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奉节: “小车间”撬动“大扶贫”

时间:2019-07-31 06:44:2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圣宇 龙怀楚

图片6.png

2019年7月,奉节县安坪镇扶贫车间建设项目一期在下坝村完成主体工程。这是由山东省滨州市东西协作扶贫资金援建,占地3900平方米。

随后配套完善附属设施,引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拎包入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同时对企业吸纳建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就业予以资金补贴和政策倾斜,届时可解决1000余名困难群众增收问题,实现家门口就业目标。

优惠政策“筑巢引凤”

2018年,奉节县人社局出台就业扶贫车间、创业就业示范山村建设带动就业绩效奖补办法,将发展扶贫车间作为乡镇扶贫工作考核内容。

据奉节县就业局副局长邓建新介绍:“一个布局合理场地、一套完善管理制度、一个定点联系单位、一块统一醒目标识、一条形象宣传标语、一份车间情况简介、一个带动就业公示、一个产品展示窗口‘8个一’明确就业扶贫示范车间评估认定办法和形象效果展示。”
为服务于创业者,县扶贫办制定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工作方案,包括对扶贫车间致富带头人在内,从资金、技术、规划上给于扶持帮助。

政策出台,东西协作,利好各方。

2018年,安坪镇被确定为奉节县扶贫车间建设示范点,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以及返乡创业企业,搭建“以企招商”平台,通过外出务工企业微信群,发布家乡变化、优惠政策和厂房规模,吸引回迁企业7家。 

他们找准自身定位,提供优惠政策。选择企业标准既符合环保要求、就业门槛低、技能要求不高、有稳定订单,又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为入驻企业争取税收、金融、培训等方面优惠政策,在用水、用电上优先保障,帮助其扩大规模、解决发展中难题。

安坪镇在下坝、海角等场镇推动建立一批扶贫车间,发展制衣、手工艺品、电子产品初加工等产业,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成为“上班族”。

2018年7月,安坪镇海角社区刘兴军礼花工厂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近30名工人忙碌在操作台前,其中有贫困户12名。贫困户王艳宜高兴地说:“以前四处奔波打零工,只能顾一头,现在家门口就有工厂,不仅收入可以,还能照顾到家里面。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据了解,这家引进企业是一个代工礼品花、礼盒加工厂,由广东佰仕德工艺礼品加工厂提供第一手订单,经其统筹生产安排,订单直接到员工手中,可带回家中加工,减少中间成本,增加员工收入,普通工人月工资均在1500元以上。

2018年,全县引导和启动企业、村级组织等主体规范化建设18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近就业736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员281人。当年认定就业扶贫示范车间4家,用工人数达到351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员152人。 

本地特产成为发展“主流”

豆腐柴又名“神仙叶子”“斑鸠树叶”,属马鞭草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药食兼用,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清热解毒、解酒护肝、润肠清便等多种功效,在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平安乡随处可见。 

图片5.png

平安乡豆腐柴叶基地

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双店村豆腐柴产业基地就业扶贫车间墙壁上一句扶贫口号十分醒目:“到扶贫车间,学一技之长,长脱贫志气,助全家脱贫。”

47岁村民刘长学2015年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不仅种植豆腐柴赚钱7000余元,而且夫妻俩还被招进豆腐柴叶加工企业打零工,一年下来总收入4万多元。

豆腐柴如今竟成为“摇钱叶”,以前落在地上都没人捡,即使是牛羊也不爱吃。

现公司负责人陈波就是平安乡人,在外务工多年,深知其价值,回乡创业成立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号召村民种植豆腐柴,通过“土地入股分红+金融扶贫+劳务收入+公司保底回收农户鲜叶”模式带动群众加入豆腐柴产业链。 

图片1.png

平安乡村民采摘豆腐柴鲜叶

公司设置就业扶贫车间1个,占地1078平方米,含加工房及原材料产品仓储库房,主要从事豆腐柴系列产品加工,53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人,低保户7人,残疾人8人。

采取计件计酬,做工一个月可获3000元收入,年均达到28000元/人。

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豆腐柴茶、面条、粉条等10余种产品,2018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产品正在申请出口证件。

凡是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项目,并签订正式带动合同,达到政策补助规模,豆腐柴产业如此,围绕“4+3+X”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样享受优惠政策。

小企业也可让村民“挣大钱”

