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富平县: 干“柿”业 发“羊”财 “靓”乡村

时间:2022-11-17 12:28:4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21期作者:吕佳 郑直

一串串挂满枝头的红柿子,一只只雪白健壮的奶山羊,一座座绿树掩映的小村庄……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晚秋景色,美了乡村,浓了乡愁。

“富平柿饼”“富平奶山羊”是富平县的两张世界级特色名片。如何让“品牌效应”转换为乡村振兴新动能?2021年以来,富平县委、县政府紧扣“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两大特色产业优势资源,借助倾力打造“中国北方最美县城”有力时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红”“白”“绿”三色调,绘就了一幅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富裕、农村更宜居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1_3.png霜降时节,富平柿子进入采摘期,挂满枝头的红柿子就是即将收获的致富果

撸起袖子干“柿”业  

点燃乡村振兴新希望

霜降采尖柿,冬至卖柿饼。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是富平柿农们翘首以盼的“节日”。从这个时节开始,富平的柿子就进入了采摘期。曹村镇太白村村民罗海龙每天都要去柿子园溜达几趟,在他看来,那些挂满枝头的红柿子,就是即将收获的致富果。

“今年的柿子全部被合作社提前预订收购了。”罗海龙笑着说,“去年这块3亩地的柿子园,卖了5万多元的柿饼。今年更省事,合作社把鲜柿子都包圆了。”

与罗海龙将柿子全部卖给合作社不同,淡村镇盘龙村村民董新平,正因为外地收购商和村里的合作社都“抢”着要订货而犯难,“到底应该把柿饼卖给谁呢?”年近七旬的董新平,不但是有着多年柿子种植经验的老柿农,更是村里制作柿饼的老匠人,他制作的柿饼年年都是外地客商的“抢手货”。“柿子还是青蛋蛋呢,客商就下了购买柿饼的订单。” 董新平说。但是,自从村里成立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合作社负责人三番五次登门,不仅聘请董新平当合作社的柿饼制作师傅,还承诺以最高的价钱,收购他家全部鲜柿子。

正当董新平左右为难时,有人给他支招:加入合作社,柿农抱团发展才是长久之计。而且合作社制作的柿饼统一制作工艺和技术标准,品质更有保证,价格更实惠,也能满足外地客商的需求。

“去年我家做的1000多斤柿饼全部卖给了合作社,收入2万多元。并且,我在合作社当‘大师傅’一个月还挣2000多元,干劲越来越足。”董新平笑着说。

柿子不愁卖、柿饼不愁销,当地村民既是柿农也是工人,双重身份双份收入,成为富平县柿子产业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脱贫攻坚时期,富平县坚持因地制宜,将柿子产业作为推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让数以万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怎样促进柿子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三提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富平县决策者们思考的命题。该县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成立新型经营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大力推动尖柿产业健康发展。

“我已经在这当削柿工第三个年头了,一个冬天能挣下六七千元。”正在贤镇富平天玺柿子小镇务工的李小娟说,每年10月下旬到12月柿饼加工期间,附近的农户就会来到贤镇富平天玺柿子小镇加工柿饼,挣一笔 “外快”,李小娟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天玺柿子小镇以集体入股、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园区务工、产业投资等多种途径带动周边地区5000余村民增收。同时,与周边17个村建立起集体经济合作关系,形成品牌化、规模化营销,年助农增收5000万元以上。

和天玺柿子小镇一样的柿子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富平县遍地开花,天玺农业、云集柿业、新农人等一大批尖柿龙头企业声名鹊起,104家柿子专业合作社、1336个家庭农场你追我赶,风头正劲。

“火红的‘柿’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红火’产业。”据富平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思念介绍,富平县柿子产业从业人数达13万人,人均增收达到1.5万元以上。

放眼全球发“羊”财  

构建乡村振兴大格局

“奶山羊不仅让我们腰包鼓了起来,更让我们两口子重新站了起来……”刘集镇张北村脱贫不稳定户杨七十说。

2021年10月,一次交通意外让杨七十肋骨骨折、脾脏被摘除,也让妻子腰椎受伤,已经脱贫的杨七十家面临返贫困境。

“养羊吧,肯定能帮你们的日子过得好起来。”今年年初,杨七十身体基本恢复,在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买来28只小公羊羔、1只母羊羔,还有6只成年奶山羊。

“家里养只羊,就是小银行。”杨七十说,“6只奶山羊每天卖鲜奶收入100多元,到时再卖掉公羊,年底前挣4万块钱不成问题。”

在富平县,奶山羊养殖不仅能帮助杨七十这样的脱贫不稳定户守住返贫底线,还让更多的农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与杨七十搞家庭养殖不同,齐村镇董南村村民张建斌走的是专业化、规模化的养殖之路,去年收入近30万元。

