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让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六合区名列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时间:2022-07-07 17:54:0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汤永国 金立强

6月下旬,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八部门启动的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申报创建和遴选工作进入拟创建名单公示阶段,并已顺利完成公示。在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拟创建名单中,江苏全省仅两家,六合区赫然在列。

让天更蓝,让水更清。如何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身边环境质量的提高,六合区提出了完整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的六合方案,并把之作为年度硬任务加以推进。

生态循环农业走上绿色发展“大舞台”

滁河孔家湾所在龙池街道朱营村内,龙池鲫鱼核心示范养殖基地707亩水面共分综合服务、生态养殖、湿地净化3个功能区,计划利用5年时间改造标准化池塘、进水净化、尾水净化、种苗繁育等养殖净化区,实现龙池鲫鱼“清纯”本色。让龙池鲫鱼“家用饮水”装上“前置过滤器”,“家庭排水”用上专用处理池,生长在绿色的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和伊乐藻等沉水植物环境中,六合发展“龙池鲫鱼”的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绿色愿景已然实现。

近年来,六合区持续推进高标准鱼池建设,今年主要推进以淡水池塘原位修复集成技术为主的高标准鱼塘建设,力求通过现代化养殖技术手段在项目区域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或池塘尾水达标排放。“按照发展趋势,到今年年底前,全区养殖区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基本实现尾水改造全覆盖;单体100亩以下、50亩以上的养殖池塘也将逐步推进高标准鱼塘建设。”区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科负责人表示。

持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从十多年前省农科院六合现代循环农业基地通过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农业系统模式实践开始。今年以来,六合区创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园区发展体系,引进重大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额达10亿元,龙池、程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区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1个。

耕地保护让绿色发展“底气十足”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以‘精、调、改、替、轮’为路径,六合区持续建立部省市区级化肥减量示范区共计35020亩,示范带动全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今年,六合区将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5万亩,带动全区化肥使用总量较2020年削减1.3%以上。”区耕保站负责人介绍。

“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据了解,六合区今年计划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并在水稻上推广应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缓释肥”、追肥应用无人机定量施肥试验示范;在小麦上推广应用“种肥同播+缓释肥”技术;在蔬菜上推广应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全方面护住农业发展根基。农业领域,全区正推动有机无机肥结合、人工与机械施肥结合、灌溉与施肥耦合,打通“污染源”向“营养源”和“绿色菜园”转变的通道,多途径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生产绿色、有机、健康、多样化的食品,离不开标准化农业种植模式,首先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始。自2012年至2021年,六合区十年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入库建设规模59.68万亩。“三年内,我区还将新增高标准农田6万亩,到2024年底,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65万亩以上、占耕地面积80%。”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负责人透露。

资源保护让废弃物“生而可炼”

告别传统猪场“脏、乱、臭”印象,位于冶山街道的南京市六合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场,配备了四季恒温、新风除臭系统,粪便还能资源化利用,全自动喂料、自动饮水、全程生产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的蓝天白云下,基地周边水体一片清澈。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六合区发展生态绿色畜牧产业,实现规模养殖场治理率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9.5%以上。推进秸秆肥料化、能源化等多形式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完善以网点回收、企业处置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废旧农膜回收率96%以上。建成1个区级收贮中心、若干个基层收集点组成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回收率达80%,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黝黑光亮的“黑丝带”环绕着三友湖,休闲农业产业、特色民宿点缀其间,艾津稻园、秦邦吉品等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入驻。风景如画三友湖北岸,童王成就“归园田居”,一墙一画,多绿成景,留住乡愁,随处可见一幅幅秀美的田园画卷。

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六合区全面规范垃圾分拣站、生化处理站、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站点,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美丽由内至外,内外兼修,六合区坚持走好美丽乡村建设每一步,涌现出横梁三友湖村童王、冶山双墩村金庄、龙袍团结村奶山李等一批精品美丽乡村,截至2021年底,美丽乡村建设数量达到449个。“未来3年,我区计划新增美丽乡村约400个,累计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9个以上。“区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科负责人透露。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基层动态    

