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黄河故道柳色新 ——退休老党员薛玉富的林业助农致富梦

时间:2022-07-28 09:51:5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曹道伟 李豫

薛玉富和柳树站在一起,瘦削的身子就像一棵柳树。一聊起来,他的话就像柳叶一样稠,都是他和柳树的故事,都是他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的梦想。

1.jpg

薛玉富是原武镇小村人,父亲在他八九岁时就去世了,母亲领着他姐弟三人艰难度日,家庭生活的贫穷,使他养成了不怕苦,能吃苦,肯吃苦的性格。他勤奋好学,一直上到高中,成了村里少有的文化人。

1989年,薛玉富到原武镇林业所工作,从此,他开始和各种树打交道,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

原阳县是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在这块土地上多次决口泛滥,原阳的土地形成了北面沙地、中间背河洼地盐碱地、大堤南高滩地三种不同的土壤结构,曾经是“风起沙茫茫,无风也尘扬。鸟无歇荫树,民无隔夜粮。”背河洼地更是林业的老大难地区,土壤特点是瘦、盐、冷、板、浸,树木极其不易成活。

薛玉富性格倔强,从不向困难低头,他也看到乡亲们种不成树的苦恼,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培育出一种能适应原阳县所有地方都能生长的树种,而且还能够生长得快、能够成材、帮民致富的树种。

1994年,薛玉富调到原阳县林业局工作,他踏实肯干,有一股子钻劲儿,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1998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12月,他就任原阳县苗圃场场长,党支部书记。后来又任原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和新乡市沿黄林木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jpg

虽然职位在变,但是他改变家乡林业面貌的初心不变,他帮助群众走上林业致富路的使命未改。

为了培育理想的树种,他上内蒙,到山西,去安徽……爬高山,越沙漠,蹚河流……饿了就啃口干馒头,渴了就喝口沟里的水,历经多少个寒来暑往,历经无数次艰难困苦,把适应性较强的树种给带回到家乡。

外来的树种还得因地制宜,还得顺应原阳的自然条件,薛玉富带着职工跑遍了全县里所有种柳树的地方,剪柳条、砍树枝、扦插培育、驯化。在种植培育过程中,他不顾自己体弱有病,除草、浇水、整地,什么活都干,脚腿被划伤,几次晕倒,但他从不停歇。

3.jpg

经过近十年的精心选育、驯化,2008年,薛玉富终于培育出了适宜滩区、山区、盐碱地区和水稻种植区生长的柳树新品种。这种柳树,不但抗盐碱、抗风沙,而且长势快,幼苗7个月生长高度可达4.2米,单株单行留苗一年零7个月,米径可达到11公分。

4.jpg

这种柳树不像一般柳树无主干、发斜枝一样,而是主干中直,打破了“柳树不成材”的种植传统。

薛玉富等人把这种柳树新品种定名为“原柳1号”,河南省林科所一位领导带领专家来原阳调研后,非常肯定,将此柳树品种称为“豫新柳”。河南省林木审定委员会审定成功。

“豫新柳”,一个美丽、响亮而且特别有寓意的名字,从此,不胫而走,叫响了原阳、叫响了新乡,叫响了河南,甚至全国。

长势快,木质优,能成材,这不正是农民创收致富的优良树种吗?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豫新柳”的好处,认识到栽种“豫新柳”比种粮食更能增加收入,薛玉富把自己种的20亩“豫新柳”,每行隔一颗挖出一棵,共挖出5万多棵,每棵可截11公分长的种条13根,无偿送给场里的职工和当地的农民种植,并且多次自掏腰包印制大量的宣传资料,发放到村民手中,全程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农民出身的薛玉富对土地有感情,对农民有感情,为了让农民真正学到技术,快速走上致富路,他经常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农民种植“豫新柳”的技术,因为劳累过度,他好几次晕倒在地里,在采条的过程中手脚被划破更是家常便饭,但他帮助农民培育树苗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2020年,薛玉富退休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回到家乡——平原示范区原武镇小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把林场搬到了村里,租了70亩地,又开始了培育优质树种的征途。

