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黄承伟:中国新时代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理论创新、时代价值与世界贡献

时间:2023-12-04 00:14:4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23期作者:黄承伟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件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部署,凸显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

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共进同行。新时代十年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必然结果。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域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建设农业强国方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与形成。党的创新理论的运用、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呈现了丰富的时代价值,蕴含着巨大的世界贡献。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亲历者对此主题的深入总结与思考,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理论创新
(一)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是我国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从理论渊源、历史进程、实践基础看,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时代呈现,是对中国减贫发展道路的持续完善。这一理论是党在反贫困领域理论创新的集大成,有深厚的思想、实践基础。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反贫困智慧形成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从事和领导地方反贫困实践、对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深邃思考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脱贫攻坚,就需要了解脱贫攻坚实践形成的理论创新;理解脱贫攻坚的理论创新,就必须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反贫困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内涵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了七个“坚持”。其中的每一个“坚持”都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比如,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蕴含了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等丰富内涵。其他六个“坚持”,每一个“坚持”都构成一个内涵丰富、实践要求明确、指导性极强的理论体系。七个“坚持”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实践价值,包括巨大的实践成就、重要历史贡献以及重大的政治意义。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世界贡献,具体体现为为推动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全球减贫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奠定了基础。尽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完善于脱贫攻坚,但是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同样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思维方法、理论品格、实践价值、时代贡献、世界意义,构成了一套思想深邃、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是党在新时代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科学指导实践,基于实践持续创新,形成了日趋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要义、实践要求,需要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方面”的重大成就的理论框架下全面学习、深刻领会。
(三)建设农业强国的方略。深刻领会建设农业强国提出的内在逻辑,需要从政治、历史、理论、实践、文明形态等多个维度,系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
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为“六个明确”,就是明确“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的战略定位,明确“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明确“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明确“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这里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际上就是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运用系统观念,要用统筹的办法,而不是“单打一”的方式,稳步推进农村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实践要求充分体现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该文件的九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农业强国方略指引下设计的,文件中的每一项政策举措,都可以在建设农业强国方略中找到相应的遵循。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换言之,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二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此,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必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定既有各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同样适用于乡村振兴,只有具备这五个特征的乡村振兴,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以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方面本质要求,需要分两个战略阶段实现,需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原则等。
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评价与新时代结合,形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一)脱贫攻坚的时代价值
一是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脱贫攻坚时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进入乡村振兴时期,要解决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问题。
二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在解决不同时期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应理论,从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呈现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振兴不仅具有实现现代化的价值,更要具有形成乡村振兴思想的价值,这是由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三是深刻改变了脱贫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奠定了脱贫县加快发展的基础。
四是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坚定了四个自信。脱贫攻坚战坚定了四个自信,更重要的是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社会共识包括许多方面,如中国发展的不平衡性,未来要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必须发挥好东西部协作、各类定点帮扶、统一大市场等作用,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沿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
五是改善了党群工作,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脱贫攻坚显著改善了党群关系,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同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二)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总体看,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为:明确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完成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乡村”和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现代化”统筹推进,不断推进融合发展格局形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框架。
进一步理解,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在先进的设施装备、有力的科技支撑、高效的经营管理、发达的农业体系等方面努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现代化。三是关注农民素质的提高、理念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现代化。四是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就是聚焦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抓好科学规划村庄、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建设,通过加强党的领导、解决人的问题、提升治理合力、促进文化繁荣四个方面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五是注重更新思想观念、注重工作方法。六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的“七条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理论框架,为乡村振兴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引。
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减贫和发展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这是中国减贫对世界的直接贡献,大量的数据事实为中国贡献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减贫与乡村振兴理论为世界乡村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地域广大,发展具有多样性,决定了乡村振兴做法、成效呈现多种形态,各种取得成功的乡村振兴形态,都能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示范。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为世界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提供了借鉴。城乡关系一直是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即便是发达国家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乡村应该用怎样的形态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不同发展水平下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等,中国的成功探索将为全球不同类型的城乡发展提供路径。
中国高质量乡村振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表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前景的重要彰显。中国的减贫和乡村发展都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探索。从全球看,大部分国家关注的是本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很少关注整个人类的未来,而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天下情怀的党,是为全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党,这决定了我们需要从人类终极发展的维度,看待当下所做、能做的事情,中国发展进程都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一点一滴的印记,最终汇聚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应该看到,我国一家一户的发展,都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都是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高端视点    
高端视点

