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甜蜜事业”提质增效
每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广袤的红土地上,目之所及皆是人们忙于甘蔗播种的身影,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崇左市素有“糖都”之称,而江州区是崇左市甘蔗的主产区,人均产蔗产糖量位居全国首位,全国每14勺糖里就有一勺是江州区生产的。近年来,江州区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甜蜜事业”跨越式发展。
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条
暮春时节,笔者驱车来到江州区驮卢镇驮目村崇左宇鸿牧业有限公司的养牛场。牛场工人吴意红正推着斗车,一铲一铲地把打碎发酵好的甘蔗叶投放至料槽里,随后,90多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开始享用美食。
用甘蔗叶喂牛,不仅提高了蔗叶利用价值,同时解决了蔗叶处理和牛饲料供应问题,这项一举多得的举措是江州区在发展养殖产业过程中的创新探索。
驮卢镇镇长苏熙告诉笔者,该镇糖料蔗种植面积18.5万亩,年产甘蔗叶5万余吨,过去大部分运到发电厂燃烧发电,所产生的价值并不高。如今,他们变废为宝,解决了全镇4000多头牛的饲料供应问题。
在江州区,甘蔗种植是传统产业,更是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区一直在延长产业链、聚焦新质生产力方面下功夫。
江州区委书记梁金昌说:“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最大特点,它要求我们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具体而言,江州区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时,重点关注糖蜜、蔗渣、秸秆再利用及糖浆多元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制糖煮炼过程中,糖浆经过多次结晶后的残液被称为糖蜜,这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为实现糖蜜“变废为宝”,江州区打造资源循环产业链集群,有效延伸蔗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江州区提出打造“甘蔗+酵母+抽提物”产业链。以乐斯福酵母、安琪酵母为龙头,大力推进湘桂、安琪两个糖循环经济“园中园”建设,年产酵母6.5万吨及抽提物2.8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酵母生产基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江州区利用发酵工业领域最新技术成果,推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江州区,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实施甘蔗田间管护作业。
为实现蔗渣再利用,江州区推动蔗渣向造纸、环保餐具材料、可降解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应用领域延伸拓展,打造“甘蔗+造纸、包装+生物能源”产业链。该区将甘蔗渣作为燃料用于发电,每年向公共电网输送清洁能源约1.5亿千瓦时,产值约1.12亿元,实现糖厂和电厂热电联产效益。
为实现秸秆再利用,江州区还探索发展“甘蔗+生物饲料+牛羊养殖业”循环产业链,以解决秸秆利用的困境。该区大力推广蔗叶养殖模式,加快推进江州区一体化养牛项目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头以上,形成一批集种植、养殖、饲料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养殖示范区。
此外,甘蔗在制糖过程中还会产生糖蜜与白砂糖晶体的混合物——糖浆。为实现糖浆的多元利用,江州区打造“甘蔗+酒水饮料”产业链,推出好青春甘蔗醋、花山啤酒、螺香街啤酒等一批本土酒水饮料,将甘蔗集中进行精深加工,打造特色甜味产品,酿就甜蜜事业。
…………
江州区在技术与模式上的创新,让一根甘蔗撑起了一片蓝天,推动传统蔗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了把甘蔗“榨干用好”。
大产业带来了大变化。如今,江州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5万亩以上,入厂原料蔗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分别占崇左市的1/3、自治区的1/10,种蔗人口约16.6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8%,人均种蔗6.89亩,蔗农种蔗总收入达29.26亿元,人均种蔗收入1.7万元以上。
融合发展确保蔗农增收致富
“我们屯过半的人都吃上了依托甘蔗发展起来的‘旅游饭’,有开店的、做美食小吃的、组织节目演出的、出租自行车的,还有到屯里的民宿、红糖公司务工的。我们的生活如同吃甘蔗一样越过越甜。”新和镇卜花村卜花屯脱贫户马汉强说。仅靠“旅游饭”,马汉强家每年就有5万元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等收入,一年下来有20多万元的纯收入。
马汉强的增收故事,与卜花屯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卜花屯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专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全力打造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同时科学延伸蔗糖产业链,推进古法红糖手工制作体验、房车营地等休闲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增收。
