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乡巨变|老村新生 ——谈“空心村”振兴的“郝家桥经验”
乡村振兴,绕不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乡村里的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他们背起行囊,告别故乡,争相在城市里扎下根。一缕缕消散的乡间烟火,点亮了城市的万家灯火。“农村楷模”郝家桥也不例外。这个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曾因一段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闻名全国,但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同样上演了太多的离别场景。如今1637人的户籍人口证明着她昔日的喧嚣,但454人的常住人口却见证着她今日的恬静。
用心“联通” 加“数”前行——中国联通推动数字赋能康保县发展侧记
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联通立足康保所需、自身所能,相继选派11任挂职干部,累计投入4.2亿元帮扶资金,为康保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资金、技术等支撑,尤其是在推动数字赋能康保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沽水之源藜麦飘香——中国联通帮扶沽源县发展藜麦产业侧记
沃野翻碧浪,藜麦竞抽穗。7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的藜麦种植基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之景。现在,沽源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藜麦产业示范县”。沽源县藜麦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中国联通在沽源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密切相关。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找准“密码”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强化基层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三农”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找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密码”,才能以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推进村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为发展蓄力 向幸福出发
卫浴产业园内,机器轰鸣;无动力乐园里,游客欢快游玩;智慧茶园内,无限“乡味”萦绕原野……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坚持多业协同,补齐发展短板,助推项目区产业振兴。
内蒙古突泉县:端稳就业“饭碗”,托起稳稳幸福
近年来,突泉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易地搬迁后续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搬迁小区基础设施精准配套,持续推进就业扶贫,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端稳端牢就业“饭碗”,托起稳稳的幸福。
河北隆化县:梧桐萋萋有凤来栖
河北省隆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共涉及25个乡镇、街道,152个行政村,整村搬迁的自然组23个。搬迁工作自2016年9月开始启动,到2019年12月全部完成。实际搬迁2346户81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64户5404人,同步搬迁782户2716人。其中集中安置1083户3808人,分散安置1263户4312人,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搬迁任务指标。
江西上犹县:搬迁群众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十三五”期间,上犹县共建成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了搬迁户570户2600人,近几年持续投入了1000余万元资金,不断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健全产业园区,加强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真正住进“梦想花园”。
广西大化县:达吽小镇火了搬迁群众笑了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达吽小镇,只见一栋栋融合了布努瑶建筑风格的骑楼和易地扶贫搬迁楼鳞次栉比,外墙上的巨型民族风情壁画格外引人注目,小镇内文化墙上独具特色的铜鼓文化、长寿文化、美食文化令人叹为观止,美食步行街、酒吧街、风情购物街、美食广场等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贵州黔南州:为“新来者”做“新衣”, 安居乐业福满满
近年来,黔南州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从完善配套政策、增强要素保障、优化基层治理、丰富文化生活、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协同发力,千方百计解决好搬迁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管理有序、就业充分、保障到位、和谐宜居”的移民搬迁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搬迁脱贫群众年人均纯收入14383元,增速17.3%。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乡巨变|雪域高原上的中国红——擎起世界屋脊上的时代文明之花
西藏,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誉为“世界屋脊”,也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之外的“遥远地球的第三极”。西藏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左右,是不少人眼中的极远、极寒、极苦的“生命禁区”。
统筹城乡融合 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扶志,解锁幸福密码
“中行援建的综合楼,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现在学校有30多个社团,大都在新建的综合楼内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学习积极性。”提起中国银行定点帮扶,永寿县城关小学校长耿围刚说,“这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行定点帮扶咸阳北四县20多年来,始终把学生培育、民风培塑作为突出重点来抓,通过良好的教育引导,让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通过精神食粮的不断丰富,让民风更淳,幸福感更强。
消费帮扶推动幸福升级
“我们的车厘子有品牌,不愁销售,我们在这里务工干劲足,因为我们不但有工资,还有土地流转金和分红。”永寿县永平镇前进村村民王爱英自豪地说。前进村的车厘子园由中国银行援建,与陕西沃农佳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的科迪亚、雷杰纳等车厘子品牌在市场上很有影响力。咸阳北四县农产品注重品牌建设,与中国银行的消费帮扶密不可分。中国银行既协调动员内部各单位真金白银积极购买,也通过各种平台向全国乃至全球推广定点帮扶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更通过产业帮扶,改变经营理念,帮
金融活水托起幸福大船
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如何在定点帮扶地区更好地体现出来?“我家六口人,两个老人,两个孩子。而我在中国银行扶持的企业陕西农趣电子商务公司上班,一般每月可以拿到两千六七百块,好的时候3000多元;我老公种地,农闲时打工还有一部分收入。能有这样的日子,真是太感谢中国银行了。”旬邑县太村镇南宫村村民崔菊霞的回答,成为最好的注脚。
铸造幸福的基础
“中国银行给了我4只‘帮扶羊’,还派技术人员来指导我养殖。靠着这4只‘帮扶羊’,我养羊养出了门道,羊的规模越来越大。”说起致富经历,旬邑县张洪镇下皇楼村村民潘三学满脸感激,“十分感谢中行的帮扶,让我老汉也能找到好出路。”中国银行定点帮扶咸阳北四县,不仅给“出路”,更千方百计做好民生保障,让农民群众无后顾之忧,励奋发之志,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铸造幸福之基。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乡巨变|赤心灼灼,激荡乌蒙
赤水河畔的发展牵动着党中央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贵州考察调研,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多次就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贵州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贵州把脉定向。
“土师傅”变身“能工匠” 助力农民就业增收
近年来,贵州省围绕“引、育、用、留”四个环节,深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器”,培养造就出一批技术强、带动力强、留得住的农村人才,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了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武”动就业潮 “功”筑致富桥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产业发展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产业深耕、特产精护、电商领航,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全力以赴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乡村的发展活起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让联农带农化作春风,催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繁花。
耕耘乡村人才田 编织稳岗就业网
“人才是金,乡村是土;无金不成器,无土不成园。”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们历经过去千变万化的乡村,也参与现在和未来和美乡村的建设;他们守护着传统的技艺,也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创新发展模式 全力打造区域优势产业——陕西吴堡县大力发展“吴堡青梨”产业
陕西吴堡县:盘活乡土人才 壮大富民产业
陕西咸阳:美丽乡村入画来
湖北恩施州:“非遗+”释放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