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扬开路先锋精神 续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 ——中国中铁帮扶汝城二十年纪实

时间:2023-03-28 17:27:2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周厚李

巍巍罗霄,直冲云天;茫茫五岭,阻断南北。在罗霄山脉和五岭山脉交汇处,有一座千年古县静静矗立在两山环抱中。炎帝神农在此作耒耜启农耕文明,理学鼻祖周敦颐在此著就千古名篇《爱莲说》《太极图说》《拙赋》,“半条被子故事”在此代代传唱。这就是中国中铁定点帮扶县——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是湖南通粤达海的“南大门”。全县土地面积2400.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17个村,人口42.28万,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县。2019年3月,汝城县脱贫摘帽。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不远千里到湖南汝城考察。

自2002年中国中铁定点帮扶汝城县以来,共选派20位优秀干部到汝城挂职,中国中铁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汝城进行专题调研,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党委副书记、总裁陈文健等同志先后到汝城县下基层,上高山,进企业,访贫问苦,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与当地党委政府一起擘画帮扶蓝图。二十年来,中国中铁与汝城人民风雨同舟、携手前行,用20载的守望相助践行共产党人“半条被子”的初心,在红色汝城大地谱写了又一曲光荣的赞歌。

图片1.png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走访慰问外沙村困难群众

用决心增技能,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

“过去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日子。”这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向总书记汇报生活变化的一句朴实话语。朱小红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多次到外省打工,没有一技之长,工作累、收入低,又无奈回到老家从事农业生产,脸朝黄土背朝天,豆大汗水落田间,仅能靠天吃饱饭。了解到这些情况,中铁挂职干部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中铁组织的“人人有技能”之厨师培训班,又鼓励他开办村里第一家农家乐,随着沙洲村游客越来越多,朱小红一家的收入蹭蹭往上涨,2022年全年收入超过20万元,脱贫奔小康。

2017年以来,中国中铁投入227万元与汝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展“人人有技能”培训工程,制定一个目标,建设两个基地,落实三个机制,建立四个平台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路径、以群众方便为方式,开设电工、挖机驾驶,厨师面点,农作物种植等一系列实用培训,受益群众8000余人,很多人因此脱贫致富,“人人有技能”培训成为湖南省、教育部终身学习品牌。

图片2.png开展生姜种植技术培训

用恒心强产业,从供大于求到供不应求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中国中铁始终将产业帮扶作为工作重点,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优势,创新消费帮扶模式,通过“电商+产品”的模式,建机制、通渠道、树品牌,搭建了汝城山货出山的空中桥梁。五年来,累计销售汝城县茶叶、茶油、蜂蜜、辣椒制品等各类农产品超过3000万元,惠及脱贫户11000余人。

近年来,中国中铁工会和干部部逢年过节就会发文鼓励工会组织、员工购买农产品,挂职干部帅小松、张立吉、周厚李四处奔走打通产品销路。组织繁华食品、鑫利食品、木草人茶业公司等参加央视手牵手活动,湖南省农博会、中国中铁扶贫产品展销会大力宣传推广汝城特产,还与鲁班网、央企消费帮扶、832平台、湘报严选等网络销售平台对接,建立销售专店。积极争取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小新网络直播带货资格,把握“央企兴农周”消费帮扶活动机会,仅2022年就实现汝城农特产品销售1000万元以上。

图片3.png中国中铁总部开展特色农产品推广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中国中铁始终把乡亲们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持续增收、共同致富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经过反复调研,选准汝城白毛茶进行扶持,把“汝城白毛茶”保护好、发展好,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茶”。

“兰洞远,兰洞偏,好女不嫁兰洞男”,这是老一辈兰洞瑶族村民口中流传的歌谣。兰洞村位于三江口瑶族镇四面环山的大山深处,离镇区22公里,离县城48公里,山路蜿蜒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县城,经常是“望见屋,走到哭”。世居在此的村民散居在各个山顶、半山腰,长年靠山吃山,以伐木为生,生活困苦,娶妻困难。这些情况深深触动着挂职干部的心,下定决心发展山区产业,改变这里的落后状况。

