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百县榜】绘就全面小康文化底色 “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出炉

时间:2021-05-07 10:24:02来源:中国小康网作者:刘江红

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推陈出新,上榜地区都为找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存量”“增量”和“变量”给出了指引。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刘江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

站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跨越的重大历史关口,以“文化”为视角,观察中国县域及城区发展样态,建立“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时代对“文化”发展议题的认知体系,探索“以人为本”新文明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小康》杂志社从“文化建构县域美好生活”的公共价值原点出发,立足我国县域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评选并发布“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通过评估与表彰具有积极贡献的县域典型,交流和推广县域政府发展经验并进行研究和理论总结,彰显文化建设对实现小康生活的强大推动力。

榜单根据8个网络数据评榜维度,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形象、社会文明度、文化产业化程度、文化环境、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创新能力、党建工作、文化等9个角度的120个关键词标签,通过推选、考察、评分等流程,最终有100个县域上榜“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位列榜单前十。

榜单中,既有全国第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江苏省姑苏区、“千字文的故乡”安徽省当涂县、“东方耶路撒冷”山东省曲阜市等耳熟能详、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老城,也有“中国钢琴之乡”浙江省德清县、致力于“绿水青山”的浙江省安吉县、通过网红效应拉动文化旅游的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等运用创新思维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改善当地民生的文化新城。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推陈出新,上榜地区都为找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存量”“增量”和“变量”给出了指引。

1618968673996842.png

文化建设为中西部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我国幅员辽阔,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各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愈发重视,文化建设正在为中西部地区注入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东部地区经济基础扎实,具有文化建设先发优势。东中西部地区上榜县域数量整体差别不大。在榜单前十中,东部地区的县域占据了一半比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为73943亿元,分别为中部、西部地区的5倍、8倍。东部地区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开展多元化的文化建设,文化产业体量较大,群众精神文化活动较为丰富。

榜首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大区,拥有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国家5A级景区,4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姑苏区充分发挥内在优势,加快推动传统文化与新经济相结合,形成特有的“姑苏模式”。通过打造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成立姑苏区非遗保护联合会、举办苏州国际设计周等活动,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文化投资和高素质人才。

中西部地区依托文化资源,逐步缩减区域差距。虽然东部地区有先发优势,但整体看来,中西部地区县域在榜单中所占比例更大。在西部地区上榜的县域中,有19个在近3年退出贫困县。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地理环境恶劣等原因,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略弱。然而,依托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增长后力强劲,正在实现“文化建设”弯道超越。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为4.1%,成为发展最快的地区,超过东部地区2.3%的增速。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正在逐步改善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享有“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之称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之一。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稻城成为游客们心中的人间圣地和此生必去的打卡地。截至2018年,稻城亚丁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总播放量超过17亿次,利用“传统推介+新型媒介”创新旅游营销,2018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44.1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超过50%。文化旅游成为推动稻城县经济发展和民生进步的“主引擎”,文旅扶贫效果显著。2019年4月,稻城县完成脱贫“摘帽”。

在“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进程中,文化的作用逐步凸显,文化建设已成为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核心因素,对驱动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经济建设方面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能够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数字技术等新渠道、新方法,开发文化新业态,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拉近与东部地区之间的距离,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文化价值。

构建全面小康“文化力”分析框架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评选,从文化价值认知体系、制度和政策创新体系、时代意蕴和场景体系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全面小康“文化力”分析框架。

文化价值认知体系,集中反映各县域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历史内涵、文化建设水平和社会文化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文化精神、文化品牌、县域文化特征、居民认同度和认可度、文化地标建设、公民素养、中外文化交流、遗产保护等评价内容,关注推选县域在文化形象、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展上的统一性,关注文化价值引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榜县域在文化价值认知的突出表现,反映了当地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扭转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实现“物”“人”和“文化”的交融发展。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整合文化资源,将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文化资源融合,打造特色文旅经济带。花卉文化小镇、数字体验小镇、生态文化小镇竞相涌现,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不仅丰富了经济形态,还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城乡文化特性和意蕴彰显,让人们对文化的感性认识走向生活最深处。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厚植齐鲁大地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实施“育德+扶志+解困”模式,用传统文化助力农村“精神脱贫”,用传统文化穿针引线,将传统古训和现代心理疏导、技能传授结合,将科学理论、扶贫政策创新性地讲给贫困户听,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效果。

