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科技特派员组团送技下乡,助力南雄黄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8-22 16:08:3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何丹艺 张心怡 殷小雨

为更好发挥科技支撑优势,提升帮镇扶村效果,近日,由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邓兰生、食品学院邢明老师带领的专家团队,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驻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刘光华老师、华南农业大学驻翁源县周陂镇农村科技特派员伏广农老师及研究生代表,组成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深入广东南雄市黄坑镇农业生产一线、镇村经济实体、专业合作社等地开展调研与技术指导,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探讨校地合作路径,积极践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宗旨,为当地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田间调研,把脉问诊促提升

盛夏时节,专家们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水稻、蔬果等作物的生产栽培、水、肥、病虫害管理情况,并及时向农户和企业技术人员详细了解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情况。

粮食生产安全与否是我们能否端牢中国饭碗的根本,我们不仅要有良田,还要有良种和良法。在水稻生产基地,专家们最关心的是:灌溉条件是否有保障?水肥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病、虫、草害等的防治效果怎么样?生产中还碰到过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生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专家们结合自身专业给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并鼓励种粮大户和种粮企业一是要不断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主动对接现代农业经营;二是要结合当地情况多选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选用设施设备和对接生产社会化服务,及时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在蔬果生产基地,专家们详细察看和询问有关水、肥、病、虫、草害管理情况。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专家们给予了详细的分析解答和耐心指导,指出:蔬果生产经营,健康栽培是基础,产量和品质是关键。目前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等是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因地因作物制宜,尽快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科学种植水平,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生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专家团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及时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从理论到实践,为种植户、农业企业技术人员赋能,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此次技术培训及田间调研活动得到黄坑镇政府、镇农办、驻镇工作队、镇人才驿站等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培训中,刘光华老师结合田间调研情况和在南雄深耕十余年的实践积累,做了 “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题培训,从理论到实践,系统介绍了在南雄蔬菜生产中多发病害、虫害的发生特点、危害以及田间识别诊断、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让广大种植户结合生产实际,从水旱轮作、健康栽培、选择抗病品种、土壤调理以及以预防为主、有针对性用药等方面着手,做好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提升蔬菜生产水平、产量和品质。

随后,邓兰生老师结合田间调研情况和自身多年来技术推广应用积累,做了 “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主题培训,将大量的生产应用案例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图片及简洁的文字呈现给参训学员,强调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多种粮、种好粮的现实意义。接着,邓兰生老师从水稻生产中肥料的选择、不同施肥方式方法利弊比较、现代农业机械设施设备的选用、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灌溉与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做了系统介绍,让参训学员从思想、理论到实践都有所收获,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

在答疑交流过程中,专家们一一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还特别强调水稻生产不仅关乎水稻本身的收益,还在黄坑镇当地的水旱轮作(黄烟-水稻、花生-水稻、蔬菜-水稻等)生产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水旱轮作更有利于土壤结构调整优化、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以及病、虫、草害管理等。

强化校地合作,共享产教融合成果

驻镇帮镇扶村制度,鼓励高校、科技企业、科技组织等挑选员工或优秀学生,组成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下沉镇村,切实打通科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强化校地合作,可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地方政府在土地、生产经营、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座谈交流中,校地双方均表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发挥人才驿站功能,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学研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提升当地农业科技水平,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在帮镇扶村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更多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组团式服务,组织多种形式的、不同专业内容的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将为黄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做出更大贡献,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农村科技特派员组团送技下乡,助力南雄黄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8-22 16:08:3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何丹艺 张心怡 殷小雨

为更好发挥科技支撑优势,提升帮镇扶村效果,近日,由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邓兰生、食品学院邢明老师带领的专家团队,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驻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刘光华老师、华南农业大学驻翁源县周陂镇农村科技特派员伏广农老师及研究生代表,组成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深入广东南雄市黄坑镇农业生产一线、镇村经济实体、专业合作社等地开展调研与技术指导,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探讨校地合作路径,积极践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宗旨,为当地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田间调研,把脉问诊促提升

盛夏时节,专家们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水稻、蔬果等作物的生产栽培、水、肥、病虫害管理情况,并及时向农户和企业技术人员详细了解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情况。

粮食生产安全与否是我们能否端牢中国饭碗的根本,我们不仅要有良田,还要有良种和良法。在水稻生产基地,专家们最关心的是:灌溉条件是否有保障?水肥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病、虫、草害等的防治效果怎么样?生产中还碰到过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生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专家们结合自身专业给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并鼓励种粮大户和种粮企业一是要不断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主动对接现代农业经营;二是要结合当地情况多选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选用设施设备和对接生产社会化服务,及时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在蔬果生产基地,专家们详细察看和询问有关水、肥、病、虫、草害管理情况。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专家们给予了详细的分析解答和耐心指导,指出:蔬果生产经营,健康栽培是基础,产量和品质是关键。目前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等是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因地因作物制宜,尽快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科学种植水平,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生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专家团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及时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从理论到实践,为种植户、农业企业技术人员赋能,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此次技术培训及田间调研活动得到黄坑镇政府、镇农办、驻镇工作队、镇人才驿站等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培训中,刘光华老师结合田间调研情况和在南雄深耕十余年的实践积累,做了 “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题培训,从理论到实践,系统介绍了在南雄蔬菜生产中多发病害、虫害的发生特点、危害以及田间识别诊断、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让广大种植户结合生产实际,从水旱轮作、健康栽培、选择抗病品种、土壤调理以及以预防为主、有针对性用药等方面着手,做好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提升蔬菜生产水平、产量和品质。

随后,邓兰生老师结合田间调研情况和自身多年来技术推广应用积累,做了 “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主题培训,将大量的生产应用案例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图片及简洁的文字呈现给参训学员,强调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多种粮、种好粮的现实意义。接着,邓兰生老师从水稻生产中肥料的选择、不同施肥方式方法利弊比较、现代农业机械设施设备的选用、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灌溉与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做了系统介绍,让参训学员从思想、理论到实践都有所收获,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

在答疑交流过程中,专家们一一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还特别强调水稻生产不仅关乎水稻本身的收益,还在黄坑镇当地的水旱轮作(黄烟-水稻、花生-水稻、蔬菜-水稻等)生产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水旱轮作更有利于土壤结构调整优化、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以及病、虫、草害管理等。

强化校地合作,共享产教融合成果

驻镇帮镇扶村制度,鼓励高校、科技企业、科技组织等挑选员工或优秀学生,组成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下沉镇村,切实打通科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强化校地合作,可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地方政府在土地、生产经营、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座谈交流中,校地双方均表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发挥人才驿站功能,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学研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提升当地农业科技水平,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在帮镇扶村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更多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组团式服务,组织多种形式的、不同专业内容的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将为黄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做出更大贡献,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