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 重要性及开展路径

时间:2022-11-16 22:46:04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孙志刚 滕霆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探索和示范。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乡村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要继续向更高层次、更多领域努力,坚决打赢乡村振兴战,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

 

引  言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改善乡村地区发展环境及优化乡村地区发展生态等提供充分保障。笔者认为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好多个方面的发展布局,重点加强对新时期乡村地区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乡村地区发展竞争力,使美丽乡村发展建设能成为乡村地区展示发展成果的重要名片。

1、美丽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1.1 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近年来,党和国家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引领美丽乡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中乡镇建设的主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路径,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增加村民收入、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可持续发展,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农村的生态文化取向。

1.2  与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相辅相成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村中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里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农村空心化程度加深。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使村美水美,一方面能吸引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一方面能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地区优秀的乡土文化相结合,促进村民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传承优秀乡土文化。

1.3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既响应了党和国家政策的号召,也提升了乡村品质与内涵。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升级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动力。

2、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策略,是促进三农发展的基本架构。“美丽乡村建设”概念来源于200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于2013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推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针对乡村发展问题与薄弱环节提出解决办法,符合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期望。能够看出,“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处于同根同源。

第二,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具有时代性特点,也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尽头,只能不断尽善尽美,不断推进,并结合农村地区现实发展情况与建设需求,不断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目标、新内容。

3、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思想上对美丽乡村建设认知度不高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层面,不管是作为执行政府相关政策的公务人员,还是农民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认知不够现象。很多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还仅仅浮于表面,简单地将其与乡村自然生态问题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改善等问题画等号。美丽乡村建设除外表好看外,还要有充满幸福感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不仅包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包含改善农村生态居住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还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意蕴和更大外延,如农村养老服务、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被归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范畴之内。当前阶段,一些政府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着思想认知的局限性、单一性等问题,对其认知和领悟程度还需要提升。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参与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缺乏认知理解、工作积极性不高、实践行动力不足等现象,难以“将拳头攥紧,打出合力”。

3.2 乡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项目投入不足

乡村基础设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和关键。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新建和已有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均需要大量的资金,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才可以更好地满足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预期目标。但是,当前仍存在筹措资金渠道较为单一、政府补贴有限、资金项目投入不足等问题。

3.3 硬件公共产品和软件公共产品供给失衡

农村公共产品按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硬件公共产品和软件公共产品。硬件公共产品是指可以量化的、短期之内可以看到效果的公共产品,例如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等;软件公共产品则无法用数字量化,作用相对比较隐性,例如基础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失衡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实问题。硬件设施因其作用明显,容易凸显工作业绩,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和重视,而软件服务因周期较长不受重视。戴维·森布罗姆认为,“基层行政人员可能更利己地而不是自动地去服务于公共利益。他们可能忙于“表面事务”,努力做那些容易处理和让他们的绩效看上去更好的工作”。事实上,软件建设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

3.4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文化基础设施决定了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意识。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保障村民获得最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在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待改善。如,从学习阅览设施来看,村里基本上都设有图书收藏室,但是空壳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文化站虚名化,很多地区与乡镇政府设立在一起或被征作他用,长期未开放;另一方面,学习阅览室的书籍和刊物不符合村民实际生活的文化需求、更新换代不及时,阻碍了村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从体育运动设施来说,很多地区受到山地地形的影响,村寨分散,居住不集中,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存在难度,尽管部分乡村设有体育活动广场,却存在着场地面积小,工作人员维护不到位,设备老旧,甚至活动场地被占用的现象,未发挥服务功能。农村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有序进行。

4、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4.1 优化顶层设计,保证机制供给

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要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注重在建设中挖掘特色文化,通过乡村文化塑造与传播,达到因地制宜、一村一色的发展目标。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支持:一是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要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依据美丽乡村建设理念要求,对乡村各领域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通过市、县、乡等各级细化,使建设规划因地制宜;二是完善体系。在乡村发展中应注重治理体系建设,利用有序监管和引导,帮助乡村规范发展;三是政策管理。利用好优惠持续政策,适应美丽乡村发展进程;四是宣传培训。即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增强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提升建设发展质效;五是资金支持。面对庞大建设工程,应充分吸引各领域资金加入,使乡村发展持续高效。因此,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在实施建设规划环节应注重统筹设计,避免千篇一律的发展形态,尽可能保留乡村的生态气息与文化特质,与城市化建设形成明显的差异性,从而赋予乡村发展以独特魅力。