制度和政策创新体系,集中反映各地文化改革力度、创新能力和政策保障支撑,主要表现为党建引领、文化管理效率、文化资源保护程度、文化政策优惠、文化人才队伍、文化立法依法行政等具体内容,关注通过体制机制完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鼓励县市通过政策扶持为文化发展创新保驾护航,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通过“先行赔付”等方式优化旅游营商环境,韶山市实行七日无理由退货和先行赔付制度已逾3年半,累计实行先行赔付127起,赔付3.22万元。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立足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禀赋,以“文创基地+旅游经济”等模式为残疾人脱贫奔康提供了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

时代意蕴和场景体系,集中反映文化作为功能性要素融入“生产、生活、生态”整体系统的复合意义,主要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群众参与、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率、文化产业要素市场、文化产业增长、文化安全贡献度、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内容,注重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生产性文化场景,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为主导的生活性文化场景,以文化原生性呈现为主导的生态性文化场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加大可可托海碳化硅厂老旧厂房改造力度,打造可可托海文化产业园,推进矿区产业、城乡、生态、民生、机制“五个转型”,曾经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做出重要贡献的矿区,已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自治区干部红色教育基地,音乐嘉年华、选秀等文化活动让矿山公园有了人气。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平台,民生实事为载体,充分利用县“三馆一站”、村级文体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民间流传甚广的“随州花鼓戏”“义阳大鼓”“三独歌舞”等文化符号传承不衰。

1618968652591490.png

▲涵养文化根基 真正发挥好文化作用,必须做好文化内涵培育,提升文化资源的综合潜力。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梳理本地文化故事和人物,重现文化源生地,让居民对本地文化有深刻的认同度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人民群众投入文化建设的自主作为。(图片/TUCHONG)

“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人的主体性和文化自觉性是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满足和创造美好生活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诉求,“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评选将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人才培育、文化创新转化、文化教育涵养等作为县域塑造新文明形态的进路,构建“以文化人”为主导的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涵养文化根基,增强居民文化建设主动性。人的主动性是县域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真正发挥好文化作用,必须做好文化内涵培育,提升文化资源的综合潜力。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梳理本地文化故事和人物,重现文化源生地,让居民对本地文化有深刻的认同度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人民群众投入文化建设的自主作为。榜单强调建立各类文化学习教育体系,提升居民文化感知和文化体验,立足于当地发展实际,搭建“以人为核心”的多元场景,实现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和生产生活方式升级。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拥有享誉中外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景区和华清池-骊山景区,围绕“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临潼着力把提升、影响当地百姓文化品位作为文化育民的重要方式。创建西安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之初,临潼就将改变“农转居”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专门成立了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安置村民培训,开设实习基地,以文化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临潼区委引导的“乡村史志工程”,已成为群众喜欢、乐于参与的“民乐、民愿、民享”工程,作品、人才不断涌现,出版的村史全部发到村民手中,得到广大村民赞誉。

培育文化人才,赓续文化保护传承使命。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推动文化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文化创新的源头和载体。榜单引导县域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基层文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培养多门类、多层次、符合本地特点的文化人才队伍。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做大做强非遗传承和产业开发,实行“三位一体”制度推进传承后备人才培养。依托安徽省行知学校、歙砚协会等资源,组建全国首家非遗教育集团——“安徽省非遗教育集团”,建设十余个传习基地,培养歙砚、徽墨、徽雕特色工艺人才近千人,依托400多家徽派工艺家庭作坊,以子承父业、师徒传承等方式培养人才。在歙县,形成了传承“非遗”、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大大提升了文化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激发了社会积极性。

