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志杰: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1-14 08:58:09来源:农民日报作者:刘志杰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只有实现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农业发展后劲才更足,“第一动力”势能才更强,战略支撑才更稳。当前,山西省正处在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的重要时期,更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锚定攻关目标快出成果。要瞄准解决关键技术卡点、产业升级痛点、乡村建设堵点,力争攻克一批制约山西省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突出主攻方向,广泛征集发布现代种业、有机旱作、智能装备、精深加工、绿色发展5张清单46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为科技攻关指明方向。组织编制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部署在农机装备、绿色高效种养、特优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攻关攻坚,靶向解决短板弱项,做到产业有所求、技术有所应。

打造创新高地,重新架构管理体系,一体化推动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太谷国家科创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其“龙头”“旗手”作用,加快有机旱作、功能农业、杂粮分子育种等等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在以杂粮为重点的功能农业、功能食品上取得重要突破。发挥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力争在耕地地力提升、杂粮基因编辑等基础性原创性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发挥骨干创新主体引领支撑作用,力争在种业攻关、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绿色高效种养技术集成上,拿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同时,要设立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经费,在经费投入、用地保障、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保障,帮助解决诸如种质资源收集、成果试验示范、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的诸多具体问题。

聚焦成果转化多出产品。要持续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特优农产品。加强新品种培育。要开展全方位育种联合攻关,创制优质专用小麦、耐旱抗病玉米、酿造高粱、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等突破性的新品种,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肉羊新品种,促进山西省主要农作物、畜禽品种更新换代,满足多元化生产用种需求。加强农机装备研用。研制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小型农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提升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研制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智能收获等特色专用农机,适应新的种植模式需求。加快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提升山西省物质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绿色技术供给。研制生产新型饲料蛋白原料,推进豆粕替代,保障饲料原料有效供给。研制农作物秸秆快速腐熟剂,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效果。研究规模化养殖场减排调控技术,研制养殖场环境控制智能化设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促进规模养殖低碳减排。

紧扣产业需求早出效益。要持续推动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打好山西特色优势牌、有机旱作牌、加工转化牌。要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坚持科研与生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促进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科技赋能“有机旱作·晋品”,孕育品质更加出色的特色农产品。要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开展中低产田地力快速提升与定向培育,解决中低产田盐碱、干旱、瘠薄等突出问题,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支撑农业丰产稳产。集成推广抗旱健康土壤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艺机一体智能化、绿色覆盖减膜、生物防治减药等有机旱作技术,推进化肥农药替代、深度节水控水、废弃物循环利用,破解资源约束,增强有机旱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在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上下功夫,聚焦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在工艺研发、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上注入更多科技能量,攻关杂粮加工抗氧化、新型植物蛋白制品加工等技术,挖掘农产品潜在功能价值,延长加工产业链条,实现多级转化增值。

锤炼科技大军多出人才。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第一资源,要在攻关实践中培养一批梯次合理的科技人才。聚焦农业特优战略,重塑17个“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凝聚起支撑全产业链发展的科技战略“头雁”力量。要坚持引育并重,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科技计划实施中,引进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支高水平科研骨干队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牵头承担攻关项目,争取更多领军人才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尤其是要壮大推广骨干力量,出台《关于全省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指导意见》,市县规范设置机构、乡镇设置农技专岗,强化公益服务属性。要持续深化“三支队伍”改革,努力构建有机衔接行政事权、有力承接上级要求、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有为服务三农全局的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公费农科生培养,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三队包联”服务,以系统思维打通服务力量,培养全科专业技术人才。要培育市场化科技服务力量,引导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根据自身特点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广“因产定制”“技术托管”等新型服务模式。

培育应用主体力量,要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锁定培训率、持证率、从业率、增收率,充分发挥“田秀才”“土专家”在现代科技和传统技法融合中的引领和独特作用,分层分类分模块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培养一批种养能手和产业能人,推动“培训持证一体、产业就业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山西省投入1亿元布局15个试点县,实施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持证农民“机田证”一体化项目,打造农业工程师队伍,推动“人地机”融合发展,以人的素质能力提升带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创新管理机制争出活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特征,需要一套运行高效、导向鲜明、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建立攻关组织机制。要采取组织领导、技术责任“双线并行”,实施“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相关制度,明确专项专攻要求,遴选好项目带头人单位和负责人,集中核心优势团队攻关。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农业科技重大原创成果奖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创新创业援助机制,落实增值服务合理取酬相关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农牧渔业丰收奖评选、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健全绩效评价机制。要以技术创新度、产业关联度、发展贡献度为导向,以技术适配度、农民接受度、市场认可度为指标,对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核心技术等不同类型科技创新活动,实行分级分类评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山西将以“农业科技一体化、研发应用一体化、科技经济一体化”为方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支撑。(作者系山西省委农办主任,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学习园地    
高端视点