4.2 发挥好政府牵引作用,加大宣传、学习力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明确自身职能,相关工作人员更要强化自己的专业本领和思想觉悟,熟悉相关政策并做到理论结合实践。深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自身的执行能力,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做到灵活变通、不死板不教条。还应加大宣传力度,耐心对村民群众进行政策宣讲,在建设的过程中起到“牵引者”“带头人”作用。

4.3 充分发挥村民主体性,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其一,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与惠民政策时,应仔细问询当地村民的具体意见,若对政策存有异议,则应通过讨论与研究来完成对应修改。其二,在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村民综合素养的培养较重要,相关部门可依照该地区发展的特色,为相关村民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即广大村民要利用该项培训来提升自身的农业种植、管理水平,了解该区域具体的农业产业结构,利用自主自治意识的提升来强化对该乡村的归属感与荣誉感,继而有效增强乡村建设水平,提升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力度。其三,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文件指导,做好农村区域“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划分,调整农村零散化土地板块,进行空间整合,以此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而在农村土地空间规划期间,规划主体不仅限于专业规划人员及当地政府人员,还需引导当地农村居民参与其中,选取农民代表作为纽带衔接农村规划项目与当地居民,以此彰显村民主体地位,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丽家园建设中,此外,由村民参与其中后,可极大提升农村国土空间规划效果,继而满足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

4.4 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政府应加强引导能力和组织作用,通过给予奖励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此外,要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村民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和主力军,应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让村民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要发动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参与乡村日常管理工作,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伟大实践中,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4.5 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内在需求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之前,应对本地区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及农民生产劳动需求等内容进行剖析,了解自身产业优势及发展不足,在有效满足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开展。使美丽乡村建设能从更好实际的发展角度出发,为农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乡村就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提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要避免在发展规划的制定方面单方面注重阶段性成果的产出,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推进及长效化开展,作为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5、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做法与治理

(一)“厕所治理”工作开展

以湖南省凤凰县禾库镇(以下简称“该镇”)为例,该镇多次在全体干部会议上向驻村干部及各村支书宣传进行改厕,改厕专员多次下村进行改厕指导,努力激发农户的改厕意愿,2022年1-7月,全镇农村户卫生厕所改(新)建共计524户,其中三格式52户,旱改厕453户,村部厕所全部完成改厕任务。

(二)“垃圾治理”工作开展

利用开村民大会与赶集日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充分发挥现有保洁制度的作用,该镇上半年组织了12次范围的大扫除活动,并不定时对各村进行巡查,一经发现问题立即拍照发至群内要求整改,并要求发整改完成后照片,累计进行巡查95次,要求各村对垃圾进行严格的定点收集,不得在定点外产生成堆成片垃圾,上半年联系中联重科环卫公司到该镇进行垃圾清运共78车,约850吨。

(三)“污水治理”工作开展

该镇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但相关村河沟水渠不时发现有垃圾落于其中,执法专干发现后立即通知村支书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并发整改后照片于群内。

(四)“容貌秩序治理”(含四废整治、殡葬重点问题整治、通信管线整治)工作开展

该镇多次联合执法队全体出动,对镇区马路沿线及周边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拆除破旧广告牌112幅,拆除乱搭乱建40处,治理户外管线5处550米,治理乱堆乱放、乱排乱倒129处,新划定停车场5个共285个停车位,新建花坛9处350米、堡坎60米、文化墙400米、栅栏3500米。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使镇区面貌有所改善。

