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做强产业发展“新引擎” 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新动能”

时间:2022-07-19 15:25:3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张可

去年以来,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面对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问卷,积极加强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谋篇布局,通过整合资源、坚持打优势牌、走特色路,依托发展产业,围绕村级集体经济从“稳住”到“做强”的转变,助推构建全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农村富裕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湘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因地制宜做好“谋划”文章,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乡村要实现真正的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才能实现稳定的收入。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紧紧把握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领域中的这个“牛鼻子”,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不断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这片热土上已初具雏形。

摸准“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从2020年底开始,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沉下去、走出去,积极为产业振兴的谋篇布局举旗定向。组建了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工作调度机构,用时一个半月,深入乡镇村,实地查看了解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及特色资源,对全区产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农业项目可落地的山岭进行全面的摸排,为推动产业提质融合发展收集一手资料,找准了特色产业资源。对全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行了研判分析,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了落实机制。

把准“盘子”,做到方向不偏。在全面摸清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结合现有产业及乡镇的特点,探索打造了“百里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的产业布局,创新提出了“以第一产业(杂交水稻制种、双低油茶等)为中心,以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为重心,以第三产业(休闲科研)为核心的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百里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的总体思路,将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资源禀赋紧密结合起来,依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产业技术人员积累的技术优势,确定其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做精做实沿麻山、腊市、排上、东桥、广寒寨、白竺等乡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一环六区多点的总体规划布局。重点打造了生态茶油、杂交水稻制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双低油菜、有机杨梅、藤茶为主的6个万亩级农业基地和有机蔬菜、杨梅、冰糖柚等20个千亩果蔬基地。通过先行先试,全区产业振兴的格局悄然铺开。

瞄准“龙头”,做到引领示范。为引进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区乡村振兴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镇村、农业大户和党员代表前后13次分别赴浙江温州、台州,江西赣州、寻乌、上犹,宜春铜鼓,湖南张家界,湖北来凤等地进行观摩学习。依托全区现有万余名杂交水稻制种人才的优势,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产业示范园区,全区制种大户与海南广陵高科、广西昭和、湖南永益等23家制种公司签订制种合同,2021年完成制种面积达46000亩;投资2800万元的脐橙+冰糖柚产业基地,已完成种植面积1500亩,明年将开始挂果产生效益;投资900余万元的杨梅加工生产线投产,让原本挂在枝头只有20天左右采摘保鲜期的杨梅,变成了杨梅酒、杨梅汁、紫苏杨梅果脯等各色杨梅制品,保质期的延长,让“制成品”身价大幅提升;总投资1251万元面积1200亩的有机青柚及黄金贡柚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正在和江西省北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4000亩的蜜桃和红梨进行洽谈。杨梅基地,金蝉柚基地、脐橙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就流转土地、种植、修剪苗木就已经使周边上千村民受益,村民既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周边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也在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全区共有带贫经营主体318个,产业基地102个,带动690户脱贫户1120人增收。

二、紧盯目标做好“经济”文章,探索产业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双赢“新模式”

产业发展的好坏,能不能够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带动农户增收是关键,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勇于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出来出“经营主体+村级集体+农户”的新模式,极大的激活了产业的发展和生命力。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围绕村级集体经济从“稳住”到“做强”转变,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分析研判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状,确立《湘东区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土地流转、村集体政经分离等9个子方案,通过做实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推广盘活资产资源、承接公益项目、强化产业带动、兴办经济实体、发展置业投资等发展模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方法思路。区级财政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设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金,出台《湘东区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采取以奖代投、项目资助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并整合部分涉农资金重点扶持经济基础薄弱村。预计今年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强村达5%。

一是加强摸底清查,盘活现有“三资”。对全区127个行政村的办公用房、校舍、厂房、就业帮扶车间、生产设施等经营性村级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对闲置、利用效率低、经营状况差的项目,通过发包、租赁、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对入股分红或收取固定收益的投资项目,重新评估风险,对个人、企业等无偿占用、签订隐形合同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依法予以清收并重新签订正式合同,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资源,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比如,下埠镇潘塘村投资160万元,将闲置老村部改造成1500㎡的电子元件加工企业进行自主经营,每年可增收60万元。湘东镇阳干村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每年可增收30万元,并逐年递增。

