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祥和的长湾岭

时间:2022-02-15 10:16:0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歙县乡村振兴局

长湾岭自然村位于歙县杞梓里村与英坑村之间,是五春村委会所在地,村庄呈一个大大的“S”形,这个不到300人口的小村具有两百多年历史。村口老树星罗棋布,其中有一株横跨梓英公路的老榆树,犹如一位百岁的沧桑老人,向公路探出身躯,张开双臂,迎来送往过路的行人,也期盼着回家的孩子。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424.png

四季轮回,村里的自然景观变换,不变的是对村民的庇护。夏天,这片水口林遮阳避日,树荫下新建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成了村民休闲息憩的好去处。入秋后,凉爽的山风、众多的古树引来一群群高雅的长尾鸟在林间跳跃嬉闹,优美的身姿以及天籁般的歌喉奏响了长湾岭秋天的乐章。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438.png

长湾岭同其它高山村落一样,沿着公路依山而建,就地采石砌就的石磅上高耸着马头墙的房子,一排排、一座座宛如小布达拉宫,陡峭而险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好一幅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画卷,置身其中,能静静感受大地的宽容和伟大,喧嚣不再、时光不流,烦躁的心绪顿时归于平静、融于自然。山脚下的小河发源于英坑周边的山谷小溪,汇溪成河,流向昌源河,裸露的岩石河床历经河水千年的冲刷,显得如此坦荡,犹如大地的心扉向你敞开,清澈而干净的河水静静流淌,石斑鱼自由自在地觅食游玩,这些天赐的精灵使得河水带着几分灵气,可以洗涤带伤、带痛或许有些疲惫的身心。

村中100多年的老屋“五桂堂”还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样子,这座占地400多平方米的众屋,在秋天宜人的日子里显得很清静,这三开间、两进一天井的老屋经方姓家族多次修缮,保存较好,门、窗依旧,朴素简洁,明亮的厅堂呈“品”字形,共有房间28间。想当年,四世同堂,妯娌姑嫂,叔伯兄弟等欢聚一堂,是何等地热闹。如今,偌大的房子里只住着空气,当年的繁华或许只能从老人的回忆里追寻。厅堂上的冬瓜梁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族人的繁衍和发达,高悬的“五桂堂”牌匾更是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曾经的辉煌。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450.png

与“五桂堂”相邻的另一个众屋保存更加完好,一年四季大门敞开,任凭空气自由穿梭,不时迎来外地旅游爱好者的光顾。这里一直保留着年末集中祭祖的习俗,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全村的方姓男女老少都在这里集中,统一祭祖,缅怀先祖创业的不易,守业的艰辛,更期寄了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憧憬。

青石板条作为地基和墙基,是山区建房的共同特色,在稳固地基的同时,还可美观地基和墙面。祭祖众屋的青石板是歙县南乡不多见的,可以与歙县棠樾村的宗祠石板媲美。作为墙基的整条青石板达到惊人的5米长,以青石雕琢的门槛石柱为中心左右各一条,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承担了整个墙面的重压,没有一丝裂痕,不由得让人惊叹当年的东家是何等的富有、工匠何等的智慧,要将重达数千斤的青石板从偏僻的采石场,靠人畜力安全稳妥地运送到房基上,可不是一件易事。斯人已逝,无人可答,只能任凭赞叹者感慨遐想了。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509.png

与祭祖众屋对应的还有村东的一块地基,据老人回忆,这块地基上原本有一座比祭祖众屋还大得多的房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大火中付之灰烬。据说,该房子的原主人是一位标致的夫人,是祭祖众屋东家的小妾,东家在外经商,家里已经有了妻室,但受不了在外的单身凄苦,有钱、有才又风流,就有了痴情的女人跟着他回到了长湾岭,但家里的原配并不待见她,而东家不舍弃之,从而在村东头另外选址为其建造“金屋”以藏娇,博得美人一笑。从此,两个夫人一东一西,东西兼顾,也算和谐了。

白露前后,葛藤山山腰上的长湾岭村引来了一阵短暂的繁忙和热闹,山核桃采摘过后不久,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树在秋天的感召下纷纷落叶,这些孕育着数个月的果实、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宝贝疙瘩”树终于卸下了负担,带着一身的轻松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休养生息,好为来年繁衍更多的后代养精蓄锐,同时也为勤劳的人们保障更加殷实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520.png

长湾岭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恬静而惬意。秋天收获的玉米和红薯在经过粉碎蒸煮之后,成了家养土猪的最佳食粮,这里优质的土猪肉配以清甜的山泉水,经农家柴火灶焖就的红烧肉,顶着几撮葱花,带着诱人的香气冲击着人们的嗅觉细胞,瞬间唤起味蕾对美味佳肴的强烈渴望,怪不得每年都有好多城里人在这里订购土猪肉,因为优质的食材是制作美食的关键,而美食可以让人快乐。

故土难舍,他乡不易,勤劳而又聪慧的长湾岭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执着,爱得深沉,他们坚守着,奋斗着,他们坚信贫困村的帽子已经摘掉,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个僻静的山村必定会引来新时代的景象。历史已经证明,美好的生活必须在正确的领导下,经过艰难的坚守和奋斗之后才能获得,我们伟大的共和国不也是这样的吗?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乡村名片    

