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红河县:坚持“四个发力” 巩固脱贫成果

时间:2022-07-21 11:08:1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李熙

三村乡是云南省红河县西大门,地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与普洱市、玉溪市结合部,距县城147公里,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过去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乡,所属6个村委会全部是深度贫困村。2019年整乡与全县一道脱贫后,在州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1.75万各族人民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坚持“四个发力”,努力向前奔跑。2021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1350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0976元,比上年增长25%。

微信图片_20220721104513.jpg

在精准动态监测上发力

三村乡党委、政府在2022年脱贫人口暨监测对象排查工作中,坚持每月一次动态分析研判,村委会工作组长带头入户核查,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目前,全乡6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三村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志清介绍,全村没有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只有7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下的只有3家。三村村委会螺蛳寨村民王琳,精神残疾,带着小孩在外地,乡党委组织委员罗桂琴作为包村领导,通过摸底排查发现辍学隐患,2020年底将母子从外地找回,及时联系县民政局将其纳入特困集中供养,并送往医院治疗,小孩王潇福也安排到附近的学校就读。

在及时有效帮扶上发力

三村乡党委、政府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主要精力放在有效帮扶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有效化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的风险隐患。2022年度,全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370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参保。三村村委会达洞村小组42岁的村民张剑阿,母亲70多岁,最大的小孩才读幼儿园,张剑阿2020年患病后被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家庭6人中5人纳入低保。2022年6月,张剑阿的小儿子被开水烫伤大腿住院,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临时救助1700元,组织捐款8200元。三村乡十分重视教育帮扶工作,挂联三村村委会的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分行对村里考上二本以上的脱贫户大学生每年每人支持5000元助学金,最多时有14人受益,现在已有4人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乡党委、政府通过“务工百日攻坚行动”,动员在家和返乡群众外出务工。截至2022年6月,全乡劳动力转移由2020年的6534人增加到7492人,其中脱贫户由3631人增加到4768人。三村乡三村村委会村民周机建,从昆明务工回来后一时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包村干部发现后,通过乡政府将其介绍到江苏抚州务工。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劳动力的群体,三村乡按照“因需设岗、以岗定员、人岗匹配、属地管理”的原则,挖掘公益性岗位潜力,截至2022年6月,全乡设有公益性岗位446人。目前,全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已全部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微信图片_20220721104524.jpg

在稳定群众增收上发力

三村乡希望在“山”,出路在“山”。乡党委、政府注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过去没有茶厂,群众自采自炒,一年只采收一季春茶。2017年5月,引进红河滇红茶叶有限公司,群众不用在家炒茶,而且一年可采摘茶叶10个月,每亩茶叶的收入从670元提升到3000元左右。据公司技术厂长蒙绳介绍,2021年9月投入500万元沪滇帮扶资金扩建二期工程,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25万元。三村乡的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多亩,每年还以2000亩的速度扩展。乡政府实施茶叶提质增效项目,提供有机肥料,翻挖茶园,安装防虫灯,茶叶产量提高到原来的3倍。公司的收购量也不断扩大,每天达到10吨左右、兑付收购款6—7万元。公司2019年投产时才年产干茶200多吨,2021年达300多吨,2022年已经拥有订单500吨,产品远销广西、上海等地。据三村村委会大梁子村茶农李利岩介绍,一公斤鲜叶卖给公司一般5元多,春茶可以卖到25元,而且现场付款,除儿子、女儿、儿媳、丈夫在上海、昆明等地务工外,自己在家经营8亩茶叶收入就有2万5千多元,一年下来全家总收入超过20万元。扎么村委会村民李批六,80年代出生,小学学历,但很爱钻研,到普洱等地学习茶苗育种技术,回来创建了育茶基地。2021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分行派驻三村村委会工作队长车升贵、队员王俊勋到玉溪市元江县学习油菜栽培技术,2021年组织试种150亩,今年预计扩大到600亩,并利用工作经费购买榨油机,为村民免费榨油,工作队员李周普被村民亲切誉为“榨油厂长”。三村乡还在1710亩水田开展稻鱼共作,2022年放养32万尾鱼苗,每亩为群众增收1500多元。通过落实“一户一策”的增收措施,到2022年6月底,全乡家庭人均收入一万元以下的农户由2021年9月的592户3083人减少到151户456人。

微信图片_20220721110545.jpg

在健全工作机制上发力

三村乡党委、政府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中,运用挂图作战、动态清零的方式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乡镇主要领导带头挂包村委会,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挂联单位干部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施网格化管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分”。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今年来2次组织包村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交叉检查,形成并反馈问题清单,提交乡党委会研究,督促各村整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更多的明白人、带头人。三村乡拢玛搬迁点安置区作为全县最大的搬迁安置区之一,搬迁户251户1066人,在“搬得出”的基础上,确保“稳得住、能致富”。组长王孟波,有3个小孩,大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但是王孟波不等不靠发展养殖业,养猪10多头、养羊10多只,并把自己积累的养殖经验教给群众,带动群众养殖。王孟波被国家发改委表彰为全国励志搬迁户。如今,拢玛搬迁安置区居民安居乐业,一派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成为全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介绍,三村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做法和成效,是红河县的一个缩影。红河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坚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不等待观望,不松劲懈怠,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把“一平台三机制”和“四个全覆盖”的要求兑现到一线、落实到末端,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坚实基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基层动态    