图片4.png中国中铁党委副书记、总裁陈文健调研白毛茶产业

多次邀请中国茶叶院士刘仲华、湖南农大、郴州农科所等机构的专家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兰洞村海拔、气候条件,和当地种植白毛茶的传统,最终与茶叶企业、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在该村发展以白毛茶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争取1000万元资金成立白毛茶产业发展基金,从白毛茶品种选育、茶苗培育、茶叶种植、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全流程进行帮扶支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与农户签订茶叶保底价收购协议,打消了农户销售之忧。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上白毛茶,茶园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现在的兰洞村,已建成了1座现代化育苗大棚,1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工厂,亩均效益1万余元,通过发展白毛茶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如今流传的歌谣也被百姓改为“兰洞好,茶叶香,兰洞的茶叶销四方”。

用爱心抓教育,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候,中国中铁向贫困代际传播的锁链出手,大手笔投入资金、大格局谋划施策、大规模系统帮扶,打造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基地。

中国中铁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职业技能教育领域优势和庞大的技能人才需求市场,坚持“帮扶先扶智、帮扶先扶技”工作理念,先后投入资金8273万元,从教学硬件环境、教学软件质量、职业就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同步发力,把汝城职中打造成为湖南省最具专业特色郴州市全面领先的中职院校。筑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校在册学生从帮扶前2017年的1723人增长到2022年的3500人,增长203%;在校老师从2017年的104人增加到2022年的184人,增幅达到76%。近三年七个专业学生就业率超过95%,中国中铁重点打造的工程测量等三个专业就业率超过98%,学生“一出校门就进单位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中国中铁做“精”业务,增强竞争优势。选派大国工匠白芝勇,全国岗位能手张慧到汝城职中亲自授课,传授技能,指导竞赛,2021年,汝城职中代表队获得湖南省中职院校工程测量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得全国工程测量大赛三等奖。

中国中铁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致富一方”的工作原则,全面保障自主培养、推荐实习、稳定就业全链条服务。依托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五局、中铁广州局等单位,每年组织开展对口专业专场招聘会,有299名学生,3000多人次劳务工进入中国中铁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朱振兴,被中铁广州工程局聘用,转正后每月工资达7000元,彻底地改变了朱振兴的一辈子。

图片5.png中国中铁援建的汝城职中实训楼

用匠心治乡村,从脏乱不堪到绿水青山

乡村兴不兴,关键看农村。“诗和远方”是中国人的“田园梦”。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主阵地,在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一直都是中国中铁重点帮扶的方向。汝城县马桥镇外沙村是中国中铁定点帮扶村,中国中铁注重打造样本引领工程,通过外沙村建设形成的有益经验,逐步借鉴适用到其他村庄的建设。中国中铁驻村第一书记何志平、王争刚着力建强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镇驻村干部三支队伍来引领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乡村,留住乡愁;问需于民,农民主体的原则,投入430多万元,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育文化休闲广场,提供免费的棋牌、理疗、影视娱乐等服务,让老人有了心灵的归处,老人看着自己的孩子打篮球,带着小孙子玩秋千,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村道旁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灯,夜幕降临,总有一盏灯伴随晚归的学子,不仅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美好的未来,还温暖了孩子的心灵。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形成了项目建设“六靠”模式,推进靠党建引领、管理靠村规民约、建设靠投工投劳、材料靠就地取材、投入靠项目支持、持续靠产业支撑,花小钱办大事,让群众从“看戏”转为“唱戏”,点燃了村民的激情。

图片6.png中国中铁援建的外沙村“友邻互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022年,中国中铁又投入1500万元扩大乡村建设覆盖面,通过自主报名、公开竞争、实地考察、集体研究程序,8个村从全县217个行政村中脱颖而出,热水村民集体按下了红手印,楼江村民庄重的写下了决心书。村庄建设紧紧围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六有六无”来推进,门前门后的旱厕、垃圾、污水没有了,房前屋后宽敞明亮,瓜果飘香。泉水镇杉树园村项目建设就地取材,鹅卵石铺设巷道,竹子围篱笆,墨冬做绿化,青砖筑水井,石磨、石碾嵌入村墙村景,妆成独特小景观,扮靓了“乡村颜值”,建设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住了乡愁。