目前,卜花屯1800亩耕地85%流转给企业经营,按2吨甘蔗/亩/年的流转收益计,全屯仅每年此项收入折现金额就达160多万元。
卜花屯的发展是江州区通过甘蔗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缩影。
“引领甘蔗产业发展,不能唯效率论,不能单纯追求生产效率的提升,要处理好甘蔗产业与蔗农之间的关系,要让农户真正从中受益,从而鼓励和支持广大蔗农走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融合发展之路。” 江州区区长李红兰表示。依托“中国糖都”的区域资源优势,江州区因地制宜融合糖业文化、现代观光农业、开发娱乐休闲项目等“甘蔗+”模式,做好现代乡村的“土特产”文章。
以“糖”文化为主题,江州区积极打造中国崇左糖业文旅创意产业园、江州区新和镇卜花生态旅游景区古法红糖体验区、糖料蔗主题公园等糖文化旅游品牌,为游客开启甜蜜之旅提供优质的体验。同时,江州区还深入开发具有江州糖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系列美食,推出一批特色甜蜜伴手礼和小吃,培育“游购崇左”“甜蜜江州”等特色消费品牌,打造“蔗糖循环基地、健康养老福地、生态旅游胜地”甜蜜小镇。2023年新和镇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
据统计,2023年江州区共接待游客671.63万人次,同比增长91.36%,实现旅游收入66.78亿元,同比增长62.52%。
高质量服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自从承包土地种甘蔗那天起,我就跟东亚糖厂签订了购销协议,这一签就是十几年,即便是市场价格低时企业也以保底价收购甘蔗,从没有让我们蔗农赔钱。” 江州镇保安村种蔗大户庞世玲说。
庞世玲和企业签订的订单合同,采用“保底价+二次联动价”定价模式。这其中的“二次联动价”是指糖料蔗收购价格与蔗糖市场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的管理方式,即普通品种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格510元/吨,优良品种每吨上浮30元。当白砂糖结算价格超过6300元/吨时,则启动挂钩联动措施,将超过6300元/吨部分6%的收益直接划分给蔗农。
“蔗农按照订单合同要求,将甘蔗出售给糖企,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效保护了企业和蔗农双方利益。”在江州区委副书记黄运辉看来,这一举措是江州区促进蔗糖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发展甘蔗产业的过程中,江州区委和区政府认识到,产业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不能只是下指标和定任务,而要尽力为企业和蔗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把选择权交给经营主体,使甘蔗产业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罗白乡岜那村岜弄屯“崇左市兴罗农机合作社”,正是政府服务的受益者。2018年岜那村岜弄屯党员陈冬旭等人成立了“崇左市兴罗农机合作社”,刚开始合作社只有6个人、6台拖拉机。政府有关部门在机械化作业补贴、机械化操作和耕种培训、蔗农机械化耕作需求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兴罗农机合作社支持和帮助,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如今该合作社已经发展到36人、36台拖拉机,业务范围也拓展到崇左蔗区之外,在南宁、来宾蔗区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2023年,该合作社社员年人均收入15万元。机械化作业在增加社员收入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甘蔗的生产效率。
如今,像“崇左市兴罗农机合作社”一样实行机械化作业的企业在江州区遍地开花。2024年,该区计划在13个乡(镇)、街道、农场建设174个糖料蔗分步式机收点,因地制宜满足糖料蔗机械化收割需求,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设备支持等服务之外,江州区还下大力气帮助糖企进行战略重组和技能改造。2016年以来,江州区累计投入糖业发展专项资金7亿元推动湘桂糖业、驮卢东亚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同时,扎实推进糖精深加工及循环产业发展,创新糖蜜、蔗渣和糖浆再利用等模式,依托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先后引入15家企业推动传统蔗糖产业向生物基化工、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转型升级,“链”起糖业循环经济。
在围绕甘蔗产业延链强链的过程中,江州区的产业服务计划还从发展源头入手,引导企业、蔗农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思想转变。该区创新打造了糖料蔗数字农场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探索推广“现代农场” “整屯推进”等现代化农业管理新模式。2023年,该区糖料蔗连片5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新增5.8万亩,增加农民收入2900万元。(作者单位:雷锋杂志社广西工作部)
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甜蜜事业”提质增效
