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动就业潮 “功”筑致富桥
猕猴桃种植园里的丰收景象,挂面作坊中的繁忙身影,电商大厦内的火热场景,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产业发展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产业深耕、特产精护、电商领航,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全力以赴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乡村的发展活起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让联农带农化作春风,催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繁花。
武功县长宁镇孔雀村的村民正在晾晒挂面。
产业深耕图强 燃动振兴新火烛
走进后稷新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幅繁忙而又有序的景象瞬间跃入眼帘。成排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熠熠光辉,棚内各类蔬果生机盎然,一片绿意葱茏。
村民张素珍正干劲十足地忙碌着,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她开心地说:“在这里干活呀,真的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种植技术呢,而且每个月还有稳定的收入,心里别提多踏实啦!”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聚焦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创建特色品牌等出台一系列产业帮扶政策,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武功县,龙头企业是当地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型种植户发展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他们提供技术、销售等方面支持。
在“龙头企业+”模式的有力带动下,目前武功县已拥有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园区26家,还涌现出了17个“百万元”级别的农民合作组织。
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越来越多有意愿的村民希望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为了将本地的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就需要进一步扩展规模、延伸产业链,为此,武功县政府从金融手段上下功夫。
为了帮助没有启动资金的村民发展产业,武功县将小额贷款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多亏了当初那1万元的小额贷款,才让我有了如今的红火日子!”这是长宁镇河东村脱贫户王彦平的心声。通过几年的努力,王彦平家的奶山羊存栏量已达到40余只,平均每天产羊奶60余斤,收入200元左右,王彦平一家如今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华丽转身。
依靠小额贷款政策,有的村民走了发展产业的道路,有的村民则扩大了原有的产业规模。
猕猴桃种植户张建伟回忆起曾经那段资金紧张的艰难时光,不禁感慨万千:“多亏了小额信贷呀,及时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这才让我能够大胆地去扩大种植规模。”
如今,得益于大力推行的“3+X”特色产业政策(猕猴桃、奶山羊、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的其他特色产业), 武功县累计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1.6万亩。每到收获的季节,一辆辆满载着猕猴桃的卡车就会从果园中缓缓驶出,而后驶向各地,这为果农们带来了高达21亿元的可观收益。
产业壮大的同时,集体经济发展也是武功县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向。
武功县列支830万元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成功地培育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子2个、超50万元的村子16个。
在西域美农仓储基地,新落成的农产品加工厂里机器轰鸣不断,热闹非凡。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箱箱包装精美的农产品接连不断地走下生产线。站在厂房前,西域美农武功区域负责人史海生说:“通过‘电商企业+党支部+集体经济’模式,我们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打工的村民们也都有钱了,这下终于能为大伙多办实事啦。”
在引进龙头企业、强化特色产业、培育集体经济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下,武功县的产业发展带动了就业的显著增长。该县人社局局长董建谋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让每一个家庭都能通过就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振兴的道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光明,幸福的欢歌长久地在这片土地上悠悠回荡。
特产培优支撑 铸就振兴新脊梁
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倾洒在武功县长宁镇孔雀村的大地上,让整个村庄都沐浴在一片温暖之中。在一家挂面作坊里,师傅们身着整洁的围裙,熟练地进行着拉面、晒面等一系列操作,一根根挂面仿若银丝般垂挂在架子上,在灿烂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作坊主李元会一边忙碌着,一边喜笑颜开地说:“以前啊,我们做挂面只是小打小闹,可如今政策这么好,又有可靠的保障,咱这生意是越发红火啦。”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与满足,眼中更是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为鼓励村里发展挂面产业,当地的发展思路是“小庭院变成大作坊”,将庭院转变为作坊,将农户家庭成员转变为作坊员工,以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增收。
为了鼓励像孔雀村挂面产业一样的村级产业提质升级,武功县提出精护特色产业的“三个保障”:以政策为产业保障,以品牌为口碑保障,以效益为增收保障,不断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县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发展“五小产业”助力群众增收措施》《鼓励脱贫村高质量发展“一村一品”庭院经济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并且果断地投入了135.96万元的“一村一品”发展资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有力的政策保障。
这些政策与资金犹如春风化雨般,为孔雀村的挂面等特色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众多的小作坊在这样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始扩大规模,引进新的设备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武功县特意强调特色产业的品牌塑造,并将质量作为品牌立身之本。
在武功县的集市上,“‘一镇一业’带动‘一村一品’”的标语格外醒目。在武功县,特色产业往往实行统一的标准,并配备完善的检测体系以及产地溯源体系,严格把控着产品的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武功县推动品牌建设为口碑提供保障的举措之一。在这些有力举措的推动下,武功县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取得较大发展,不但成功创建了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3个,还精心打造出了孔尹挂面、南可手织布、北韩麻花、倪家锅盔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就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市场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也让武功县的特产美名远扬。
随着政策保障与品牌保障的推进,武功县的特色产业产值也得到了提升,真正实现“以效益为增收保障”。