用真心聚民心,从生活堪忧到纾困解忧

中铁干部驻汝期间,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困难群众当亲戚走,南洞乡山联村何明英老人丈夫因病逝世、小儿子外出打工失踪、二儿子出现严重精神疾病时常闯祸、大儿子为照顾家庭常年在外务工至今单身。何明英老人经受接连打击曾试图喝农药自杀,挂职干部了解到老人情况后,主动把老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她的二儿子送入精神病医院救治,帮助老人新建了60多平方新房,逢年过节提着礼物上门看望老人,渐渐地,老人家心情开朗了,对生活也充满信心。逢年过节,中铁干部总会自掏腰包买些米、面、油、肉等食物送到老人家中,与老人拉拉家常,有一次何明英老人生病,又是挂职干部联系医院,抽时间照料,老人热泪纵横,说道:“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多了一个又一个儿子”。

中国中铁在帮扶过程中注重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学生的帮助,从2002年开始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盈洞、南洞、益将乡等8个偏僻山区学校,投入资金30多万元开展“同舟工程”,救助100多户大病困难户和家庭生活困难群众。投入资金210万元,发动职工和社会捐助资金120万元,开展“五彩梦想”“圆梦励志行”“吾心有爱·伴汝成长”等教育帮扶计划,为热水镇学校、濠头乡学校、外沙学校的学生提供校服、书包2000多套,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00余名。长期资助黄桢伟同学,2018年考入河北工程大学,2022年顺利完成学业并到中铁五局工作,资助的脱贫户之女朱诗瑶2022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扛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2022年端午节期间,汝城县部分乡镇遭受100年来强度最大、受灾面积最广的一次强降雨侵袭,道路损毁142条,867处,全县受灾人口达6.7万人,造成经济损失6.8亿元。中国中铁得知后,安排挂职干部和驻汝项目部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投入人员330人次,挖机、铲车62台班次,装载机21台班次,拖车约80台班次,片石和级配碎石1200立方米,紧急处理了数十处几十公里塌方,确保全县交通在48小时内全部恢复通行。

图片8.png洪灾期间中国中铁抢修集益乡塌方道路

二十年栉风沐雨,倾心帮扶!中国中铁让边陲小城山乡巨变,百姓安居乐业。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中国中铁将一如既往、一往无前、一心一意和汝城县一道再集结、再出发,力度不减、劲头不松,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助力汝城县打造“红色沙洲、温泉之都;中国汝城、幸福边城”。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地方声音    
部委省市

发扬开路先锋精神 续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 ——中国中铁帮扶汝城二十年纪实

时间:2023-03-28 17:27:2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周厚李

巍巍罗霄,直冲云天;茫茫五岭,阻断南北。在罗霄山脉和五岭山脉交汇处,有一座千年古县静静矗立在两山环抱中。炎帝神农在此作耒耜启农耕文明,理学鼻祖周敦颐在此著就千古名篇《爱莲说》《太极图说》《拙赋》,“半条被子故事”在此代代传唱。这就是中国中铁定点帮扶县——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是湖南通粤达海的“南大门”。全县土地面积2400.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17个村,人口42.28万,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县。2019年3月,汝城县脱贫摘帽。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不远千里到湖南汝城考察。

自2002年中国中铁定点帮扶汝城县以来,共选派20位优秀干部到汝城挂职,中国中铁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汝城进行专题调研,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党委副书记、总裁陈文健等同志先后到汝城县下基层,上高山,进企业,访贫问苦,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与当地党委政府一起擘画帮扶蓝图。二十年来,中国中铁与汝城人民风雨同舟、携手前行,用20载的守望相助践行共产党人“半条被子”的初心,在红色汝城大地谱写了又一曲光荣的赞歌。

图片1.png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走访慰问外沙村困难群众

用决心增技能,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

“过去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日子。”这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向总书记汇报生活变化的一句朴实话语。朱小红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多次到外省打工,没有一技之长,工作累、收入低,又无奈回到老家从事农业生产,脸朝黄土背朝天,豆大汗水落田间,仅能靠天吃饱饭。了解到这些情况,中铁挂职干部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中铁组织的“人人有技能”之厨师培训班,又鼓励他开办村里第一家农家乐,随着沙洲村游客越来越多,朱小红一家的收入蹭蹭往上涨,2022年全年收入超过20万元,脱贫奔小康。

2017年以来,中国中铁投入227万元与汝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展“人人有技能”培训工程,制定一个目标,建设两个基地,落实三个机制,建立四个平台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路径、以群众方便为方式,开设电工、挖机驾驶,厨师面点,农作物种植等一系列实用培训,受益群众8000余人,很多人因此脱贫致富,“人人有技能”培训成为湖南省、教育部终身学习品牌。

