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驻村记
“广东虽为经济强省,但各地区间的发展却极不平衡,尤其粤北山区的一些市县,农村群众增收致富难。”这是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谢耘早年在粤北山区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期间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早年的农村工作经历让他对粤北山区的乡亲们有着别样的情愫。
2021年6月,当得知广东省委将选派干部到党组织薄弱的重点村开展驻村帮扶时,谢耘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名字填在报名表上。不久后,他再次重返粤北山区,投身于“三农”事业,成为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水边镇流寨村驻村第一书记。
流寨村驻村第一书记谢耘(左一)正在号召村民开展麻竹种植。
乡村学堂“心”动力
“我们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居然是个工商管理博士,博士搞搞研究可以,管好咱们村可不一定行。”面对村民的质疑,谢耘并未多言。他深知,没有摸清村情民意就没有发言权。
于是,谢耘踏上了深入农村的调研之路。他用双脚走遍了流寨村的每一寸土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掌握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情况。
谢耘调研后发现,水边学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达到了80%左右,这些学生面对陌生人时十分拘谨,对于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也没什么规划。如何让孩子在缺乏父母陪伴和教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了谢耘深思的问题。
为此,谢耘试着在每年寒暑假期间,在水边学校或流寨村村委会开展“阅读共享书香”活动,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滋养,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支持和鼓舞。
活动中,他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带着孩子们学习名著。在他看来,程门立雪、囊萤夜读等经典故事,不仅向学生们传递了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精神,还介绍了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途径;瓦特发明蒸汽机等创新故事,则可以鼓励孩子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除了为学生们提供名著书籍外,谢耘还注重培养孩子们学习和思考的方式方法。他教授小朋友们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谢书记现在不仅受学生们的欢迎,我们很多老师对他也很认可。”水边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廷琳表示,谢耘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多次组织社会力量在水边学校开展教师专项业务培训等活动,让当地教师获益良多。
风雨逆行砺初心
2022年,清远市遭遇连续强降雨袭击,经历了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流寨村也遭受了严重的洪水侵袭。洪峰过境首日,村内积水深至人腰,全村停水停电,形势异常严峻。
就在谢耘和当地干部一起争分夺秒组织村民撤离时,83岁的村民李祖权却拒绝撤离,他说:“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好多次大水都没事,我生在这里,死也要死在这里。”
为动员李祖权离开,谢耘向李祖权解释了不撤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他还动员李祖权的子女、旧友一同劝说,并表达了带领大家重建家园的信心。
最终,在谢耘与村干部一同努力下,流寨村全体村民安全撤离,避免了群众人身安全受到伤害。
洪水退去后,谢耘带着村干部与群众到各个自然村开展生产生活自救,他一边用铁锹清理村内道路、小巷的淤泥、砂石、杂物,帮助村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一边协助水边镇政府、农业农村部门以及相关保险公司开展灾情统计、灾情核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补贴农户,减少受灾农户的损失。
在完成抗洪救灾工作的同时,谢耘还肩负着水边镇洪灾期间的信息发布工作。他深入挖掘水边镇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用文字全面展现了水边镇在抗洪救灾各个阶段取得的一个个胜利。一篇篇生动感人的稿件传递了水边镇抗洪救灾的正能量,为水边人民群众战胜洪灾、重建家园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也为流寨村乃至水边镇募集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鉴于谢耘在抗洪救灾中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的荣誉。
小小麻竹换新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但是流寨村位于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重心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受到严格限制。受制于此,谢耘将目光转向生态种植和林下经济。
曾经,麻竹笋是流寨村的主导产业。如今,因人才短缺、种植技术不规范、品质参差不齐、销售方式粗犷等原因导致麻竹系列农产品效益每况愈下,农户种植积极性与种植效益连年下滑。
为改变这一现状,谢耘四处寻觅良才,以求焕发麻竹笋产业新生机,为村里培育一个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谢耘得知陈伟成曾是流寨村麻竹种植的佼佼者,有非常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但其在赚取了“第一桶金”后就放弃麻竹笋产业,转而投身其他行业。
为了邀请陈伟成再次“出山”,谢耘数次登门拜访,他结合国家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政策和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元农业产业的发展蓝图,表明了自己发展麻竹笋特色产业的决心。陈伟成被谢耘“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将自己的重心放回流寨村,助力流寨村麻竹笋产业发展。
2023年,在谢耘倡议下,流寨村成立了英德市禾悦麻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禾悦合作社),陈伟成是合作社的负责人。
禾悦合作社创办后,陈伟成不断改良麻竹系列农产品深加工工艺,大大提升了麻竹系列农产品的附加值,村集体收入也获得了显著增长。
去年,禾悦合作社为村集体带来了15万余元的收入,加上村集体原有的常态化收入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参考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指导价,禾悦合作社与村民签订订单收购合同。截至目前,麻竹笋产业已带动流寨村百余名农户就近就业增收。
今年,谢耘还计划为合作社引进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以进一步提升流寨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流寨村生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供稿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水边镇人民政府)
博士驻村记
