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安徽宿松:书写乡村振兴动人画卷

时间:2022-07-17 13:13:49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作者:司舜

近日,在安徽省宿松县长铺社区和鸣湖农业产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基地,新建100亩果园及配套设备,栽种果苗7000棵;30亩金丝皇菊种植;建设一条长1400米、宽5米的路基;砂石路500米;1.8米高度护栏800米,排水沟1000米及场地平整。目前,已完成路基、水稳、砂石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丝皇菊基地种植,达到总工程的90%。

“项目建成后,增加劳动力就业岗位和群众山场流转收入,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约4万元,同时拓展了和鸣湖农文旅综合项目服务内容,为群众增收、社区增效。”长铺社区党总支书记洪灿东说。

富裕村居景区化

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房屋,绿树掩映下灰白相间的墙体,色彩鲜艳的墙体手绘画……走进长铺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文明发展的浓郁气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特色图画、一面面精心装扮、图文并茂的特色文化墙和村民的生活日常以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图画呈现出来,融入村庄自然美景中,逐渐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言人”和文明的“传播者”。社区和园新村的居民家家住在花园中,户户建在美景里。

长铺社区是宿松县人口规模最大的农村社区。社区聚力产业振兴,打造富裕村居。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在已建成新岭采摘园、叶湾果蔬基地、太阳山油茶、阳光玫瑰葡萄、大棚蔬菜、稻虾种养以及餐饮民宿婚庆为一体的长岭铺农庄的基础上,拟扩建油茶基地4000亩,稻虾1000亩,药材及茶叶基地1000亩,建立新岭规模冻库产业,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和民宿经济。

在集镇已经建立电商基地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网红”经济,通过多媒体、多媒介、多途径开展特色农产品展示活动,积极推广普及农产品宣传。在现有和园新村的基础上,打造一条覆盖餐饮、民宿、茶楼等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商贸街。建立室内健身馆、体育馆等,丰富周边群众文化生活。

“五化”提升常态化

社区聚焦生态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五化”提升行动。

硬化就是全面推进自然村硬化路和联网路建设,2022年拟硬化道路6条3.64公里。

净化就是系统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新增改厕60户,预计今年完成改厕整村推进,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美化就是结合文明创建工作,设置地理标志,建立文化长廊,宣传社区文化;扎实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绿化就是提高区域内绿化覆盖率,在交通沿线、中心村等区域通过增绿补绿、见缝插绿的方式,为居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今年预计完成10余亩的补绿。

亮化就是在村民集中居住的村庄,实施亮化工程,五桃公路社区段7.4公里亮化已达到全覆盖。同时聘请2名村级管护人员,对“五化”进行常态化管护。

精神引领现代化

“社区聚合组织振兴,完善社区协商。坚持以党建日常运行规范化、村务管理规范化、机制制度规范化、活动阵地规范化这四个规范化带动乡村振兴。”长铺镇党委委员胡水宏说,社区成立由社区“两委”、党员、乡贤、退休职工以及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社区协商委员会,完善社区协商机制。同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比学赶超,不断深化与群众的交流沟通,深化三治融合,三社联动,提升社风、民风。

与此同时,社区聚心文化振兴,推进乡风文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家庭“四进”活动,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十星级文明户、社区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持之以恒开展移风易俗,推动传统村规民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衔接和转化。发挥党员干部先进示范带头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组织的督促引领作用,反对陈规陋习,治理不良风气。社区爱心超市,积分兑现深得人心。积极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社区坚持把服务型的理念作为根本方向,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自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做到组织下沉、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要。

志愿服务方面,社区的志愿服务与党建联系紧密,通过发动、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发挥志愿服务的力量,以点带面让老百姓的需求通过志愿服务来实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社区聚引人才振兴,推动文教强镇。秉承“产业兴镇、文教强镇”的发展理念,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和文化底蕴挖掘,深入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铺开,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充实宣传内容,丰富表现形式,让群众时时看到文化、处处感知文明、事事想到和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让我们的美丽乡村越来越有品味、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有美感。”洪灿东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基层动态    