这几年,张建斌两口子一门心思扑在家庭农场里,喂草、喂水、清理羊舍,忙得不亦乐乎。“去年,挤羊奶、卖羊羔,挣了近30万元呢。”只要一说起自家的“发财羊”,张建斌就会眉开眼笑、满面春风。

张建斌是齐村镇董南村村民,前些年,张建斌一直和妻子在外地打工,每年能挣七八万元。2015年,得知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奶山羊产业,张建斌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家庭农场,并一次性买回70多只羊羔。2016年春天,他又买回50只羊羔,加上上一年产下的羊羔,共计存栏150多只,当年就挣了13万元。如今,他家的家庭农场养殖规模保持在500只左右。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3_4.png“家里养只羊,就是小银行”,是众多富平奶山羊养殖户的共同感受。如今,奶山羊已真正成为富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群众稳定脱贫的“领头羊”。 王纪/摄

富平县是全国开展羊乳加工最早的地区,被称为“中国羊乳之都”。近年来,该县牢牢扭住奶山羊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抢抓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的战略机遇,全力培育奶山羊全产业链集群。截至目前,奶山羊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2.5万户农户12万人增收致富。

“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养不了羊,把4只羊托管到红星美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3年分红1万多元。”富平县城关街道脱贫户董宝凤说。

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羊”财?富平县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遴选了32家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企业+农户”方式,通过“托管分红、带动就业、送羊入户、优价收奶”模式,让3275户养羊农户,像董宝凤一样当起了“甩手掌柜”,连续3年每人每年获得1200元分红收益。

截至2021年底,富平县奶山羊存栏80余万只,年产羊乳21.5余万吨。建成奶山羊产业示范园区4个,养殖规模100只以上的养殖场(小区)、家庭牧场600多个。发展10万只养殖规模大镇2个,省级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村20个,建成上规模羊乳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乳制品能力超过10万吨。

富平县,在关中大地唱响了一首奶山羊产业的“现代牧歌”。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4_5.png富平县奶山羊良种繁育园区内的转盘式挤奶器助力奶山羊产业提质增效。

扮靓乡村新“颜值”  

擦亮乡村振兴原底色

富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不仅让老百姓过上红火的好日子,还得让农民群众住在“大花园”里。

冬青树宛若两条绿色长龙,趴伏在村道两旁;女贞树犹如站立整齐、手持长矛的士兵,接受着众人的检阅;农户门前的小花园、小菜园散发出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深秋时节,行走在富平县张桥镇巨贤村,诗意乡村令人陶醉。

巨贤村的靓丽“颜值”,是富平县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的一个缩影。

富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美县城”目标,致力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美丽乡村成为富平乡村振兴最鲜亮的“底色”。

在齐村镇石科村和街子村,记者看到了记忆中的“老乡村的味道”:闲置的石碾石槽作为景观被安放在村口;废弃的老磨盘用作小桥流水的装饰物,派上了新用场;无人居住的窑洞小院,用青砖蓝瓦重新“包装”,改造成城里人观光小憩的“田园小筑”……

“把村子建成村民记得住乡愁的家园,建成城里人的‘诗和远方’。”齐村镇镇长齐杲说。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齐村镇将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理念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全过程,着力打造“新环境讲述老故事”的美丽乡村,使村庄环境卫生大变样的同时,赋予村子深刻的人文内涵。

乡村是中国的根,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魂。如何让农村留得住绿水青山、让人记得住乡愁?富平县全域推进大花园建设,开展“人人是园丁,处处成花园”活动,着力推动人居环境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改变。

深秋时节,走在富平县庄里试验区山西村的道路上,绿树掩映、道路整洁,农户门前种植的月季竞相开放,院子里的摇椅、池塘里的金鱼……呈现出一幅宁静、美丽、宜居的田园生活画卷。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村子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依托唐懿宗简陵发展乡村游,让山西村成为城里人乡村游的‘打卡地’。”山西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明说。今年以来,山西村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标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开启村容村貌治理的“美颜模式”,描绘出一幅景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个村庄都呈现出灵动的空间和浓郁的韵味。”富平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建雄说。富平县着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颜值、气质和内涵,着力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大美格局,截至目前,全县216个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创建省市级美丽宜居乡村33个。

同时,富平县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引领,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乡村振兴”,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扶持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完备、产品丰富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着力打造“最美田园”“最美民宿”“最佳小吃”等旅游打卡地。2021年以来,乡村旅游接待量达到300万人次以上,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乡风、乡景、乡韵已成为富平县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单位均为陕西省渭南日报社)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富平县: 干“柿”业 发“羊”财 “靓”乡村

