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普安:以感恩之心呵护“感恩茶园”

时间:2022-06-07 19:46:2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1期作者:本刊记者 王万亮

1.jpg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地瓜镇“‘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俯瞰图。这里道路蜿蜒、茶苗葱翠,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初夏清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的群山、林海、村落都沉浸在水汽氤氲之中。在地瓜镇、白沙乡的茶山间,一株株“白叶一号”茶树含露滴翠,静静地接受大自然的滋养。

给予这些茶树丰厚滋养的不只是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还有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与普安县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2018年10月,黄杜村向普安县捐赠6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帮助普安县种植2000亩茶园,覆盖2个乡镇10个村(社区)。因此,普安县把当年在地瓜镇种植的1500亩、白沙乡种植的500亩白茶基地一起命名为“‘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以下简称“感恩茶园”)。

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普安县把“感恩茶园”的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建设园区,因需培训提升茶农管护水平,延长链条提升带动效应,书写了以感恩之心呵护“感恩茶园”的“普安故事”。

千里深情同所愿

黄杜村与普安县地瓜镇、白沙乡相隔近2000公里。2018年以来,他们以茶苗为媒,结下了深厚情谊。为办好捐、受双方共同关注的事,普安县在茶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普安县负责“感恩茶园”项目实施、管理的县级、乡镇、村“两委”等干部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书”——《普安“白叶一号”工程施工方案》出镜率颇高。这个方案不只是明确了项目规划、建设标准,还对项目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实施计划、效益分析、利益联结、茶园管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体规划。

对于“感恩茶园”项目的实施,普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专题会18次,推动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正在实现“荒山变茶山、贫困户变茶农、山区变景区”三个转变。

为把“感恩茶园”建设好,发展好,并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普安县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地矿测绘院对普安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市场情况、茶叶生长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感恩茶园”项目的实施既符合着眼长远的发展要求,又体现因地制宜的特色。按照“核心示范引领、多片联动推进、做大茶园规模”的总体要求,普安县依托2000亩茶园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布局了1万多亩白茶种植基地。

在茶园建设中,普安县整合各类资金3000多万元投入茶园建设。该县在“感恩茶园”建成6.73公里进场路、3.2公里产业路,配套完成高位水池、蓄水池、管网铺设、拦水坝等工程。

在浙江省宁波市帮扶工作队的帮助和协调下,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2.8亿元打造生产、加工、管理一体化的“白叶一号”产业园,明确将普安作为浙茶集团在西部地区进行名优茶加工的基地。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并成功推出“携茶”产品。

真情实技护茶园

茶山如幕,绿叶起舞,夏日的“感恩茶园”在微风习习中演绎着美妙舞曲。茶山中来回穿梭的忙碌身影宛若灵动的音符。这些忙碌的身影,有茶农,有干部,也有深入茶园开展技术指导的专家、技术人员。

为抓好“感恩茶园”后续管护,推进茶苗提质增效,普安县采取“政府引建、企业参建、合作社主建、农户参与”的茶园管护模式,研究制定《普安“白叶一号”工程感恩茶园后续管护实施方案》等。普安县强化技术支撑,坚持既“走出去”,又“请进来”,组织县内相关人员到黄杜村考察学习3次,积极对接邀请安吉县专家、省州农口专家、相关部门技术骨干深入茶园给予技术指导30余次,开展培训20余期,培训茶农1000余人次,邀请各级茶叶专家到普安调研考察提供技术指导20余次。自平整土地以来,黄杜村长期选派技术人员到普安做技术指导,为全县2000亩“感恩茶园”建设和后续管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山里种了茶,我们有的忙。”负责茶树管护的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村民张梅说,自从村里有了茶山以后,政府经常安排专技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又掌握了一项新技术。

为抓好后续管护,推进茶苗提质增效,不能仅靠培训,还得注重机制建设,根据自身实际多琢磨、勤总结。抓好“感恩茶园”规范有序管理,提高茶苗成活率,普安县在坚持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两建三看四要”的茶园管护机制。其中,“两建”指建好管理队伍和建好管理体系。建好管理队伍即建立平台公司专业化管理队伍和培训茶园管护队伍;建好管理体系,即建立涵盖巡查、耕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等内容的茶园管理技术体系。“三看”包括:一看叶,二看草,三看茶苗少不少。四要指掌握“追肥、亮脚、揭膜、清沟”四要点,确保追肥要及时,茶苗要“亮脚”,揭膜要科学,清沟要适当。

得益于多地专家和普安县相关领域对“感恩茶园”管护的用心、当地茶农呵护的精心,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给普安县的600万株茶苗长势喜人。

2.jpg

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茶苗运到普安县后,当地举行了“感恩茶苗”发放仪式,以提升当地茶农的感恩意识。

“感恩茶园”飘香远

“‘白叶一号’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普安的发展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积极意义。一是茶园本身产生的带农惠农效益,二是茶园示范带动全县茶叶产业不断壮大,三是激发茶农感恩意识,提升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普安县相关领导表示,“白叶一号”项目对普安的发展意义深远。

