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夏树:矢志为民鼓与呼

时间:2024-03-15 08:51:26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作者:赵泽琨

植根于沃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夏树就是这样一个从皖西大别山红色泥土里成长起来的中国名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有记录,有分析,有思考,有观点。通过小故事说出大道理,从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从实习记者到高级记者,从中央媒体驻省记者站站长,到京城担任报社副总编辑,杂志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副总编辑。他的作品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四十多次获得省部级新闻奖。他个人先后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的殊荣。

夏树是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是真正依靠调查研究,是真正为老百姓说话的记者。

取消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期盼。2000年春节前夕,天寒地冻,夏树选择了安徽巢湖市和县蹲点采访。撰写了来自农户、村、乡、县的调查报告,在《农民日报》上发了两个整版,详细分析了取消农业税的重要意义,以及税改前后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为国家决定取消农业税提供了重要的“基层声音”。受到了国务院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和表扬。

向困难村派驻第一书记,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创新。2009年11月6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浩突然去世,夏树第一时间赶到小岗村采访,结合自己六年跟踪采访沈浩积累的素材,从7号开始,连续发表了五篇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回应了网络上的大量不同声音,介绍了沈浩从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六年的工作,点点滴滴,原汁原味,特别介绍了小岗村村民两次按手印要求沈浩留任的情况。文中引用了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的原话:“沈浩是为我们小岗村发展累死的,他是当代焦裕禄。”用讲述事实的手法,让各种不实的猜测和议论失去立论基础,产生了正面的传播效果,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说,《农民日报》在全国率先宣传沈浩先进事迹,引导了舆论,弘扬了正气。后来沈浩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夏树成为安徽省委确定的沈浩事迹报告团成员,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部委、高校、部队宣讲介绍沈浩事迹五十四场。

那年淮河发大水。大堤上不时出现一个背着黑色帆布包、穿着长筒雨靴、戴着草帽的中年汉子,他是排水的农民?还是养鱼的大户?都不是,他就是记者夏树。暴雨、特大暴雨敲打着淮河流域。夏树的足迹踏遍了淮河两岸。在跟踪报道中思考,为啥淮河代代治水代代灾。他想中央级大报不仅要及时反映救灾抗洪,更要反思总结教训和经验,发出自己的声音。他的想法得到了报社编辑部的支持。于是,他从沿淮安徽阜阳的王家坝到正阳关,再到临淮岗,经蚌埠闸,一直走到江苏的洪泽湖,泥里来,水里去,沿着淮河行程500多公里,采访了40多位水利专家、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一天晚上,从大堤上的灾民点采访过后,往霍邱县城走的时候,汽车打滑侧翻下去,被河边上的一棵歪脖子大柳树挡住,才避免了“葬身淮河”。天道酬勤,他写出的“从淮河抗洪看淮河治理”五篇系列报道,受到水利部的高度肯定,列为治淮参考资料。

笔尖天地大,笔尖有风雷。夏树同志长期在中央媒体工作,几十年笔耕不辍,采写新闻稿件两千多篇,数百万字。他还出版了《乡村聚焦》《旅痕》《农民合作组织理论与实务》等多本专著,为维护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鼓与呼。夏树的社会知名度很高,他还经常应邀给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干部学院讲课,受到广泛欢迎。由于他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贡献,202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者系农业农村部电影电视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高级编辑,中宣部四个一批拔尖人才)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振兴人物    

夏树:矢志为民鼓与呼

时间:2024-03-15 08:51:26

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作者:赵泽琨

植根于沃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夏树就是这样一个从皖西大别山红色泥土里成长起来的中国名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有记录,有分析,有思考,有观点。通过小故事说出大道理,从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从实习记者到高级记者,从中央媒体驻省记者站站长,到京城担任报社副总编辑,杂志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副总编辑。他的作品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四十多次获得省部级新闻奖。他个人先后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的殊荣。

夏树是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是真正依靠调查研究,是真正为老百姓说话的记者。

取消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期盼。2000年春节前夕,天寒地冻,夏树选择了安徽巢湖市和县蹲点采访。撰写了来自农户、村、乡、县的调查报告,在《农民日报》上发了两个整版,详细分析了取消农业税的重要意义,以及税改前后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为国家决定取消农业税提供了重要的“基层声音”。受到了国务院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和表扬。

向困难村派驻第一书记,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创新。2009年11月6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浩突然去世,夏树第一时间赶到小岗村采访,结合自己六年跟踪采访沈浩积累的素材,从7号开始,连续发表了五篇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回应了网络上的大量不同声音,介绍了沈浩从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六年的工作,点点滴滴,原汁原味,特别介绍了小岗村村民两次按手印要求沈浩留任的情况。文中引用了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的原话:“沈浩是为我们小岗村发展累死的,他是当代焦裕禄。”用讲述事实的手法,让各种不实的猜测和议论失去立论基础,产生了正面的传播效果,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说,《农民日报》在全国率先宣传沈浩先进事迹,引导了舆论,弘扬了正气。后来沈浩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夏树成为安徽省委确定的沈浩事迹报告团成员,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部委、高校、部队宣讲介绍沈浩事迹五十四场。

那年淮河发大水。大堤上不时出现一个背着黑色帆布包、穿着长筒雨靴、戴着草帽的中年汉子,他是排水的农民?还是养鱼的大户?都不是,他就是记者夏树。暴雨、特大暴雨敲打着淮河流域。夏树的足迹踏遍了淮河两岸。在跟踪报道中思考,为啥淮河代代治水代代灾。他想中央级大报不仅要及时反映救灾抗洪,更要反思总结教训和经验,发出自己的声音。他的想法得到了报社编辑部的支持。于是,他从沿淮安徽阜阳的王家坝到正阳关,再到临淮岗,经蚌埠闸,一直走到江苏的洪泽湖,泥里来,水里去,沿着淮河行程500多公里,采访了40多位水利专家、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一天晚上,从大堤上的灾民点采访过后,往霍邱县城走的时候,汽车打滑侧翻下去,被河边上的一棵歪脖子大柳树挡住,才避免了“葬身淮河”。天道酬勤,他写出的“从淮河抗洪看淮河治理”五篇系列报道,受到水利部的高度肯定,列为治淮参考资料。

笔尖天地大,笔尖有风雷。夏树同志长期在中央媒体工作,几十年笔耕不辍,采写新闻稿件两千多篇,数百万字。他还出版了《乡村聚焦》《旅痕》《农民合作组织理论与实务》等多本专著,为维护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鼓与呼。夏树的社会知名度很高,他还经常应邀给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干部学院讲课,受到广泛欢迎。由于他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贡献,202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者系农业农村部电影电视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高级编辑,中宣部四个一批拔尖人才)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