时间:2022-11-17 12:28:4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21期

作者:吕佳 郑直

一串串挂满枝头的红柿子,一只只雪白健壮的奶山羊,一座座绿树掩映的小村庄……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晚秋景色,美了乡村,浓了乡愁。

“富平柿饼”“富平奶山羊”是富平县的两张世界级特色名片。如何让“品牌效应”转换为乡村振兴新动能?2021年以来,富平县委、县政府紧扣“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两大特色产业优势资源,借助倾力打造“中国北方最美县城”有力时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红”“白”“绿”三色调,绘就了一幅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富裕、农村更宜居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1_3.png霜降时节,富平柿子进入采摘期,挂满枝头的红柿子就是即将收获的致富果

撸起袖子干“柿”业  

点燃乡村振兴新希望

霜降采尖柿,冬至卖柿饼。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是富平柿农们翘首以盼的“节日”。从这个时节开始,富平的柿子就进入了采摘期。曹村镇太白村村民罗海龙每天都要去柿子园溜达几趟,在他看来,那些挂满枝头的红柿子,就是即将收获的致富果。

“今年的柿子全部被合作社提前预订收购了。”罗海龙笑着说,“去年这块3亩地的柿子园,卖了5万多元的柿饼。今年更省事,合作社把鲜柿子都包圆了。”

与罗海龙将柿子全部卖给合作社不同,淡村镇盘龙村村民董新平,正因为外地收购商和村里的合作社都“抢”着要订货而犯难,“到底应该把柿饼卖给谁呢?”年近七旬的董新平,不但是有着多年柿子种植经验的老柿农,更是村里制作柿饼的老匠人,他制作的柿饼年年都是外地客商的“抢手货”。“柿子还是青蛋蛋呢,客商就下了购买柿饼的订单。” 董新平说。但是,自从村里成立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合作社负责人三番五次登门,不仅聘请董新平当合作社的柿饼制作师傅,还承诺以最高的价钱,收购他家全部鲜柿子。

正当董新平左右为难时,有人给他支招:加入合作社,柿农抱团发展才是长久之计。而且合作社制作的柿饼统一制作工艺和技术标准,品质更有保证,价格更实惠,也能满足外地客商的需求。

“去年我家做的1000多斤柿饼全部卖给了合作社,收入2万多元。并且,我在合作社当‘大师傅’一个月还挣2000多元,干劲越来越足。”董新平笑着说。

柿子不愁卖、柿饼不愁销,当地村民既是柿农也是工人,双重身份双份收入,成为富平县柿子产业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脱贫攻坚时期,富平县坚持因地制宜,将柿子产业作为推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让数以万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怎样促进柿子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三提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富平县决策者们思考的命题。该县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成立新型经营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大力推动尖柿产业健康发展。

“我已经在这当削柿工第三个年头了,一个冬天能挣下六七千元。”正在贤镇富平天玺柿子小镇务工的李小娟说,每年10月下旬到12月柿饼加工期间,附近的农户就会来到贤镇富平天玺柿子小镇加工柿饼,挣一笔 “外快”,李小娟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天玺柿子小镇以集体入股、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园区务工、产业投资等多种途径带动周边地区5000余村民增收。同时,与周边17个村建立起集体经济合作关系,形成品牌化、规模化营销,年助农增收5000万元以上。

和天玺柿子小镇一样的柿子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富平县遍地开花,天玺农业、云集柿业、新农人等一大批尖柿龙头企业声名鹊起,104家柿子专业合作社、1336个家庭农场你追我赶,风头正劲。

“火红的‘柿’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红火’产业。”据富平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思念介绍,富平县柿子产业从业人数达13万人,人均增收达到1.5万元以上。

放眼全球发“羊”财  

构建乡村振兴大格局

“奶山羊不仅让我们腰包鼓了起来,更让我们两口子重新站了起来……”刘集镇张北村脱贫不稳定户杨七十说。

2021年10月,一次交通意外让杨七十肋骨骨折、脾脏被摘除,也让妻子腰椎受伤,已经脱贫的杨七十家面临返贫困境。

“养羊吧,肯定能帮你们的日子过得好起来。”今年年初,杨七十身体基本恢复,在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买来28只小公羊羔、1只母羊羔,还有6只成年奶山羊。

“家里养只羊,就是小银行。”杨七十说,“6只奶山羊每天卖鲜奶收入100多元,到时再卖掉公羊,年底前挣4万块钱不成问题。”

在富平县,奶山羊养殖不仅能帮助杨七十这样的脱贫不稳定户守住返贫底线,还让更多的农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与杨七十搞家庭养殖不同,齐村镇董南村村民张建斌走的是专业化、规模化的养殖之路,去年收入近30万元。