为充分发挥“感恩茶园”的惠农作用,帮助当地农户拓宽增收渠道,普安县通过“县级统筹、龙头企业链接、合作社组织、低收入户参与”的方式,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脱贫攻坚期的贫困户”带贫益贫模式,合理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激励当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茶园管理,激发内生动力。明确由国有企业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地瓜镇屯上村、白沙乡卡塘村种植基地各成立一家合作社,流转土地1244亩,兑现流转费69.72万元,惠及农户178户,户均增收3917元。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脱贫攻坚期的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3655”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即企业共享30%、脱贫攻坚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的脱贫户)共享60%、合作社共享5%、土地流转共享5%],实现四方共享。2021年3月12日,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实现开园采摘,共采摘鲜叶4421斤,产值27万元,带动农户693人(1468人次)增收13.5万元;2022年3月中旬,普安“感恩茶园”开园采摘,目前经过两轮采摘,共收获茶青33000斤。

“这几天忙着采茶,每天能挣100多块钱。平时茶园里的活也挺多,一年下来收入不少呢!”今年清明前,在“感恩茶园”采茶的村民谭化爱感慨,“这茶树就是我们的‘摇钱树’哦!” 

相较于自身产生的经济效益,“感恩茶园”对普安县茶叶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更为宝贵。普安县的一家茶叶企业负责人黄仕洪说,短短几年,普安县许多荒山变茶山、山区变景区,这都离不开“感恩茶园”的示范带动。

近年来,普安县以感恩茶园为标杆,全面掀起种茶热潮,依托2000亩茶园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拓展带动全县1.1万亩安吉白茶发展,带动周围低收入户实现了增收发展。

随着“感恩茶园”项目的深入推进,捐、受双方的情谊也愈加深厚。借此契机,普安县充分利用群众会、共商会、电视、自媒体等平台,开展感恩教育,切实将“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意识”等精神讲深讲透,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现在,乡亲们增收致富了,个个感念党的恩情!”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党支部书记李贺成说,村里人都知道是安吉黄杜村给他们捐助了茶苗,为铭记这份恩情,村民会情不自禁地唱山歌,颂恩情。

“好山好水大水塘,各级领导来帮忙,白茶铺就致富路,世世代代永不忘”“白茶基地秋风凉,‘白叶一号’暖心肠;荒山栽满‘摇钱树’,万代不忘共产党”……这些都是普安群众自发创作的山歌。歌声婉转悠扬,萦绕在美丽茶山,回荡在普安大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贵州普安:以感恩之心呵护“感恩茶园”

时间:2022-06-07 19:46:2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1期

作者:本刊记者 王万亮

1.jpg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地瓜镇“‘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俯瞰图。这里道路蜿蜒、茶苗葱翠,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初夏清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的群山、林海、村落都沉浸在水汽氤氲之中。在地瓜镇、白沙乡的茶山间,一株株“白叶一号”茶树含露滴翠,静静地接受大自然的滋养。

给予这些茶树丰厚滋养的不只是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还有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与普安县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2018年10月,黄杜村向普安县捐赠6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帮助普安县种植2000亩茶园,覆盖2个乡镇10个村(社区)。因此,普安县把当年在地瓜镇种植的1500亩、白沙乡种植的500亩白茶基地一起命名为“‘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以下简称“感恩茶园”)。

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普安县把“感恩茶园”的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建设园区,因需培训提升茶农管护水平,延长链条提升带动效应,书写了以感恩之心呵护“感恩茶园”的“普安故事”。

千里深情同所愿

黄杜村与普安县地瓜镇、白沙乡相隔近2000公里。2018年以来,他们以茶苗为媒,结下了深厚情谊。为办好捐、受双方共同关注的事,普安县在茶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普安县负责“感恩茶园”项目实施、管理的县级、乡镇、村“两委”等干部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书”——《普安“白叶一号”工程施工方案》出镜率颇高。这个方案不只是明确了项目规划、建设标准,还对项目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实施计划、效益分析、利益联结、茶园管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体规划。

对于“感恩茶园”项目的实施,普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专题会18次,推动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正在实现“荒山变茶山、贫困户变茶农、山区变景区”三个转变。

为把“感恩茶园”建设好,发展好,并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普安县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地矿测绘院对普安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市场情况、茶叶生长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感恩茶园”项目的实施既符合着眼长远的发展要求,又体现因地制宜的特色。按照“核心示范引领、多片联动推进、做大茶园规模”的总体要求,普安县依托2000亩茶园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布局了1万多亩白茶种植基地。

在茶园建设中,普安县整合各类资金3000多万元投入茶园建设。该县在“感恩茶园”建成6.73公里进场路、3.2公里产业路,配套完成高位水池、蓄水池、管网铺设、拦水坝等工程。

在浙江省宁波市帮扶工作队的帮助和协调下,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2.8亿元打造生产、加工、管理一体化的“白叶一号”产业园,明确将普安作为浙茶集团在西部地区进行名优茶加工的基地。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并成功推出“携茶”产品。