二是组建服务队伍,承接项目增收。出台《湘东区关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农村公益性项目试点的意见(试行)》,从全区财政支出的农村公益性项目中,筛选一部分适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的项目。通过村级申请、乡镇初审、区级审批等步骤,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道路日常养护、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塘坝沟渠清淤扩挖、一事一议等项目。这些项目技术含量低、管护周期长,属于劳动密集型,有利于发挥村级组织的资源和人力优势。比如,荷尧镇青云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建筑劳务分包公司,承接“宜居荷尧”百日攻坚环境整治、青云小学老校区拆除等公益性项目,短短1个月内,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左右。东桥镇杨源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依靠本村能人组建“村级施工队”和“劳务派遣队”,很快承接了小型水利设施改造和道路养护2个公益性项目,增收6万元。目前,全区有51个村承接公益性项目101个,共涉及财政资金3400余万元,村均可增收6.8万元。

三是规范土地流转,鼓励自主经营。出台《湘东区全面加强土地流转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试行)》,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土地和林地流转平台,分别与农户和规模经营户签订农村土地和林地流转正式合同,统一将全村土地或林地交给规模经营户经营,或者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各乡镇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组建专业队伍,加强对规模经营户的资格审查,优先保证土地或林地租金足额支付。比如麻山镇中坪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980亩,自主种植水稻,2021年10月已产生纯收入36万元。排上镇北村村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中间人,分别与农户和制种大户或公司签订1100亩农村土地流转正式合同,从中赚取50元/亩的土地流转服务费,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5万元。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流转土地7.5万余亩,增加经营性收入500余万元,村均增收4万元左右。

四是兴办经济实体,强化产业带动。通过政府扶持、项目整合、以奖代补等措施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按照自主经营、租赁、入股等方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比如,全区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600万元,推进高产油茶、藤茶种植等农业产业项目30余个,覆盖20余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和十三五脱贫村,村均可增收10万余元。鼓励和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各种小型加工、服务等企业或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和产品运销型等各种经济实体。比如广寒寨乡郊溪村投资140万元种植1000亩小叶藤茶,预计年收入100万元。腊市镇明塘村投资127万元成立农事托管公司,承接全镇8个村的整田、收割、施肥等农事业务,预计年收入达110万元。

五是开展置业投资,实现抱团发展。探索村级“飞地”抱团发展,由区乡统筹,突破镇域、村域限制,采取镇村、村村或多村联合建设项目的形式,整合资源资金,联建联购标准厂房、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等物业性项目,在农(林)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方面等合作发展,实现区域连片开发,共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比如白竺乡借助省、市供销社大型仓储网点布局契机打造两栋3500㎡冷链、物流仓库,通过镇村“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承接物流仓储业务,可实现5个村村均增收8万元。老关镇通过区、镇、村共同入股400万元购买该镇商贸街的商铺,商铺招租产生的收入全部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镇11个村每村每年可增收2万元。

三、强化利益链结机制,激发产业发展与村级集体收入同频共振。

如何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使之成为深化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的回答是延伸产业链条,从单一产业种植延伸到农产品深加工,从产销一体延伸到创新研发,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产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联农带农效果更加显著。

一是最大广度延伸项目链。重点打造麻山杨梅基地、腊市脐橙基地、麻山和下埠金蝉柚基地、东桥藤茶基地作为先行示范点,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在优品培育、促进农户就业增收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杨梅基地,金蝉柚基地、脐橙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就流转土地、种植、修剪苗木就已经使周边上千村民受益,村民既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周边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也在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

二是最大程度延伸资金链。投资3400万元占地1500亩的区级脐橙产业种植示范基地开始种植,投资2600万元引种金蝉柚、马家柚、唐柚等项目初显成效,投资240万元的杨梅加工生产线投产,让杨梅“制成品”身价大幅提升。提升南繁育种科技支撑,深化人才能力培训,制种大户与海南广陵高科、广西昭和、湖南永益等23家制种公司签订制种合同,完成制种面积39180亩,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结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通过先行先试,全区产业振兴的格局悄然铺开。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成为萍乡市唯一一个被评为全省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拟批准创建名单,荣获2020年度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排上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三是最大力度延伸受益链。着力让农户嵌入产业链,让群众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受益者,加速了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关键点。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整合资金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成立带贫合作社50个,龙头企业7个,家庭农场2个,扶持产业基地102个,共吸纳近5000人到基地就业,人均增收近6000元,区、镇两级产业分红收入纳入社会帮扶基金,可辐射全区所有脱贫户及低收入困难人群。大力推动消费帮扶,促进产销联动,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及社扶网江西馆帮扶农产品销售,共认定产业帮扶经营主体43家,产品种类107种211个,布放15个专柜,打造1个专区,开展9次帮扶产品展销会和直播带货活动,带动帮扶产品销售,共实现线上线下消费达1276余万元。

