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塘村来了一支驻村“铁军”

时间:2023-12-26 00:21:4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24期作者:陈子烁 李昊君

2022年6月,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干部肖细军、杨川与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本土干部陈洪军组成一支驻村工作队,到湖塘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他们时刻将百姓冷暖挂在心间,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幸福、村庄致富贡献力量,以实干精神获得了村民口中“‘铁军’工作队”的称呼。

“志愿队”强党建堡垒
“我刚刚在巡查的时候,发现有栋古民居墙体裂开了,要及时安排工匠来修补。”“龚全珍志愿服务队”成员周树平来到湖塘村村委会反映情况。
“龚全珍志愿服务队”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为学习、传承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精神而成立的,旨在鼓励和引导村内党员群众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古民居保护等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做龚全珍式好党员。目前,湖塘村内40栋古建筑的日常巡查全部由“龚全珍志愿服务队”负责。
“村里工作多且复杂,仅仅依靠几位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力量非常有限,要想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就需要寻求村内每一名党员的帮助。”在驻村第一书记肖细军看来,组建“龚全珍志愿服务队”后,湖塘村多项工作只靠村干部推动、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0002.jpg

湖塘村村干部正在“女人茶”茶桌上与村民拉家常。

“龚全珍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在村内经常可以看到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手拿政策宣传手册,在村民家中讲解政策的场景。据统计,志愿服务队成立后累计协助村“两委”宣传政策6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20余次,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拉近了干部群众关系。慢慢地,村“两委”班子与群众之间的误解少了,逐渐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获得了村内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民与干部交流多了,村子里的短板弱项也就更容易梳理了。针对村民反映的各项问题,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出了“三个落实+五美创建”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即落实监测监管机制、有效衔接政策及驻村帮扶工作,创建“和谐有序之美”“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共建共享之美”“文明淳朴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不断激发湖塘村乡村振兴新动能。
湖塘村党支部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已锤炼为一支有情怀、有想法、有活力、敢干事的队伍,并荣获江西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称号。
“红古绿”焕发新动能
“点塔!”随着老人高吭的吆喝和紧凑的锣鼓声,三位魁梧大汉举起火把点亮宝塔,瞬间火光直冲塔顶。
烧塔、烤串、电影、集市、打卡……今年的中秋节上,湖塘村的烧烤庙会格外热闹。
为了助力湖塘村文旅项目,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思变,一方面深挖“红古绿”三色资源禀赋,另一方面对接引入市场化人才团队与优秀旅游运营公司。此次中秋烧烤庙会,正是湖塘村与企业运营团队合作后的一次尝试。
湖塘村“红古绿”三色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方面,湖塘村是著名的“路口大捷”主战场,现存红军指挥部、临时医院、食堂等革命旧址。古色方面,湖塘村现存明清古建筑40栋,风格独具“湖塘”特色。绿色方面,村南云山与石门山风景区相连成片,山间风景秀丽,是“夜仰星光俯瞰灯光”的观景佳地。
虽然具备资源优势,但在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中,驻村工作队发现,湖塘村的游客接待服务能力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旅游观光线路。