刘志杰: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1-14 08:58: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志杰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只有实现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农业发展后劲才更足,“第一动力”势能才更强,战略支撑才更稳。当前,山西省正处在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的重要时期,更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锚定攻关目标快出成果。要瞄准解决关键技术卡点、产业升级痛点、乡村建设堵点,力争攻克一批制约山西省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突出主攻方向,广泛征集发布现代种业、有机旱作、智能装备、精深加工、绿色发展5张清单46项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为科技攻关指明方向。组织编制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部署在农机装备、绿色高效种养、特优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攻关攻坚,靶向解决短板弱项,做到产业有所求、技术有所应。

打造创新高地,重新架构管理体系,一体化推动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太谷国家科创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其“龙头”“旗手”作用,加快有机旱作、功能农业、杂粮分子育种等等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在以杂粮为重点的功能农业、功能食品上取得重要突破。发挥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力争在耕地地力提升、杂粮基因编辑等基础性原创性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发挥骨干创新主体引领支撑作用,力争在种业攻关、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绿色高效种养技术集成上,拿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同时,要设立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经费,在经费投入、用地保障、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保障,帮助解决诸如种质资源收集、成果试验示范、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的诸多具体问题。

聚焦成果转化多出产品。要持续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特优农产品。加强新品种培育。要开展全方位育种联合攻关,创制优质专用小麦、耐旱抗病玉米、酿造高粱、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等突破性的新品种,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肉羊新品种,促进山西省主要农作物、畜禽品种更新换代,满足多元化生产用种需求。加强农机装备研用。研制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小型农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提升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研制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智能收获等特色专用农机,适应新的种植模式需求。加快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提升山西省物质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绿色技术供给。研制生产新型饲料蛋白原料,推进豆粕替代,保障饲料原料有效供给。研制农作物秸秆快速腐熟剂,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效果。研究规模化养殖场减排调控技术,研制养殖场环境控制智能化设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促进规模养殖低碳减排。

紧扣产业需求早出效益。要持续推动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打好山西特色优势牌、有机旱作牌、加工转化牌。要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坚持科研与生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促进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科技赋能“有机旱作·晋品”,孕育品质更加出色的特色农产品。要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开展中低产田地力快速提升与定向培育,解决中低产田盐碱、干旱、瘠薄等突出问题,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支撑农业丰产稳产。集成推广抗旱健康土壤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艺机一体智能化、绿色覆盖减膜、生物防治减药等有机旱作技术,推进化肥农药替代、深度节水控水、废弃物循环利用,破解资源约束,增强有机旱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在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上下功夫,聚焦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在工艺研发、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上注入更多科技能量,攻关杂粮加工抗氧化、新型植物蛋白制品加工等技术,挖掘农产品潜在功能价值,延长加工产业链条,实现多级转化增值。

锤炼科技大军多出人才。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第一资源,要在攻关实践中培养一批梯次合理的科技人才。聚焦农业特优战略,重塑17个“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凝聚起支撑全产业链发展的科技战略“头雁”力量。要坚持引育并重,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科技计划实施中,引进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支高水平科研骨干队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牵头承担攻关项目,争取更多领军人才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尤其是要壮大推广骨干力量,出台《关于全省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指导意见》,市县规范设置机构、乡镇设置农技专岗,强化公益服务属性。要持续深化“三支队伍”改革,努力构建有机衔接行政事权、有力承接上级要求、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有为服务三农全局的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公费农科生培养,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三队包联”服务,以系统思维打通服务力量,培养全科专业技术人才。要培育市场化科技服务力量,引导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根据自身特点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广“因产定制”“技术托管”等新型服务模式。

培育应用主体力量,要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锁定培训率、持证率、从业率、增收率,充分发挥“田秀才”“土专家”在现代科技和传统技法融合中的引领和独特作用,分层分类分模块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培养一批种养能手和产业能人,推动“培训持证一体、产业就业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山西省投入1亿元布局15个试点县,实施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持证农民“机田证”一体化项目,打造农业工程师队伍,推动“人地机”融合发展,以人的素质能力提升带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创新管理机制争出活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特征,需要一套运行高效、导向鲜明、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建立攻关组织机制。要采取组织领导、技术责任“双线并行”,实施“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相关制度,明确专项专攻要求,遴选好项目带头人单位和负责人,集中核心优势团队攻关。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农业科技重大原创成果奖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创新创业援助机制,落实增值服务合理取酬相关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农牧渔业丰收奖评选、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健全绩效评价机制。要以技术创新度、产业关联度、发展贡献度为导向,以技术适配度、农民接受度、市场认可度为指标,对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核心技术等不同类型科技创新活动,实行分级分类评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山西将以“农业科技一体化、研发应用一体化、科技经济一体化”为方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支撑。(作者系山西省委农办主任,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