图片2.png开展生姜种植技术培训

用恒心强产业,从供大于求到供不应求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中国中铁始终将产业帮扶作为工作重点,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优势,创新消费帮扶模式,通过“电商+产品”的模式,建机制、通渠道、树品牌,搭建了汝城山货出山的空中桥梁。五年来,累计销售汝城县茶叶、茶油、蜂蜜、辣椒制品等各类农产品超过3000万元,惠及脱贫户11000余人。

近年来,中国中铁工会和干部部逢年过节就会发文鼓励工会组织、员工购买农产品,挂职干部帅小松、张立吉、周厚李四处奔走打通产品销路。组织繁华食品、鑫利食品、木草人茶业公司等参加央视手牵手活动,湖南省农博会、中国中铁扶贫产品展销会大力宣传推广汝城特产,还与鲁班网、央企消费帮扶、832平台、湘报严选等网络销售平台对接,建立销售专店。积极争取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小新网络直播带货资格,把握“央企兴农周”消费帮扶活动机会,仅2022年就实现汝城农特产品销售1000万元以上。

图片3.png中国中铁总部开展特色农产品推广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中国中铁始终把乡亲们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持续增收、共同致富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经过反复调研,选准汝城白毛茶进行扶持,把“汝城白毛茶”保护好、发展好,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茶”。

“兰洞远,兰洞偏,好女不嫁兰洞男”,这是老一辈兰洞瑶族村民口中流传的歌谣。兰洞村位于三江口瑶族镇四面环山的大山深处,离镇区22公里,离县城48公里,山路蜿蜒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县城,经常是“望见屋,走到哭”。世居在此的村民散居在各个山顶、半山腰,长年靠山吃山,以伐木为生,生活困苦,娶妻困难。这些情况深深触动着挂职干部的心,下定决心发展山区产业,改变这里的落后状况。

图片4.png中国中铁党委副书记、总裁陈文健调研白毛茶产业

多次邀请中国茶叶院士刘仲华、湖南农大、郴州农科所等机构的专家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兰洞村海拔、气候条件,和当地种植白毛茶的传统,最终与茶叶企业、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在该村发展以白毛茶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争取1000万元资金成立白毛茶产业发展基金,从白毛茶品种选育、茶苗培育、茶叶种植、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全流程进行帮扶支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与农户签订茶叶保底价收购协议,打消了农户销售之忧。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上白毛茶,茶园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现在的兰洞村,已建成了1座现代化育苗大棚,1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工厂,亩均效益1万余元,通过发展白毛茶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如今流传的歌谣也被百姓改为“兰洞好,茶叶香,兰洞的茶叶销四方”。

用爱心抓教育,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候,中国中铁向贫困代际传播的锁链出手,大手笔投入资金、大格局谋划施策、大规模系统帮扶,打造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基地。

中国中铁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职业技能教育领域优势和庞大的技能人才需求市场,坚持“帮扶先扶智、帮扶先扶技”工作理念,先后投入资金8273万元,从教学硬件环境、教学软件质量、职业就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同步发力,把汝城职中打造成为湖南省最具专业特色郴州市全面领先的中职院校。筑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校在册学生从帮扶前2017年的1723人增长到2022年的3500人,增长203%;在校老师从2017年的104人增加到2022年的184人,增幅达到76%。近三年七个专业学生就业率超过95%,中国中铁重点打造的工程测量等三个专业就业率超过98%,学生“一出校门就进单位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中国中铁做“精”业务,增强竞争优势。选派大国工匠白芝勇,全国岗位能手张慧到汝城职中亲自授课,传授技能,指导竞赛,2021年,汝城职中代表队获得湖南省中职院校工程测量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得全国工程测量大赛三等奖。

中国中铁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致富一方”的工作原则,全面保障自主培养、推荐实习、稳定就业全链条服务。依托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五局、中铁广州局等单位,每年组织开展对口专业专场招聘会,有299名学生,3000多人次劳务工进入中国中铁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朱振兴,被中铁广州工程局聘用,转正后每月工资达7000元,彻底地改变了朱振兴的一辈子。

