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双江大户赛村:云上古村 百年茶树发新芽

时间:2021-09-01 15:07:46来源:民生周刊作者:罗芳菲 期俊军

QQ截图20210901150549.jpg

已生产好的茶饼 图/期俊军

初秋,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的大雪山云雾缭绕。沿着山间公路蜿蜒而上,前往大户赛村委会的途中,一路茶香弥漫,一座座干净整洁的茶叶初制所点缀在山间。历经百年沧桑,这个位于云端的“古茶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昔日村民曾借粮度日

勐库镇素有茶乡之称,这里拥有1.2万亩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赫赫有名的冰岛茶就产自这里。

位于西半山的大户赛村,是全镇古茶树最集中的村落,这里所产的茶叶虽名气不及冰岛村,但凭借其浓郁的口感,备受各地茶商青睐。近年来,每年春茶上市前,就有外地客商从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之外驱车前来,早早地与茶农签约。

而在20年前,勐库大叶种茶叶还藏在深山人未识。世代守着茶山的村民,一直饱受贫困之苦。在大户赛村党总支书记李忠文记忆中,家中从小种茶制茶,但因茶园管理粗放、交通闭塞,茶叶一直卖不上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鲜叶才几毛钱一市斤,村民借粮度日的情况时有发生。李忠文至今还记得父辈人背马驮卖茶叶的场景。

古茶村掀起办厂热潮

大户赛村家家户户都有古茶园,传统的制茶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早年间,一家一口大锅炒制的粗加工模式十分常见。

2003年以来,随着全国普洱茶市场升温,作为原材料的勐库大叶种茶“身价”也水涨船高,原本单一的粗加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一批批茶叶加工厂应运而生。

如今,全村初制所已有126家。“现在主要看客户订单,毛茶可以在初制所加工,需要精加工就送去附近的丰华茶厂。”李忠文说。

李忠文所说的“丰华茶厂”,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龙头企业,创始人张华也是大户赛村村民。64岁的张华年轻时就开始走南闯北做茶叶生意,2004年,原双江勐库茶叶试验站改制,张华接手厂房后创办了勐库镇丰华茶厂。

创办茶厂后,在进行毛料粗加工的基础上,张华开始研究精深加工。他利用外出考察学习的经验,率先在全镇引进普洱茶压制工艺。如今,丰华茶厂建起了普洱茶发酵车间、压制车间、滇红茶生产线,年产量约20吨,销售额达到700万~800万元,已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龙头企业。

通过施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订单收购带动型模式,丰华茶厂与勐库镇8个行政村193户签订基地茶叶原料购销合同,带动776名茶农增收,其中脱贫户13户(59人)。

目前,勐库镇累计建成精制厂46家,一条完整的茶产业生产链逐步形成,勐库大叶种茶逐渐向品牌化、规范化发展。

合作社引领生态茶园改造

随着勐库大叶种茶声名鹊起,大户赛村也曾一度面临古树茶过度采摘的现象,无序采摘、缺乏科学的管理,不仅破坏了古茶树资源,也难以满足消费者挑剔的味蕾。为此,大户赛村也响应政府号召,逐步推行生态茶园改造以及规范化管理。

为了规范古树茶的种植、管理和销售,2014年,村里建起了合作社,几乎在同一时期,全镇其他“古茶村”也纷纷建起了合作社,不仅为茶农搭建了销售的平台,也对茶叶种植、管理起到一定约束作用。

2015年以来,结合全县发起的“洁净茶园”建设行动,全村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率先实施改造,严格按照“无农药、无化肥、无垃圾、无污水,有覆荫树”的要求管好自家茶园,在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引导下,茶农们也逐步开始改造自家茶园。

“茶农间互相监督,一旦发现使用化肥、农药的,合作社和企业一律不收。”李忠文说,相反,严格规范化种植的茶园,茶叶收购价格也更高。久而久之,茶农间形成了共识:唯有坚持生态化管理,才能发展得更长远。勐库大叶种茶也逐渐成为绿色、生态的代名词。

脱贫攻坚以来,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镇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户赛村依托茶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15000元,已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如今,村里种植加工大户年收入可以达到上百万元。

从借粮度日到产业富民,大户赛村的崛起只是勐库镇众多古茶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勐库茶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2020年全镇茶叶面积发展到13万亩,全镇实现茶叶产量8355吨,茶叶收入7.4亿元。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振兴家乡。在勐库镇16个行政村就有77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茶产业。

“小山头”变成“大地标”

勐库大叶种茶享有“云南大叶种茶正宗”“云南大叶种茶英豪”之美誉。随着其产品走向全国,“名山头”效应逐渐成为影响茶叶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勐库镇,大大小小的山头就有41个,如何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成为当地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基地建设方面,我们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方式,把现有的13万亩茶园通过5年时间全部建成绿色、有机茶园。” 勐库镇镇长俸明祥介绍。

与此同时,全镇正在开展地理标志认证,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逐步完成名茶山茶叶原产地认证工作。在品牌塑造上,政府注册“勐库大叶种茶”公共品牌,合格达标产品给予使用,提高勐库大叶种茶品牌的影响力。通过打造公共品牌+名山头+企业标识等一系列措施,把双江冰岛、小户赛、正气塘等区域的“小山头”打造成中国“大地标”。

依托勐库大雪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资源,勐库镇计划结合茶园标准化建设,以公弄村委会为试点,发展“波尔多”经营模式的茶庄园,把茶园建设成为旅游观光地、网红打卡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民生周刊》记者 罗芳菲 □ 云南网 记者 期俊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云南双江大户赛村:云上古村 百年茶树发新芽

