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扶贫车间”助脱贫

时间:2019-05-28 12:37:5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03087bf40ad162d95204293116dfa9ec8a13cd31.jpg

5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曹村村的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扣螺丝、滚动圆盘、配上配件……村民们正在按部就班的加工着一批文具,管理人员正在指导其他人员。

吴同书是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先天性聋哑人,仅靠低保和种点雷笋维持生活。去年8月,经过厂方简单培训,他到扶贫车间上班。当扶贫干部第一次把他带到扶贫车间学习做圆规,并告诉他一个月可以挣好几百块钱时,吴同书高兴得一晚上没有睡觉。

如今他已是文具组装岗位上的一名熟练工,他每天从扶贫车间领取圆规零件组装,加工完成一个圆规挣得0.16元。每月有900多元的务工收入,日子有了起色。“今年脱贫没问题!”吴同书开心地用手比划,“我家离车间很近,在家门口务工,太方便了。”

在吴同书的家中,笔者看到他将圆规的左脚与右脚通过中间的螺丝链接,然后再戴上塑料帽子,看似简单的动作,初学者并不轻松。吴同书组装手法熟练,完成一个圆规的组装需要2分钟。按每天工作10个小时计算,他一天便可获到48元的报酬。但是除去吃饭、休息和照料老母亲的时间,他一天赚到的也不到30块钱。但每天30块钱的收入是吴同书的希望,他一直认真的坚持着。因为,他觉得“当贫困户”不是件光荣的事,他想积少成多,自力更生,改善生活。

“有国家的好政策,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已经脱贫了,我相信我弟弟也能脱贫。”说这番话的,是吴同书的姐姐吴荣球。她一边在组装圆规,一边说:“现在真好,村里把‘扶贫车间’开在了家门口,我在这里既能学上一门技能,还能照看老母亲,这样的好事情去哪找啊。”

“扶贫车间”落户村落之中,这是新华乡围绕“就业脱贫”,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新模式。目前,曹村生产车间已招聘2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已生产圆规工具80多万套。据了解,村民操作熟练后,每月工资能达到2000元左右。新华乡扶贫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在农村设置“扶贫车间”,不断扩大车间规模,通过“以企业带动农户、以就业促脱贫”的方式助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拓宽致富门路。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地方声音    
部委省市

“扶贫车间”助脱贫

时间:2019-05-28 12:37:5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03087bf40ad162d95204293116dfa9ec8a13cd31.jpg

5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曹村村的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扣螺丝、滚动圆盘、配上配件……村民们正在按部就班的加工着一批文具,管理人员正在指导其他人员。

吴同书是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先天性聋哑人,仅靠低保和种点雷笋维持生活。去年8月,经过厂方简单培训,他到扶贫车间上班。当扶贫干部第一次把他带到扶贫车间学习做圆规,并告诉他一个月可以挣好几百块钱时,吴同书高兴得一晚上没有睡觉。

如今他已是文具组装岗位上的一名熟练工,他每天从扶贫车间领取圆规零件组装,加工完成一个圆规挣得0.16元。每月有900多元的务工收入,日子有了起色。“今年脱贫没问题!”吴同书开心地用手比划,“我家离车间很近,在家门口务工,太方便了。”

在吴同书的家中,笔者看到他将圆规的左脚与右脚通过中间的螺丝链接,然后再戴上塑料帽子,看似简单的动作,初学者并不轻松。吴同书组装手法熟练,完成一个圆规的组装需要2分钟。按每天工作10个小时计算,他一天便可获到48元的报酬。但是除去吃饭、休息和照料老母亲的时间,他一天赚到的也不到30块钱。但每天30块钱的收入是吴同书的希望,他一直认真的坚持着。因为,他觉得“当贫困户”不是件光荣的事,他想积少成多,自力更生,改善生活。

“有国家的好政策,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已经脱贫了,我相信我弟弟也能脱贫。”说这番话的,是吴同书的姐姐吴荣球。她一边在组装圆规,一边说:“现在真好,村里把‘扶贫车间’开在了家门口,我在这里既能学上一门技能,还能照看老母亲,这样的好事情去哪找啊。”

“扶贫车间”落户村落之中,这是新华乡围绕“就业脱贫”,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新模式。目前,曹村生产车间已招聘2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已生产圆规工具80多万套。据了解,村民操作熟练后,每月工资能达到2000元左右。新华乡扶贫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在农村设置“扶贫车间”,不断扩大车间规模,通过“以企业带动农户、以就业促脱贫”的方式助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拓宽致富门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