时间:2024-07-06 12:26:54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3期
作者:植杰韬
“广东虽为经济强省,但各地区间的发展却极不平衡,尤其粤北山区的一些市县,农村群众增收致富难。”这是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谢耘早年在粤北山区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期间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早年的农村工作经历让他对粤北山区的乡亲们有着别样的情愫。
2021年6月,当得知广东省委将选派干部到党组织薄弱的重点村开展驻村帮扶时,谢耘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名字填在报名表上。不久后,他再次重返粤北山区,投身于“三农”事业,成为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水边镇流寨村驻村第一书记。
流寨村驻村第一书记谢耘(左一)正在号召村民开展麻竹种植。
乡村学堂“心”动力
“我们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居然是个工商管理博士,博士搞搞研究可以,管好咱们村可不一定行。”面对村民的质疑,谢耘并未多言。他深知,没有摸清村情民意就没有发言权。
于是,谢耘踏上了深入农村的调研之路。他用双脚走遍了流寨村的每一寸土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掌握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情况。
谢耘调研后发现,水边学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达到了80%左右,这些学生面对陌生人时十分拘谨,对于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也没什么规划。如何让孩子在缺乏父母陪伴和教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了谢耘深思的问题。
为此,谢耘试着在每年寒暑假期间,在水边学校或流寨村村委会开展“阅读共享书香”活动,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滋养,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支持和鼓舞。
活动中,他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带着孩子们学习名著。在他看来,程门立雪、囊萤夜读等经典故事,不仅向学生们传递了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的精神,还介绍了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途径;瓦特发明蒸汽机等创新故事,则可以鼓励孩子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除了为学生们提供名著书籍外,谢耘还注重培养孩子们学习和思考的方式方法。他教授小朋友们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谢书记现在不仅受学生们的欢迎,我们很多老师对他也很认可。”水边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廷琳表示,谢耘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多次组织社会力量在水边学校开展教师专项业务培训等活动,让当地教师获益良多。
风雨逆行砺初心
2022年,清远市遭遇连续强降雨袭击,经历了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流寨村也遭受了严重的洪水侵袭。洪峰过境首日,村内积水深至人腰,全村停水停电,形势异常严峻。
就在谢耘和当地干部一起争分夺秒组织村民撤离时,83岁的村民李祖权却拒绝撤离,他说:“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好多次大水都没事,我生在这里,死也要死在这里。”
为动员李祖权离开,谢耘向李祖权解释了不撤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他还动员李祖权的子女、旧友一同劝说,并表达了带领大家重建家园的信心。
最终,在谢耘与村干部一同努力下,流寨村全体村民安全撤离,避免了群众人身安全受到伤害。
洪水退去后,谢耘带着村干部与群众到各个自然村开展生产生活自救,他一边用铁锹清理村内道路、小巷的淤泥、砂石、杂物,帮助村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一边协助水边镇政府、农业农村部门以及相关保险公司开展灾情统计、灾情核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补贴农户,减少受灾农户的损失。
在完成抗洪救灾工作的同时,谢耘还肩负着水边镇洪灾期间的信息发布工作。他深入挖掘水边镇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用文字全面展现了水边镇在抗洪救灾各个阶段取得的一个个胜利。一篇篇生动感人的稿件传递了水边镇抗洪救灾的正能量,为水边人民群众战胜洪灾、重建家园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也为流寨村乃至水边镇募集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鉴于谢耘在抗洪救灾中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的荣誉。
小小麻竹换新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但是流寨村位于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重心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受到严格限制。受制于此,谢耘将目光转向生态种植和林下经济。
曾经,麻竹笋是流寨村的主导产业。如今,因人才短缺、种植技术不规范、品质参差不齐、销售方式粗犷等原因导致麻竹系列农产品效益每况愈下,农户种植积极性与种植效益连年下滑。
为改变这一现状,谢耘四处寻觅良才,以求焕发麻竹笋产业新生机,为村里培育一个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谢耘得知陈伟成曾是流寨村麻竹种植的佼佼者,有非常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但其在赚取了“第一桶金”后就放弃麻竹笋产业,转而投身其他行业。
为了邀请陈伟成再次“出山”,谢耘数次登门拜访,他结合国家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政策和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元农业产业的发展蓝图,表明了自己发展麻竹笋特色产业的决心。陈伟成被谢耘“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将自己的重心放回流寨村,助力流寨村麻竹笋产业发展。
2023年,在谢耘倡议下,流寨村成立了英德市禾悦麻竹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禾悦合作社),陈伟成是合作社的负责人。
禾悦合作社创办后,陈伟成不断改良麻竹系列农产品深加工工艺,大大提升了麻竹系列农产品的附加值,村集体收入也获得了显著增长。
去年,禾悦合作社为村集体带来了15万余元的收入,加上村集体原有的常态化收入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参考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指导价,禾悦合作社与村民签订订单收购合同。截至目前,麻竹笋产业已带动流寨村百余名农户就近就业增收。
今年,谢耘还计划为合作社引进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以进一步提升流寨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流寨村生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供稿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水边镇人民政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