为此,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商议出“红色传承、古色飘香、绿色发展”这一产业发展思路,并围绕这一思路争资金、跑项目、引技术,将“红古绿”资源转化成湖塘村的“聚宝盆”。
2022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湖塘村争取到项目资金500余万元,新建一栋游客服务中心,改造一栋村庄最大的古民居,布展村庄义齿创业展示馆,并修建生态绿道、岁月古道以及古民居巷等,打造了村庄“三点三线”特色文旅线路。
0003.jpg
湖塘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正在通过新媒体推介本地农产品。
基础设施可以通过项目资金建好,但想要“用好”就要靠专业的人才。为此,驻村工作队依托莲花县“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与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西省文旅科技特派团等单位积极对接,引入外部人才资源。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湖塘乡村文旅产业逐渐走上正轨。2022年,湖塘村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观光旅游团近百个,村集体经济首次突破20万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持续关心、支持、帮助下,湖塘村将搭建起以文旅产业发展为纽带,有效带动湖塘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肖细军对湖塘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女人茶”变治理良方
“原来这条路很窄,小汽车都很难会车,一不留神就掉下去了,现在路宽了,大家出行方便了不少。”湖塘村村民刘达喜高兴地说。
前段时间,有村民在“女人茶”茶桌上反映村内前往船湾湖的道路较窄,村民行车不便。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实地查看路况后,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将路基宽度由原来的4.2米拓宽至5.2米,方便了附近160余人的日常出行。
所谓“女人茶”,本是湖塘村村民每逢农闲或节庆日,家家户户坐在一起喝的一种本地茶,喝茶的同时唠一唠家长里短。驻村工作队在与村民闲聊过程中发现,这小小的一张“女人茶”桌,简直就是村里的“信息交流中心”,村里大大小小的事这里第一时间都会知晓。
于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定,将村民议事平台“搬”到了“女人茶”桌上,通过一张方桌、几杯茶水,众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里短,调纠纷、解民忧,帮群众解决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如今,“女人茶”不仅是湖塘村的一项民俗文化,更成为了湖塘村共建共治共享的代名词。
在“女人茶”茶桌上,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湖塘村常住人口大多为“三留守”人群,仅留守儿童就有近20人。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只能见几次父母,这些孩子们极度缺少陪伴。
为了缓解留守儿童的问题,驻村工作队使用争取到的2万元资金,以湖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设立了童心港湾,并聘请了一位童伴妈妈,为留守儿童提供日常陪护和教育。
童心港湾建成后,孩子们基础的陪护和教育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因社交圈小、长期情感缺失、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导致村内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内向、寡言等情况。为此,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尝试着让儿童参与一些力所能力的志愿服务,在村庄中化身“服务员”,免费为游客提供咨询带路服务;化身“清洁员”,帮忙打扫村内公共环境卫生;化身“小演员”,参与拍摄村庄宣传视频,在各项活动中扮演角色……此举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参与感,提升了自信心,更是让思想道德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驻村以来,湖塘村的驻村工作队用使命担当践行组织的信任与重托,用脚步和汗水书写为民真情,赢得了全村人的信赖和赞誉。“我们的队员有的变黑了、有的变瘦了,但是村子越来越漂亮了,村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值!”肖细军说。
(作者:陈子烁 李昊君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人民政府)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湖塘村来了一支驻村“铁军”

