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德保县多脉村:和谐乡村留住美丽乡愁

时间:2022-07-13 13:56:1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潘菲菲

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乡风文明红旗村”“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德保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获评自治区级三星级党组织。

多脉村位于德保县东凌镇西南部,距离县城约55公里,下辖25个自然屯共298户1121人。多脉村坚持“党建+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探索“互联网+乡村治理”的乡村治理新局面,全力推动智慧乡村建设。

多脉村梯田_副本.jpg

(多脉村美丽恬静的田园风光)

炎炎夏日,走进多脉村村部,广西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学生们正与村民们热火朝天的开展进村道路休整。阳光之下,学生们们忙碌的身影与俊俏的村庄、青翠山峦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

学生_副本.jpg

(广西艺术学院学生正在美化进村主干道)

多脉村坚持党建为引领,健全村部值班制度,让群众随时可以到村部办理事务,工作队也经常带领村“两委”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民意,做好记录,为下步工作做准备。“这几年,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多脉村实现了各屯通水泥路、通路灯,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驻村第一书记陈秋裕介绍。

据悉,多脉村积极筹集多方资金,在多脉屯内新建了一座垃圾池,告别了多脉村无垃圾池的历史。同时,联合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专业人员进行村部文化广场改造、示范性微菜园及村史馆的设计建设。

广西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学生小刘满头大汗的说:“通过下乡实践,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更坚定了我用行动、用汗水、用热爱为乡村谋发的信心。”村民和学生们建设乡村的热情犹如七月似火的骄阳,用手中的铁锹和画笔,描绘着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

美丽乡村,要想美得长久、美得实在,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近年来,多脉村探索发展种桑养蚕、生猪以及生态鸡等“3+1”特色产业,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群致富共同体土鸡养殖基地,带动全村42户脱贫户发展产业,带动率为39.6%。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以农民实惠为目的,以支部合作为推力,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实现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共建共融的美好愿景。目前产业覆盖率达100%,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养鸡能人农生兵是个返乡创业者,他性格豪爽、有着强烈的发家致富想法,他于2018年决定返乡创业。这几年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考察多脉村地理环境并综合分析之后,农生兵决定利用自家茶油果林无污染、杂草茂盛、生态好的优势,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茶油果林生态养鸡,秉着“绿色安全致富”的理念,农生兵生态养鸡坊的想法应运而生。说干就干,农生兵在自家茶油果树下搭建起养鸡棚,并在村集体经济的支持下从市场上购买了1000羽小鸡苗开始进行养殖。鸡棚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养鸡坊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总投资额5万多元,设备齐全、四面环山、无任何污染源、远离城市喧嚣,是在海拔高处建起的生态养鸡坊。

陈秋裕书记和农生兵等人经常坐在一起讨论生态养鸡坊的事,从技术、防疫、喂养,到销售模式等。为了让生态鸡有更宽的销售渠道,他们借助帮扶后援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这一宣传平台,将多脉村生态鸡销往县市内外,获得消费者青睐。

沿着进村道路到达村部,映入眼帘的是颇有诗意的葡萄滕架,藤架下是村民闲暇时休闲品茶的桌椅,旁边是古色古香的村史文化馆。

纺织机_副本.jpg

(村史馆中承载着文明历史的纺车)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史是文化之根、乡愁之魂,是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村史馆则让人们故土留根、文脉传承,存留那一抹乡愁。该村村史馆由该村第一书记陈秋裕设计,村史馆里的纺车、石磨、蓑衣、木犁、壮族服饰等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老物件,无声地讲述着这个普通乡村经历的变迁。

门口_副本.jpg

(村部悠闲惬意的民歌广场)

一件件物品承载着历史,一幅幅图片记录了进程,一篇篇文字浓缩着记忆,展现着淳朴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推动乡村走向振兴,帮助农民走向富裕。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德保    
聚焦两会

广西德保县多脉村:和谐乡村留住美丽乡愁

时间:2022-07-13 13:56:1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潘菲菲

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乡风文明红旗村”“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德保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获评自治区级三星级党组织。

多脉村位于德保县东凌镇西南部,距离县城约55公里,下辖25个自然屯共298户1121人。多脉村坚持“党建+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探索“互联网+乡村治理”的乡村治理新局面,全力推动智慧乡村建设。

多脉村梯田_副本.jpg

(多脉村美丽恬静的田园风光)

炎炎夏日,走进多脉村村部,广西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学生们正与村民们热火朝天的开展进村道路休整。阳光之下,学生们们忙碌的身影与俊俏的村庄、青翠山峦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

学生_副本.jpg

(广西艺术学院学生正在美化进村主干道)

多脉村坚持党建为引领,健全村部值班制度,让群众随时可以到村部办理事务,工作队也经常带领村“两委”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民意,做好记录,为下步工作做准备。“这几年,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多脉村实现了各屯通水泥路、通路灯,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驻村第一书记陈秋裕介绍。

据悉,多脉村积极筹集多方资金,在多脉屯内新建了一座垃圾池,告别了多脉村无垃圾池的历史。同时,联合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专业人员进行村部文化广场改造、示范性微菜园及村史馆的设计建设。

广西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学生小刘满头大汗的说:“通过下乡实践,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更坚定了我用行动、用汗水、用热爱为乡村谋发的信心。”村民和学生们建设乡村的热情犹如七月似火的骄阳,用手中的铁锹和画笔,描绘着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

美丽乡村,要想美得长久、美得实在,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近年来,多脉村探索发展种桑养蚕、生猪以及生态鸡等“3+1”特色产业,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群致富共同体土鸡养殖基地,带动全村42户脱贫户发展产业,带动率为39.6%。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把合作社经济做大做强,以农民实惠为目的,以支部合作为推力,形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实现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共建共融的美好愿景。目前产业覆盖率达100%,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养鸡能人农生兵是个返乡创业者,他性格豪爽、有着强烈的发家致富想法,他于2018年决定返乡创业。这几年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考察多脉村地理环境并综合分析之后,农生兵决定利用自家茶油果林无污染、杂草茂盛、生态好的优势,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茶油果林生态养鸡,秉着“绿色安全致富”的理念,农生兵生态养鸡坊的想法应运而生。说干就干,农生兵在自家茶油果树下搭建起养鸡棚,并在村集体经济的支持下从市场上购买了1000羽小鸡苗开始进行养殖。鸡棚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养鸡坊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总投资额5万多元,设备齐全、四面环山、无任何污染源、远离城市喧嚣,是在海拔高处建起的生态养鸡坊。

陈秋裕书记和农生兵等人经常坐在一起讨论生态养鸡坊的事,从技术、防疫、喂养,到销售模式等。为了让生态鸡有更宽的销售渠道,他们借助帮扶后援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这一宣传平台,将多脉村生态鸡销往县市内外,获得消费者青睐。

沿着进村道路到达村部,映入眼帘的是颇有诗意的葡萄滕架,藤架下是村民闲暇时休闲品茶的桌椅,旁边是古色古香的村史文化馆。

纺织机_副本.jpg

(村史馆中承载着文明历史的纺车)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史是文化之根、乡愁之魂,是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村史馆则让人们故土留根、文脉传承,存留那一抹乡愁。该村村史馆由该村第一书记陈秋裕设计,村史馆里的纺车、石磨、蓑衣、木犁、壮族服饰等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老物件,无声地讲述着这个普通乡村经历的变迁。

门口_副本.jpg

(村部悠闲惬意的民歌广场)

一件件物品承载着历史,一幅幅图片记录了进程,一篇篇文字浓缩着记忆,展现着淳朴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推动乡村走向振兴,帮助农民走向富裕。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