与此同时,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还着力让农户嵌入产业链,让群众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受益者,加速了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关键点。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整合项目资金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成立带贫合作社42个,培育155个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7个,家庭农场2个,扶贫产业基地32个,共吸纳5000余人到基地务工,人均增收近6000元。区、镇两级产业分红收入纳入社会帮扶资金,可辐射全区几乎所有脱贫户及低收入困难人群。

此外,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该园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与腊市镇“两镇五村”交界处,是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融入体验主线,形成集高标准产业种植、采摘体验田园观光、美丽乡村展示、节庆活动、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园区总体规划核心区位于腊市镇炉前村,总面积13000亩,计划总投资5309万元,主要用于脐橙、冰糖柚种植及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整合周边已建成的高标准油菜基地、金蝉柚基地、杨梅基地、虾稻共养基地、中草药基地、樱花基地等产业基地,进行连片开发,形成超万亩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规划,及相关配套设施详细规划;完成投资1098万元,种植纽荷尔脐橙和葡萄柚1800亩75000余株,水肥一体化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当中。产业园区服务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园区景观小品、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点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自项目建设以来,镇、村两级党组织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提质增效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在短时间内完成林地流转工作,通过土地、资金的方式入股,每年各村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同时采取强村带弱村的模式,带动荷尧镇大义村、排上镇官桥村等七个村入股基地,产生的效益可覆盖101户脱贫户315人。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坚持绿色、循环、高效发展理念,按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发展杨梅、脐橙、柚子、藤茶等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过渡期内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为让湘东人民过得更好而贡献乡村振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张可)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做强产业发展“新引擎” 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新动能”

时间:2022-07-19 15:25:3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张可

去年以来,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面对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问卷,积极加强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谋篇布局,通过整合资源、坚持打优势牌、走特色路,依托发展产业,围绕村级集体经济从“稳住”到“做强”的转变,助推构建全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农村富裕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湘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因地制宜做好“谋划”文章,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乡村要实现真正的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才能实现稳定的收入。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紧紧把握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领域中的这个“牛鼻子”,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不断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这片热土上已初具雏形。

摸准“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从2020年底开始,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沉下去、走出去,积极为产业振兴的谋篇布局举旗定向。组建了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工作调度机构,用时一个半月,深入乡镇村,实地查看了解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及特色资源,对全区产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农业项目可落地的山岭进行全面的摸排,为推动产业提质融合发展收集一手资料,找准了特色产业资源。对全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行了研判分析,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了落实机制。

把准“盘子”,做到方向不偏。在全面摸清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结合现有产业及乡镇的特点,探索打造了“百里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的产业布局,创新提出了“以第一产业(杂交水稻制种、双低油茶等)为中心,以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为重心,以第三产业(休闲科研)为核心的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百里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的总体思路,将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资源禀赋紧密结合起来,依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产业技术人员积累的技术优势,确定其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做精做实沿麻山、腊市、排上、东桥、广寒寨、白竺等乡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一环六区多点的总体规划布局。重点打造了生态茶油、杂交水稻制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双低油菜、有机杨梅、藤茶为主的6个万亩级农业基地和有机蔬菜、杨梅、冰糖柚等20个千亩果蔬基地。通过先行先试,全区产业振兴的格局悄然铺开。