(五)“农村建房管理”工作开展

该镇积极与各村进行建房工作对接,且对各村进行“两违”日常巡查制止,截止至6月25日,该镇累计宅基地建房审批14栋,用地面积共计2026平方米,其中新建7栋,改建1栋,扩建6栋;“两违”日常巡查全镇共288人次,对“两违”情况及时处理。

(六)“乡镇垃圾焚烧炉生态修复后续管护”工作开展

该镇为改善周边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对三处垃圾焚烧炉进行拆除和沙土覆盖工作,并对三处填埋场进行撒种覆绿工作和日常监督维护,镇美丽办小组加强对各村的日常巡查检查,将日常巡查情况与各村平时考核挂钩。

(七)“宣传推介”工作开展

该镇多次利用赶集日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宣传,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在巡查时发现问题时,会趁机对事发村进行教育宣传,并要求村支书积极对村民持续宣传;在干部大会以及参加的各村村民大会中,也会向与会人员宣传强调美丽湘西工作以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整治乱堆乱放过程中,对乱堆乱放涉及人员进行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告知其不允许乱堆乱放。

6、工作取得成效(突出特色亮点工作)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治,该镇以镇区、吉云村、龙家村、龙角村为示范,推广带动其他村同步推进,分管领导连日入村与各村进行人居环境规划讨论,并主持村民大会向群众传达解释人居环境整治,争取群众支持,推动各村思想进行转变,使各村积极谋求村庄环境的发展和改善,持续推进吉云村、龙家村作为试点垃圾收费模式,不断发动群众参与进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为更好地指导各村空心房危房排查及拆除工作,以及发现各村自行排查时未发现或未考虑到的情况,各村包村领导连日下村进行空心房危房摸排及拆除工作指导,美丽办及执法队员连日分村进行破旧危房、空心房排查工作,截止至6月份,累积拆除空心房危房乱搭乱建391栋。

结束语

新时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美观”,更要注重建设“宜居”的本质内涵,注重规划的合理性及参与的多元性,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此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 刘龙龙,高战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洛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0(14):212-216.

[2] 张明轩.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照片资料

图片6.png

图片5.png

图片4.png

图片3.png

图片2.png

图片1.png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 重要性及开展路径

时间:2022-11-16 22:46:0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孙志刚 滕霆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探索和示范。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乡村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要继续向更高层次、更多领域努力,坚决打赢乡村振兴战,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

 

引  言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改善乡村地区发展环境及优化乡村地区发展生态等提供充分保障。笔者认为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好多个方面的发展布局,重点加强对新时期乡村地区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乡村地区发展竞争力,使美丽乡村发展建设能成为乡村地区展示发展成果的重要名片。

1、美丽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1.1 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近年来,党和国家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引领美丽乡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中乡镇建设的主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路径,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增加村民收入、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可持续发展,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农村的生态文化取向。

1.2  与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相辅相成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村中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里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农村空心化程度加深。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使村美水美,一方面能吸引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一方面能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地区优秀的乡土文化相结合,促进村民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传承优秀乡土文化。

1.3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既响应了党和国家政策的号召,也提升了乡村品质与内涵。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升级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动力。

2、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策略,是促进三农发展的基本架构。“美丽乡村建设”概念来源于200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于2013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推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针对乡村发展问题与薄弱环节提出解决办法,符合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期望。能够看出,“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处于同根同源。

第二,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具有时代性特点,也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尽头,只能不断尽善尽美,不断推进,并结合农村地区现实发展情况与建设需求,不断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目标、新内容。

3、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思想上对美丽乡村建设认知度不高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层面,不管是作为执行政府相关政策的公务人员,还是农民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认知不够现象。很多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还仅仅浮于表面,简单地将其与乡村自然生态问题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改善等问题画等号。美丽乡村建设除外表好看外,还要有充满幸福感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不仅包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包含改善农村生态居住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还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意蕴和更大外延,如农村养老服务、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被归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范畴之内。当前阶段,一些政府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着思想认知的局限性、单一性等问题,对其认知和领悟程度还需要提升。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参与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缺乏认知理解、工作积极性不高、实践行动力不足等现象,难以“将拳头攥紧,打出合力”。

