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巫山:培训“土专家” 种好“摇钱树”

时间:2019-05-31 14:29:4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朱钦万 刘朝明

微信图片_20190531142832.jpg

“这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对我们这些种植大户来说太好了。不仅提高了我们种植脆李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而且更坚定了我们发展壮大脆李产业的信心。”接受重庆市巫山县第三期果树(脆李)专业技术培训的学员刘应席不禁感慨道。

5月初以来,巫山启动果树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培训,刘应席是本次培训的对象之一。

“本次培训分四期进行,每期培训5天,共培训1200名‘土专家’。如此大规模集中开展系统性地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在巫山来说尚属首次。”巫山县果业中心负责人表示。

有着“中国脆李之乡”之称的巫山,不仅“中华名果”巫山脆李极负盛名,而且“巫山核桃·百年好合”“巫山恋橙·橙信八方”也很受客人欢迎与称道。为全力打造好脆李、柑橘、核桃三大品牌,让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巫山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可谓使出了“洪荒之力”。

 规模化种植  “三棵树”成脱贫致富重要抓手

 一提到巫山水果,就不得不叫人想到巫山有“移民大乡、花果之乡”的曲尺。

曲尺为三峡工程首淹首迁乡镇之一。就地后靠的村民该如何增收致富,实现长久治安?这是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经当地党委政府认真思考,决定因地制宜,将当地传统的种植水果发扬光大,由政府引导走规模化发展之路。经过10多年的发展,曲尺乡脆李、柑橘种植面积均达万余亩,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树”。就凭水果产业,曲尺人均收入上万元,而且收入较稳定。曲尺因此成为巫山百姓最富的乡。

2015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巫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产业带动大扶贫”战略,全力促进贫困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增收脱贫,探索“县有支柱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骨干项目”的产业扶贫全覆盖发展格局。

于是,曲尺水果经验得到巫山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推广。在原来打造“1+3”(山羊+烤烟、脆李、中药材)特色效益农业的基础上,提出“+2”(柑橘、核桃),全面形成“1+3+2”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格局。并紧紧围绕“规模化种植、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科学化管护”目标,坚持既抓生态又促发展,既保护生态又富裕农民,将发展脆李、柑橘、核桃等产业作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巫山脆李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覆盖全县21个乡镇、228个行政村、5万农户,惠及9108户建卡贫困户。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品牌深入人心,2018年品牌估值达13.34亿元,成功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先后荣获“中国脆李之乡”“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李金奖”,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国家农业农村部“品种权”授牌。

为弥补低、高、中山产业不足,同时大力发展柑橘、核桃。目前柑橘与核桃种植面积均达15万亩。“三棵树”成为全县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技术化支撑 培训1200名“土专家”

脆李、柑橘、核桃规模有了,面积也大了。怎样才能把果树管护好,真正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发挥出最佳效应,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种植脆李600多亩,规模算不小了,但在技术官护上始终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种植大户刘应席,于2016年在官渡镇龙抬等村建立起脆李基地,目前最头疼的是管理跟不上。先前虽然参加过一些培训,但总觉得在管护技术上没过关。与刘应席一样,在技术上力不从心的还有众多的果树种植户。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果不突破技术难题,产业致富将成为一句空话。”县果业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县果树专业技术人员少,管护力量薄弱,与巫山产业发展的实际极不适应,各乡镇虽设立了农业服务中心,但没有配备专业的果树生产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普遍滞后,偏远生产区更为突出。

以前虽然也组织过相关技术培训,但部门各自为阵,授课老师、培训对象不固定,培训内容也未严格把关。培训给人的感觉是犹如“一阵风”“蜻蜓点水”,因此效果不明显。因为技术跟不上,导致果品整体产量低、品质差,从而体现不出种植效益,农户的种植热情受到了极大地影响。乡镇、村社干部由于不懂技术,组织发动与服务群众也明显乏力,甚至增加投资成本。

为重点向乡镇培养一支懂政策、懂技术、懂行业的现代应用型人才,构建县、乡镇、村社和种植技术骨干“四层网格化”技术服务体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真正推进全县脆李、柑橘和核桃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此次“土专家”培训。并将强化人才技术培训与支撑,深入推进产业大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搞好本次培训,县上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农业的常委担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委、县扶贫办联合举办。培训对象为乡镇农业分管领导、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村社干部及部分果园业主共1200人,分四期开展柑橘、脆李、核桃果树专业技术人才全覆盖培训。

