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绘新卷——前郭县扎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3-08-31 10:37:0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前郭县乡村振兴局

2023年,前郭县坚持以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推动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1+2+3+N”动态监测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根本点

动态调整后,全县共有脱贫人口4807户8675人,监测对象657户1227人。前郭县坚持围绕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指标”,将收入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发展庭院经济、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奖补措施等,截至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549元,计划到今年9月末增速达到16%以上。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系统、防返贫监测程序APP”两个平台维护,在全省数据质量通报中多次排名全省第一,作为全省防返贫监测手机APP四个试点县之一,率先启动线上申报程序,在所有农户家中张贴宣传海报,确保能够熟练通过线上进行申报;常态化开展县、乡、村三级排查,县直各部门按月组织数据比对,乡镇对申请纳入监测范围的户及时审核,各村防返贫监测员不间断入户走访排查,及时发现收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存在风险情况,确保“应纳尽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所有纳入监测的农户及时落实帮扶措施,通过增加收入、改善住房条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等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突出项目带动和资产监管,紧握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点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几年来累计实施种植、养殖、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167个,实现全县所有脱贫人口全覆盖。今年,重点围绕肉牛产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重点工作,投入资金2614万元,谋划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产业项目9个,按照年投资额不低于5%的比例实现收益,产生收益用于脱贫人口增收。支持发展“庭院经济”,采取“订单+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房前屋后闲散土地及空间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目前,全县发展庭院经济脱贫户、监测户共1484户,户均可增收2600元至3000元。扎实开展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工作,明确资产确权到县、乡、村三级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回头看”,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分别建立资产台账,县级建立资产总账,确保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效益。

“1334”举措助力“千村示范”,找准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点

按照全省“千村示范”创建的统一安排部署,从2021年开始每年创建50个示范村,计划到2025年对全县233个行政村整体打造一遍。今年,在推进“百村提升”“吉乡农创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乡一村”特色村庄打造,推动全域村庄整体面貌、农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依据。采取三级网格包保模式,坚持“县级统筹、乡镇落实、部门联动”,对标全省“九有六无”标准清单式推进,为示范村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普及扩面。落实四项具体措施,通过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开展“干净人家”“积分超市”创建评选、营造浓厚乡村文化氛围,全面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广“积分超市”做法作为全省“千村示范”创建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通过近年来的打造,长山镇四克基村乡村治理、查干湖镇西索恩图村旅游带动、图那嘎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等一批示范样板村已初步完成,全县形成了北部成片,南部连线,西部布点的空间格局。

建立三个机制,形成扎实高效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支撑点

为切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千村示范创建、乡村建设行动等各项工作落实,建立了“统筹协调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网格化包保”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机制,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与乡村信息采集工作统筹开展,对全县22个乡镇、233个行政村、583个自然屯、13万户农户全覆盖排查采集,信息采集工作在全省视频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协调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机制,成立督导检查工作组,重点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千村示范创建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行督导排查,不定期组织抽查、检查,以各类问题动态清零、清仓见底推动工作落实。采取网格化包保机制,坚持“县级统筹、乡镇落实、部门联动”,县级领导靠前指挥,各乡镇落实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加大督促指导,推行“十户一组”,以村为单位按10—15户为“一组”划分责任片区,统筹做好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等工作,充分整合各级力量,凝聚工作合力。(供稿:吉林省前郭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绘新卷——前郭县扎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3-08-31 10:37:0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前郭县乡村振兴局

2023年,前郭县坚持以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推动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1+2+3+N”动态监测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根本点

动态调整后,全县共有脱贫人口4807户8675人,监测对象657户1227人。前郭县坚持围绕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指标”,将收入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发展庭院经济、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奖补措施等,截至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549元,计划到今年9月末增速达到16%以上。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系统、防返贫监测程序APP”两个平台维护,在全省数据质量通报中多次排名全省第一,作为全省防返贫监测手机APP四个试点县之一,率先启动线上申报程序,在所有农户家中张贴宣传海报,确保能够熟练通过线上进行申报;常态化开展县、乡、村三级排查,县直各部门按月组织数据比对,乡镇对申请纳入监测范围的户及时审核,各村防返贫监测员不间断入户走访排查,及时发现收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存在风险情况,确保“应纳尽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所有纳入监测的农户及时落实帮扶措施,通过增加收入、改善住房条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等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突出项目带动和资产监管,紧握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点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几年来累计实施种植、养殖、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167个,实现全县所有脱贫人口全覆盖。今年,重点围绕肉牛产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重点工作,投入资金2614万元,谋划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产业项目9个,按照年投资额不低于5%的比例实现收益,产生收益用于脱贫人口增收。支持发展“庭院经济”,采取“订单+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房前屋后闲散土地及空间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目前,全县发展庭院经济脱贫户、监测户共1484户,户均可增收2600元至3000元。扎实开展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工作,明确资产确权到县、乡、村三级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回头看”,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分别建立资产台账,县级建立资产总账,确保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效益。

“1334”举措助力“千村示范”,找准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点

按照全省“千村示范”创建的统一安排部署,从2021年开始每年创建50个示范村,计划到2025年对全县233个行政村整体打造一遍。今年,在推进“百村提升”“吉乡农创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乡一村”特色村庄打造,推动全域村庄整体面貌、农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依据。采取三级网格包保模式,坚持“县级统筹、乡镇落实、部门联动”,对标全省“九有六无”标准清单式推进,为示范村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普及扩面。落实四项具体措施,通过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开展“干净人家”“积分超市”创建评选、营造浓厚乡村文化氛围,全面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广“积分超市”做法作为全省“千村示范”创建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通过近年来的打造,长山镇四克基村乡村治理、查干湖镇西索恩图村旅游带动、图那嘎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等一批示范样板村已初步完成,全县形成了北部成片,南部连线,西部布点的空间格局。

建立三个机制,形成扎实高效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支撑点

为切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千村示范创建、乡村建设行动等各项工作落实,建立了“统筹协调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网格化包保”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机制,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与乡村信息采集工作统筹开展,对全县22个乡镇、233个行政村、583个自然屯、13万户农户全覆盖排查采集,信息采集工作在全省视频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协调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机制,成立督导检查工作组,重点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千村示范创建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行督导排查,不定期组织抽查、检查,以各类问题动态清零、清仓见底推动工作落实。采取网格化包保机制,坚持“县级统筹、乡镇落实、部门联动”,县级领导靠前指挥,各乡镇落实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加大督促指导,推行“十户一组”,以村为单位按10—15户为“一组”划分责任片区,统筹做好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等工作,充分整合各级力量,凝聚工作合力。(供稿:吉林省前郭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