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月伦:扎根乡村解民忧 真情帮扶助振兴

时间:2024-08-05 09:30:5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5期作者:刘月伦

微信截图_20240805093304.png

河北省武强县豆村乡豆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月伦(右二)正在询问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2018年6月,我们驻村工作队按照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党委安排,入驻河北省武强县豆村乡豆村开展帮扶工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始终因地制宜、科学施策,采取志愿服务、产业帮扶、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的人文环境、居住环境,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争做群众的身边人、贴心人

驻村第一天,我和工作队一道到郭红彬家走访。还没进门,便听到了郭红彬和孩子的对话。

“爸爸,我不想上学了。”

“为什么,你这么小,不上学能干什么?”

“家里条件不好,我想出去挣钱养家。”

…………

随后,屋里便没了声音,只剩下郭红彬不住的叹息。

那几年,郭红彬因身患严重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再加上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还有两个在上学的女儿,家庭负担很重,是当时村里的“贫困户”。懂事的大女儿郭梦轩不愿增加家庭的负担,这才生出了辍学挣钱的想法。

在当时,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最简单的谋生手段就是“卖力气”,可如果连“力气”都卖不出去,那增收致富的志气早晚会被消磨殆尽。

为此,我们驻村工作队试着在周边工业园区内与企业合作,为乡亲们找一条不用卖“力气”也可以增收致富的路子。

凯越手套厂是县工业区里最大的手套加工企业,他家的手套分拣打包工作特别适合村里的弱劳力,在得知豆村的情况后,企业负责人决定将部分电商订单交给村民来做。

郭红彬一家成了当时的试点户。第一批手套只用了三五天就成功完工交货,郭红彬也领到了第一笔收入——340元。对郭红彬来说,手套分拣打包工作轻快,收入能够满足开销,是一份“好活计”。

在此之后,为了让更多的乡亲们从中受益,我们向帮扶单位申请资金购买了两套加工设备,在村里开起了小作坊,开始了“规模化”生产。小作坊建成后不到半年,就先后完成七批手套加工订单,为群众创造了人均5000余元的收益。

这几年来,我们驻村工作队为了给乡亲们找出路、找保障,先后到多家工厂企业参观考察、寻求合作,除了手套加工外,我们还引进了门帘加工、仪表制作等项目,并且联合武强县的仪器仪表公司成立了帮扶车间,把产业引到了家门口。

6年过去了,郭红彬一家早已大变样。现在,郭红彬身体已基本康复,大女儿毕业后在县妇幼保健院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作为村里家庭手套加工作坊的“先行者”,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铺好更宽、更长的发展路子

在这几年的驻村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驻村工作的重要一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为这个典型的农业村拓展村集体收入增收渠道。

“合作社刚起步时很辛苦,每天睡觉做梦都在想种什么好,还要学技术、跑市场。”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斌对合作社创办初期的那段日子印象深刻。

2019年,我们为了找到适宜本地规模化种植的农作物,把能想到的品种几乎试了个遍,最后发现高粱对土壤要求不高,抗盐碱能力强,在本地种植产量较高,并且高粱的籽粒和秸秆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还能混合其他作物制作成饲料,是十分契合豆村发展需要的理想作物。于是,我们开始在村内推广高粱种植,并与豆村及周边高粱种植户签订了500亩的合作收购协议。

高粱的成功推广种植为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近几年,我们又开始着手拓宽产业链。2023年,经过合作社和村集体深入调研和多次讨论,我们争取到县有关部门和派驻单位的批准支持,决定在豆村投资360万元,用于实施兴农生态园项目,项目共三期,主要涉及禽类养殖、水果蔬菜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项目。截至目前,项目一期的25亩禽类养殖基地已投入运营,现已散养笨鸡5000只。

微信截图_20240805093347.png

豆村脱贫户金秀池已经成了兴农生态园禽类养殖基地的一名员工。

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豆村先后建立种植、养殖惠农合作社,形成了党组织指导、合作社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产业化种植、养殖模式。

村内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了农户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创收“双赢”。目前,村内已有10余户村民在生态园实现家门口就业。

“刘书记,生态园后续项目什么时候实施?一期项目刚完成效果就这么好,到时候生态园肯定建设得更好。”村民郭月妹在养殖基地内负责鸡舍内的日常管理,她对生态园项目充满了期待。 