每期培训5天,均采取理论与实践、专家授课与学员互动、现场观摩与技能教学等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脆李、柑橘、核桃的栽培管理、整形剪枝、病虫害防治、农业农村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认证、农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产权制度改革等培训。通过培训,让参培人员成为懂果树种植、管护和果品开发的营销专家,切实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

“土专家”引领  种好三大“摇钱树”

“像这样的枝条遮挡了其他营养枝的阳光,就需要剪掉……我们要和脆李树建立感情,精心管护,才能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庙宇镇水磨村脆李果园现场,技术专家详细地讲解脆李的管护要领。

“先系统学习理论,再到田间实地观摩与操作,这种培训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结束后,我会更进一步结合所学摸索脆李的管护技术,真正成为‘土专家’。”培训学员刘绪海高兴地说。

“本次培训,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本土果业技术专家带头人队伍,落脚点是要通过这支队伍,带领和带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种好管好巫山脆李、柑橘、核桃这几大“摇钱树”,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巫山县果业中心负责人表示。

培训中还不断强化参培人员互联网思维,培训结束后,充分运用QQ群、微信群等媒介,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机制,不定期加强沟通与交流。真正让这一批人将技术学懂、学深、学透,同时用好、用精、用活技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带领群众致富、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达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引导农民变、帮助农民赚”的效果。

“今年6月,我们还将组织市、县果树专家,以及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200亩以上果园技术骨干,举行技术研讨会,探索形成一致性的果树种植技术标准。”该负责人说。随后将整合全县技术培训力量,建立技术培训会商制,共同制定年度培训技术方案。建立培训授课讲师资质备案制,成立巫山脆李研发中心,组建脆李、柑橘、核桃专家团队。以后相关部门开展培训原则上就从专家团队挑选讲师,从而确保培训效果。

产业要振兴,技术是保障。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巫山产业一定会很快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果树定会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让全县人民一道阔步脱贫致富奔向康。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区县声音    
部委省市

重庆巫山:培训“土专家” 种好“摇钱树”

时间:2019-05-31 14:29:4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朱钦万 刘朝明

微信图片_20190531142832.jpg

“这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对我们这些种植大户来说太好了。不仅提高了我们种植脆李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而且更坚定了我们发展壮大脆李产业的信心。”接受重庆市巫山县第三期果树(脆李)专业技术培训的学员刘应席不禁感慨道。

5月初以来,巫山启动果树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培训,刘应席是本次培训的对象之一。

“本次培训分四期进行,每期培训5天,共培训1200名‘土专家’。如此大规模集中开展系统性地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在巫山来说尚属首次。”巫山县果业中心负责人表示。

有着“中国脆李之乡”之称的巫山,不仅“中华名果”巫山脆李极负盛名,而且“巫山核桃·百年好合”“巫山恋橙·橙信八方”也很受客人欢迎与称道。为全力打造好脆李、柑橘、核桃三大品牌,让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巫山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可谓使出了“洪荒之力”。

 规模化种植  “三棵树”成脱贫致富重要抓手

 一提到巫山水果,就不得不叫人想到巫山有“移民大乡、花果之乡”的曲尺。

曲尺为三峡工程首淹首迁乡镇之一。就地后靠的村民该如何增收致富,实现长久治安?这是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经当地党委政府认真思考,决定因地制宜,将当地传统的种植水果发扬光大,由政府引导走规模化发展之路。经过10多年的发展,曲尺乡脆李、柑橘种植面积均达万余亩,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树”。就凭水果产业,曲尺人均收入上万元,而且收入较稳定。曲尺因此成为巫山百姓最富的乡。

2015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巫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产业带动大扶贫”战略,全力促进贫困户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增收脱贫,探索“县有支柱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骨干项目”的产业扶贫全覆盖发展格局。

