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庄严之问”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时间:2023-10-16 23:23:02来源:《人民之友》作者:

今年是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9月20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乌兰出席并讲话,副主任张剑飞、胡旭晟出席,副主任彭国甫主持,秘书长王晓科出席。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迎春率12个省直部门的负责人到会应询。

0001.jpg

促进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

专题询问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曹健华、刘准、白丽琼、贾志光,以及列席本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许玲莉、向汉春、邓春贤等提出询问。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关键是要做大做强做优帮扶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如何解决帮扶产业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完善帮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曹健华率先发问。
 “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过渡期,需要把扶贫产业接续培育成为振兴产业。但受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少数帮扶产业发展不正常,一些帮扶产业联农带农形式单一、效果不好。”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毛朝晖坦言。他表示,将逐一摸底,对发展较好的帮扶产业进一步巩固,对发展一般的强链补链,对半死不活的盘活资源,对失败的产业谋划替代项目。同时,加强联农带农前置审查和全过程监管,确保帮扶实效。
 “‘十四五’期间力争再培育和创建4个集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建球表示,针对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强的问题,将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案,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倍增行动,健全和完善监管体制,建立帮扶企业诚信制度,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给脱贫群众。
从2024年起,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将不再实施。“脱贫地区对后续政策的走向关注度很高,希望尽快出台新的政策。”曹健华提问省财政厅厅长刘文杰,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财政支持?刘文杰表示,虽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今年底到期,但省财政厅将坚持以项目为牵引,推进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将用途相近、功能相似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她还透露,将力争今年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比重在60%以上。

关注易地搬迁群众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共搬迁了18.7万户69.4万人,点多面广,特别是随着房屋使用年限增加,房屋维修需求也逐年增加。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存在房屋质量安全隐患成为普遍难题,如何解决?
针对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准的提问,省发改委副主任杜中华表示,将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搬迁安置住房质量安全排查和群众诉求迅速回应制度。还将通过县级财政、居民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建立房屋维修基金,引入物业制度。同时,推动建立房屋管护财政专项,减轻县级财政压力。省住建厅厅长唐道明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居民自建房专项整治排查,对于农房建设进行全面管理,对鉴定为C、D级的危房加快整治和改造。
 我省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全省脱贫人口的增速。刘准提问:“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偏慢问题?”毛朝晖回答,将加强跟踪监测,突出分类施策,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发挥好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项目等吸纳作用,帮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对无劳动力人口,加强兜底保障,做好社会帮扶。王建球表示,要带动农民增收,继续推动资产变资源,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调研发现,脱贫人口就业存在着就近就业质量不高、公益性岗位泛福利化、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切实防止返贫?”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贾志光提问。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人口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务工收入,稳住就业稳住务工就是稳住了脱贫大局,稳住了乡村振兴的基础。”省人社厅厅长李永军表示,将坚决落实就业促进政策,畅通就业渠道,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并对脱贫劳动力培训补贴上浮70%,实现培训工种全覆盖。
 就如何兜住低收入人口的生活底线,切实防止返贫,省民政厅厅长曹忠平表示,将进一步健全长效帮扶机制,优化低保认定条件和审核程序,适当拓展“单人户保”范围,确保脱贫不脱政策。将进一步健全预警指标体系,提高主动发现能力,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近年来,新农合缴费标准持续上涨,成了不少脱贫家庭沉重的负担。请问省医保局,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省人大代表许玲莉点名提问。“我们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我们也制订了参保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实行全额资助,对低保等困难人员资助50%。”省医保局副局长伍国用从政策方面作了解释,表示将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众参保,同时提高医保待遇和服务水平,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目前,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在调研中,我发现部分地方还存在水压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如何解决?”省人大代表向汉春提问省水利厅厅长罗毅君。罗毅君介绍,从7月开始,已组织对全省2.9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排查整改。将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三化”模式。到2025年底,优先推进30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
 省人大代表邓春贤来自边远山区,他直截了当指出,山区林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如有人口相对较少的村组公路没有达到通畅标准、已建村组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等。如何补齐这些短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马捷说,一是要压实地方对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责任;二是要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三是要加强指导监管,强化项目质量监督。
 医疗和教育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领域,已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白丽琼对此非常关注。她提问,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李小松坦诚表示,将加快培养一批本村本地“留得住”的村医,完善育才引才机制,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拓宽基层医务人员晋升通道;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
 如何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今年我省启动了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设,并列为2023年省人民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首。”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静表示,将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情况,指导市县做好农村学校的布局规划,全面优化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
“我们将以这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坚持扛牢‘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政治责任。”张迎春代表省人民政府表态,全面贯彻执行《湖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围绕目标任务,抓实重点工作,主攻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并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监督。省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增强监督实效,形成工作合力,为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人大力量。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地方声音    
部委省市