他注册成立了公司,引进项目,吸引村民入股,助推村民快速致富,他把引进的美洲黑杨拿出来5亩3万多棵树苗,每棵截成18根,共54万根苗杄,无偿让村民种植,还有优良桃树苗、柳树苗等,他都无私奉献。

在小村,夏日的阳光下,记者看到薛玉富的苗圃基地,“豫新柳”、美洲黑杨、楸树、桃树等树种一行行,一排排,绽绿吐翠。薛玉富穿行其中,摸摸这棵,拍拍那棵,如同和自己的亲朋老友一样熟识。

5.jpg

他向记者介绍,“豫新柳”的枝条都是向上生长的,但是在家乡的苗圃里,“豫新柳”的枝条却能够向下,如垂柳一样。这样,“豫新柳”不光是能够成长为高大的成材树,还能成为道路两旁的观赏树。

记者对薛玉富说:“这可能是豫新柳被你的精神所感动了!”薛玉富眼中含泪说,自己家过去生活困难,是党和政府给救济粮、救济款,供自己上学,有了工作,因此一直有个心愿,用自己的林业梦,为共产党争气,为祖国争光,为群众办实事。

薛玉富和他培育的柳树新品种“豫新柳”以及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获得新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新乡市先进集体科普示范基地、河南省先进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

6.jpg

乡情难忘,乡亲永念。逢年过节,薛玉富都带领子女到当地敬老院看望老人,以及村中的五保户、困难户。今年初,他顶着寒风,到平原示范区几个防疫卡点捐款捐物上万元。

他表示,党中央发出了乡村振兴的号召,自己要竭尽全力为家乡的振兴出力流汗。他正在规划,利用自己在林业科研的影响力,利用苗圃基地,一方面帮助村民种树增收,一方面,把苗圃建成大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基地,发展林业文化旅游,带动村民第三产业致富。

幸福美景已描画,老当益壮的薛玉富相信,一定会把美景变成村民触手可及的现实!(曹道伟 李豫)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帮扶楷模    

黄河故道柳色新 ——退休老党员薛玉富的林业助农致富梦

时间:2022-07-28 09:51:5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曹道伟 李豫

薛玉富和柳树站在一起,瘦削的身子就像一棵柳树。一聊起来,他的话就像柳叶一样稠,都是他和柳树的故事,都是他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的梦想。

1.jpg

薛玉富是原武镇小村人,父亲在他八九岁时就去世了,母亲领着他姐弟三人艰难度日,家庭生活的贫穷,使他养成了不怕苦,能吃苦,肯吃苦的性格。他勤奋好学,一直上到高中,成了村里少有的文化人。

1989年,薛玉富到原武镇林业所工作,从此,他开始和各种树打交道,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

原阳县是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在这块土地上多次决口泛滥,原阳的土地形成了北面沙地、中间背河洼地盐碱地、大堤南高滩地三种不同的土壤结构,曾经是“风起沙茫茫,无风也尘扬。鸟无歇荫树,民无隔夜粮。”背河洼地更是林业的老大难地区,土壤特点是瘦、盐、冷、板、浸,树木极其不易成活。

薛玉富性格倔强,从不向困难低头,他也看到乡亲们种不成树的苦恼,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培育出一种能适应原阳县所有地方都能生长的树种,而且还能够生长得快、能够成材、帮民致富的树种。

1994年,薛玉富调到原阳县林业局工作,他踏实肯干,有一股子钻劲儿,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1998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12月,他就任原阳县苗圃场场长,党支部书记。后来又任原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和新乡市沿黄林木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jpg

虽然职位在变,但是他改变家乡林业面貌的初心不变,他帮助群众走上林业致富路的使命未改。

为了培育理想的树种,他上内蒙,到山西,去安徽……爬高山,越沙漠,蹚河流……饿了就啃口干馒头,渴了就喝口沟里的水,历经多少个寒来暑往,历经无数次艰难困苦,把适应性较强的树种给带回到家乡。