鼓励跨界合作,激发全民共创活力。在跨界合作构筑的新型文化合作建设方式下,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将被进一步释放,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人才之间相互碰撞融合共同建设新的“文化高地”。榜单鼓励倡导不同人群合作共生产生的蝶变效应,期待更多新的文化形态涌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打造的艺创小镇集聚国内外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与网络经济的优势资源,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不仅将产业孵化器升级大学科技园,还为居民和游客带来了高雅艺术体验。一大批头部数字文化企业入驻西湖区,通过“美育塑造”“文创智造”和“生态织造”,构建全球最大的艺术教育社区、全国最强的文创设计航母、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真正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人民享受”的发展模式。

推动文化治理,提升整体文明程度。文化治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和主要内容,是提高县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和工具。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文化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和治理水平,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是榜单倡导的文化发展路径。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坚持以推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伟人故里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是主席家乡人,我为主席家乡添光彩”“好家风、好家训”等教育活动,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进而通过家庭影响社会。韶山以重修“两约”(《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入手,全市整体推进,规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修约过程实行村里初审、乡镇复审、司法核审、市级联审,通过村(居)民会议民主表决后公布。“两约”出炉,不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要让村民、居民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的发布,涵盖了除直辖市所含区与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全国 2757个县域行政单位,实现全域覆盖排榜。榜单实行全网数据解析:设立自2020年2月16日至2021年2月15日的信源区间,设定8个网络数据评榜维度,设立120个关键词标签;得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全程采集的客观资讯信息超过1亿条。中国数据情报公司沃民高科基于独有的开源情报分析大数据平台,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榜单的评选活动和结果公示,绘就了一条从文化小康延续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之路,不论是增进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福祉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是驱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亦或促进人民素质普遍提高、社会基层有效治理的文化治理,文化建设的众多面向都体现着新时代的风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新契机、新方法和新路径,才能实现文化永续发展;只有促进文化发展质量与数量、供给与需求匹配,城市与乡村同步,才能实现文化平衡发展;只有推进文化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城乡文化生态,促成文化发展人人参与、人人享有,才能有效放大文化价值。

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完整榜单)

1618969057443419.jpg

1618969058893841.jpg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4月下旬刊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百县榜】绘就全面小康文化底色 “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出炉

时间:2021-05-07 10:24:02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江红

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推陈出新,上榜地区都为找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存量”“增量”和“变量”给出了指引。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刘江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

站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跨越的重大历史关口,以“文化”为视角,观察中国县域及城区发展样态,建立“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时代对“文化”发展议题的认知体系,探索“以人为本”新文明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小康》杂志社从“文化建构县域美好生活”的公共价值原点出发,立足我国县域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评选并发布“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通过评估与表彰具有积极贡献的县域典型,交流和推广县域政府发展经验并进行研究和理论总结,彰显文化建设对实现小康生活的强大推动力。

榜单根据8个网络数据评榜维度,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形象、社会文明度、文化产业化程度、文化环境、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创新能力、党建工作、文化等9个角度的120个关键词标签,通过推选、考察、评分等流程,最终有100个县域上榜“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位列榜单前十。

榜单中,既有全国第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江苏省姑苏区、“千字文的故乡”安徽省当涂县、“东方耶路撒冷”山东省曲阜市等耳熟能详、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老城,也有“中国钢琴之乡”浙江省德清县、致力于“绿水青山”的浙江省安吉县、通过网红效应拉动文化旅游的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等运用创新思维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改善当地民生的文化新城。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推陈出新,上榜地区都为找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存量”“增量”和“变量”给出了指引。

1618968673996842.png

文化建设为中西部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我国幅员辽阔,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各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愈发重视,文化建设正在为中西部地区注入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东部地区经济基础扎实,具有文化建设先发优势。东中西部地区上榜县域数量整体差别不大。在榜单前十中,东部地区的县域占据了一半比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为73943亿元,分别为中部、西部地区的5倍、8倍。东部地区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开展多元化的文化建设,文化产业体量较大,群众精神文化活动较为丰富。

榜首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大区,拥有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国家5A级景区,4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姑苏区充分发挥内在优势,加快推动传统文化与新经济相结合,形成特有的“姑苏模式”。通过打造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成立姑苏区非遗保护联合会、举办苏州国际设计周等活动,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文化投资和高素质人才。

