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征途漫漫从头越——论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的精神坐标

时间:2022-03-25 18:48:2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04期作者:陈英敏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底色,也是乡土中国激荡、流淌着的最为动人的诗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成功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锻造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身处“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方位,遭逢如此紧迫的新时代命题,脱贫攻坚精神依然是我们的精神高地、智慧根源和信仰密码,是领航吾辈青年科技者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勇立时代潮头,实现个人抱负和家国担当的有力武器和持久动力。

1.jpg

广东省持续推动农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生态美丽宜居迈进。图为广东省美丽乡村——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官湖村鸟瞰图。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的上下同心。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谋利益的生动写照和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内蕴的广博视野与人民情怀。回望百年建党历史,正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九死亦无悔,用鲜血、生命浸染、守护信仰,带领中国人民劈波斩浪、栉风沐雨、无往而不胜,走过内忧外患的革命年代、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迎来百废待兴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抵达民族复兴征途上的一个个里程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需上下同心、举国同战,激发亿万人民的团结之力,齐心面对乡村振兴路上的风险挑战,书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合力“下好一盘棋”的崭新篇章。青年一代应立足这一价值立场,主动内化、变革自我的思想、观念、思维,在情感上认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的理想担当,在理论认知与日常践行中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总体要求和共同愿景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义无反顾、心无旁骛投身乡村振兴伟业,以创造无愧时代、不负韶华的绚烂人生。

召集在旌旗指引下的尽锐出战。将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场大考、大战。乡村振兴是锤炼党员干部的大熔炉、大擂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是乡村振兴主战场上的嘹亮号角。青年农业科技人员要始终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用智慧与情怀开垦丈量,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厚植,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锻造硬核能力,争当“三农”现代化图景上的精兵强将、精锐力量。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带“土味”、接“地气”,主动请缨,上山下乡,扎根基层一线,打赢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赋能乡村振兴的每一场战斗,攻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乡村振兴的每一座堡垒,提升科技资源精准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原动力,以找寻“三农”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支点。

2.jpg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新业态——乡村研学旅游蔚为成风。

体现科学态度导向下的精准务实。使出“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根本路径和重要经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减贫实践的根本逻辑。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情况参差不齐,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接地气、见实效。要胸怀全局、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需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当地状况、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群众需求和意愿等,统筹规划适合乡村异质性、特色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内生力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山东泰安桃都大地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努力打造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肥城模式。江西吉安以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为契机,在全市深入实施“百个红色名村”建设工程,激活红色基因,建强红色堡垒,发展红色产业,探索出一条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因而,乡村振兴实施策略很难以统一的范式、标准来考量,应当在具备可操作性的同时也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奋进在时代潮头前的开拓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难题,同样需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思路转型,以适应城乡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塑造融合、同步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培育更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联通,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要通过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2021年7月以来,广东省从延续落实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精准施策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多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促乡村振兴的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直接动力。乡村振兴要行稳致远必须得向科技创新要能量、要效率、要质量,确保“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作为青年科技人员,应注意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需求,需进一步拓展自我学科边界和服务领域,加速数字经济、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引导农业产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形成创新要素向乡村聚集的局面。

3.jpg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图为农林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屹立在千磨万击下的攻坚克难。千磨万击、不屈不挠、久久为功是中华民族自古而然的坚韧气质,“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血脉基因。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不信天、不认命、不服输,胼手胝足、坚韧不拔,7年硬生生抠出8公里“天路”,在绝壁上放响抗争命运、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第一炮。正是无数“毛相林”坚定信念、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神州大地次第呈现了色彩斑斓的美妙画卷。农业青年科技人要在这一精神伟力的引领下,聚焦农业现代化的“卡脖子”技术,如引领推动农产品产业结构转变使之与现代消费结构适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使之契合产业兴旺发展需求,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等,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敢于坚持,勇于接力,“过隘口”“攻山头”,真抓实干,不折不扣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以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坚守使命初心映照下的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鲜明映照。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和不竭动力,蕴藏着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乡村振兴要强调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提高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农业科技从业人员要依托田间学校、“三下乡”、职业技术学校、作物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方式和载体,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专业生产能力。农村天地广阔,机遇无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返乡创新创业,政府要抓住这一趋势,通过培训、实践、组织引导,激发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热忱,以有效应对农业转型的需要,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形成乡村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同时,要以人民满意与否、高兴与否、答应与否作为衡量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标尺,要挺立在人民心中,坚持民意导向,将农民群众所思、所求、所急、所盼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系列举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道远。漫漫征途,惟有奋斗。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必将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厚滋养和精神支撑,激发我们在新时代接续奋斗、一往无前!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学而时习    
高端视点