让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六合区名列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时间:2022-07-07 17:54:0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汤永国 金立强

6月下旬,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八部门启动的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申报创建和遴选工作进入拟创建名单公示阶段,并已顺利完成公示。在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拟创建名单中,江苏全省仅两家,六合区赫然在列。

让天更蓝,让水更清。如何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身边环境质量的提高,六合区提出了完整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的六合方案,并把之作为年度硬任务加以推进。

生态循环农业走上绿色发展“大舞台”

滁河孔家湾所在龙池街道朱营村内,龙池鲫鱼核心示范养殖基地707亩水面共分综合服务、生态养殖、湿地净化3个功能区,计划利用5年时间改造标准化池塘、进水净化、尾水净化、种苗繁育等养殖净化区,实现龙池鲫鱼“清纯”本色。让龙池鲫鱼“家用饮水”装上“前置过滤器”,“家庭排水”用上专用处理池,生长在绿色的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和伊乐藻等沉水植物环境中,六合发展“龙池鲫鱼”的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绿色愿景已然实现。

近年来,六合区持续推进高标准鱼池建设,今年主要推进以淡水池塘原位修复集成技术为主的高标准鱼塘建设,力求通过现代化养殖技术手段在项目区域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或池塘尾水达标排放。“按照发展趋势,到今年年底前,全区养殖区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基本实现尾水改造全覆盖;单体100亩以下、50亩以上的养殖池塘也将逐步推进高标准鱼塘建设。”区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科负责人表示。

持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从十多年前省农科院六合现代循环农业基地通过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农业系统模式实践开始。今年以来,六合区创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园区发展体系,引进重大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额达10亿元,龙池、程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区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1个。

耕地保护让绿色发展“底气十足”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以‘精、调、改、替、轮’为路径,六合区持续建立部省市区级化肥减量示范区共计35020亩,示范带动全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今年,六合区将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5万亩,带动全区化肥使用总量较2020年削减1.3%以上。”区耕保站负责人介绍。

“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据了解,六合区今年计划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并在水稻上推广应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缓释肥”、追肥应用无人机定量施肥试验示范;在小麦上推广应用“种肥同播+缓释肥”技术;在蔬菜上推广应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全方面护住农业发展根基。农业领域,全区正推动有机无机肥结合、人工与机械施肥结合、灌溉与施肥耦合,打通“污染源”向“营养源”和“绿色菜园”转变的通道,多途径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生产绿色、有机、健康、多样化的食品,离不开标准化农业种植模式,首先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始。自2012年至2021年,六合区十年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入库建设规模59.68万亩。“三年内,我区还将新增高标准农田6万亩,到2024年底,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65万亩以上、占耕地面积80%。”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负责人透露。

资源保护让废弃物“生而可炼”

告别传统猪场“脏、乱、臭”印象,位于冶山街道的南京市六合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场,配备了四季恒温、新风除臭系统,粪便还能资源化利用,全自动喂料、自动饮水、全程生产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的蓝天白云下,基地周边水体一片清澈。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六合区发展生态绿色畜牧产业,实现规模养殖场治理率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9.5%以上。推进秸秆肥料化、能源化等多形式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完善以网点回收、企业处置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废旧农膜回收率96%以上。建成1个区级收贮中心、若干个基层收集点组成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回收率达80%,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黝黑光亮的“黑丝带”环绕着三友湖,休闲农业产业、特色民宿点缀其间,艾津稻园、秦邦吉品等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入驻。风景如画三友湖北岸,童王成就“归园田居”,一墙一画,多绿成景,留住乡愁,随处可见一幅幅秀美的田园画卷。

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六合区全面规范垃圾分拣站、生化处理站、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站点,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美丽由内至外,内外兼修,六合区坚持走好美丽乡村建设每一步,涌现出横梁三友湖村童王、冶山双墩村金庄、龙袍团结村奶山李等一批精品美丽乡村,截至2021年底,美丽乡村建设数量达到449个。“未来3年,我区计划新增美丽乡村约400个,累计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9个以上。“区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科负责人透露。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