外来的树种还得因地制宜,还得顺应原阳的自然条件,薛玉富带着职工跑遍了全县里所有种柳树的地方,剪柳条、砍树枝、扦插培育、驯化。在种植培育过程中,他不顾自己体弱有病,除草、浇水、整地,什么活都干,脚腿被划伤,几次晕倒,但他从不停歇。

3.jpg

经过近十年的精心选育、驯化,2008年,薛玉富终于培育出了适宜滩区、山区、盐碱地区和水稻种植区生长的柳树新品种。这种柳树,不但抗盐碱、抗风沙,而且长势快,幼苗7个月生长高度可达4.2米,单株单行留苗一年零7个月,米径可达到11公分。

4.jpg

这种柳树不像一般柳树无主干、发斜枝一样,而是主干中直,打破了“柳树不成材”的种植传统。

薛玉富等人把这种柳树新品种定名为“原柳1号”,河南省林科所一位领导带领专家来原阳调研后,非常肯定,将此柳树品种称为“豫新柳”。河南省林木审定委员会审定成功。

“豫新柳”,一个美丽、响亮而且特别有寓意的名字,从此,不胫而走,叫响了原阳、叫响了新乡,叫响了河南,甚至全国。

长势快,木质优,能成材,这不正是农民创收致富的优良树种吗?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豫新柳”的好处,认识到栽种“豫新柳”比种粮食更能增加收入,薛玉富把自己种的20亩“豫新柳”,每行隔一颗挖出一棵,共挖出5万多棵,每棵可截11公分长的种条13根,无偿送给场里的职工和当地的农民种植,并且多次自掏腰包印制大量的宣传资料,发放到村民手中,全程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农民出身的薛玉富对土地有感情,对农民有感情,为了让农民真正学到技术,快速走上致富路,他经常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农民种植“豫新柳”的技术,因为劳累过度,他好几次晕倒在地里,在采条的过程中手脚被划破更是家常便饭,但他帮助农民培育树苗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2020年,薛玉富退休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回到家乡——平原示范区原武镇小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把林场搬到了村里,租了70亩地,又开始了培育优质树种的征途。

他注册成立了公司,引进项目,吸引村民入股,助推村民快速致富,他把引进的美洲黑杨拿出来5亩3万多棵树苗,每棵截成18根,共54万根苗杄,无偿让村民种植,还有优良桃树苗、柳树苗等,他都无私奉献。

在小村,夏日的阳光下,记者看到薛玉富的苗圃基地,“豫新柳”、美洲黑杨、楸树、桃树等树种一行行,一排排,绽绿吐翠。薛玉富穿行其中,摸摸这棵,拍拍那棵,如同和自己的亲朋老友一样熟识。

5.jpg

他向记者介绍,“豫新柳”的枝条都是向上生长的,但是在家乡的苗圃里,“豫新柳”的枝条却能够向下,如垂柳一样。这样,“豫新柳”不光是能够成长为高大的成材树,还能成为道路两旁的观赏树。

记者对薛玉富说:“这可能是豫新柳被你的精神所感动了!”薛玉富眼中含泪说,自己家过去生活困难,是党和政府给救济粮、救济款,供自己上学,有了工作,因此一直有个心愿,用自己的林业梦,为共产党争气,为祖国争光,为群众办实事。

薛玉富和他培育的柳树新品种“豫新柳”以及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获得新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新乡市先进集体科普示范基地、河南省先进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

6.jpg

乡情难忘,乡亲永念。逢年过节,薛玉富都带领子女到当地敬老院看望老人,以及村中的五保户、困难户。今年初,他顶着寒风,到平原示范区几个防疫卡点捐款捐物上万元。

他表示,党中央发出了乡村振兴的号召,自己要竭尽全力为家乡的振兴出力流汗。他正在规划,利用自己在林业科研的影响力,利用苗圃基地,一方面帮助村民种树增收,一方面,把苗圃建成大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基地,发展林业文化旅游,带动村民第三产业致富。

幸福美景已描画,老当益壮的薛玉富相信,一定会把美景变成村民触手可及的现实!(曹道伟 李豫)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