征途漫漫从头越——论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的精神坐标

时间:2022-03-25 18:48:2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04期

作者:陈英敏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底色,也是乡土中国激荡、流淌着的最为动人的诗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成功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锻造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身处“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方位,遭逢如此紧迫的新时代命题,脱贫攻坚精神依然是我们的精神高地、智慧根源和信仰密码,是领航吾辈青年科技者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勇立时代潮头,实现个人抱负和家国担当的有力武器和持久动力。

1.jpg

广东省持续推动农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生态美丽宜居迈进。图为广东省美丽乡村——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官湖村鸟瞰图。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的上下同心。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谋利益的生动写照和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内蕴的广博视野与人民情怀。回望百年建党历史,正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九死亦无悔,用鲜血、生命浸染、守护信仰,带领中国人民劈波斩浪、栉风沐雨、无往而不胜,走过内忧外患的革命年代、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迎来百废待兴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抵达民族复兴征途上的一个个里程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需上下同心、举国同战,激发亿万人民的团结之力,齐心面对乡村振兴路上的风险挑战,书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合力“下好一盘棋”的崭新篇章。青年一代应立足这一价值立场,主动内化、变革自我的思想、观念、思维,在情感上认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的理想担当,在理论认知与日常践行中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总体要求和共同愿景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义无反顾、心无旁骛投身乡村振兴伟业,以创造无愧时代、不负韶华的绚烂人生。

召集在旌旗指引下的尽锐出战。将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场大考、大战。乡村振兴是锤炼党员干部的大熔炉、大擂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是乡村振兴主战场上的嘹亮号角。青年农业科技人员要始终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用智慧与情怀开垦丈量,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厚植,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锻造硬核能力,争当“三农”现代化图景上的精兵强将、精锐力量。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带“土味”、接“地气”,主动请缨,上山下乡,扎根基层一线,打赢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赋能乡村振兴的每一场战斗,攻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乡村振兴的每一座堡垒,提升科技资源精准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原动力,以找寻“三农”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支点。

2.jpg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新业态——乡村研学旅游蔚为成风。

体现科学态度导向下的精准务实。使出“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根本路径和重要经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减贫实践的根本逻辑。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情况参差不齐,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接地气、见实效。要胸怀全局、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需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当地状况、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群众需求和意愿等,统筹规划适合乡村异质性、特色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内生力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山东泰安桃都大地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努力打造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肥城模式。江西吉安以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为契机,在全市深入实施“百个红色名村”建设工程,激活红色基因,建强红色堡垒,发展红色产业,探索出一条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因而,乡村振兴实施策略很难以统一的范式、标准来考量,应当在具备可操作性的同时也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奋进在时代潮头前的开拓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难题,同样需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思路转型,以适应城乡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塑造融合、同步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培育更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联通,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要通过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2021年7月以来,广东省从延续落实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精准施策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多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促乡村振兴的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直接动力。乡村振兴要行稳致远必须得向科技创新要能量、要效率、要质量,确保“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作为青年科技人员,应注意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需求,需进一步拓展自我学科边界和服务领域,加速数字经济、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引导农业产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形成创新要素向乡村聚集的局面。

3.jpg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图为农林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屹立在千磨万击下的攻坚克难。千磨万击、不屈不挠、久久为功是中华民族自古而然的坚韧气质,“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血脉基因。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不信天、不认命、不服输,胼手胝足、坚韧不拔,7年硬生生抠出8公里“天路”,在绝壁上放响抗争命运、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第一炮。正是无数“毛相林”坚定信念、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神州大地次第呈现了色彩斑斓的美妙画卷。农业青年科技人要在这一精神伟力的引领下,聚焦农业现代化的“卡脖子”技术,如引领推动农产品产业结构转变使之与现代消费结构适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使之契合产业兴旺发展需求,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等,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敢于坚持,勇于接力,“过隘口”“攻山头”,真抓实干,不折不扣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以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坚守使命初心映照下的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鲜明映照。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和不竭动力,蕴藏着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乡村振兴要强调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提高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农业科技从业人员要依托田间学校、“三下乡”、职业技术学校、作物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方式和载体,提升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专业生产能力。农村天地广阔,机遇无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返乡创新创业,政府要抓住这一趋势,通过培训、实践、组织引导,激发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热忱,以有效应对农业转型的需要,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形成乡村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同时,要以人民满意与否、高兴与否、答应与否作为衡量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标尺,要挺立在人民心中,坚持民意导向,将农民群众所思、所求、所急、所盼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系列举措。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道远。漫漫征途,惟有奋斗。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必将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厚滋养和精神支撑,激发我们在新时代接续奋斗、一往无前!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