图片5.png中国中铁援建的汝城职中实训楼

用匠心治乡村,从脏乱不堪到绿水青山

乡村兴不兴,关键看农村。“诗和远方”是中国人的“田园梦”。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主阵地,在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一直都是中国中铁重点帮扶的方向。汝城县马桥镇外沙村是中国中铁定点帮扶村,中国中铁注重打造样本引领工程,通过外沙村建设形成的有益经验,逐步借鉴适用到其他村庄的建设。中国中铁驻村第一书记何志平、王争刚着力建强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镇驻村干部三支队伍来引领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乡村,留住乡愁;问需于民,农民主体的原则,投入430多万元,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育文化休闲广场,提供免费的棋牌、理疗、影视娱乐等服务,让老人有了心灵的归处,老人看着自己的孩子打篮球,带着小孙子玩秋千,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村道旁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灯,夜幕降临,总有一盏灯伴随晚归的学子,不仅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美好的未来,还温暖了孩子的心灵。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形成了项目建设“六靠”模式,推进靠党建引领、管理靠村规民约、建设靠投工投劳、材料靠就地取材、投入靠项目支持、持续靠产业支撑,花小钱办大事,让群众从“看戏”转为“唱戏”,点燃了村民的激情。

图片6.png中国中铁援建的外沙村“友邻互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022年,中国中铁又投入1500万元扩大乡村建设覆盖面,通过自主报名、公开竞争、实地考察、集体研究程序,8个村从全县217个行政村中脱颖而出,热水村民集体按下了红手印,楼江村民庄重的写下了决心书。村庄建设紧紧围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六有六无”来推进,门前门后的旱厕、垃圾、污水没有了,房前屋后宽敞明亮,瓜果飘香。泉水镇杉树园村项目建设就地取材,鹅卵石铺设巷道,竹子围篱笆,墨冬做绿化,青砖筑水井,石磨、石碾嵌入村墙村景,妆成独特小景观,扮靓了“乡村颜值”,建设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住了乡愁。

用真心聚民心,从生活堪忧到纾困解忧

中铁干部驻汝期间,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困难群众当亲戚走,南洞乡山联村何明英老人丈夫因病逝世、小儿子外出打工失踪、二儿子出现严重精神疾病时常闯祸、大儿子为照顾家庭常年在外务工至今单身。何明英老人经受接连打击曾试图喝农药自杀,挂职干部了解到老人情况后,主动把老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她的二儿子送入精神病医院救治,帮助老人新建了60多平方新房,逢年过节提着礼物上门看望老人,渐渐地,老人家心情开朗了,对生活也充满信心。逢年过节,中铁干部总会自掏腰包买些米、面、油、肉等食物送到老人家中,与老人拉拉家常,有一次何明英老人生病,又是挂职干部联系医院,抽时间照料,老人热泪纵横,说道:“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多了一个又一个儿子”。

中国中铁在帮扶过程中注重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学生的帮助,从2002年开始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盈洞、南洞、益将乡等8个偏僻山区学校,投入资金30多万元开展“同舟工程”,救助100多户大病困难户和家庭生活困难群众。投入资金210万元,发动职工和社会捐助资金120万元,开展“五彩梦想”“圆梦励志行”“吾心有爱·伴汝成长”等教育帮扶计划,为热水镇学校、濠头乡学校、外沙学校的学生提供校服、书包2000多套,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00余名。长期资助黄桢伟同学,2018年考入河北工程大学,2022年顺利完成学业并到中铁五局工作,资助的脱贫户之女朱诗瑶2022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扛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2022年端午节期间,汝城县部分乡镇遭受100年来强度最大、受灾面积最广的一次强降雨侵袭,道路损毁142条,867处,全县受灾人口达6.7万人,造成经济损失6.8亿元。中国中铁得知后,安排挂职干部和驻汝项目部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投入人员330人次,挖机、铲车62台班次,装载机21台班次,拖车约80台班次,片石和级配碎石1200立方米,紧急处理了数十处几十公里塌方,确保全县交通在48小时内全部恢复通行。

图片8.png洪灾期间中国中铁抢修集益乡塌方道路

二十年栉风沐雨,倾心帮扶!中国中铁让边陲小城山乡巨变,百姓安居乐业。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中国中铁将一如既往、一往无前、一心一意和汝城县一道再集结、再出发,力度不减、劲头不松,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助力汝城县打造“红色沙洲、温泉之都;中国汝城、幸福边城”。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