中西部地区依托文化资源,逐步缩减区域差距。虽然东部地区有先发优势,但整体看来,中西部地区县域在榜单中所占比例更大。在西部地区上榜的县域中,有19个在近3年退出贫困县。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地理环境恶劣等原因,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略弱。然而,依托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增长后力强劲,正在实现“文化建设”弯道超越。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为4.1%,成为发展最快的地区,超过东部地区2.3%的增速。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正在逐步改善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享有“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之称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之一。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稻城成为游客们心中的人间圣地和此生必去的打卡地。截至2018年,稻城亚丁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总播放量超过17亿次,利用“传统推介+新型媒介”创新旅游营销,2018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44.1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超过50%。文化旅游成为推动稻城县经济发展和民生进步的“主引擎”,文旅扶贫效果显著。2019年4月,稻城县完成脱贫“摘帽”。

在“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进程中,文化的作用逐步凸显,文化建设已成为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核心因素,对驱动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经济建设方面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能够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数字技术等新渠道、新方法,开发文化新业态,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拉近与东部地区之间的距离,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文化价值。

构建全面小康“文化力”分析框架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评选,从文化价值认知体系、制度和政策创新体系、时代意蕴和场景体系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全面小康“文化力”分析框架。

文化价值认知体系,集中反映各县域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历史内涵、文化建设水平和社会文化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文化精神、文化品牌、县域文化特征、居民认同度和认可度、文化地标建设、公民素养、中外文化交流、遗产保护等评价内容,关注推选县域在文化形象、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发展上的统一性,关注文化价值引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榜县域在文化价值认知的突出表现,反映了当地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扭转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实现“物”“人”和“文化”的交融发展。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整合文化资源,将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文化资源融合,打造特色文旅经济带。花卉文化小镇、数字体验小镇、生态文化小镇竞相涌现,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不仅丰富了经济形态,还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城乡文化特性和意蕴彰显,让人们对文化的感性认识走向生活最深处。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厚植齐鲁大地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实施“育德+扶志+解困”模式,用传统文化助力农村“精神脱贫”,用传统文化穿针引线,将传统古训和现代心理疏导、技能传授结合,将科学理论、扶贫政策创新性地讲给贫困户听,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效果。

制度和政策创新体系,集中反映各地文化改革力度、创新能力和政策保障支撑,主要表现为党建引领、文化管理效率、文化资源保护程度、文化政策优惠、文化人才队伍、文化立法依法行政等具体内容,关注通过体制机制完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鼓励县市通过政策扶持为文化发展创新保驾护航,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通过“先行赔付”等方式优化旅游营商环境,韶山市实行七日无理由退货和先行赔付制度已逾3年半,累计实行先行赔付127起,赔付3.22万元。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立足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禀赋,以“文创基地+旅游经济”等模式为残疾人脱贫奔康提供了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

时代意蕴和场景体系,集中反映文化作为功能性要素融入“生产、生活、生态”整体系统的复合意义,主要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群众参与、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率、文化产业要素市场、文化产业增长、文化安全贡献度、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内容,注重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生产性文化场景,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为主导的生活性文化场景,以文化原生性呈现为主导的生态性文化场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加大可可托海碳化硅厂老旧厂房改造力度,打造可可托海文化产业园,推进矿区产业、城乡、生态、民生、机制“五个转型”,曾经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做出重要贡献的矿区,已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自治区干部红色教育基地,音乐嘉年华、选秀等文化活动让矿山公园有了人气。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平台,民生实事为载体,充分利用县“三馆一站”、村级文体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民间流传甚广的“随州花鼓戏”“义阳大鼓”“三独歌舞”等文化符号传承不衰。

1618968652591490.png

▲涵养文化根基 真正发挥好文化作用,必须做好文化内涵培育,提升文化资源的综合潜力。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梳理本地文化故事和人物,重现文化源生地,让居民对本地文化有深刻的认同度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人民群众投入文化建设的自主作为。(图片/TUCHONG)