于是,曲尺水果经验得到巫山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推广。在原来打造“1+3”(山羊+烤烟、脆李、中药材)特色效益农业的基础上,提出“+2”(柑橘、核桃),全面形成“1+3+2”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格局。并紧紧围绕“规模化种植、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科学化管护”目标,坚持既抓生态又促发展,既保护生态又富裕农民,将发展脆李、柑橘、核桃等产业作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巫山脆李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覆盖全县21个乡镇、228个行政村、5万农户,惠及9108户建卡贫困户。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品牌深入人心,2018年品牌估值达13.34亿元,成功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先后荣获“中国脆李之乡”“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李金奖”,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国家农业农村部“品种权”授牌。

为弥补低、高、中山产业不足,同时大力发展柑橘、核桃。目前柑橘与核桃种植面积均达15万亩。“三棵树”成为全县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技术化支撑 培训1200名“土专家”

脆李、柑橘、核桃规模有了,面积也大了。怎样才能把果树管护好,真正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发挥出最佳效应,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种植脆李600多亩,规模算不小了,但在技术官护上始终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种植大户刘应席,于2016年在官渡镇龙抬等村建立起脆李基地,目前最头疼的是管理跟不上。先前虽然参加过一些培训,但总觉得在管护技术上没过关。与刘应席一样,在技术上力不从心的还有众多的果树种植户。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果不突破技术难题,产业致富将成为一句空话。”县果业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县果树专业技术人员少,管护力量薄弱,与巫山产业发展的实际极不适应,各乡镇虽设立了农业服务中心,但没有配备专业的果树生产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普遍滞后,偏远生产区更为突出。

以前虽然也组织过相关技术培训,但部门各自为阵,授课老师、培训对象不固定,培训内容也未严格把关。培训给人的感觉是犹如“一阵风”“蜻蜓点水”,因此效果不明显。因为技术跟不上,导致果品整体产量低、品质差,从而体现不出种植效益,农户的种植热情受到了极大地影响。乡镇、村社干部由于不懂技术,组织发动与服务群众也明显乏力,甚至增加投资成本。

为重点向乡镇培养一支懂政策、懂技术、懂行业的现代应用型人才,构建县、乡镇、村社和种植技术骨干“四层网格化”技术服务体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真正推进全县脆李、柑橘和核桃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此次“土专家”培训。并将强化人才技术培训与支撑,深入推进产业大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搞好本次培训,县上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农业的常委担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委、县扶贫办联合举办。培训对象为乡镇农业分管领导、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村社干部及部分果园业主共1200人,分四期开展柑橘、脆李、核桃果树专业技术人才全覆盖培训。

每期培训5天,均采取理论与实践、专家授课与学员互动、现场观摩与技能教学等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脆李、柑橘、核桃的栽培管理、整形剪枝、病虫害防治、农业农村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认证、农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产权制度改革等培训。通过培训,让参培人员成为懂果树种植、管护和果品开发的营销专家,切实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

“土专家”引领  种好三大“摇钱树”

“像这样的枝条遮挡了其他营养枝的阳光,就需要剪掉……我们要和脆李树建立感情,精心管护,才能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庙宇镇水磨村脆李果园现场,技术专家详细地讲解脆李的管护要领。

“先系统学习理论,再到田间实地观摩与操作,这种培训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结束后,我会更进一步结合所学摸索脆李的管护技术,真正成为‘土专家’。”培训学员刘绪海高兴地说。

“本次培训,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本土果业技术专家带头人队伍,落脚点是要通过这支队伍,带领和带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种好管好巫山脆李、柑橘、核桃这几大“摇钱树”,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巫山县果业中心负责人表示。

培训中还不断强化参培人员互联网思维,培训结束后,充分运用QQ群、微信群等媒介,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机制,不定期加强沟通与交流。真正让这一批人将技术学懂、学深、学透,同时用好、用精、用活技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带领群众致富、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达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引导农民变、帮助农民赚”的效果。

“今年6月,我们还将组织市、县果树专家,以及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200亩以上果园技术骨干,举行技术研讨会,探索形成一致性的果树种植技术标准。”该负责人说。随后将整合全县技术培训力量,建立技术培训会商制,共同制定年度培训技术方案。建立培训授课讲师资质备案制,成立巫山脆李研发中心,组建脆李、柑橘、核桃专家团队。以后相关部门开展培训原则上就从专家团队挑选讲师,从而确保培训效果。

产业要振兴,技术是保障。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巫山产业一定会很快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果树定会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让全县人民一道阔步脱贫致富奔向康。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