时间:2023-12-26 00:21:4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24期

作者:陈子烁 李昊君

2022年6月,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干部肖细军、杨川与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本土干部陈洪军组成一支驻村工作队,到湖塘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他们时刻将百姓冷暖挂在心间,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幸福、村庄致富贡献力量,以实干精神获得了村民口中“‘铁军’工作队”的称呼。

“志愿队”强党建堡垒
“我刚刚在巡查的时候,发现有栋古民居墙体裂开了,要及时安排工匠来修补。”“龚全珍志愿服务队”成员周树平来到湖塘村村委会反映情况。
“龚全珍志愿服务队”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为学习、传承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精神而成立的,旨在鼓励和引导村内党员群众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古民居保护等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做龚全珍式好党员。目前,湖塘村内40栋古建筑的日常巡查全部由“龚全珍志愿服务队”负责。
“村里工作多且复杂,仅仅依靠几位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力量非常有限,要想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就需要寻求村内每一名党员的帮助。”在驻村第一书记肖细军看来,组建“龚全珍志愿服务队”后,湖塘村多项工作只靠村干部推动、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0002.jpg

湖塘村村干部正在“女人茶”茶桌上与村民拉家常。

“龚全珍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在村内经常可以看到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手拿政策宣传手册,在村民家中讲解政策的场景。据统计,志愿服务队成立后累计协助村“两委”宣传政策6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20余次,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拉近了干部群众关系。慢慢地,村“两委”班子与群众之间的误解少了,逐渐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获得了村内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民与干部交流多了,村子里的短板弱项也就更容易梳理了。针对村民反映的各项问题,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提出了“三个落实+五美创建”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即落实监测监管机制、有效衔接政策及驻村帮扶工作,创建“和谐有序之美”“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共建共享之美”“文明淳朴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不断激发湖塘村乡村振兴新动能。
湖塘村党支部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已锤炼为一支有情怀、有想法、有活力、敢干事的队伍,并荣获江西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称号。
“红古绿”焕发新动能
“点塔!”随着老人高吭的吆喝和紧凑的锣鼓声,三位魁梧大汉举起火把点亮宝塔,瞬间火光直冲塔顶。
烧塔、烤串、电影、集市、打卡……今年的中秋节上,湖塘村的烧烤庙会格外热闹。
为了助力湖塘村文旅项目,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思变,一方面深挖“红古绿”三色资源禀赋,另一方面对接引入市场化人才团队与优秀旅游运营公司。此次中秋烧烤庙会,正是湖塘村与企业运营团队合作后的一次尝试。
湖塘村“红古绿”三色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方面,湖塘村是著名的“路口大捷”主战场,现存红军指挥部、临时医院、食堂等革命旧址。古色方面,湖塘村现存明清古建筑40栋,风格独具“湖塘”特色。绿色方面,村南云山与石门山风景区相连成片,山间风景秀丽,是“夜仰星光俯瞰灯光”的观景佳地。
虽然具备资源优势,但在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中,驻村工作队发现,湖塘村的游客接待服务能力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旅游观光线路。
为此,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商议出“红色传承、古色飘香、绿色发展”这一产业发展思路,并围绕这一思路争资金、跑项目、引技术,将“红古绿”资源转化成湖塘村的“聚宝盆”。
2022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湖塘村争取到项目资金500余万元,新建一栋游客服务中心,改造一栋村庄最大的古民居,布展村庄义齿创业展示馆,并修建生态绿道、岁月古道以及古民居巷等,打造了村庄“三点三线”特色文旅线路。
0003.jpg
湖塘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正在通过新媒体推介本地农产品。
基础设施可以通过项目资金建好,但想要“用好”就要靠专业的人才。为此,驻村工作队依托莲花县“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与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西省文旅科技特派团等单位积极对接,引入外部人才资源。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湖塘乡村文旅产业逐渐走上正轨。2022年,湖塘村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观光旅游团近百个,村集体经济首次突破20万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持续关心、支持、帮助下,湖塘村将搭建起以文旅产业发展为纽带,有效带动湖塘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肖细军对湖塘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女人茶”变治理良方
“原来这条路很窄,小汽车都很难会车,一不留神就掉下去了,现在路宽了,大家出行方便了不少。”湖塘村村民刘达喜高兴地说。
前段时间,有村民在“女人茶”茶桌上反映村内前往船湾湖的道路较窄,村民行车不便。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实地查看路况后,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将路基宽度由原来的4.2米拓宽至5.2米,方便了附近160余人的日常出行。
所谓“女人茶”,本是湖塘村村民每逢农闲或节庆日,家家户户坐在一起喝的一种本地茶,喝茶的同时唠一唠家长里短。驻村工作队在与村民闲聊过程中发现,这小小的一张“女人茶”桌,简直就是村里的“信息交流中心”,村里大大小小的事这里第一时间都会知晓。
于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定,将村民议事平台“搬”到了“女人茶”桌上,通过一张方桌、几杯茶水,众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里短,调纠纷、解民忧,帮群众解决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如今,“女人茶”不仅是湖塘村的一项民俗文化,更成为了湖塘村共建共治共享的代名词。
在“女人茶”茶桌上,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湖塘村常住人口大多为“三留守”人群,仅留守儿童就有近20人。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只能见几次父母,这些孩子们极度缺少陪伴。
为了缓解留守儿童的问题,驻村工作队使用争取到的2万元资金,以湖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设立了童心港湾,并聘请了一位童伴妈妈,为留守儿童提供日常陪护和教育。
童心港湾建成后,孩子们基础的陪护和教育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因社交圈小、长期情感缺失、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导致村内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内向、寡言等情况。为此,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尝试着让儿童参与一些力所能力的志愿服务,在村庄中化身“服务员”,免费为游客提供咨询带路服务;化身“清洁员”,帮忙打扫村内公共环境卫生;化身“小演员”,参与拍摄村庄宣传视频,在各项活动中扮演角色……此举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参与感,提升了自信心,更是让思想道德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驻村以来,湖塘村的驻村工作队用使命担当践行组织的信任与重托,用脚步和汗水书写为民真情,赢得了全村人的信赖和赞誉。“我们的队员有的变黑了、有的变瘦了,但是村子越来越漂亮了,村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值!”肖细军说。
(作者:陈子烁 李昊君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人民政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