时间:2024-07-23 00:07:4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4期
作者:文雁
每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广袤的红土地上,目之所及皆是人们忙于甘蔗播种的身影,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崇左市素有“糖都”之称,而江州区是崇左市甘蔗的主产区,人均产蔗产糖量位居全国首位,全国每14勺糖里就有一勺是江州区生产的。近年来,江州区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甜蜜事业”跨越式发展。
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条
暮春时节,笔者驱车来到江州区驮卢镇驮目村崇左宇鸿牧业有限公司的养牛场。牛场工人吴意红正推着斗车,一铲一铲地把打碎发酵好的甘蔗叶投放至料槽里,随后,90多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开始享用美食。
用甘蔗叶喂牛,不仅提高了蔗叶利用价值,同时解决了蔗叶处理和牛饲料供应问题,这项一举多得的举措是江州区在发展养殖产业过程中的创新探索。
驮卢镇镇长苏熙告诉笔者,该镇糖料蔗种植面积18.5万亩,年产甘蔗叶5万余吨,过去大部分运到发电厂燃烧发电,所产生的价值并不高。如今,他们变废为宝,解决了全镇4000多头牛的饲料供应问题。
在江州区,甘蔗种植是传统产业,更是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区一直在延长产业链、聚焦新质生产力方面下功夫。
江州区委书记梁金昌说:“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最大特点,它要求我们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具体而言,江州区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时,重点关注糖蜜、蔗渣、秸秆再利用及糖浆多元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制糖煮炼过程中,糖浆经过多次结晶后的残液被称为糖蜜,这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为实现糖蜜“变废为宝”,江州区打造资源循环产业链集群,有效延伸蔗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江州区提出打造“甘蔗+酵母+抽提物”产业链。以乐斯福酵母、安琪酵母为龙头,大力推进湘桂、安琪两个糖循环经济“园中园”建设,年产酵母6.5万吨及抽提物2.8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酵母生产基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江州区利用发酵工业领域最新技术成果,推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江州区,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实施甘蔗田间管护作业。
为实现蔗渣再利用,江州区推动蔗渣向造纸、环保餐具材料、可降解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应用领域延伸拓展,打造“甘蔗+造纸、包装+生物能源”产业链。该区将甘蔗渣作为燃料用于发电,每年向公共电网输送清洁能源约1.5亿千瓦时,产值约1.12亿元,实现糖厂和电厂热电联产效益。
为实现秸秆再利用,江州区还探索发展“甘蔗+生物饲料+牛羊养殖业”循环产业链,以解决秸秆利用的困境。该区大力推广蔗叶养殖模式,加快推进江州区一体化养牛项目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头以上,形成一批集种植、养殖、饲料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养殖示范区。
此外,甘蔗在制糖过程中还会产生糖蜜与白砂糖晶体的混合物——糖浆。为实现糖浆的多元利用,江州区打造“甘蔗+酒水饮料”产业链,推出好青春甘蔗醋、花山啤酒、螺香街啤酒等一批本土酒水饮料,将甘蔗集中进行精深加工,打造特色甜味产品,酿就甜蜜事业。
…………
江州区在技术与模式上的创新,让一根甘蔗撑起了一片蓝天,推动传统蔗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了把甘蔗“榨干用好”。
大产业带来了大变化。如今,江州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5万亩以上,入厂原料蔗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分别占崇左市的1/3、自治区的1/10,种蔗人口约16.6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8%,人均种蔗6.89亩,蔗农种蔗总收入达29.26亿元,人均种蔗收入1.7万元以上。
融合发展确保蔗农增收致富
“我们屯过半的人都吃上了依托甘蔗发展起来的‘旅游饭’,有开店的、做美食小吃的、组织节目演出的、出租自行车的,还有到屯里的民宿、红糖公司务工的。我们的生活如同吃甘蔗一样越过越甜。”新和镇卜花村卜花屯脱贫户马汉强说。仅靠“旅游饭”,马汉强家每年就有5万元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等收入,一年下来有20多万元的纯收入。
马汉强的增收故事,与卜花屯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卜花屯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专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全力打造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同时科学延伸蔗糖产业链,推进古法红糖手工制作体验、房车营地等休闲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增收。