瞄准“龙头”,做到引领示范。为引进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区乡村振兴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镇村、农业大户和党员代表前后13次分别赴浙江温州、台州,江西赣州、寻乌、上犹,宜春铜鼓,湖南张家界,湖北来凤等地进行观摩学习。依托全区现有万余名杂交水稻制种人才的优势,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产业示范园区,全区制种大户与海南广陵高科、广西昭和、湖南永益等23家制种公司签订制种合同,2021年完成制种面积达46000亩;投资2800万元的脐橙+冰糖柚产业基地,已完成种植面积1500亩,明年将开始挂果产生效益;投资900余万元的杨梅加工生产线投产,让原本挂在枝头只有20天左右采摘保鲜期的杨梅,变成了杨梅酒、杨梅汁、紫苏杨梅果脯等各色杨梅制品,保质期的延长,让“制成品”身价大幅提升;总投资1251万元面积1200亩的有机青柚及黄金贡柚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正在和江西省北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4000亩的蜜桃和红梨进行洽谈。杨梅基地,金蝉柚基地、脐橙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就流转土地、种植、修剪苗木就已经使周边上千村民受益,村民既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周边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也在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全区共有带贫经营主体318个,产业基地102个,带动690户脱贫户1120人增收。

二、紧盯目标做好“经济”文章,探索产业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双赢“新模式”

产业发展的好坏,能不能够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带动农户增收是关键,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勇于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出来出“经营主体+村级集体+农户”的新模式,极大的激活了产业的发展和生命力。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围绕村级集体经济从“稳住”到“做强”转变,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分析研判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状,确立《湘东区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土地流转、村集体政经分离等9个子方案,通过做实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推广盘活资产资源、承接公益项目、强化产业带动、兴办经济实体、发展置业投资等发展模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方法思路。区级财政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设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金,出台《湘东区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采取以奖代投、项目资助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并整合部分涉农资金重点扶持经济基础薄弱村。预计今年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强村达5%。

一是加强摸底清查,盘活现有“三资”。对全区127个行政村的办公用房、校舍、厂房、就业帮扶车间、生产设施等经营性村级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对闲置、利用效率低、经营状况差的项目,通过发包、租赁、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对入股分红或收取固定收益的投资项目,重新评估风险,对个人、企业等无偿占用、签订隐形合同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依法予以清收并重新签订正式合同,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资源,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比如,下埠镇潘塘村投资160万元,将闲置老村部改造成1500㎡的电子元件加工企业进行自主经营,每年可增收60万元。湘东镇阳干村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每年可增收30万元,并逐年递增。

二是组建服务队伍,承接项目增收。出台《湘东区关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农村公益性项目试点的意见(试行)》,从全区财政支出的农村公益性项目中,筛选一部分适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的项目。通过村级申请、乡镇初审、区级审批等步骤,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道路日常养护、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塘坝沟渠清淤扩挖、一事一议等项目。这些项目技术含量低、管护周期长,属于劳动密集型,有利于发挥村级组织的资源和人力优势。比如,荷尧镇青云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建筑劳务分包公司,承接“宜居荷尧”百日攻坚环境整治、青云小学老校区拆除等公益性项目,短短1个月内,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左右。东桥镇杨源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依靠本村能人组建“村级施工队”和“劳务派遣队”,很快承接了小型水利设施改造和道路养护2个公益性项目,增收6万元。目前,全区有51个村承接公益性项目101个,共涉及财政资金3400余万元,村均可增收6.8万元。

三是规范土地流转,鼓励自主经营。出台《湘东区全面加强土地流转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试行)》,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土地和林地流转平台,分别与农户和规模经营户签订农村土地和林地流转正式合同,统一将全村土地或林地交给规模经营户经营,或者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各乡镇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组建专业队伍,加强对规模经营户的资格审查,优先保证土地或林地租金足额支付。比如麻山镇中坪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980亩,自主种植水稻,2021年10月已产生纯收入36万元。排上镇北村村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中间人,分别与农户和制种大户或公司签订1100亩农村土地流转正式合同,从中赚取50元/亩的土地流转服务费,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5万元。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流转土地7.5万余亩,增加经营性收入500余万元,村均增收4万元左右。

四是兴办经济实体,强化产业带动。通过政府扶持、项目整合、以奖代补等措施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按照自主经营、租赁、入股等方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比如,全区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600万元,推进高产油茶、藤茶种植等农业产业项目30余个,覆盖20余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和十三五脱贫村,村均可增收10万余元。鼓励和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各种小型加工、服务等企业或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和产品运销型等各种经济实体。比如广寒寨乡郊溪村投资140万元种植1000亩小叶藤茶,预计年收入100万元。腊市镇明塘村投资127万元成立农事托管公司,承接全镇8个村的整田、收割、施肥等农事业务,预计年收入达110万元。