祥和的长湾岭

时间:2022-02-15 10:16:0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歙县乡村振兴局

长湾岭自然村位于歙县杞梓里村与英坑村之间,是五春村委会所在地,村庄呈一个大大的“S”形,这个不到300人口的小村具有两百多年历史。村口老树星罗棋布,其中有一株横跨梓英公路的老榆树,犹如一位百岁的沧桑老人,向公路探出身躯,张开双臂,迎来送往过路的行人,也期盼着回家的孩子。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424.png

四季轮回,村里的自然景观变换,不变的是对村民的庇护。夏天,这片水口林遮阳避日,树荫下新建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成了村民休闲息憩的好去处。入秋后,凉爽的山风、众多的古树引来一群群高雅的长尾鸟在林间跳跃嬉闹,优美的身姿以及天籁般的歌喉奏响了长湾岭秋天的乐章。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438.png

长湾岭同其它高山村落一样,沿着公路依山而建,就地采石砌就的石磅上高耸着马头墙的房子,一排排、一座座宛如小布达拉宫,陡峭而险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好一幅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画卷,置身其中,能静静感受大地的宽容和伟大,喧嚣不再、时光不流,烦躁的心绪顿时归于平静、融于自然。山脚下的小河发源于英坑周边的山谷小溪,汇溪成河,流向昌源河,裸露的岩石河床历经河水千年的冲刷,显得如此坦荡,犹如大地的心扉向你敞开,清澈而干净的河水静静流淌,石斑鱼自由自在地觅食游玩,这些天赐的精灵使得河水带着几分灵气,可以洗涤带伤、带痛或许有些疲惫的身心。

村中100多年的老屋“五桂堂”还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样子,这座占地400多平方米的众屋,在秋天宜人的日子里显得很清静,这三开间、两进一天井的老屋经方姓家族多次修缮,保存较好,门、窗依旧,朴素简洁,明亮的厅堂呈“品”字形,共有房间28间。想当年,四世同堂,妯娌姑嫂,叔伯兄弟等欢聚一堂,是何等地热闹。如今,偌大的房子里只住着空气,当年的繁华或许只能从老人的回忆里追寻。厅堂上的冬瓜梁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族人的繁衍和发达,高悬的“五桂堂”牌匾更是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曾经的辉煌。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450.png

与“五桂堂”相邻的另一个众屋保存更加完好,一年四季大门敞开,任凭空气自由穿梭,不时迎来外地旅游爱好者的光顾。这里一直保留着年末集中祭祖的习俗,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全村的方姓男女老少都在这里集中,统一祭祖,缅怀先祖创业的不易,守业的艰辛,更期寄了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憧憬。

青石板条作为地基和墙基,是山区建房的共同特色,在稳固地基的同时,还可美观地基和墙面。祭祖众屋的青石板是歙县南乡不多见的,可以与歙县棠樾村的宗祠石板媲美。作为墙基的整条青石板达到惊人的5米长,以青石雕琢的门槛石柱为中心左右各一条,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承担了整个墙面的重压,没有一丝裂痕,不由得让人惊叹当年的东家是何等的富有、工匠何等的智慧,要将重达数千斤的青石板从偏僻的采石场,靠人畜力安全稳妥地运送到房基上,可不是一件易事。斯人已逝,无人可答,只能任凭赞叹者感慨遐想了。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509.png

与祭祖众屋对应的还有村东的一块地基,据老人回忆,这块地基上原本有一座比祭祖众屋还大得多的房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大火中付之灰烬。据说,该房子的原主人是一位标致的夫人,是祭祖众屋东家的小妾,东家在外经商,家里已经有了妻室,但受不了在外的单身凄苦,有钱、有才又风流,就有了痴情的女人跟着他回到了长湾岭,但家里的原配并不待见她,而东家不舍弃之,从而在村东头另外选址为其建造“金屋”以藏娇,博得美人一笑。从此,两个夫人一东一西,东西兼顾,也算和谐了。

白露前后,葛藤山山腰上的长湾岭村引来了一阵短暂的繁忙和热闹,山核桃采摘过后不久,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树在秋天的感召下纷纷落叶,这些孕育着数个月的果实、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宝贝疙瘩”树终于卸下了负担,带着一身的轻松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休养生息,好为来年繁衍更多的后代养精蓄锐,同时也为勤劳的人们保障更加殷实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520.png

长湾岭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恬静而惬意。秋天收获的玉米和红薯在经过粉碎蒸煮之后,成了家养土猪的最佳食粮,这里优质的土猪肉配以清甜的山泉水,经农家柴火灶焖就的红烧肉,顶着几撮葱花,带着诱人的香气冲击着人们的嗅觉细胞,瞬间唤起味蕾对美味佳肴的强烈渴望,怪不得每年都有好多城里人在这里订购土猪肉,因为优质的食材是制作美食的关键,而美食可以让人快乐。

故土难舍,他乡不易,勤劳而又聪慧的长湾岭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执着,爱得深沉,他们坚守着,奋斗着,他们坚信贫困村的帽子已经摘掉,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个僻静的山村必定会引来新时代的景象。历史已经证明,美好的生活必须在正确的领导下,经过艰难的坚守和奋斗之后才能获得,我们伟大的共和国不也是这样的吗?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