“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人的主体性和文化自觉性是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满足和创造美好生活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诉求,“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评选将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人才培育、文化创新转化、文化教育涵养等作为县域塑造新文明形态的进路,构建“以文化人”为主导的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涵养文化根基,增强居民文化建设主动性。人的主动性是县域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真正发挥好文化作用,必须做好文化内涵培育,提升文化资源的综合潜力。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梳理本地文化故事和人物,重现文化源生地,让居民对本地文化有深刻的认同度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人民群众投入文化建设的自主作为。榜单强调建立各类文化学习教育体系,提升居民文化感知和文化体验,立足于当地发展实际,搭建“以人为核心”的多元场景,实现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和生产生活方式升级。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拥有享誉中外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景区和华清池-骊山景区,围绕“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临潼着力把提升、影响当地百姓文化品位作为文化育民的重要方式。创建西安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之初,临潼就将改变“农转居”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专门成立了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安置村民培训,开设实习基地,以文化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临潼区委引导的“乡村史志工程”,已成为群众喜欢、乐于参与的“民乐、民愿、民享”工程,作品、人才不断涌现,出版的村史全部发到村民手中,得到广大村民赞誉。

培育文化人才,赓续文化保护传承使命。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推动文化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文化创新的源头和载体。榜单引导县域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基层文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培养多门类、多层次、符合本地特点的文化人才队伍。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做大做强非遗传承和产业开发,实行“三位一体”制度推进传承后备人才培养。依托安徽省行知学校、歙砚协会等资源,组建全国首家非遗教育集团——“安徽省非遗教育集团”,建设十余个传习基地,培养歙砚、徽墨、徽雕特色工艺人才近千人,依托400多家徽派工艺家庭作坊,以子承父业、师徒传承等方式培养人才。在歙县,形成了传承“非遗”、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大大提升了文化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激发了社会积极性。

鼓励跨界合作,激发全民共创活力。在跨界合作构筑的新型文化合作建设方式下,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将被进一步释放,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人才之间相互碰撞融合共同建设新的“文化高地”。榜单鼓励倡导不同人群合作共生产生的蝶变效应,期待更多新的文化形态涌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打造的艺创小镇集聚国内外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与网络经济的优势资源,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不仅将产业孵化器升级大学科技园,还为居民和游客带来了高雅艺术体验。一大批头部数字文化企业入驻西湖区,通过“美育塑造”“文创智造”和“生态织造”,构建全球最大的艺术教育社区、全国最强的文创设计航母、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真正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人民享受”的发展模式。

推动文化治理,提升整体文明程度。文化治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和主要内容,是提高县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和工具。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文化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和治理水平,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是榜单倡导的文化发展路径。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坚持以推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伟人故里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是主席家乡人,我为主席家乡添光彩”“好家风、好家训”等教育活动,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进而通过家庭影响社会。韶山以重修“两约”(《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入手,全市整体推进,规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修约过程实行村里初审、乡镇复审、司法核审、市级联审,通过村(居)民会议民主表决后公布。“两约”出炉,不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要让村民、居民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的发布,涵盖了除直辖市所含区与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全国 2757个县域行政单位,实现全域覆盖排榜。榜单实行全网数据解析:设立自2020年2月16日至2021年2月15日的信源区间,设定8个网络数据评榜维度,设立120个关键词标签;得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全程采集的客观资讯信息超过1亿条。中国数据情报公司沃民高科基于独有的开源情报分析大数据平台,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榜单的评选活动和结果公示,绘就了一条从文化小康延续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之路,不论是增进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福祉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是驱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亦或促进人民素质普遍提高、社会基层有效治理的文化治理,文化建设的众多面向都体现着新时代的风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新契机、新方法和新路径,才能实现文化永续发展;只有促进文化发展质量与数量、供给与需求匹配,城市与乡村同步,才能实现文化平衡发展;只有推进文化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城乡文化生态,促成文化发展人人参与、人人享有,才能有效放大文化价值。

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完整榜单)

1618969057443419.jpg

1618969058893841.jpg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4月下旬刊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