以“一村一品”县域特色产业为重点,武功县带动建成了优质农产品基地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0家。如今,孔雀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挂面小产业,从事挂面小产业的达到了276户,占全村常住户的56%。每到销售旺季的时候,一辆辆装满挂面的货车从村里缓缓驶出,全年的销售额高达1100万元,户均收入约2万元,部分群众户均年收入甚至达到了15万元以上。曾经普普通通的“土特产”如今已然变成了备受欢迎的“热销货”,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相关保障的有力推动下,武功县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庄里新建的小洋楼错落有致,道路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村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乡村振兴的步伐又稳又快,一幅美丽富饶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电商奋楫领航 开拓振兴新航道
在武功县的电商大厦内,主播肖大单正激情四溢地对着镜头,介绍着本地特色农产品:“亲爱的家人们,快来瞧瞧咱们这新鲜又美味的农产品呀。”
镜头之后,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火朝天而又秩序井然的景象。客服人员的手指在键盘上犹如灵动的舞者般飞速跳跃,快速且精准地回应着客户的咨询;打包人员熟练地将农产品精心地打包起来,那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物流人员推着一车车货物在其间有条不紊地穿梭着,忙而不乱。
近年来,武功县全力以赴构建起“南有义乌小商品,北有武功农产品”这一全新的电商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电商朝着“武功产,武功造”的方向转变。投资3.5亿元建成的电商大厦犹如一座闪耀的灯塔巍然矗立,成功整合了淘宝、京东、抖音等众多电商直播平台的资源,精心打造出了西部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肖大单兴奋异常地表示:“有了如此卓越的一个平台,咱们武功的农产品定能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2023年,武功县电商销售额达61.56亿元,电商带动农特产品销售的占比超过了70%,网红直播带货更是达到了13.6亿元。
围绕着打造西北最大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基地这一目标,武功县还签约建设了22个农副产品前置仓,并且建立了10家生产加工基地。快递员李敏通说:“电商发展得如此之好,我们的业务量大大增加了,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如今,武功县电商产业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还带动了就业与创业。
武功县从事电商创业就业、快递物流、包装售后等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已然超过了3.5万人,人均增收可达700—1000元。
在精心打造的西北电商特色小镇里,一家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入驻。微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蕾说:“这里的政策真是太好啦,创业的氛围极其浓厚,在这里创业真的是信心满满。”
目前,已有387家电商企业入驻于此,还培育出了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家,同时也带动发展了“智慧乡村”小店和农村淘宝网点380余家、个体网店1400余户、微商2800多人。
武功县主管电商的常务副县长罗曦表示:“未来,武功县将继续坚持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持续发力,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就业增收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书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篇章。”(供稿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农业农村局)
“武”动就业潮 “功”筑致富桥
时间:2024-07-22 23:36:4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4期
作者:
猕猴桃种植园里的丰收景象,挂面作坊中的繁忙身影,电商大厦内的火热场景,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产业发展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产业深耕、特产精护、电商领航,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全力以赴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乡村的发展活起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让联农带农化作春风,催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繁花。
武功县长宁镇孔雀村的村民正在晾晒挂面。
产业深耕图强 燃动振兴新火烛
走进后稷新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幅繁忙而又有序的景象瞬间跃入眼帘。成排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熠熠光辉,棚内各类蔬果生机盎然,一片绿意葱茏。
村民张素珍正干劲十足地忙碌着,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她开心地说:“在这里干活呀,真的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种植技术呢,而且每个月还有稳定的收入,心里别提多踏实啦!”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聚焦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创建特色品牌等出台一系列产业帮扶政策,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武功县,龙头企业是当地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型种植户发展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他们提供技术、销售等方面支持。
在“龙头企业+”模式的有力带动下,目前武功县已拥有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园区26家,还涌现出了17个“百万元”级别的农民合作组织。
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越来越多有意愿的村民希望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为了将本地的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就需要进一步扩展规模、延伸产业链,为此,武功县政府从金融手段上下功夫。
为了帮助没有启动资金的村民发展产业,武功县将小额贷款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多亏了当初那1万元的小额贷款,才让我有了如今的红火日子!”这是长宁镇河东村脱贫户王彦平的心声。通过几年的努力,王彦平家的奶山羊存栏量已达到40余只,平均每天产羊奶60余斤,收入200元左右,王彦平一家如今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华丽转身。
依靠小额贷款政策,有的村民走了发展产业的道路,有的村民则扩大了原有的产业规模。
猕猴桃种植户张建伟回忆起曾经那段资金紧张的艰难时光,不禁感慨万千:“多亏了小额信贷呀,及时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这才让我能够大胆地去扩大种植规模。”
如今,得益于大力推行的“3+X”特色产业政策(猕猴桃、奶山羊、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的其他特色产业), 武功县累计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1.6万亩。每到收获的季节,一辆辆满载着猕猴桃的卡车就会从果园中缓缓驶出,而后驶向各地,这为果农们带来了高达21亿元的可观收益。
产业壮大的同时,集体经济发展也是武功县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向。
武功县列支830万元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成功地培育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子2个、超50万元的村子16个。