安徽宿松:书写乡村振兴动人画卷

时间:2022-07-17 13:13:4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司舜

近日,在安徽省宿松县长铺社区和鸣湖农业产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基地,新建100亩果园及配套设备,栽种果苗7000棵;30亩金丝皇菊种植;建设一条长1400米、宽5米的路基;砂石路500米;1.8米高度护栏800米,排水沟1000米及场地平整。目前,已完成路基、水稳、砂石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丝皇菊基地种植,达到总工程的90%。

“项目建成后,增加劳动力就业岗位和群众山场流转收入,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约4万元,同时拓展了和鸣湖农文旅综合项目服务内容,为群众增收、社区增效。”长铺社区党总支书记洪灿东说。

富裕村居景区化

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房屋,绿树掩映下灰白相间的墙体,色彩鲜艳的墙体手绘画……走进长铺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文明发展的浓郁气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特色图画、一面面精心装扮、图文并茂的特色文化墙和村民的生活日常以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图画呈现出来,融入村庄自然美景中,逐渐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言人”和文明的“传播者”。社区和园新村的居民家家住在花园中,户户建在美景里。

长铺社区是宿松县人口规模最大的农村社区。社区聚力产业振兴,打造富裕村居。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在已建成新岭采摘园、叶湾果蔬基地、太阳山油茶、阳光玫瑰葡萄、大棚蔬菜、稻虾种养以及餐饮民宿婚庆为一体的长岭铺农庄的基础上,拟扩建油茶基地4000亩,稻虾1000亩,药材及茶叶基地1000亩,建立新岭规模冻库产业,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和民宿经济。

在集镇已经建立电商基地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网红”经济,通过多媒体、多媒介、多途径开展特色农产品展示活动,积极推广普及农产品宣传。在现有和园新村的基础上,打造一条覆盖餐饮、民宿、茶楼等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商贸街。建立室内健身馆、体育馆等,丰富周边群众文化生活。

“五化”提升常态化

社区聚焦生态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五化”提升行动。

硬化就是全面推进自然村硬化路和联网路建设,2022年拟硬化道路6条3.64公里。

净化就是系统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新增改厕60户,预计今年完成改厕整村推进,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美化就是结合文明创建工作,设置地理标志,建立文化长廊,宣传社区文化;扎实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绿化就是提高区域内绿化覆盖率,在交通沿线、中心村等区域通过增绿补绿、见缝插绿的方式,为居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今年预计完成10余亩的补绿。

亮化就是在村民集中居住的村庄,实施亮化工程,五桃公路社区段7.4公里亮化已达到全覆盖。同时聘请2名村级管护人员,对“五化”进行常态化管护。

精神引领现代化

“社区聚合组织振兴,完善社区协商。坚持以党建日常运行规范化、村务管理规范化、机制制度规范化、活动阵地规范化这四个规范化带动乡村振兴。”长铺镇党委委员胡水宏说,社区成立由社区“两委”、党员、乡贤、退休职工以及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社区协商委员会,完善社区协商机制。同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比学赶超,不断深化与群众的交流沟通,深化三治融合,三社联动,提升社风、民风。

与此同时,社区聚心文化振兴,推进乡风文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家庭“四进”活动,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十星级文明户、社区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持之以恒开展移风易俗,推动传统村规民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衔接和转化。发挥党员干部先进示范带头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组织的督促引领作用,反对陈规陋习,治理不良风气。社区爱心超市,积分兑现深得人心。积极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社区坚持把服务型的理念作为根本方向,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自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做到组织下沉、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要。

志愿服务方面,社区的志愿服务与党建联系紧密,通过发动、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发挥志愿服务的力量,以点带面让老百姓的需求通过志愿服务来实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社区聚引人才振兴,推动文教强镇。秉承“产业兴镇、文教强镇”的发展理念,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和文化底蕴挖掘,深入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铺开,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充实宣传内容,丰富表现形式,让群众时时看到文化、处处感知文明、事事想到和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让我们的美丽乡村越来越有品味、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有美感。”洪灿东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