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如何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牌”?

时间:2023-11-30 00:22:59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毕淑敏

当前,河南、山东等多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着力厚植人才沃土,培养人才队伍,将人才资源嵌入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有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一些乡村地区涌现出一批乡村人才,他们在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知识、技能和资源,通常具有高学历、专业知识,或在商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有丰富经验。同时,这些人了解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思维和创新活力,还可作为桥梁连接城市和农村,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

眼下,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已取得诸多成果。在农村创新方面,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农村物流、市场接入和农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缩小了农村数字鸿沟。而在文化传承方面,他们关注乡村文化、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维护乡村社区的文化根基。一些国家采取了积极行动吸引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值得借鉴。比如,瑞典实施了农村发展计划,鼓励乡村人才回归农村,开展创业项目,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可见,乡村人才的参与涉及多个领域,凸显了他们的多面性和多功能性,为乡村治理提供多元化支持和解决方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更好地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明确他们的权利和责任。还要建立培训机制,培育他们的乡村发展意识和发展战略眼光。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推动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项目,共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乡村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与当地居民的需求相匹配,确保乡村治理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乡村人才的参与不会导致权力滥用或浪费资源。此外,加强对乡村青年的培养和教育,鼓励他们投身乡村治理和发展工作,以确保乡村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和传承。

综上所述,只有积极发挥乡村人才的功能与作用,通过扎实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吸引力强、发展空间广阔的乡村人才生态,才能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从而统筹推进乡村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如何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牌”?

时间:2023-11-30 00:22:5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毕淑敏

当前,河南、山东等多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着力厚植人才沃土,培养人才队伍,将人才资源嵌入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有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一些乡村地区涌现出一批乡村人才,他们在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知识、技能和资源,通常具有高学历、专业知识,或在商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有丰富经验。同时,这些人了解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思维和创新活力,还可作为桥梁连接城市和农村,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

眼下,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已取得诸多成果。在农村创新方面,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农村物流、市场接入和农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缩小了农村数字鸿沟。而在文化传承方面,他们关注乡村文化、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维护乡村社区的文化根基。一些国家采取了积极行动吸引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值得借鉴。比如,瑞典实施了农村发展计划,鼓励乡村人才回归农村,开展创业项目,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可见,乡村人才的参与涉及多个领域,凸显了他们的多面性和多功能性,为乡村治理提供多元化支持和解决方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更好地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明确他们的权利和责任。还要建立培训机制,培育他们的乡村发展意识和发展战略眼光。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推动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项目,共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乡村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与当地居民的需求相匹配,确保乡村治理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乡村人才的参与不会导致权力滥用或浪费资源。此外,加强对乡村青年的培养和教育,鼓励他们投身乡村治理和发展工作,以确保乡村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和传承。

综上所述,只有积极发挥乡村人才的功能与作用,通过扎实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吸引力强、发展空间广阔的乡村人才生态,才能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从而统筹推进乡村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