坚持选择“中心工厂+家庭工厂”模式。企业以扶贫车间作为中心工厂,把订单分给农户形成家庭工厂,平时派人统一回收,计件收费,将车间建到村头、将就业送到户头,已经成为小企业经营主要模式。

岩湾乡五星场镇几乎沿街住户都在加工纸扎产品,因为当地有一个奉节县大雄纸制品厂。易大熊前些年在外创业,称父亲这个厂“名字不好听、小打又小闹”,从心里瞧不上,后来阅历见长,发现内藏“致富经”。

易大熊很感慨:“利用村里留守闲置劳动力资源,使小产品拥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价廉物美优势。”

几乎不用厂房,只在场镇每年花10000元,租用15间、每间20平方米农房用于加工纸扎品,构成一个扶贫车间。

这个活儿可快可慢,做工灵活,最适合农村“大妈”。当然遇到赶工季,除“家庭工厂”外,每天需要集中30多人从早忙到晚,搞得人人手酸脚麻,手忙脚乱。

“一天能制作40多个,每个给我2元钱加工费,一个月平均20天,能赚1600元。”岩湾村65岁贫困户龚永香租住场镇一边带孙子,顺便加入制作纸扎品队伍。刘修惠等6人更是将材料拿回去家去制作。

纸扎品直销重庆、陕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7省市。2018年下半年,为壮大产业、拓宽产业链,奉节县大雄纸制品厂还在毗邻汾河镇场镇租用900平方米厂房加工纸扎品,招工20余人,其中贫困户8名。

2018年,这个厂纯收入近80万元。现又开设蜡烛车间,让更多留守老人有活干。

像大雄纸制品这种小作坊奉节还有很多,他们实实在在为当地人带来收入,让贫困群众待在家就能挣现钱。

截至2019年上半年,32个就业扶贫车间项目进入县就业局县级扶贫项目库;启动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0个,已评估认定6家,带动就近就业422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员148人。

奉节县依托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持续开发更多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

积极引导企业、生产车间、加工点、代工厂及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创建扶贫车间,发展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形态。不断加强东西协作,根据贫困人员技能结构提供就业岗位,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扶贫攻坚办)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就业扶贫    

重庆奉节: “小车间”撬动“大扶贫”

时间:2019-07-31 06:44:2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圣宇 龙怀楚

图片6.png

2019年7月,奉节县安坪镇扶贫车间建设项目一期在下坝村完成主体工程。这是由山东省滨州市东西协作扶贫资金援建,占地3900平方米。

随后配套完善附属设施,引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拎包入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同时对企业吸纳建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就业予以资金补贴和政策倾斜,届时可解决1000余名困难群众增收问题,实现家门口就业目标。

优惠政策“筑巢引凤”

2018年,奉节县人社局出台就业扶贫车间、创业就业示范山村建设带动就业绩效奖补办法,将发展扶贫车间作为乡镇扶贫工作考核内容。

据奉节县就业局副局长邓建新介绍:“一个布局合理场地、一套完善管理制度、一个定点联系单位、一块统一醒目标识、一条形象宣传标语、一份车间情况简介、一个带动就业公示、一个产品展示窗口‘8个一’明确就业扶贫示范车间评估认定办法和形象效果展示。”
为服务于创业者,县扶贫办制定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工作方案,包括对扶贫车间致富带头人在内,从资金、技术、规划上给于扶持帮助。

政策出台,东西协作,利好各方。

2018年,安坪镇被确定为奉节县扶贫车间建设示范点,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以及返乡创业企业,搭建“以企招商”平台,通过外出务工企业微信群,发布家乡变化、优惠政策和厂房规模,吸引回迁企业7家。 

他们找准自身定位,提供优惠政策。选择企业标准既符合环保要求、就业门槛低、技能要求不高、有稳定订单,又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为入驻企业争取税收、金融、培训等方面优惠政策,在用水、用电上优先保障,帮助其扩大规模、解决发展中难题。

安坪镇在下坝、海角等场镇推动建立一批扶贫车间,发展制衣、手工艺品、电子产品初加工等产业,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成为“上班族”。