打造更美、更宜居的新豆村

2019年,豆村附近的周窝村入选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业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为村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这件事让我触动颇深。在我看来,豆村想要成为周窝村那样的旅游村,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是最基础的要求。

刚开始,我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帮村民收拾院子、清扫街道。但没过多久,被我们收拾干净的院子就被村民堆放的杂物堆满。这让我意识到,想要改善村庄的环境,只靠党员干部可不行,还要激发村民自己动手改善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我家的地方,柴火我愿意堆哪就堆哪,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听说要动手搞卫生,村民郭小二第一个提出反对。

郭小二曾是村里出名的“懒汉”,再加上前些年出车祸落下点病根,不要说打扫卫生了,地里的农活都懒得干。知道了他的态度,我决定做些什么来改变他。

于是,我们3名队员轮流帮着郭小二干农活、搞卫生……一边干活,一边推心置腹地跟郭小二谈心。在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的妻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务工、孩子上学经济压力大……

回到村委会后,我先是帮郭小二的妻子在村里申请了公益岗,之后又联系爱心企业为他的孩子争取到教育赞助基金……

一来二去,郭小二被我们工作队所感动,终于自发着手收拾自家院子。

从此之后,每当有人经过郭小二家附近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感叹:“这还是小二家吗?现在的变化竟然这么大。”

眼看郭小二这个“懒汉”都不懒了,其他村民开始争相清扫自家院落、附近街道,村里的环境卫生自然就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之后,我们又协同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召开“村庄发展座谈会”,征求乡亲们的意见建议,并通过修缮百年老宅、建设爱心小菜园、打造美丽庭院一条街、建设游客休闲乐园、打造道德模范宣传阵地等,让村子真正美起来。

“现在,外地游客除了到县里的年画博物馆和周窝音乐小镇外,也愿意到豆村来看一看,体验农村生活。”豆村党支部书记郭艳博对豆村旅游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他在一次村内的旅游发展座谈会上说,“咱们只要继续把豆村环境整治好,文化氛围营造好,慕名而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六年来,我们这支驻村工作队扎根农村,精准施策“开药方”,众志成城“拔穷根”,见证了豆村的化茧成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领导的各项要求部署,持续深化“党建+乡村振兴”工程,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重要赋能作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系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驻河北省武强县豆村乡豆村第一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驻村帮扶    

刘月伦:扎根乡村解民忧 真情帮扶助振兴

时间:2024-08-05 09:30:5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5期

作者:刘月伦

微信截图_20240805093304.png

河北省武强县豆村乡豆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月伦(右二)正在询问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2018年6月,我们驻村工作队按照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党委安排,入驻河北省武强县豆村乡豆村开展帮扶工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始终因地制宜、科学施策,采取志愿服务、产业帮扶、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的人文环境、居住环境,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争做群众的身边人、贴心人

驻村第一天,我和工作队一道到郭红彬家走访。还没进门,便听到了郭红彬和孩子的对话。

“爸爸,我不想上学了。”

“为什么,你这么小,不上学能干什么?”

“家里条件不好,我想出去挣钱养家。”

…………

随后,屋里便没了声音,只剩下郭红彬不住的叹息。

那几年,郭红彬因身患严重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再加上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还有两个在上学的女儿,家庭负担很重,是当时村里的“贫困户”。懂事的大女儿郭梦轩不愿增加家庭的负担,这才生出了辍学挣钱的想法。

在当时,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最简单的谋生手段就是“卖力气”,可如果连“力气”都卖不出去,那增收致富的志气早晚会被消磨殆尽。

为此,我们驻村工作队试着在周边工业园区内与企业合作,为乡亲们找一条不用卖“力气”也可以增收致富的路子。

凯越手套厂是县工业区里最大的手套加工企业,他家的手套分拣打包工作特别适合村里的弱劳力,在得知豆村的情况后,企业负责人决定将部分电商订单交给村民来做。

郭红彬一家成了当时的试点户。第一批手套只用了三五天就成功完工交货,郭红彬也领到了第一笔收入——340元。对郭红彬来说,手套分拣打包工作轻快,收入能够满足开销,是一份“好活计”。

在此之后,为了让更多的乡亲们从中受益,我们向帮扶单位申请资金购买了两套加工设备,在村里开起了小作坊,开始了“规模化”生产。小作坊建成后不到半年,就先后完成七批手套加工订单,为群众创造了人均5000余元的收益。

