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剑河:探索“四哨”应急机制 有效防范因自然灾害返贫
贵州省剑河县山高坡陡切割深,地质疏松,极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了有效化解因自然灾害返贫风险,进入过渡期以来,该县以恶劣气象信息和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预警线索,积极探索吹哨、放哨、应哨、消哨应急机制,坚决守住因自然灾害返贫底线。
探索“吹哨”应急机制。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防范因自然灾害返贫责任制,建立“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和包户”三级包保体系,责成县级干部带头对全县33个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包保。组织气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乡村应急广播平台、新媒体在2024年强降雨期间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6期、灾害预警信号103条、叫应108人次。按照“三级叫应”要求,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工作群、腾讯视频会议等方式,对降雨量较大的乡镇和高风险等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点对点调度”,对6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0mm以上的区域,派出包片县级干部及时赶赴现场指挥防灾救灾工作,吹响全面进入临战状态的应急“哨声”。
探索“放哨”应急机制。针对该县90%以上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均发生在圈定的风险区域内的特点,推动“隐患点”单一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既管控好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又防范好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根据危险等级对110个风险隐患点安装110套276台雨量计、倾斜仪、裂缝仪等自动化设备,在2024年强降雨期间,设备自动向各级防灾人员和广大群众发送红、橙、黄、蓝预警信息249次,督促技术保障单位在一个小时内到现场有效排查和妥善处置险情20余次。对全县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五位一体”人员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2024年4月29日强对流天气发生后,在“三查”的应急机制下,该县县乡村三级闻“哨”而动,及时发现柳川镇南脚村地质灾害隐患,为成功避险奠定坚实基础。
探索“应哨”应急机制。抢抓入选2023年全省唯一的“三图一案”编制试点县机遇,逐一对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分析研判,编制97个县乡村应急预案,制定113个“一点一预案”。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牌和疏散图,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群众常态化开展20余次应急演练,利用干部入户走访帮扶等有效措施发放宣传物品1200余份。针对2024年4月29日排查出的柳川镇南脚村地质灾害隐患,严格执行抢险救援“五快”要求、“三个紧急撤离”措施,让受威胁的4户24名群众迅速转移,4月30日山体崩塌前,群众完成转移避险,实现人员零伤亡。
探索“消哨”应急机制。“3+1”保障和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因自然灾害困难户纳入农村低保、监测户动态管理,实施应急救助100户383人11万余元,过渡期生活补助154户667人80万余元,因自然灾害房屋恢复重建补助46户181人90万余元,兑现因自然灾害政策性农房保险理赔76户53万余元。对于46个具备治理必要性的地质灾害点,投入1.3亿元实施削坡减载、回填压脚等项目治理,重点整治发生大型滑坡地质灾害险情的仰阿莎街道思源安置社区等隐患点,让受威胁的3栋楼207户969人在迁出安置区3个月后得以回迁。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方式,对因自然灾害因素引发柳川镇柳落村无治理可能的地面下沉、村民房屋开裂变形的情况,组织涉及的98户488人纳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
剑河县自探索“四哨”应急机制以来,让仰阿莎街道思源社区受自然灾害威胁的群众迁出安置区3个月后得以重返家园,让柳川镇柳落村因自然灾害导致住房不安全的群众得到避险搬迁安置,把因自然灾害导致困难的39户207人纳入低保,把因自然灾害符合条件的8户37人纳入监测帮扶,柳川镇南脚村山体滑坡灾害成功避险做法获央视《新闻1+1》正面宣传报道,被国家应急管理部作为典型案例通报表扬。(作者单位:贵州省剑河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剑河:探索“四哨”应急机制 有效防范因自然灾害返贫
时间:2024-09-02 10:31:1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张美铭
贵州省剑河县山高坡陡切割深,地质疏松,极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了有效化解因自然灾害返贫风险,进入过渡期以来,该县以恶劣气象信息和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预警线索,积极探索吹哨、放哨、应哨、消哨应急机制,坚决守住因自然灾害返贫底线。
探索“吹哨”应急机制。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防范因自然灾害返贫责任制,建立“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和包户”三级包保体系,责成县级干部带头对全县33个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包保。组织气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乡村应急广播平台、新媒体在2024年强降雨期间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6期、灾害预警信号103条、叫应108人次。按照“三级叫应”要求,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工作群、腾讯视频会议等方式,对降雨量较大的乡镇和高风险等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点对点调度”,对6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0mm以上的区域,派出包片县级干部及时赶赴现场指挥防灾救灾工作,吹响全面进入临战状态的应急“哨声”。
探索“放哨”应急机制。针对该县90%以上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均发生在圈定的风险区域内的特点,推动“隐患点”单一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既管控好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又防范好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根据危险等级对110个风险隐患点安装110套276台雨量计、倾斜仪、裂缝仪等自动化设备,在2024年强降雨期间,设备自动向各级防灾人员和广大群众发送红、橙、黄、蓝预警信息249次,督促技术保障单位在一个小时内到现场有效排查和妥善处置险情20余次。对全县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五位一体”人员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2024年4月29日强对流天气发生后,在“三查”的应急机制下,该县县乡村三级闻“哨”而动,及时发现柳川镇南脚村地质灾害隐患,为成功避险奠定坚实基础。
探索“应哨”应急机制。抢抓入选2023年全省唯一的“三图一案”编制试点县机遇,逐一对3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分析研判,编制97个县乡村应急预案,制定113个“一点一预案”。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牌和疏散图,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群众常态化开展20余次应急演练,利用干部入户走访帮扶等有效措施发放宣传物品1200余份。针对2024年4月29日排查出的柳川镇南脚村地质灾害隐患,严格执行抢险救援“五快”要求、“三个紧急撤离”措施,让受威胁的4户24名群众迅速转移,4月30日山体崩塌前,群众完成转移避险,实现人员零伤亡。
探索“消哨”应急机制。“3+1”保障和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因自然灾害困难户纳入农村低保、监测户动态管理,实施应急救助100户383人11万余元,过渡期生活补助154户667人80万余元,因自然灾害房屋恢复重建补助46户181人90万余元,兑现因自然灾害政策性农房保险理赔76户53万余元。对于46个具备治理必要性的地质灾害点,投入1.3亿元实施削坡减载、回填压脚等项目治理,重点整治发生大型滑坡地质灾害险情的仰阿莎街道思源安置社区等隐患点,让受威胁的3栋楼207户969人在迁出安置区3个月后得以回迁。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方式,对因自然灾害因素引发柳川镇柳落村无治理可能的地面下沉、村民房屋开裂变形的情况,组织涉及的98户488人纳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
剑河县自探索“四哨”应急机制以来,让仰阿莎街道思源社区受自然灾害威胁的群众迁出安置区3个月后得以重返家园,让柳川镇柳落村因自然灾害导致住房不安全的群众得到避险搬迁安置,把因自然灾害导致困难的39户207人纳入低保,把因自然灾害符合条件的8户37人纳入监测帮扶,柳川镇南脚村山体滑坡灾害成功避险做法获央视《新闻1+1》正面宣传报道,被国家应急管理部作为典型案例通报表扬。(作者单位:贵州省剑河县农业农村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