2018年7月,安坪镇海角社区刘兴军礼花工厂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近30名工人忙碌在操作台前,其中有贫困户12名。贫困户王艳宜高兴地说:“以前四处奔波打零工,只能顾一头,现在家门口就有工厂,不仅收入可以,还能照顾到家里面。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据了解,这家引进企业是一个代工礼品花、礼盒加工厂,由广东佰仕德工艺礼品加工厂提供第一手订单,经其统筹生产安排,订单直接到员工手中,可带回家中加工,减少中间成本,增加员工收入,普通工人月工资均在1500元以上。

2018年,全县引导和启动企业、村级组织等主体规范化建设18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近就业736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员281人。当年认定就业扶贫示范车间4家,用工人数达到351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员152人。 

本地特产成为发展“主流”

豆腐柴又名“神仙叶子”“斑鸠树叶”,属马鞭草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药食兼用,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清热解毒、解酒护肝、润肠清便等多种功效,在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平安乡随处可见。 

图片5.png

平安乡豆腐柴叶基地

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双店村豆腐柴产业基地就业扶贫车间墙壁上一句扶贫口号十分醒目:“到扶贫车间,学一技之长,长脱贫志气,助全家脱贫。”

47岁村民刘长学2015年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不仅种植豆腐柴赚钱7000余元,而且夫妻俩还被招进豆腐柴叶加工企业打零工,一年下来总收入4万多元。

豆腐柴如今竟成为“摇钱叶”,以前落在地上都没人捡,即使是牛羊也不爱吃。

现公司负责人陈波就是平安乡人,在外务工多年,深知其价值,回乡创业成立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号召村民种植豆腐柴,通过“土地入股分红+金融扶贫+劳务收入+公司保底回收农户鲜叶”模式带动群众加入豆腐柴产业链。 

图片1.png

平安乡村民采摘豆腐柴鲜叶

公司设置就业扶贫车间1个,占地1078平方米,含加工房及原材料产品仓储库房,主要从事豆腐柴系列产品加工,53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人,低保户7人,残疾人8人。

采取计件计酬,做工一个月可获3000元收入,年均达到28000元/人。

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豆腐柴茶、面条、粉条等10余种产品,2018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产品正在申请出口证件。

凡是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项目,并签订正式带动合同,达到政策补助规模,豆腐柴产业如此,围绕“4+3+X”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样享受优惠政策。

小企业也可让村民“挣大钱”

坚持选择“中心工厂+家庭工厂”模式。企业以扶贫车间作为中心工厂,把订单分给农户形成家庭工厂,平时派人统一回收,计件收费,将车间建到村头、将就业送到户头,已经成为小企业经营主要模式。

岩湾乡五星场镇几乎沿街住户都在加工纸扎产品,因为当地有一个奉节县大雄纸制品厂。易大熊前些年在外创业,称父亲这个厂“名字不好听、小打又小闹”,从心里瞧不上,后来阅历见长,发现内藏“致富经”。

易大熊很感慨:“利用村里留守闲置劳动力资源,使小产品拥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价廉物美优势。”

几乎不用厂房,只在场镇每年花10000元,租用15间、每间20平方米农房用于加工纸扎品,构成一个扶贫车间。

这个活儿可快可慢,做工灵活,最适合农村“大妈”。当然遇到赶工季,除“家庭工厂”外,每天需要集中30多人从早忙到晚,搞得人人手酸脚麻,手忙脚乱。

“一天能制作40多个,每个给我2元钱加工费,一个月平均20天,能赚1600元。”岩湾村65岁贫困户龚永香租住场镇一边带孙子,顺便加入制作纸扎品队伍。刘修惠等6人更是将材料拿回去家去制作。

纸扎品直销重庆、陕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7省市。2018年下半年,为壮大产业、拓宽产业链,奉节县大雄纸制品厂还在毗邻汾河镇场镇租用900平方米厂房加工纸扎品,招工20余人,其中贫困户8名。

2018年,这个厂纯收入近80万元。现又开设蜡烛车间,让更多留守老人有活干。

像大雄纸制品这种小作坊奉节还有很多,他们实实在在为当地人带来收入,让贫困群众待在家就能挣现钱。

截至2019年上半年,32个就业扶贫车间项目进入县就业局县级扶贫项目库;启动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0个,已评估认定6家,带动就近就业422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员148人。

奉节县依托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持续开发更多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

积极引导企业、生产车间、加工点、代工厂及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创建扶贫车间,发展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形态。不断加强东西协作,根据贫困人员技能结构提供就业岗位,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扶贫攻坚办)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