在西域美农仓储基地,新落成的农产品加工厂里机器轰鸣不断,热闹非凡。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箱箱包装精美的农产品接连不断地走下生产线。站在厂房前,西域美农武功区域负责人史海生说:“通过‘电商企业+党支部+集体经济’模式,我们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打工的村民们也都有钱了,这下终于能为大伙多办实事啦。”
在引进龙头企业、强化特色产业、培育集体经济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下,武功县的产业发展带动了就业的显著增长。该县人社局局长董建谋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让每一个家庭都能通过就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振兴的道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光明,幸福的欢歌长久地在这片土地上悠悠回荡。
特产培优支撑 铸就振兴新脊梁
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倾洒在武功县长宁镇孔雀村的大地上,让整个村庄都沐浴在一片温暖之中。在一家挂面作坊里,师傅们身着整洁的围裙,熟练地进行着拉面、晒面等一系列操作,一根根挂面仿若银丝般垂挂在架子上,在灿烂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作坊主李元会一边忙碌着,一边喜笑颜开地说:“以前啊,我们做挂面只是小打小闹,可如今政策这么好,又有可靠的保障,咱这生意是越发红火啦。”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与满足,眼中更是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为鼓励村里发展挂面产业,当地的发展思路是“小庭院变成大作坊”,将庭院转变为作坊,将农户家庭成员转变为作坊员工,以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增收。
为了鼓励像孔雀村挂面产业一样的村级产业提质升级,武功县提出精护特色产业的“三个保障”:以政策为产业保障,以品牌为口碑保障,以效益为增收保障,不断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县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发展“五小产业”助力群众增收措施》《鼓励脱贫村高质量发展“一村一品”庭院经济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并且果断地投入了135.96万元的“一村一品”发展资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有力的政策保障。
这些政策与资金犹如春风化雨般,为孔雀村的挂面等特色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众多的小作坊在这样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始扩大规模,引进新的设备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武功县特意强调特色产业的品牌塑造,并将质量作为品牌立身之本。
在武功县的集市上,“‘一镇一业’带动‘一村一品’”的标语格外醒目。在武功县,特色产业往往实行统一的标准,并配备完善的检测体系以及产地溯源体系,严格把控着产品的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武功县推动品牌建设为口碑提供保障的举措之一。在这些有力举措的推动下,武功县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取得较大发展,不但成功创建了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3个,还精心打造出了孔尹挂面、南可手织布、北韩麻花、倪家锅盔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就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市场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也让武功县的特产美名远扬。
随着政策保障与品牌保障的推进,武功县的特色产业产值也得到了提升,真正实现“以效益为增收保障”。
以“一村一品”县域特色产业为重点,武功县带动建成了优质农产品基地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0家。如今,孔雀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挂面小产业,从事挂面小产业的达到了276户,占全村常住户的56%。每到销售旺季的时候,一辆辆装满挂面的货车从村里缓缓驶出,全年的销售额高达1100万元,户均收入约2万元,部分群众户均年收入甚至达到了15万元以上。曾经普普通通的“土特产”如今已然变成了备受欢迎的“热销货”,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相关保障的有力推动下,武功县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庄里新建的小洋楼错落有致,道路旁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村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乡村振兴的步伐又稳又快,一幅美丽富饶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电商奋楫领航 开拓振兴新航道
在武功县的电商大厦内,主播肖大单正激情四溢地对着镜头,介绍着本地特色农产品:“亲爱的家人们,快来瞧瞧咱们这新鲜又美味的农产品呀。”
镜头之后,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火朝天而又秩序井然的景象。客服人员的手指在键盘上犹如灵动的舞者般飞速跳跃,快速且精准地回应着客户的咨询;打包人员熟练地将农产品精心地打包起来,那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物流人员推着一车车货物在其间有条不紊地穿梭着,忙而不乱。
近年来,武功县全力以赴构建起“南有义乌小商品,北有武功农产品”这一全新的电商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电商朝着“武功产,武功造”的方向转变。投资3.5亿元建成的电商大厦犹如一座闪耀的灯塔巍然矗立,成功整合了淘宝、京东、抖音等众多电商直播平台的资源,精心打造出了西部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肖大单兴奋异常地表示:“有了如此卓越的一个平台,咱们武功的农产品定能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2023年,武功县电商销售额达61.56亿元,电商带动农特产品销售的占比超过了70%,网红直播带货更是达到了13.6亿元。
围绕着打造西北最大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基地这一目标,武功县还签约建设了22个农副产品前置仓,并且建立了10家生产加工基地。快递员李敏通说:“电商发展得如此之好,我们的业务量大大增加了,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如今,武功县电商产业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还带动了就业与创业。
武功县从事电商创业就业、快递物流、包装售后等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已然超过了3.5万人,人均增收可达700—1000元。
在精心打造的西北电商特色小镇里,一家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入驻。微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蕾说:“这里的政策真是太好啦,创业的氛围极其浓厚,在这里创业真的是信心满满。”
目前,已有387家电商企业入驻于此,还培育出了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家,同时也带动发展了“智慧乡村”小店和农村淘宝网点380余家、个体网店1400余户、微商2800多人。
武功县主管电商的常务副县长罗曦表示:“未来,武功县将继续坚持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持续发力,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就业增收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书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篇章。”(供稿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农业农村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