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强化监测预警 狠抓精准帮扶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2年以来,河北省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工作要求,聚焦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关键环节,优化政策体系,实化帮扶举措,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张玉宏:跑好搬迁后扶“接力赛” 做好巩固成果“必答题”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同步搬迁11万人,建设集中安置区1122个。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山西都看了集中安置点。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获得国务院四次表彰激励。去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工作会议在山西召开。
陈明旺:突出“四个坚持” 健全“四项机制” 着力打造福建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福建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福建乡村建设的殷殷嘱托,以在福建省召开的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为契机,着力健全完善乡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思路、抓住重点、打造特色,扎实推动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刘棕会:突出重点 持续发力 推动广东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
2022年,广东省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协作决策部署,坚定扛起东西部协作政治责任,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直接指导下,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务实深化产业协作、劳务协作、科技协作,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社会帮扶,奋力推动广东省东西部协作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广西、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贵忠:坚持问题导向 创新载体平台 用治理的办法把农民组织起来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融合牵引乡村振兴潜力巨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重庆市针对当前乡村面临的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等痛点难点,紧扣“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个关键,坚持共建共治共富共享理念,创新乡村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手段,让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群众活动在集体中、组织扎根在基层中,确保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得到更好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
蒋刚:全力推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驶上发展“快车道”
202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精心指导下,四川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部署,统筹政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布局和资源要素支撑,扎实推动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张晓鸣:云南省实施“六个一批” 促进脱贫人口增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有力指导下,云南省坚持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特别是脱贫户增收作为工作鲜明导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安排部署和督促推动,分管领导坚持一季度一调度一分析,分层分类、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全省上下以“六个一批”为抓手,制定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出台促增收9条措施和稳就业8条措施,全省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5.9%,实现了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在曲靖市召开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乡村振兴重
孙亚政:狠抓县域特色产业培育 全面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好特色、融合、联带、支撑四篇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促进脱贫县持续全面发展、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韩显明:外输内引拓空间 稳岗转型促增收
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对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带来的压力挑战,甘肃省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的一系列安排部署,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抓紧抓实,打出稳岗位、强输转、带就业、促提升的组合拳,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质量实现稳中有升,全省输转脱贫劳动力200.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5.4%,同比增长0.6%,去年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5.3%,带动脱贫群众收入增速持续跑赢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赵晓东:锚定目标发力 多措并举推进 全力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实现稳中有增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抓产业促就业、稳就业促增收,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高于全国农民2.2个百分点;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578元、增速16.3%,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增收答卷。
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百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乡村振兴系统将自觉扛牢政治责任,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强化使命担当,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具体工作,努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为加快新时代壮美广西作出百色贡献。
贵州黔西:化屋村新“变”
“头上天一线,峡中水一弯”,是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真实写照。化屋村全村284户1133人,居住着苗、彝、汉3个民族,其中苗族占比96.7%,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
广西全州:“小葡萄”带来毛竹山村大幸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是一个仅有46户156人的小山村。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竹山村,考察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总书记走进葡萄种植园,与村民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鼓励大家坚持科技兴农。
海南五指山:黎乡毛纳村生态焕新颜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村民王菊茹的茶坊里,密密麻麻摆满了刚采摘回来的大叶茶,王菊茹在一旁的碳火炉上娴熟地炒制茶叶,脸上的笑容幸福甜蜜。
河南洛宁:奋力谱写新时代 洛宁乡村振兴绚丽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立足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总体定位,坚持富民导向、项目为王、生态优先、创新引领、改革赋能,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各方面,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绚丽篇章。
贵州独山:培育“五型”庭院经济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宜业宜居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五型”庭院产业,全面促进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取得新业绩。
开局奋进谱新篇 笃定前行向振兴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为企业纾难解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铿锵的话语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昂首向未来。
杨庙社区的幸福日子比蜜甜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考察调研。看到社区群众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全面开展搬迁、迁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并提出“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冯南垣村的涅槃槃新生
走进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家家户户忙着蒸年馍、买春联、备年货,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呈现出一派欢天喜地迎新春的热闹景象。
名副其实永丰村
每逢春节,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两委”干部总会坐在一起,总结一年的收获,谈谈将来的打算。
江西乐安:“三心共筑”提升搬迁户幸福指数
陕西紫阳:中小型农机助力春耕生产
广东高州:以荔枝为纽带 绘就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匠心工艺“酿”出品质好醋 ——走进山西苦甜井醋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