目前,卜花屯1800亩耕地85%流转给企业经营,按2吨甘蔗/亩/年的流转收益计,全屯仅每年此项收入折现金额就达160多万元。
卜花屯的发展是江州区通过甘蔗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缩影。
“引领甘蔗产业发展,不能唯效率论,不能单纯追求生产效率的提升,要处理好甘蔗产业与蔗农之间的关系,要让农户真正从中受益,从而鼓励和支持广大蔗农走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融合发展之路。” 江州区区长李红兰表示。依托“中国糖都”的区域资源优势,江州区因地制宜融合糖业文化、现代观光农业、开发娱乐休闲项目等“甘蔗+”模式,做好现代乡村的“土特产”文章。
以“糖”文化为主题,江州区积极打造中国崇左糖业文旅创意产业园、江州区新和镇卜花生态旅游景区古法红糖体验区、糖料蔗主题公园等糖文化旅游品牌,为游客开启甜蜜之旅提供优质的体验。同时,江州区还深入开发具有江州糖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系列美食,推出一批特色甜蜜伴手礼和小吃,培育“游购崇左”“甜蜜江州”等特色消费品牌,打造“蔗糖循环基地、健康养老福地、生态旅游胜地”甜蜜小镇。2023年新和镇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
据统计,2023年江州区共接待游客671.63万人次,同比增长91.36%,实现旅游收入66.78亿元,同比增长62.52%。
高质量服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自从承包土地种甘蔗那天起,我就跟东亚糖厂签订了购销协议,这一签就是十几年,即便是市场价格低时企业也以保底价收购甘蔗,从没有让我们蔗农赔钱。” 江州镇保安村种蔗大户庞世玲说。
庞世玲和企业签订的订单合同,采用“保底价+二次联动价”定价模式。这其中的“二次联动价”是指糖料蔗收购价格与蔗糖市场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的管理方式,即普通品种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格510元/吨,优良品种每吨上浮30元。当白砂糖结算价格超过6300元/吨时,则启动挂钩联动措施,将超过6300元/吨部分6%的收益直接划分给蔗农。
“蔗农按照订单合同要求,将甘蔗出售给糖企,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效保护了企业和蔗农双方利益。”在江州区委副书记黄运辉看来,这一举措是江州区促进蔗糖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发展甘蔗产业的过程中,江州区委和区政府认识到,产业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不能只是下指标和定任务,而要尽力为企业和蔗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把选择权交给经营主体,使甘蔗产业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罗白乡岜那村岜弄屯“崇左市兴罗农机合作社”,正是政府服务的受益者。2018年岜那村岜弄屯党员陈冬旭等人成立了“崇左市兴罗农机合作社”,刚开始合作社只有6个人、6台拖拉机。政府有关部门在机械化作业补贴、机械化操作和耕种培训、蔗农机械化耕作需求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兴罗农机合作社支持和帮助,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如今该合作社已经发展到36人、36台拖拉机,业务范围也拓展到崇左蔗区之外,在南宁、来宾蔗区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2023年,该合作社社员年人均收入15万元。机械化作业在增加社员收入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甘蔗的生产效率。
如今,像“崇左市兴罗农机合作社”一样实行机械化作业的企业在江州区遍地开花。2024年,该区计划在13个乡(镇)、街道、农场建设174个糖料蔗分步式机收点,因地制宜满足糖料蔗机械化收割需求,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设备支持等服务之外,江州区还下大力气帮助糖企进行战略重组和技能改造。2016年以来,江州区累计投入糖业发展专项资金7亿元推动湘桂糖业、驮卢东亚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同时,扎实推进糖精深加工及循环产业发展,创新糖蜜、蔗渣和糖浆再利用等模式,依托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先后引入15家企业推动传统蔗糖产业向生物基化工、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转型升级,“链”起糖业循环经济。
在围绕甘蔗产业延链强链的过程中,江州区的产业服务计划还从发展源头入手,引导企业、蔗农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思想转变。该区创新打造了糖料蔗数字农场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探索推广“现代农场” “整屯推进”等现代化农业管理新模式。2023年,该区糖料蔗连片5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新增5.8万亩,增加农民收入2900万元。(作者单位:雷锋杂志社广西工作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