时间:2021-09-01 15:07:46

来源:民生周刊

作者:罗芳菲 期俊军

QQ截图20210901150549.jpg

已生产好的茶饼 图/期俊军

初秋,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的大雪山云雾缭绕。沿着山间公路蜿蜒而上,前往大户赛村委会的途中,一路茶香弥漫,一座座干净整洁的茶叶初制所点缀在山间。历经百年沧桑,这个位于云端的“古茶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昔日村民曾借粮度日

勐库镇素有茶乡之称,这里拥有1.2万亩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赫赫有名的冰岛茶就产自这里。

位于西半山的大户赛村,是全镇古茶树最集中的村落,这里所产的茶叶虽名气不及冰岛村,但凭借其浓郁的口感,备受各地茶商青睐。近年来,每年春茶上市前,就有外地客商从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之外驱车前来,早早地与茶农签约。

而在20年前,勐库大叶种茶叶还藏在深山人未识。世代守着茶山的村民,一直饱受贫困之苦。在大户赛村党总支书记李忠文记忆中,家中从小种茶制茶,但因茶园管理粗放、交通闭塞,茶叶一直卖不上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鲜叶才几毛钱一市斤,村民借粮度日的情况时有发生。李忠文至今还记得父辈人背马驮卖茶叶的场景。

古茶村掀起办厂热潮

大户赛村家家户户都有古茶园,传统的制茶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早年间,一家一口大锅炒制的粗加工模式十分常见。

2003年以来,随着全国普洱茶市场升温,作为原材料的勐库大叶种茶“身价”也水涨船高,原本单一的粗加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一批批茶叶加工厂应运而生。

如今,全村初制所已有126家。“现在主要看客户订单,毛茶可以在初制所加工,需要精加工就送去附近的丰华茶厂。”李忠文说。

李忠文所说的“丰华茶厂”,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龙头企业,创始人张华也是大户赛村村民。64岁的张华年轻时就开始走南闯北做茶叶生意,2004年,原双江勐库茶叶试验站改制,张华接手厂房后创办了勐库镇丰华茶厂。

创办茶厂后,在进行毛料粗加工的基础上,张华开始研究精深加工。他利用外出考察学习的经验,率先在全镇引进普洱茶压制工艺。如今,丰华茶厂建起了普洱茶发酵车间、压制车间、滇红茶生产线,年产量约20吨,销售额达到700万~800万元,已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龙头企业。

通过施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订单收购带动型模式,丰华茶厂与勐库镇8个行政村193户签订基地茶叶原料购销合同,带动776名茶农增收,其中脱贫户13户(59人)。

目前,勐库镇累计建成精制厂46家,一条完整的茶产业生产链逐步形成,勐库大叶种茶逐渐向品牌化、规范化发展。

合作社引领生态茶园改造

随着勐库大叶种茶声名鹊起,大户赛村也曾一度面临古树茶过度采摘的现象,无序采摘、缺乏科学的管理,不仅破坏了古茶树资源,也难以满足消费者挑剔的味蕾。为此,大户赛村也响应政府号召,逐步推行生态茶园改造以及规范化管理。

为了规范古树茶的种植、管理和销售,2014年,村里建起了合作社,几乎在同一时期,全镇其他“古茶村”也纷纷建起了合作社,不仅为茶农搭建了销售的平台,也对茶叶种植、管理起到一定约束作用。

2015年以来,结合全县发起的“洁净茶园”建设行动,全村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率先实施改造,严格按照“无农药、无化肥、无垃圾、无污水,有覆荫树”的要求管好自家茶园,在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引导下,茶农们也逐步开始改造自家茶园。

“茶农间互相监督,一旦发现使用化肥、农药的,合作社和企业一律不收。”李忠文说,相反,严格规范化种植的茶园,茶叶收购价格也更高。久而久之,茶农间形成了共识:唯有坚持生态化管理,才能发展得更长远。勐库大叶种茶也逐渐成为绿色、生态的代名词。

脱贫攻坚以来,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镇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户赛村依托茶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15000元,已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如今,村里种植加工大户年收入可以达到上百万元。

从借粮度日到产业富民,大户赛村的崛起只是勐库镇众多古茶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勐库茶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2020年全镇茶叶面积发展到13万亩,全镇实现茶叶产量8355吨,茶叶收入7.4亿元。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振兴家乡。在勐库镇16个行政村就有77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茶产业。

“小山头”变成“大地标”

勐库大叶种茶享有“云南大叶种茶正宗”“云南大叶种茶英豪”之美誉。随着其产品走向全国,“名山头”效应逐渐成为影响茶叶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勐库镇,大大小小的山头就有41个,如何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成为当地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基地建设方面,我们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方式,把现有的13万亩茶园通过5年时间全部建成绿色、有机茶园。” 勐库镇镇长俸明祥介绍。

与此同时,全镇正在开展地理标志认证,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逐步完成名茶山茶叶原产地认证工作。在品牌塑造上,政府注册“勐库大叶种茶”公共品牌,合格达标产品给予使用,提高勐库大叶种茶品牌的影响力。通过打造公共品牌+名山头+企业标识等一系列措施,把双江冰岛、小户赛、正气塘等区域的“小山头”打造成中国“大地标”。

依托勐库大雪山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资源,勐库镇计划结合茶园标准化建设,以公弄村委会为试点,发展“波尔多”经营模式的茶庄园,把茶园建设成为旅游观光地、网红打卡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民生周刊》记者 罗芳菲 □ 云南网 记者 期俊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