真情实技护茶园

茶山如幕,绿叶起舞,夏日的“感恩茶园”在微风习习中演绎着美妙舞曲。茶山中来回穿梭的忙碌身影宛若灵动的音符。这些忙碌的身影,有茶农,有干部,也有深入茶园开展技术指导的专家、技术人员。

为抓好“感恩茶园”后续管护,推进茶苗提质增效,普安县采取“政府引建、企业参建、合作社主建、农户参与”的茶园管护模式,研究制定《普安“白叶一号”工程感恩茶园后续管护实施方案》等。普安县强化技术支撑,坚持既“走出去”,又“请进来”,组织县内相关人员到黄杜村考察学习3次,积极对接邀请安吉县专家、省州农口专家、相关部门技术骨干深入茶园给予技术指导30余次,开展培训20余期,培训茶农1000余人次,邀请各级茶叶专家到普安调研考察提供技术指导20余次。自平整土地以来,黄杜村长期选派技术人员到普安做技术指导,为全县2000亩“感恩茶园”建设和后续管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山里种了茶,我们有的忙。”负责茶树管护的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村民张梅说,自从村里有了茶山以后,政府经常安排专技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又掌握了一项新技术。

为抓好后续管护,推进茶苗提质增效,不能仅靠培训,还得注重机制建设,根据自身实际多琢磨、勤总结。抓好“感恩茶园”规范有序管理,提高茶苗成活率,普安县在坚持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两建三看四要”的茶园管护机制。其中,“两建”指建好管理队伍和建好管理体系。建好管理队伍即建立平台公司专业化管理队伍和培训茶园管护队伍;建好管理体系,即建立涵盖巡查、耕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等内容的茶园管理技术体系。“三看”包括:一看叶,二看草,三看茶苗少不少。四要指掌握“追肥、亮脚、揭膜、清沟”四要点,确保追肥要及时,茶苗要“亮脚”,揭膜要科学,清沟要适当。

得益于多地专家和普安县相关领域对“感恩茶园”管护的用心、当地茶农呵护的精心,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给普安县的600万株茶苗长势喜人。

2.jpg

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茶苗运到普安县后,当地举行了“感恩茶苗”发放仪式,以提升当地茶农的感恩意识。

“感恩茶园”飘香远

“‘白叶一号’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普安的发展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积极意义。一是茶园本身产生的带农惠农效益,二是茶园示范带动全县茶叶产业不断壮大,三是激发茶农感恩意识,提升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普安县相关领导表示,“白叶一号”项目对普安的发展意义深远。

为充分发挥“感恩茶园”的惠农作用,帮助当地农户拓宽增收渠道,普安县通过“县级统筹、龙头企业链接、合作社组织、低收入户参与”的方式,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脱贫攻坚期的贫困户”带贫益贫模式,合理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激励当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茶园管理,激发内生动力。明确由国有企业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地瓜镇屯上村、白沙乡卡塘村种植基地各成立一家合作社,流转土地1244亩,兑现流转费69.72万元,惠及农户178户,户均增收3917元。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脱贫攻坚期的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3655”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即企业共享30%、脱贫攻坚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的脱贫户)共享60%、合作社共享5%、土地流转共享5%],实现四方共享。2021年3月12日,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实现开园采摘,共采摘鲜叶4421斤,产值27万元,带动农户693人(1468人次)增收13.5万元;2022年3月中旬,普安“感恩茶园”开园采摘,目前经过两轮采摘,共收获茶青33000斤。

“这几天忙着采茶,每天能挣100多块钱。平时茶园里的活也挺多,一年下来收入不少呢!”今年清明前,在“感恩茶园”采茶的村民谭化爱感慨,“这茶树就是我们的‘摇钱树’哦!” 

相较于自身产生的经济效益,“感恩茶园”对普安县茶叶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更为宝贵。普安县的一家茶叶企业负责人黄仕洪说,短短几年,普安县许多荒山变茶山、山区变景区,这都离不开“感恩茶园”的示范带动。

近年来,普安县以感恩茶园为标杆,全面掀起种茶热潮,依托2000亩茶园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拓展带动全县1.1万亩安吉白茶发展,带动周围低收入户实现了增收发展。

随着“感恩茶园”项目的深入推进,捐、受双方的情谊也愈加深厚。借此契机,普安县充分利用群众会、共商会、电视、自媒体等平台,开展感恩教育,切实将“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意识”等精神讲深讲透,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现在,乡亲们增收致富了,个个感念党的恩情!”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党支部书记李贺成说,村里人都知道是安吉黄杜村给他们捐助了茶苗,为铭记这份恩情,村民会情不自禁地唱山歌,颂恩情。

“好山好水大水塘,各级领导来帮忙,白茶铺就致富路,世世代代永不忘”“白茶基地秋风凉,‘白叶一号’暖心肠;荒山栽满‘摇钱树’,万代不忘共产党”……这些都是普安群众自发创作的山歌。歌声婉转悠扬,萦绕在美丽茶山,回荡在普安大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