湖南:“庄严之问”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时间:2023-10-16 23:23:02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

今年是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9月20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乌兰出席并讲话,副主任张剑飞、胡旭晟出席,副主任彭国甫主持,秘书长王晓科出席。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迎春率12个省直部门的负责人到会应询。

0001.jpg

促进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

专题询问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曹健华、刘准、白丽琼、贾志光,以及列席本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许玲莉、向汉春、邓春贤等提出询问。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关键是要做大做强做优帮扶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如何解决帮扶产业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完善帮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曹健华率先发问。
 “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过渡期,需要把扶贫产业接续培育成为振兴产业。但受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少数帮扶产业发展不正常,一些帮扶产业联农带农形式单一、效果不好。”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毛朝晖坦言。他表示,将逐一摸底,对发展较好的帮扶产业进一步巩固,对发展一般的强链补链,对半死不活的盘活资源,对失败的产业谋划替代项目。同时,加强联农带农前置审查和全过程监管,确保帮扶实效。
 “‘十四五’期间力争再培育和创建4个集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建球表示,针对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强的问题,将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案,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倍增行动,健全和完善监管体制,建立帮扶企业诚信制度,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给脱贫群众。
从2024年起,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将不再实施。“脱贫地区对后续政策的走向关注度很高,希望尽快出台新的政策。”曹健华提问省财政厅厅长刘文杰,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财政支持?刘文杰表示,虽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今年底到期,但省财政厅将坚持以项目为牵引,推进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将用途相近、功能相似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她还透露,将力争今年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比重在60%以上。

关注易地搬迁群众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共搬迁了18.7万户69.4万人,点多面广,特别是随着房屋使用年限增加,房屋维修需求也逐年增加。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存在房屋质量安全隐患成为普遍难题,如何解决?
针对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准的提问,省发改委副主任杜中华表示,将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搬迁安置住房质量安全排查和群众诉求迅速回应制度。还将通过县级财政、居民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建立房屋维修基金,引入物业制度。同时,推动建立房屋管护财政专项,减轻县级财政压力。省住建厅厅长唐道明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居民自建房专项整治排查,对于农房建设进行全面管理,对鉴定为C、D级的危房加快整治和改造。
 我省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全省脱贫人口的增速。刘准提问:“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偏慢问题?”毛朝晖回答,将加强跟踪监测,突出分类施策,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发挥好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项目等吸纳作用,帮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对无劳动力人口,加强兜底保障,做好社会帮扶。王建球表示,要带动农民增收,继续推动资产变资源,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调研发现,脱贫人口就业存在着就近就业质量不高、公益性岗位泛福利化、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切实防止返贫?”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贾志光提问。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人口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务工收入,稳住就业稳住务工就是稳住了脱贫大局,稳住了乡村振兴的基础。”省人社厅厅长李永军表示,将坚决落实就业促进政策,畅通就业渠道,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并对脱贫劳动力培训补贴上浮70%,实现培训工种全覆盖。
 就如何兜住低收入人口的生活底线,切实防止返贫,省民政厅厅长曹忠平表示,将进一步健全长效帮扶机制,优化低保认定条件和审核程序,适当拓展“单人户保”范围,确保脱贫不脱政策。将进一步健全预警指标体系,提高主动发现能力,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近年来,新农合缴费标准持续上涨,成了不少脱贫家庭沉重的负担。请问省医保局,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省人大代表许玲莉点名提问。“我们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我们也制订了参保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实行全额资助,对低保等困难人员资助50%。”省医保局副局长伍国用从政策方面作了解释,表示将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众参保,同时提高医保待遇和服务水平,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目前,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在调研中,我发现部分地方还存在水压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如何解决?”省人大代表向汉春提问省水利厅厅长罗毅君。罗毅君介绍,从7月开始,已组织对全省2.9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排查整改。将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三化”模式。到2025年底,优先推进30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
 省人大代表邓春贤来自边远山区,他直截了当指出,山区林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如有人口相对较少的村组公路没有达到通畅标准、已建村组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等。如何补齐这些短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马捷说,一是要压实地方对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责任;二是要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三是要加强指导监管,强化项目质量监督。
 医疗和教育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领域,已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白丽琼对此非常关注。她提问,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李小松坦诚表示,将加快培养一批本村本地“留得住”的村医,完善育才引才机制,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拓宽基层医务人员晋升通道;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
 如何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今年我省启动了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设,并列为2023年省人民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首。”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静表示,将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情况,指导市县做好农村学校的布局规划,全面优化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
“我们将以这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坚持扛牢‘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政治责任。”张迎春代表省人民政府表态,全面贯彻执行《湖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围绕目标任务,抓实重点工作,主攻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并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监督。省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增强监督实效,形成工作合力,为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人大力量。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