3.2 乡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项目投入不足

乡村基础设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和关键。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新建和已有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均需要大量的资金,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才可以更好地满足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预期目标。但是,当前仍存在筹措资金渠道较为单一、政府补贴有限、资金项目投入不足等问题。

3.3 硬件公共产品和软件公共产品供给失衡

农村公共产品按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硬件公共产品和软件公共产品。硬件公共产品是指可以量化的、短期之内可以看到效果的公共产品,例如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等;软件公共产品则无法用数字量化,作用相对比较隐性,例如基础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失衡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实问题。硬件设施因其作用明显,容易凸显工作业绩,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和重视,而软件服务因周期较长不受重视。戴维·森布罗姆认为,“基层行政人员可能更利己地而不是自动地去服务于公共利益。他们可能忙于“表面事务”,努力做那些容易处理和让他们的绩效看上去更好的工作”。事实上,软件建设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

3.4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文化基础设施决定了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意识。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保障村民获得最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在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待改善。如,从学习阅览设施来看,村里基本上都设有图书收藏室,但是空壳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文化站虚名化,很多地区与乡镇政府设立在一起或被征作他用,长期未开放;另一方面,学习阅览室的书籍和刊物不符合村民实际生活的文化需求、更新换代不及时,阻碍了村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从体育运动设施来说,很多地区受到山地地形的影响,村寨分散,居住不集中,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存在难度,尽管部分乡村设有体育活动广场,却存在着场地面积小,工作人员维护不到位,设备老旧,甚至活动场地被占用的现象,未发挥服务功能。农村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有序进行。

4、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4.1 优化顶层设计,保证机制供给

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要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注重在建设中挖掘特色文化,通过乡村文化塑造与传播,达到因地制宜、一村一色的发展目标。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支持:一是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要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依据美丽乡村建设理念要求,对乡村各领域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通过市、县、乡等各级细化,使建设规划因地制宜;二是完善体系。在乡村发展中应注重治理体系建设,利用有序监管和引导,帮助乡村规范发展;三是政策管理。利用好优惠持续政策,适应美丽乡村发展进程;四是宣传培训。即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增强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提升建设发展质效;五是资金支持。面对庞大建设工程,应充分吸引各领域资金加入,使乡村发展持续高效。因此,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在实施建设规划环节应注重统筹设计,避免千篇一律的发展形态,尽可能保留乡村的生态气息与文化特质,与城市化建设形成明显的差异性,从而赋予乡村发展以独特魅力。

4.2 发挥好政府牵引作用,加大宣传、学习力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明确自身职能,相关工作人员更要强化自己的专业本领和思想觉悟,熟悉相关政策并做到理论结合实践。深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自身的执行能力,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做到灵活变通、不死板不教条。还应加大宣传力度,耐心对村民群众进行政策宣讲,在建设的过程中起到“牵引者”“带头人”作用。

4.3 充分发挥村民主体性,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其一,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与惠民政策时,应仔细问询当地村民的具体意见,若对政策存有异议,则应通过讨论与研究来完成对应修改。其二,在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村民综合素养的培养较重要,相关部门可依照该地区发展的特色,为相关村民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即广大村民要利用该项培训来提升自身的农业种植、管理水平,了解该区域具体的农业产业结构,利用自主自治意识的提升来强化对该乡村的归属感与荣誉感,继而有效增强乡村建设水平,提升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力度。其三,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文件指导,做好农村区域“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划分,调整农村零散化土地板块,进行空间整合,以此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而在农村土地空间规划期间,规划主体不仅限于专业规划人员及当地政府人员,还需引导当地农村居民参与其中,选取农民代表作为纽带衔接农村规划项目与当地居民,以此彰显村民主体地位,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丽家园建设中,此外,由村民参与其中后,可极大提升农村国土空间规划效果,继而满足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

