈。

既然“靠天靠地吃饭”不可行,不向命运低头的天等人找到了另外一条出路——劳务输出,而且很快就搞出了名堂。由于劳务输出工作业绩突出,天等县早在2005年就被自治区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统计数字显示,天等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19万人,2018年劳务经济收入18亿元,到2021年,劳务经济收入达到2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天等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法宝”。那么,天等县是如何打造出这支庞大的就业“大军”呢?

“出门必须掌握一门技术,打工必须学会一门手艺。”天等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注重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推行技能培训制度,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阵地,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或邀请厂家技术员到县授课等形式,突出抓好企业职工和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

截至8月底,天等县共开展补助性就业技能培训3064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157.16万元。

同时,天等县加强劳务输出网络建设,开通劳务输出信息网,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全面掌握劳动力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就业需求、外出就业意向、技能情况以及培训意愿等情况,突出关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就业问题,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等力量的作用,实施动态监测管理。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定期核查脱贫劳动人口、监测对象的就业务工情况,查看系统录入数据是否与实际就业情况相一致,动态更新管理,借助基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村级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到乡镇、村屯每个求职者手中。

此外,天等县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不断深化劳务协作,充分利用蓬江区工业发达、就业岗位充足等资源优势,用好“蓬江—天等”劳务输出服务机制,采取举办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点对点输送农民工返岗就业、帮助天等县脱贫劳动力到广东就业等措施,有序推进粤桂劳务协作取得实效。

同时,天等县扎实落实脱贫劳动力跨省务工交通补助政策,将2022年交通补贴标准由2021年500元/人提高到1000元/人,鼓励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县共发放交通补贴1891.61万元,惠及脱贫劳动力18979人;发放劳务补贴480.29万元,惠及脱贫劳动力2830人。

28.jpg

天等县龙岩社区残疾人就业帮扶车间内工人正在整理手工饰品。 黄丽华/摄

在县城,将就业覆盖到大街小巷

“在县城就业,其子女可在县城学校就读”,天等县进结镇结安村村民梁庆中正是看到这一优惠政策而选择到县城的家具厂务工。

如今,梁庆中的两个孩子分别在县城最好的初中和小学上学,这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相对于外出务工,在县城就业有诸多好处,比如离家近,可照顾家人。这让很多天等县农村劳动力选择留在家乡就业。

为满足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天等县以“三化四领五转”模式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种养贸游工”就业帮扶车间,安置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真正把车间建到家门口、校门口。目前,全县共有就业帮扶车间422家,其中正常运行的有338家,带动就业人数2.2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8023人。

其中,天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岩小区,共安置脱贫人口1869户8627人。目前,有16家帮扶车间进驻,累计带动就业人数1196人,吸纳脱贫人口572人。

像龙岩小区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较集中的地方,在天等被称为“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天等县正是通过在学校周边、小区附近等人口密集区域布局“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让群众实现就业创业顾家两不误,特别是群众送孩子上学后,就在附近务工就业创业,极其方便。

目前,天等县在县城共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9条,入驻车间86家,累计带动就业2587人,其中脱贫人口892人,实现“街街有车间,户户有就业”。

同时,天等县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为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场地。其中,位于县城的天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是广西A类产业园区,建于2013年,占地1335亩,建有标准厂房18栋,目前入驻企业有30家,带动2109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484人,月均工资2000—5500元不等。

目前,天等县已形成“返乡创业发展型、园区企业扩散型、家庭作坊扩大型、外引内联配套型、网络平台拓展型”五大就业帮扶车间发展模式,并致力于构建“就业一人、稳固一户、带富一方”的就业创业新格局。

在农村,将就业延伸到千家万户

秋日的天空,湛蓝深邃。

吃过午饭,天等县上映乡连加村脱贫户黎玉明来到村头的“特色产业基地”采摘黄瓜。

今年年初,连加村通过土地流转,在村委会周边承包了100亩土地,创建特色产业基地,分片区种上糯玉米、青豆、黄瓜、西瓜、红薯等作物。目前,这些农作物长势喜人,陆续进入成熟采摘期。

“我每天都到基地务工,从事拔草、松土、施肥等工作,每天务工收入是100元,感谢村委会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机会。”黎玉明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

上映乡通过推行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公司化管理模式,在全乡10个行政村分别创建10个党支部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大量招用当地脱贫户特别是监测户到基地务工,实现稳就业促增收的目标。

而在离上映乡60公里远的天等县进结镇龙凤村,村民潘荣召正在“为自己打工”。

“自己吃饱了,也该给我的‘宝贝’们吃饭啦。”潘荣召一边笑着说,一边熟练地摘着新鲜翠绿的桑叶。

几分钟后,潘荣召就提着满满一箩筐的桑叶,走到隔壁的房间,给他的蚕宝宝喂食。

“再过10天,这些蚕宝宝就开始吐丝了,到时候,这两张蚕就能收入6000多块钱啦。”看着一屋子的蚕宝宝快乐进食,潘荣召一脸兴奋。

今年以来,龙凤村在镇党委、镇政府引导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土地和家中闲置空间,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庭院经济。

在龙凤村,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庭院加工等经济模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村民在庭院里种植桑树、蔬菜、瓜果、花卉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能把蔬菜、瓜果拿到市场上售卖,提高收入;家家户户养蚕养鸡养鸭养鹅,既充分利用了闲置场地,又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工桑果汁和桑果酒、制作蚕丝被,既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又能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这是天等县延伸就业服务,将就业延伸到乡村,帮助农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的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天等县用足公益性岗位政策,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监测对象和脱贫家庭中身体条件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半劳力、弱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上岗。今年以来,天等县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含护林员)4079个,安置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4079人就近就业,发放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社会保险补贴17.23万元,发放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奖补30.8万元。 

(作者单位:天等县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