云南红河县:坚持“四个发力” 巩固脱贫成果

时间:2022-07-21 11:08:1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熙

三村乡是云南省红河县西大门,地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与普洱市、玉溪市结合部,距县城147公里,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过去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乡,所属6个村委会全部是深度贫困村。2019年整乡与全县一道脱贫后,在州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1.75万各族人民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坚持“四个发力”,努力向前奔跑。2021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1350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0976元,比上年增长25%。

微信图片_20220721104513.jpg

在精准动态监测上发力

三村乡党委、政府在2022年脱贫人口暨监测对象排查工作中,坚持每月一次动态分析研判,村委会工作组长带头入户核查,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目前,全乡6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三村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志清介绍,全村没有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只有7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下的只有3家。三村村委会螺蛳寨村民王琳,精神残疾,带着小孩在外地,乡党委组织委员罗桂琴作为包村领导,通过摸底排查发现辍学隐患,2020年底将母子从外地找回,及时联系县民政局将其纳入特困集中供养,并送往医院治疗,小孩王潇福也安排到附近的学校就读。

在及时有效帮扶上发力

三村乡党委、政府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主要精力放在有效帮扶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有效化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的风险隐患。2022年度,全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370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参保。三村村委会达洞村小组42岁的村民张剑阿,母亲70多岁,最大的小孩才读幼儿园,张剑阿2020年患病后被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家庭6人中5人纳入低保。2022年6月,张剑阿的小儿子被开水烫伤大腿住院,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临时救助1700元,组织捐款8200元。三村乡十分重视教育帮扶工作,挂联三村村委会的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分行对村里考上二本以上的脱贫户大学生每年每人支持5000元助学金,最多时有14人受益,现在已有4人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乡党委、政府通过“务工百日攻坚行动”,动员在家和返乡群众外出务工。截至2022年6月,全乡劳动力转移由2020年的6534人增加到7492人,其中脱贫户由3631人增加到4768人。三村乡三村村委会村民周机建,从昆明务工回来后一时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包村干部发现后,通过乡政府将其介绍到江苏抚州务工。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劳动力的群体,三村乡按照“因需设岗、以岗定员、人岗匹配、属地管理”的原则,挖掘公益性岗位潜力,截至2022年6月,全乡设有公益性岗位446人。目前,全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已全部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微信图片_20220721104524.jpg

在稳定群众增收上发力

三村乡希望在“山”,出路在“山”。乡党委、政府注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过去没有茶厂,群众自采自炒,一年只采收一季春茶。2017年5月,引进红河滇红茶叶有限公司,群众不用在家炒茶,而且一年可采摘茶叶10个月,每亩茶叶的收入从670元提升到3000元左右。据公司技术厂长蒙绳介绍,2021年9月投入500万元沪滇帮扶资金扩建二期工程,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25万元。三村乡的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多亩,每年还以2000亩的速度扩展。乡政府实施茶叶提质增效项目,提供有机肥料,翻挖茶园,安装防虫灯,茶叶产量提高到原来的3倍。公司的收购量也不断扩大,每天达到10吨左右、兑付收购款6—7万元。公司2019年投产时才年产干茶200多吨,2021年达300多吨,2022年已经拥有订单500吨,产品远销广西、上海等地。据三村村委会大梁子村茶农李利岩介绍,一公斤鲜叶卖给公司一般5元多,春茶可以卖到25元,而且现场付款,除儿子、女儿、儿媳、丈夫在上海、昆明等地务工外,自己在家经营8亩茶叶收入就有2万5千多元,一年下来全家总收入超过20万元。扎么村委会村民李批六,80年代出生,小学学历,但很爱钻研,到普洱等地学习茶苗育种技术,回来创建了育茶基地。2021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分行派驻三村村委会工作队长车升贵、队员王俊勋到玉溪市元江县学习油菜栽培技术,2021年组织试种150亩,今年预计扩大到600亩,并利用工作经费购买榨油机,为村民免费榨油,工作队员李周普被村民亲切誉为“榨油厂长”。三村乡还在1710亩水田开展稻鱼共作,2022年放养32万尾鱼苗,每亩为群众增收1500多元。通过落实“一户一策”的增收措施,到2022年6月底,全乡家庭人均收入一万元以下的农户由2021年9月的592户3083人减少到151户456人。

微信图片_20220721110545.jpg

在健全工作机制上发力

三村乡党委、政府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中,运用挂图作战、动态清零的方式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乡镇主要领导带头挂包村委会,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挂联单位干部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施网格化管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分”。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今年来2次组织包村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交叉检查,形成并反馈问题清单,提交乡党委会研究,督促各村整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更多的明白人、带头人。三村乡拢玛搬迁点安置区作为全县最大的搬迁安置区之一,搬迁户251户1066人,在“搬得出”的基础上,确保“稳得住、能致富”。组长王孟波,有3个小孩,大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但是王孟波不等不靠发展养殖业,养猪10多头、养羊10多只,并把自己积累的养殖经验教给群众,带动群众养殖。王孟波被国家发改委表彰为全国励志搬迁户。如今,拢玛搬迁安置区居民安居乐业,一派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成为全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介绍,三村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做法和成效,是红河县的一个缩影。红河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坚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不等待观望,不松劲懈怠,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把“一平台三机制”和“四个全覆盖”的要求兑现到一线、落实到末端,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坚实基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