五是开展置业投资,实现抱团发展。探索村级“飞地”抱团发展,由区乡统筹,突破镇域、村域限制,采取镇村、村村或多村联合建设项目的形式,整合资源资金,联建联购标准厂房、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等物业性项目,在农(林)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方面等合作发展,实现区域连片开发,共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比如白竺乡借助省、市供销社大型仓储网点布局契机打造两栋3500㎡冷链、物流仓库,通过镇村“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承接物流仓储业务,可实现5个村村均增收8万元。老关镇通过区、镇、村共同入股400万元购买该镇商贸街的商铺,商铺招租产生的收入全部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镇11个村每村每年可增收2万元。

三、强化利益链结机制,激发产业发展与村级集体收入同频共振。

如何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使之成为深化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的回答是延伸产业链条,从单一产业种植延伸到农产品深加工,从产销一体延伸到创新研发,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产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联农带农效果更加显著。

一是最大广度延伸项目链。重点打造麻山杨梅基地、腊市脐橙基地、麻山和下埠金蝉柚基地、东桥藤茶基地作为先行示范点,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在优品培育、促进农户就业增收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杨梅基地,金蝉柚基地、脐橙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就流转土地、种植、修剪苗木就已经使周边上千村民受益,村民既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周边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也在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

二是最大程度延伸资金链。投资3400万元占地1500亩的区级脐橙产业种植示范基地开始种植,投资2600万元引种金蝉柚、马家柚、唐柚等项目初显成效,投资240万元的杨梅加工生产线投产,让杨梅“制成品”身价大幅提升。提升南繁育种科技支撑,深化人才能力培训,制种大户与海南广陵高科、广西昭和、湖南永益等23家制种公司签订制种合同,完成制种面积39180亩,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结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通过先行先试,全区产业振兴的格局悄然铺开。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成为萍乡市唯一一个被评为全省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拟批准创建名单,荣获2020年度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排上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三是最大力度延伸受益链。着力让农户嵌入产业链,让群众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受益者,加速了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关键点。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整合资金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成立带贫合作社50个,龙头企业7个,家庭农场2个,扶持产业基地102个,共吸纳近5000人到基地就业,人均增收近6000元,区、镇两级产业分红收入纳入社会帮扶基金,可辐射全区所有脱贫户及低收入困难人群。大力推动消费帮扶,促进产销联动,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及社扶网江西馆帮扶农产品销售,共认定产业帮扶经营主体43家,产品种类107种211个,布放15个专柜,打造1个专区,开展9次帮扶产品展销会和直播带货活动,带动帮扶产品销售,共实现线上线下消费达1276余万元。

与此同时,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还着力让农户嵌入产业链,让群众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受益者,加速了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关键点。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整合项目资金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成立带贫合作社42个,培育155个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7个,家庭农场2个,扶贫产业基地32个,共吸纳5000余人到基地务工,人均增收近6000元。区、镇两级产业分红收入纳入社会帮扶资金,可辐射全区几乎所有脱贫户及低收入困难人群。

此外,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该园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与腊市镇“两镇五村”交界处,是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融入体验主线,形成集高标准产业种植、采摘体验田园观光、美丽乡村展示、节庆活动、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园区总体规划核心区位于腊市镇炉前村,总面积13000亩,计划总投资5309万元,主要用于脐橙、冰糖柚种植及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整合周边已建成的高标准油菜基地、金蝉柚基地、杨梅基地、虾稻共养基地、中草药基地、樱花基地等产业基地,进行连片开发,形成超万亩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规划,及相关配套设施详细规划;完成投资1098万元,种植纽荷尔脐橙和葡萄柚1800亩75000余株,水肥一体化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当中。产业园区服务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园区景观小品、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点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自项目建设以来,镇、村两级党组织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提质增效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在短时间内完成林地流转工作,通过土地、资金的方式入股,每年各村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同时采取强村带弱村的模式,带动荷尧镇大义村、排上镇官桥村等七个村入股基地,产生的效益可覆盖101户脱贫户315人。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坚持绿色、循环、高效发展理念,按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发展杨梅、脐橙、柚子、藤茶等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过渡期内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为让湘东人民过得更好而贡献乡村振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张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