4.4 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政府应加强引导能力和组织作用,通过给予奖励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此外,要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村民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和主力军,应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让村民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要发动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参与乡村日常管理工作,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伟大实践中,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4.5 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内在需求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之前,应对本地区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及农民生产劳动需求等内容进行剖析,了解自身产业优势及发展不足,在有效满足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开展。使美丽乡村建设能从更好实际的发展角度出发,为农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乡村就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提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要避免在发展规划的制定方面单方面注重阶段性成果的产出,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推进及长效化开展,作为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5、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做法与治理

(一)“厕所治理”工作开展

以湖南省凤凰县禾库镇(以下简称“该镇”)为例,该镇多次在全体干部会议上向驻村干部及各村支书宣传进行改厕,改厕专员多次下村进行改厕指导,努力激发农户的改厕意愿,2022年1-7月,全镇农村户卫生厕所改(新)建共计524户,其中三格式52户,旱改厕453户,村部厕所全部完成改厕任务。

(二)“垃圾治理”工作开展

利用开村民大会与赶集日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充分发挥现有保洁制度的作用,该镇上半年组织了12次范围的大扫除活动,并不定时对各村进行巡查,一经发现问题立即拍照发至群内要求整改,并要求发整改完成后照片,累计进行巡查95次,要求各村对垃圾进行严格的定点收集,不得在定点外产生成堆成片垃圾,上半年联系中联重科环卫公司到该镇进行垃圾清运共78车,约850吨。

(三)“污水治理”工作开展

该镇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但相关村河沟水渠不时发现有垃圾落于其中,执法专干发现后立即通知村支书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并发整改后照片于群内。

(四)“容貌秩序治理”(含四废整治、殡葬重点问题整治、通信管线整治)工作开展

该镇多次联合执法队全体出动,对镇区马路沿线及周边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拆除破旧广告牌112幅,拆除乱搭乱建40处,治理户外管线5处550米,治理乱堆乱放、乱排乱倒129处,新划定停车场5个共285个停车位,新建花坛9处350米、堡坎60米、文化墙400米、栅栏3500米。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使镇区面貌有所改善。

(五)“农村建房管理”工作开展

该镇积极与各村进行建房工作对接,且对各村进行“两违”日常巡查制止,截止至6月25日,该镇累计宅基地建房审批14栋,用地面积共计2026平方米,其中新建7栋,改建1栋,扩建6栋;“两违”日常巡查全镇共288人次,对“两违”情况及时处理。

(六)“乡镇垃圾焚烧炉生态修复后续管护”工作开展

该镇为改善周边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对三处垃圾焚烧炉进行拆除和沙土覆盖工作,并对三处填埋场进行撒种覆绿工作和日常监督维护,镇美丽办小组加强对各村的日常巡查检查,将日常巡查情况与各村平时考核挂钩。

(七)“宣传推介”工作开展

该镇多次利用赶集日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宣传,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在巡查时发现问题时,会趁机对事发村进行教育宣传,并要求村支书积极对村民持续宣传;在干部大会以及参加的各村村民大会中,也会向与会人员宣传强调美丽湘西工作以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整治乱堆乱放过程中,对乱堆乱放涉及人员进行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告知其不允许乱堆乱放。

6、工作取得成效(突出特色亮点工作)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治,该镇以镇区、吉云村、龙家村、龙角村为示范,推广带动其他村同步推进,分管领导连日入村与各村进行人居环境规划讨论,并主持村民大会向群众传达解释人居环境整治,争取群众支持,推动各村思想进行转变,使各村积极谋求村庄环境的发展和改善,持续推进吉云村、龙家村作为试点垃圾收费模式,不断发动群众参与进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为更好地指导各村空心房危房排查及拆除工作,以及发现各村自行排查时未发现或未考虑到的情况,各村包村领导连日下村进行空心房危房摸排及拆除工作指导,美丽办及执法队员连日分村进行破旧危房、空心房排查工作,截止至6月份,累积拆除空心房危房乱搭乱建391栋。

结束语

新时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美观”,更要注重建设“宜居”的本质内涵,注重规划的合理性及参与的多元性,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此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 刘龙龙,高战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洛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0(14):212-216.

[2] 张明轩.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照片资料

图片6.png

图片5.png

图片4.png

图片3.png

图片2.png

图片1.png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