这几年来,我们驻村工作队为了给乡亲们找出路、找保障,先后到多家工厂企业参观考察、寻求合作,除了手套加工外,我们还引进了门帘加工、仪表制作等项目,并且联合武强县的仪器仪表公司成立了帮扶车间,把产业引到了家门口。

6年过去了,郭红彬一家早已大变样。现在,郭红彬身体已基本康复,大女儿毕业后在县妇幼保健院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作为村里家庭手套加工作坊的“先行者”,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铺好更宽、更长的发展路子

在这几年的驻村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驻村工作的重要一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为这个典型的农业村拓展村集体收入增收渠道。

“合作社刚起步时很辛苦,每天睡觉做梦都在想种什么好,还要学技术、跑市场。”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斌对合作社创办初期的那段日子印象深刻。

2019年,我们为了找到适宜本地规模化种植的农作物,把能想到的品种几乎试了个遍,最后发现高粱对土壤要求不高,抗盐碱能力强,在本地种植产量较高,并且高粱的籽粒和秸秆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还能混合其他作物制作成饲料,是十分契合豆村发展需要的理想作物。于是,我们开始在村内推广高粱种植,并与豆村及周边高粱种植户签订了500亩的合作收购协议。

高粱的成功推广种植为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近几年,我们又开始着手拓宽产业链。2023年,经过合作社和村集体深入调研和多次讨论,我们争取到县有关部门和派驻单位的批准支持,决定在豆村投资360万元,用于实施兴农生态园项目,项目共三期,主要涉及禽类养殖、水果蔬菜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项目。截至目前,项目一期的25亩禽类养殖基地已投入运营,现已散养笨鸡5000只。

微信截图_20240805093347.png

豆村脱贫户金秀池已经成了兴农生态园禽类养殖基地的一名员工。

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豆村先后建立种植、养殖惠农合作社,形成了党组织指导、合作社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产业化种植、养殖模式。

村内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了农户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创收“双赢”。目前,村内已有10余户村民在生态园实现家门口就业。

“刘书记,生态园后续项目什么时候实施?一期项目刚完成效果就这么好,到时候生态园肯定建设得更好。”村民郭月妹在养殖基地内负责鸡舍内的日常管理,她对生态园项目充满了期待。 

打造更美、更宜居的新豆村

2019年,豆村附近的周窝村入选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业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为村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这件事让我触动颇深。在我看来,豆村想要成为周窝村那样的旅游村,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是最基础的要求。

刚开始,我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帮村民收拾院子、清扫街道。但没过多久,被我们收拾干净的院子就被村民堆放的杂物堆满。这让我意识到,想要改善村庄的环境,只靠党员干部可不行,还要激发村民自己动手改善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我家的地方,柴火我愿意堆哪就堆哪,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听说要动手搞卫生,村民郭小二第一个提出反对。

郭小二曾是村里出名的“懒汉”,再加上前些年出车祸落下点病根,不要说打扫卫生了,地里的农活都懒得干。知道了他的态度,我决定做些什么来改变他。

于是,我们3名队员轮流帮着郭小二干农活、搞卫生……一边干活,一边推心置腹地跟郭小二谈心。在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的妻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务工、孩子上学经济压力大……

回到村委会后,我先是帮郭小二的妻子在村里申请了公益岗,之后又联系爱心企业为他的孩子争取到教育赞助基金……

一来二去,郭小二被我们工作队所感动,终于自发着手收拾自家院子。

从此之后,每当有人经过郭小二家附近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感叹:“这还是小二家吗?现在的变化竟然这么大。”

眼看郭小二这个“懒汉”都不懒了,其他村民开始争相清扫自家院落、附近街道,村里的环境卫生自然就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之后,我们又协同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召开“村庄发展座谈会”,征求乡亲们的意见建议,并通过修缮百年老宅、建设爱心小菜园、打造美丽庭院一条街、建设游客休闲乐园、打造道德模范宣传阵地等,让村子真正美起来。

“现在,外地游客除了到县里的年画博物馆和周窝音乐小镇外,也愿意到豆村来看一看,体验农村生活。”豆村党支部书记郭艳博对豆村旅游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他在一次村内的旅游发展座谈会上说,“咱们只要继续把豆村环境整治好,文化氛围营造好,慕名而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六年来,我们这支驻村工作队扎根农村,精准施策“开药方”,众志成城“拔穷根”,见证了豆村的化茧成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领导的各项要求部署,持续深化“党建+乡村振兴”工程,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重要赋能作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系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驻河北省武强县豆村乡豆村第一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