黄承伟:中国新时代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理论创新、时代价值与世界贡献

时间:2023-12-04 00:14:4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23期

作者:黄承伟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件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部署,凸显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

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共进同行。新时代十年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必然结果。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域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建设农业强国方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与形成。党的创新理论的运用、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呈现了丰富的时代价值,蕴含着巨大的世界贡献。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亲历者对此主题的深入总结与思考,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理论创新
(一)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是我国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从理论渊源、历史进程、实践基础看,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时代呈现,是对中国减贫发展道路的持续完善。这一理论是党在反贫困领域理论创新的集大成,有深厚的思想、实践基础。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反贫困智慧形成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从事和领导地方反贫困实践、对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深邃思考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脱贫攻坚,就需要了解脱贫攻坚实践形成的理论创新;理解脱贫攻坚的理论创新,就必须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反贫困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内涵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了七个“坚持”。其中的每一个“坚持”都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比如,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蕴含了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等丰富内涵。其他六个“坚持”,每一个“坚持”都构成一个内涵丰富、实践要求明确、指导性极强的理论体系。七个“坚持”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实践价值,包括巨大的实践成就、重要历史贡献以及重大的政治意义。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世界贡献,具体体现为为推动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全球减贫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奠定了基础。尽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完善于脱贫攻坚,但是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同样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思维方法、理论品格、实践价值、时代贡献、世界意义,构成了一套思想深邃、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是党在新时代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科学指导实践,基于实践持续创新,形成了日趋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要义、实践要求,需要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方面”的重大成就的理论框架下全面学习、深刻领会。
(三)建设农业强国的方略。深刻领会建设农业强国提出的内在逻辑,需要从政治、历史、理论、实践、文明形态等多个维度,系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
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为“六个明确”,就是明确“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的战略定位,明确“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明确“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明确“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这里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际上就是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运用系统观念,要用统筹的办法,而不是“单打一”的方式,稳步推进农村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实践要求充分体现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该文件的九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农业强国方略指引下设计的,文件中的每一项政策举措,都可以在建设农业强国方略中找到相应的遵循。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换言之,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二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此,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必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定既有各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同样适用于乡村振兴,只有具备这五个特征的乡村振兴,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以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方面本质要求,需要分两个战略阶段实现,需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原则等。
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评价与新时代结合,形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一)脱贫攻坚的时代价值
一是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脱贫攻坚时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进入乡村振兴时期,要解决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问题。
二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在解决不同时期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应理论,从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呈现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振兴不仅具有实现现代化的价值,更要具有形成乡村振兴思想的价值,这是由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三是深刻改变了脱贫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奠定了脱贫县加快发展的基础。
四是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坚定了四个自信。脱贫攻坚战坚定了四个自信,更重要的是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社会共识包括许多方面,如中国发展的不平衡性,未来要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必须发挥好东西部协作、各类定点帮扶、统一大市场等作用,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沿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
五是改善了党群工作,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脱贫攻坚显著改善了党群关系,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同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二)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总体看,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为:明确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完成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乡村”和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现代化”统筹推进,不断推进融合发展格局形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框架。
进一步理解,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具体体现在:一是通过在先进的设施装备、有力的科技支撑、高效的经营管理、发达的农业体系等方面努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现代化。三是关注农民素质的提高、理念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现代化。四是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就是聚焦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抓好科学规划村庄、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建设,通过加强党的领导、解决人的问题、提升治理合力、促进文化繁荣四个方面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五是注重更新思想观念、注重工作方法。六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的“七条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理论框架,为乡村振兴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引。
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减贫和发展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这是中国减贫对世界的直接贡献,大量的数据事实为中国贡献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减贫与乡村振兴理论为世界乡村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地域广大,发展具有多样性,决定了乡村振兴做法、成效呈现多种形态,各种取得成功的乡村振兴形态,都能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示范。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为世界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提供了借鉴。城乡关系一直是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即便是发达国家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乡村应该用怎样的形态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不同发展水平下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等,中国的成功探索将为全球不同类型的城乡发展提供路径。
中国高质量乡村振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表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前景的重要彰显。中国的减贫和乡村发展都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探索。从全球看,大部分国家关注的是本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很少关注整个人类的未来,而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天下情怀的党,是为全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党,这决定了我们需要从人类终极发展的维度,看待当下所做、能做的事情,中国发展进程都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一点一滴的印记,最终汇聚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应该看到,我国一家一户的发展,都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都是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