这几年,张建斌两口子一门心思扑在家庭农场里,喂草、喂水、清理羊舍,忙得不亦乐乎。“去年,挤羊奶、卖羊羔,挣了近30万元呢。”只要一说起自家的“发财羊”,张建斌就会眉开眼笑、满面春风。

张建斌是齐村镇董南村村民,前些年,张建斌一直和妻子在外地打工,每年能挣七八万元。2015年,得知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奶山羊产业,张建斌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家庭农场,并一次性买回70多只羊羔。2016年春天,他又买回50只羊羔,加上上一年产下的羊羔,共计存栏150多只,当年就挣了13万元。如今,他家的家庭农场养殖规模保持在500只左右。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3_4.png“家里养只羊,就是小银行”,是众多富平奶山羊养殖户的共同感受。如今,奶山羊已真正成为富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群众稳定脱贫的“领头羊”。 王纪/摄

富平县是全国开展羊乳加工最早的地区,被称为“中国羊乳之都”。近年来,该县牢牢扭住奶山羊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抢抓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的战略机遇,全力培育奶山羊全产业链集群。截至目前,奶山羊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2.5万户农户12万人增收致富。

“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养不了羊,把4只羊托管到红星美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3年分红1万多元。”富平县城关街道脱贫户董宝凤说。

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羊”财?富平县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遴选了32家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企业+农户”方式,通过“托管分红、带动就业、送羊入户、优价收奶”模式,让3275户养羊农户,像董宝凤一样当起了“甩手掌柜”,连续3年每人每年获得1200元分红收益。

截至2021年底,富平县奶山羊存栏80余万只,年产羊乳21.5余万吨。建成奶山羊产业示范园区4个,养殖规模100只以上的养殖场(小区)、家庭牧场600多个。发展10万只养殖规模大镇2个,省级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村20个,建成上规模羊乳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乳制品能力超过10万吨。

富平县,在关中大地唱响了一首奶山羊产业的“现代牧歌”。

搜狗截图22年11月17日1234_5.png富平县奶山羊良种繁育园区内的转盘式挤奶器助力奶山羊产业提质增效。

扮靓乡村新“颜值”  

擦亮乡村振兴原底色

富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不仅让老百姓过上红火的好日子,还得让农民群众住在“大花园”里。

冬青树宛若两条绿色长龙,趴伏在村道两旁;女贞树犹如站立整齐、手持长矛的士兵,接受着众人的检阅;农户门前的小花园、小菜园散发出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深秋时节,行走在富平县张桥镇巨贤村,诗意乡村令人陶醉。

巨贤村的靓丽“颜值”,是富平县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的一个缩影。

富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美县城”目标,致力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美丽乡村成为富平乡村振兴最鲜亮的“底色”。

在齐村镇石科村和街子村,记者看到了记忆中的“老乡村的味道”:闲置的石碾石槽作为景观被安放在村口;废弃的老磨盘用作小桥流水的装饰物,派上了新用场;无人居住的窑洞小院,用青砖蓝瓦重新“包装”,改造成城里人观光小憩的“田园小筑”……

“把村子建成村民记得住乡愁的家园,建成城里人的‘诗和远方’。”齐村镇镇长齐杲说。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齐村镇将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理念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全过程,着力打造“新环境讲述老故事”的美丽乡村,使村庄环境卫生大变样的同时,赋予村子深刻的人文内涵。

乡村是中国的根,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魂。如何让农村留得住绿水青山、让人记得住乡愁?富平县全域推进大花园建设,开展“人人是园丁,处处成花园”活动,着力推动人居环境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改变。

深秋时节,走在富平县庄里试验区山西村的道路上,绿树掩映、道路整洁,农户门前种植的月季竞相开放,院子里的摇椅、池塘里的金鱼……呈现出一幅宁静、美丽、宜居的田园生活画卷。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村子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依托唐懿宗简陵发展乡村游,让山西村成为城里人乡村游的‘打卡地’。”山西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明说。今年以来,山西村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标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开启村容村貌治理的“美颜模式”,描绘出一幅景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个村庄都呈现出灵动的空间和浓郁的韵味。”富平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建雄说。富平县着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颜值、气质和内涵,着力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大美格局,截至目前,全县216个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创建省市级美丽宜居乡村33个。

同时,富平县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引领,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乡村振兴”,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扶持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完备、产品丰富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着力打造“最美田园”“最美民宿”“最佳小吃”等旅游打卡地。2021年以来,乡村旅游接待量达到300万人次以上,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乡风、乡景、乡韵已成为富平县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单位均为陕西省渭南日报社)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